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2316章 兩條走路,大明兩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昆吾 本章︰第2316章 兩條走路,大明兩院

    “第一個誤區,工程技術人才的工作絕非簡單的技術應用,他們也要做科學研究。

    解決一個前所未有的工程難題其過程本身就是極高水平的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需要深厚的科學理論基礎和強大的研究能力。

    單純的技術重復不可能有大的創新和突破,只能輕微的優化。

    第二個誤區,工程技術人才沒有科學研究人才重要。

    雖然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但絕非割裂,也沒有高下之分,而是一個創新鏈條上的不同環節,相互依賴,相互促進。

    科研推動技術,沒有基礎理論的突破就不會有革命性的新技術,技術源于科學;

    技術反哺科研,技術發展為科研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科學依賴于技術。

    說的通俗一點,兩者就是人的兩條腿,少了任何一條,都會走不穩、走不快、容易跌倒、疲憊和被其它人追上。

    這兩點,諸位是否認同?”

    眾人怔了怔,然後連連點頭。

    尤其是幾位研究院的院長們,臉上更是激動之色。

    皇帝所說的這兩個誤區算是給他們證名了。

    自古文人相輕,武人相重,但僅僅只是文武兩類會如此嗎?藝人相賤、商人相害、醫者相損。

    說到底還是利益鬧的,如錢財、地位、名利等等。

    那麼研究也是如此,研究天地萬物運行規律會看的上研究風里來雨里去一身泥的農業研究者嗎?

    如此鬧下去,傷了和氣不說,學術界充滿浮躁之風,這不利于大明的發展,必須要第一時間扼殺掉。

    “結合剛剛的分析,朕有一個想法!”

    “大伴,再抬一張白板過來!”

    崇禎朝著王承恩說了一聲,而後起身進了東暖閣。

    等李若漣和歐振在王承恩的指引下從偏殿中抬過新的白板並且擺放好後,崇禎剛好從東暖閣中出來,手上還拿著一本冊子。

    離得的近的袁可看到冊子表面寫著<科技強國>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

    崇禎將冊子放在了桌案紙上,走到擺好的白板前,一邊提筆蘸墨一邊沉聲道︰“朕擬定設兩個管理機構,分別是大明國家科學院和大明國家工程院,簡稱國科院和國工院。

    國科院收錄和管理研究自然知識學術的人才,國工院收錄和管理技術研究的人才。

    兩院下根據只能不同分設一些學部,根據人才所研究不同隸屬不同的學部,按照朕的設想,科國院下設五個學部,數學部、物力學部、醫學部、地學部、化學部;

    國工院下設六個學部,分別是機械與運載學部、冶金與材料學部、礦業工程學部、土木與水利學部、農業學部、醫藥衛生學部。

    另外,國科院下會根據需求成立諸多直屬的研究院。”

    既然都已經說到這里了,崇禎也不想以後再擠牙膏了,按照記憶中的內容一股腦的全部都說出來。

    反正自他登基以來冒出來的不屬于這個時代的詞匯也不是一個兩個了,大家伙兒見怪不怪了,解釋一下就是了。

    皇帝的設想將眾人拉回了現實之中,仔細思索之後又皺起了眉頭,因為皇帝的想法中有幾個他們很陌生的詞匯以及他們不理解的問題。

    例如地學是什麼?化學又是什麼?

    既然國科院下有醫學部了,那國工院下怎麼又來設置了一個醫藥衛生學部?

    禮部尚書劉宗周出聲了︰“陛下,設立兩個管理機構這點臣等能理解,畢竟是不同的人才,可地學和化學是什麼?地學和地理是不是有聯系?臣等愚鈍,望陛下示下!”

    看著連連點頭的眾人,崇禎直接道︰“先說說地學吧,地理一詞最早出現于《易•系辭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這里的地理指的是對自然規律的記錄和觀察,

    東漢 • 班固 《漢書•郊祀志下》,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這里的地理指的是指地形位置 、山川湖海 ,長河大江,也就是地上的一切事務。

    諸如酈道元的《水經注》、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等都是對自然地理現象的實地考察和記錄等等。

    但既然我們要科學、系統的去研究,那就不能只單純的研究山川湖海變化,地震、洪災、大旱等等都不是一個獨立的自然現象。

    例如水壩決堤。大暴雨引發山體滑坡形成水堰(堰塞湖),堰塞湖水壩因承受不住大水量決堤,大量泥沙樹木混合著洪水洶涌而下,進而導致下游的正常水壩被沖毀。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有大暴雨?大暴雨是導致山體滑坡的主要原因嗎?”

    “這里面包含了地理、地質、天氣、環境等等問題,這是一個系統的問題。”

    眾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為什麼會有大暴雨,這個問題他們听得很是莫名其妙,下雨這是人為能控制的嗎?

    但山體滑坡的因素有很多,諸如缺少植被、山體本身的原因、開采礦物等等方面,然後在持續大雨的沖刷下形成了山體滑坡。

    “這個問題大家都能知道一些,里面包含了地理、地質、天氣、環境等等問題,是一個系統的問題,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不待眾人出聲,崇禎繼續問道︰“我們再上一點難度,我們腳下的大地有多厚?地底到底有什麼?又由什麼所構成的?

    煤炭和石油是怎麼來的?颶風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有這種持續性大旱?地震如何發生的?”

    這一次所有人都懵了,滿眼的疑惑和迷茫。

    如果說上一個山體滑坡的問題他們還能思索一些,現在皇帝問的這些問題就是滿頭霧水了。

    探究地有多厚做什麼?怕打水井、挖礦將地面給挖穿了?

    地底有什麼?不是土、石、泥、沙、水、岩漿和各種礦嗎?還能有啥好玩意?

    煤炭咋形成的又有什麼關系?難不成還要自己做嗎?

    ……

    眾人滿頭霧水的同時又有點懵懂的感覺,這是一種很矛盾的事兒。

    見眾人的神色,崇禎心中嘆息了一聲,他問的這些問題完全超出了這個時代的認知,你指望了連飯都吃不飽的人去研究……至少在百姓眼中無關緊要的問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2316章 兩條走路,大明兩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2316章 兩條走路,大明兩院並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