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2300章 皇恩浩蕩,超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昆吾 本章︰第2300章 皇恩浩蕩,超擢

    “安東知府堵胤錫!”

    房壯麗微微錯愕了一下,隨即嘴角滿是笑意。

    堵胤錫這個人他們可太清楚不過了,棄文從武,參加了崇禎朝的第一次武科,獲得二甲第八名的成績。

    兵法策論等等是滿分,若是武力強一點,武狀元就不是王來聘,而是堵胤錫了。

    中了武進士後並沒有如同其他進士一樣到各地和軍中歷練,反倒是隨著皇帝西北巡視,在調查晉商案中表現良好。

    原本以為會隨著皇帝回京,調入禁軍或者兵部歷練的,但被留在了陝西,由新任的三邊總督洪承疇帶在身邊親自教誨。

    三邊總督何許人也,那可是封疆大吏,二甲八名的武進士也只是虛職的從四品而已,兩者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從那時起,眾人就知道皇帝的要重點培養堵胤錫了。

    東征扶桑時,在陝西任職三年的堵胤錫隨洪承疇回京,眾人以為皇帝要給堵胤錫度軍功的時候,結果此人自己申請去安東當知縣。

    要知道那里已經被建奴、蒙古、扶桑三部聯軍來回犁了好幾遍,匪患四起、民不聊生,放著好好的軍功不要非得去受罪?

    結果,憑借著臨時橋梁的便利性,堵胤錫便召集了兩三千人,開墾耕地、建酒樓碼頭、清繳匪患,短短一年時間就聚集了三萬之眾,耕地數十萬畝。

    第二年,憑借著酒樓、碼頭以及大明和朝鮮兩地貨物的中轉,賺取了數萬兩銀子。

    並仿照歸化城建造了安東城,城周十二里,城高十米,算的上是一座大城,往來客商極為熱鬧。

    第三年,寧遠互市開放,堵胤錫抓住機會,打造大量商船親自出面與當地商人組建了數支商隊,收購朝鮮的物資送到寧遠,從寧遠購買朝鮮稀缺之物,商人賺的是盆滿缽滿。

    此時的安東城已然成為了遼東最為富庶之地,碼頭上商船來往極多。

    獨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治安環境和經商環境,官員的勤勉,以安東縣為基礎,聚集了超十萬的人口。

    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朝廷只能將安東縣提升為安東府,增加莊河、桓仁兩縣,又將東溝、鳳城、岫岩、寬甸四個縣劃入了安東府。

    境內百姓質樸、商賈誠信、官員勤勉,城內街道干淨整潔,商販叫賣聲此起彼伏,城外官道寬闊筆直平整,往來商隊絡繹不絕,海上更是結纜排魚網,連檣並米船。

    如今的安東府人口雖然算不上多,但論富裕程度絕對是遼東前三的所在。

    從這一方面,堵胤錫的能力絕對是上上之選,眼光和格局更是超前。

    從正四品知府調任從二品布政使,一般是要先當按察副使或布政使司參政,然後考核結束在成為按察使或者布政使,但以堵胤錫這種情況,來個超擢也是可以的。

    足可以看出皇帝對堵胤錫的重視。

    “陛下聖明!”

    “既然左布政是朕金口玉言,按察使和都指揮使也一並定了吧!”

    崇禎思索了幾息後再次給出答復︰“按察使就讓永平府知府左應選擔任,刑部調一名郎中去擔任副使,

    都指揮使從騰驤四衛中挑一位指揮同知擔任,從禁軍十二衛中挑選兩人擔任都指揮同知,讓王來聘去擔任指揮僉事。”

    群臣再次驚了一下,但都沒有反對。

    左應選是秦良玉舉薦,皇帝特批的人才,先是擔任昌黎知縣,政績和口碑極好,升永平知府,四品知府擔任三品按察使也算是超擢了。

    王來聘,崇禎朝第一個武科狀元,皇帝為了表示對軍隊的重視鼓勵天下百姓參軍,直接授予武狀元正三品,榜眼和探花分別是四品。

    三品武將,在都指揮使司是指揮僉事的品階,在地方衛所那是指揮使的品階,現在讓他去擔任指揮僉事一職務也不算過分。

    至于說從騰驤四衛和禁軍挑人去當都指揮使和都指揮同知,那就更不是問題了,能在皇帝親軍中擔任指揮僉事以上級別的武將哪個都是能力極強的。

    到了現在,他們也算是知道,入了皇帝眼的官員,那都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其實算下來,堵胤錫已經三十五歲了,再在布政使的位置上待上三年就剛好壯年時期,調回中樞進六部剛剛好。

    “諸位愛卿可還有事情需要朕來決定的?”

    群臣皆是拱手稱無,崇禎見狀便宣布了朝會的結束,在群臣的高呼聲中出了皇極殿。

    群臣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皇極殿中議論了起來,畢竟各部都領到了任務。

    禮部要開始社學和宗教之事兒,這是頭等大事兒,關系到未來新疆是否能徹底融入大明的基礎;

    吏部要確定州府縣的疆域和官員配置,他們也是頭疼,一個府的人口不如境內一個縣,面積卻是超過了半個布政司;

    刑部要根據當地的民族特色修訂符合當地牧民的大明律法,這可是一項揣摩人性的技術活;

    工部要建城鑄關修路,預算、找人、規劃等等,一個比一個頭疼;

    戶部要對當地的財產進行盤點、規劃,每一個綠洲能容納多少人,畜牧程度等等;

    兵部稍微閑一點,但卻是要參與工部、吏部、刑部三大部院的工作中去;

    軍機處則是要忙著制定圍剿外喀爾喀七部和衛拉特四部在草原上的殘敵;

    內閣倒是沒有領到具體的任務,可內閣五個人,孫承宗坐鎮中南半島,那可是大明對抗大旱的底氣所在,絕對不能亂。

    韓 在河南陝西負責大災相關事宜,李標去了沿海,巡視碼頭、商船、商事以及各地社學、郡學的事兒。

    如此就只剩下了袁可立和李國普兩人坐鎮內閣,替皇帝過濾六部九卿、各布政司送回來的奏疏,也是忙的不得了。

    接下來的時間,整個中樞各部院大大小小的官員連軸轉,忙的腳打後腦勺。

    雖然忙了點,但成果突出。

    忙是忙了點,效果是顯著的,只是短短五六天的時間,各部院的方案都完成了。

    崇禎負責主持,各部院方案逐一匯報,然後爭論了兩三天後,一份新疆五年發展方案新鮮出爐,足足有數百頁之多。

    而後一道道明詔朝著各州府急速而去,同時大明日報上也刊印開來,一道道詔書在大明境內引發了極大的震動。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2300章 皇恩浩蕩,超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2300章 皇恩浩蕩,超擢並對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