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線︰141指揮官

第1243章 投資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Caides 本章︰第1243章 投資

    賬房把“私生”改寫成“旁系投資”,試圖用金錢和權勢來掩蓋那骯髒的本質。

    年輕的情婦被安置在阿爾諾河對岸的粉色小樓,樓名學舌鳥,實則暗號待宰,就像一只被關在華麗籠子里的金絲雀,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每逢主家有宴會,她就得穿上最高級的威尼斯錦緞,懷抱嬰孩,像展示一件會喘氣的抵押品,在眾人面前強顏歡笑,卻不知背後隱藏著多少陰謀與算計。

    然而,真正的抵押品其實是主家自己,他們在這場殘酷的游戲中,早已失去了自我,成為了欲望的奴隸。

    在某一年某某個王國內部的某個地方的冬夜,原配夫人的哥哥——那位在羅馬教廷掛了號的樞機——派人送來一封短箋,上面只有一行冷冰冰的字︰“若不想在復活節講道時被公開絕罰,就親自處理干淨。”這短短一行字,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直直地刺進了主家的心髒。

    于是,宴會散場後,主人端著溫熱的葡萄酒走上小樓,酒里浮著幾粒蒼白的杏仁,那杏仁就像隱藏在甜蜜中的毒藥,隨時可能奪走情婦的生命。

    情婦喝完,把孩子放進搖籃,理了理鬢發,像是要赴一場遲到的舞會,臉上還帶著一絲虛假的微笑。

    藥性發作前,她最後一次望向窗外︰阿爾諾河上浮著碎冰,月光把冰塊照成一枚枚未兌現的銀幣,仿佛在訴說著她那未完成的夢想和破碎的人生。第二天,僕人發現她伏在搖籃邊,唇角掛著白沫,像雪,又像未說出口的詛咒,那詛咒仿佛是對這個不公世界的控訴。

    再往北,十七世紀的阿姆斯特丹,賬簿換成了股票,金錢的游戲變得更加復雜和殘酷。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們用“私生”做杠桿,把私生子包裝成“海外總督候選人”,試圖用權勢和地位來掩蓋他們那見不得人的身世。

    船只出海前,總督府已備好瓖金的嬰兒房,那嬰兒房就像一座金色的牢籠,囚禁著私生子那未知的命運;船只要是在馬六甲被焚毀,嬰兒房立刻改成骨灰堂,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那私生子的存在就像一場虛幻的夢。

    1636年,某艘返航船帶回的不是香料,而是一封裝在蠟丸里的密信︰總督在爪哇娶了當地公主,私生子成了合法的“混血繼承人”。

    這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引起了軒然大波,當天股價暴跌,仿佛是市場對這個荒謬結果的嘲笑。

    原配夫人沒掉一滴淚,只把密信投進壁爐,轉身吩咐管家︰“去請最好的畫家,給我的長子畫一幅肖像,要站在世界地圖前面。”地圖上的爪哇島被墨汁涂成一個黑洞,仿佛那里從來不曾存在過,就像要抹去這段不光彩的歷史。

    到了十八世紀的聖彼得堡,連黑洞都不需要了,一切都變得更加直接和殘酷。葉卡捷琳娜時代的宮廷法典干脆把“私生”定義為“可消耗資產”,將私生子的生命視為可以隨意處置的物品。

    情婦們被安排住進涅瓦河畔的“玻璃宮”——外牆全由鏡面組成,白天反射冬宮的金頂,夜里反射雪原的極光,唯獨照不出自己的模樣,就像她們在這世間沒有立足之地,沒有屬于自己的身份。

    而同樣類似的故事也方式在一個雪夜,鏡面宮里傳來斷弦般的尖叫,那聲音劃破了寂靜的夜空,仿佛是命運的哀號。

    女官們沖進去,只看見搖籃翻倒,爐火熄滅,雪片從敞開的窗灌進來,落在地毯上像一床碎骨,仿佛預示著這里剛剛發生了一場可怕的悲劇。

    情婦被吊在水晶吊燈下,腳尖還穿著緞面舞鞋,鞋尖凝著冰,就像她那冰冷而又絕望的生命。

    她的丈夫——彼時正陪同女皇檢閱近衛軍——收到急報後,只回了六個冰冷的字︰“按慣例處理。”這六個字,如同一把冰冷的利劍,斬斷了情婦最後的希望。

    慣例就是︰把尸體裝進雪橇,拉到芬蘭灣,鑿開冰面,連人帶搖籃沉進去。

    冰層合攏前,有人看見那只緞面舞鞋浮上來一次,像一枚不合時宜的浮標,旋即又被暗流拖走,仿佛是情婦那不甘的靈魂在掙扎。

    于是,歐洲的家譜越翻越厚,厚到每一頁背面都滲著一圈淡褐色的漬。

    那其實不是墨水,而是提前支付的慘痛代價,是無數私生子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悲劇。

    每一次“廢嫡立幼”的風聲,都會讓原配、大舅哥、教區神父、賬房先生,甚至遠在戰場的雇佣兵,同時伸手到同一只錢袋里,摸出一截絞繩、一杯毒酒,或一把冰鑿,為了維護那所謂的家族秩序和利益,不惜一切代價。

    私生子們還沒來得及長大,名字就先被寫進遺囑的附錄,又被狠狠劃掉;再寫進下一任情婦的詩歌,再次被無情劃掉。劃到最後,只剩下一個冷冰冰的注腳︰“倘若存在,即需抹除;倘若抹除,即從未存在。”

    這便是他們那可悲又可嘆的命運,在歷史的長河中,如同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短暫地劃過,卻留不下任何痕跡,只留下一片無盡的黑暗和絕望。

    在歐洲的紋章學里,死亡從來不是意外,而是條款。

    聯姻合同最後一頁永遠留著一行極細的哥特體小字︰“若任何一方擅自撕毀婚姻意向,違約者及其直系情感關聯人須以生命抵償”。那行字被金粉勾邊,看上去像裝飾,實則是斷頭台的倒影像。

    十三世紀的香檳集市,羊皮卷軸堆成小山,最上面一卷用紫色絲帶捆扎——那是勃艮第公爵與佛蘭德伯爵的婚約附件。附件規定︰若公爵次女在婚禮前與旁人私奔,男方家族有權以“維護血統尊嚴”為由,動用私刑。集市散場那天,卷軸尚未干透,公爵次女的“私奔對象”已被吊在集市廣場的風向標上,尸體成了下一輪貿易的風向標。風干的靴子掛在腳踝,像一對被遺棄的婚戒。

    十五世紀的亞平寧,婚書與毒酒共享同一張長桌。米蘭公爵的私生子被正式寫入婚約,成為“平衡勢力”的棋子——只要他在成年禮前死亡,婚約自動失效,雙方軍隊可立即開拔。成年禮前夜,少年在城堡花園“意外”被毒蛇咬傷。蛇是托斯卡納山區特產,毒液劑量恰好夠讓心髒停跳而不損容貌,以便葬禮仍可辦得體面。花園玫瑰因此得名“守誓者”,花瓣暗紅,像凝固的靜脈血。

    十七世紀維也納的美泉宮,鏡廳的每一面鏡子都預先錄下了未來的殘像︰王子與公主並肩而立,背後卻各有一把匕首。婚約附加條款寫明︰若任何一方在婚後十年內提出情感異議,異議者必須“自願”死于決斗。十年後,公主的棺材從美泉宮側門抬出,棺蓋上刻著雙人紋章——一半是哈布斯堡鷹,一半是洛林十字架,中間被一道裂縫劈開,裂縫里填滿銀粉,像一道永遠合不上的閃電。

    十八世紀聖彼得堡的冬宮走廊,婚約被印成淡粉色小冊子,散發玫瑰水香氣。條款卻冷得驚人︰若皇儲在婚前與平民女子有染,平民女子須“意外溺亡”。涅瓦河開春時的冰層因此每年都要被鑿開一次,冰洞里漂出的不是玫瑰花瓣,而是縐紗手套和散開的辮子。冰洞邊緣的守夜人每年換一批,換到第五年,他們開始私下稱呼那冰洞為“玫瑰井”。

    十九世紀倫敦的攝政街,婚約被裝進燙金信封,信封內層涂著微量砷粉。信封封口處印著一句拉丁格言︰“aor vincit, sed ex praecedit”——愛情至上,但法律先行。信封從未被寄出,因為收信人總在拆信前“心髒病突發”。醫生診斷為“遺傳性心律不齊”,只有藥劑師知道,信封膠水里的砷粉足夠讓心髒停跳兩次。信封被鎖進銀行保險庫,編號a13,庫管員每年檢查一次,每次都發現封口依舊完整,只是金粉暗了一層,像褪色的誓言。

    二十世紀的瑞士甦黎世,婚約被縮印成一行微雕文字,嵌在訂婚戒指內側。文字只有一句︰“若背叛,即永訣”。戒指被投進熔爐,金屬融化時文字仍清晰可見,像一道無法愈合的疤痕。熔化的金屬被鑄成兩顆子彈,一顆刻男方首字母,一顆刻女方首字母。子彈最終嵌在阿爾卑斯山某處無名岩壁,岩壁背陰面長出一叢白色野花,花名“守墓鈴”,花期只有聯姻紀念日那三天。

    于是,歐洲的淒美結局從來不是文學修辭,而是合同附件。每一次棒打鴛鴦的喧嘩,背後都有一本用血當印泥的賬簿︰死亡是利息,愛情是本金,而鴛鴦只是賬面上兩行隨時可以被劃掉的名字。

    在歷史那幽邃且漫長的回廊中徘徊,無數謎題如同隱匿于重重迷霧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縈繞在人們心頭,揮之不去。

    就好比在古代,太子的評判與選拔標準究竟是怎樣的一番模樣?

    那些高高在上、掌控著生殺予奪大權的皇帝、君主,亦或是其他勢力的領頭人,為何往往不將那象征著無上尊榮與權力的位置傳給自己最為寵愛的孩子,而是死死遵循著長子繼承這一古老且看似冰冷的規則呢?

    別天真地以為,那所謂的“立嫡立長”,在歐洲中世紀那神秘而威嚴的王家檔案里,是什麼閃耀著道德光輝的箴言。

    它不過是一道被血反復潤色、浸透著殘酷與現實的技術規範,冷酷無情得如同冬日里呼嘯而過的寒風。

    當你小心翼翼地翻開從加洛林王朝到哈布斯堡那堆積如山、散發著歲月氣息的卷宗,只要輕輕揭開羊皮紙那略顯陳舊的背面,便能瞧見一排排用拉丁文精心縮寫的備注︰第一順位男性,次順位男性,寵姬所生男性。

    這三行看似不起眼、如同細小針腳般的腳注,卻如同命運之神手中那無情的判官筆,冷冷地決定了誰將戴上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王冠,從此君臨天下、睥睨眾生;誰會被終生軟禁在陰暗潮濕、不見天日的角落,在孤獨與絕望中度過余生;誰又會在黎明前那最為黑暗的時刻,無聲無息地消失于塔樓樓梯那冰冷、陡峭的拐角,仿佛從未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

    這技術規範為何如此頑固,如同頑固不化的千年磐石,任憑風吹雨打、歲月侵蝕,都絲毫不動搖?

    原因簡單得如同算盤珠子般清晰明了、一目了然︰長子的身份,等同于政治期貨,是一種蘊含著無限可能與巨大利益的戰略投資。

    在九世紀那風雲變幻、戰火紛飛的《凡爾登條約》附件里,查理曼的孫子們用粗紅線將龐大的帝國狠狠切成三份,仿佛是在分割一塊巨大的蛋糕。

    紅線旁邊標著一行小字,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智慧︰“長子繼承可免二次戰爭費用”。

    換句話說,把第一顆棋子提前釘死在棋盤那關鍵的位置上,後面的人就算再怎麼憤怒地掀桌子,也只能掀到棋盤邊緣,根本無法動搖這既定的、不可更改的局面。

    因為一旦長子繼承的規則被打破,各方勢力必然會為了爭奪那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展開一場慘烈無比、血流成河的戰爭,其代價之高昂,遠非一個國家所能承受。

    而非長子呢,在大部分時候都基本上等同于火藥引線,是一種潛在的危險因素,隨時可能引發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十一世紀諾曼底公爵羅貝爾的私生子威廉,也就是後來威震四方、改變歐洲歷史格局的征服者,他之所以能翻盤,實現從私生子到帝王的華麗轉身,並非是因為老爸“更喜歡”他,對他有著特殊的偏愛,而是因為老爸的正妻沒生出成年兒子。

    一旦正妻真生出長子,私生子的身份立刻就會被無情地登記為“可雇佣兵源”,淪為被金錢驅使、為他人賣命的工具,而非“可繼承血胤”的尊貴繼承人。

    在帝王家那冰冷而殘酷的世界里,“喜歡”不過是一種變量,如同變幻莫測的天氣,隨時可能改變;而債務則是常量,堅如磐石,是維系國家穩定與運轉的基石。

    十三世紀法蘭西王室賬本里,路易八世給長子的年金是二萬圖爾里弗爾,那是一筆足以讓普通人夢寐以求、一輩子都花不完的巨額財富;而給次子的“寵愛費”卻只有一千二百,兩者之間的差距如同天壤之別。

    旁邊注腳冷得如同寒冬的冰霜,讓人不寒而栗︰“一千二百里弗爾可購五百弩兵,二萬里弗爾可抵一次對英戰爭賠款。”感情在賬簿里被無情地換算成軍隊、關稅、贖城金,小數點後面再多柔情,也抵不過國債那長長的零頭。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少女前線︰141指揮官》,方便以後閱讀少女前線︰141指揮官第1243章 投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少女前線︰141指揮官第1243章 投資並對少女前線︰141指揮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