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早,賈環穿戴好官服,正要出門去早朝,宮里來人了。
小祿子傳皇上的口諭,讓賈環立刻去平安鎮,以糧商的身份,協助偵辦蒙古細作案子,不查清楚劉家的事,暫時就不要回來了。
唔?
這是怎麼了?
賈環從小祿子臉上看不出什麼情緒,掏出銀票,悄悄遞給他。
小祿子臉上才露出歡喜的笑容,湊過來,用兩人听得見的聲音道。
“賈大人簡在帝心,這是皇上的安排,賈大人出去只需安心辦差就行了,一切無需擔憂的。”
賈環微笑著感謝小祿子公公,心中卻暗罵︰既然沒事,剛才你小子為何板著臉,嚇唬誰呢?
送走小祿子公公上馬車,賈環回院子,讓晴雯、玉釧收拾包袱,撿幾套換洗衣服,要出城辦差,有可能幾日都不能回來了。
晴雯擔心的道︰“三爺,二小姐第三日就出嫁了,那你豈不是趕不回來了?”
玉釧也道︰“這可如何是好?”
院里的人,都知賈環與迎春關系好,以前在榮國府,兩人屬于最沒地位的小主子。
小時候的賈環,與迎春在榮國府的生存狀態,是很相似的。
元春從宮里送燈謎出來,賈環與迎春也一起參與了猜謎。
賈環被元春派小太監直接當眾斥責,出的謎語“不通”,當眾成了笑話與小丑。
迎春沒猜出謎底,也沒有禮物。
元宵佳節,燈謎本是玩耍,都是一家人,理應和樂融融,唯獨兩人,被排除出家族核心圈,完全邊緣化。
原文“獨迎春、賈環二人未得”,描述中突顯兩人尷尬的處境。
賈環、迎春經常在同一個環境中被排斥,有一次,賈母設宴,賈環只獨坐最偏僻的一角,迎春則安靜的陪伴在側。
迎春是以沉默反抗,賈環則有些戾氣,受辱了,經常賭氣、離開,心中對家族懷有不滿。
賈環與迎春的互動並不多,受了委屈,偌大的賈府,他沒有地方可去,只能去找迎春,迎春院子是他的一個庇護所。
迎春對賈環滿是溫柔與包容,只有在迎春院里,賈環才能感受到尊重,才不會受氣。
迎春從來沒嫌棄過這個堂弟,哪怕正和別人下棋,賈環突然跑進來,她也馬上起身讓座,親自給賈環倒茶,倒的是“雨前茶”。
這“雨前茶”,或許在寶玉、寶釵、黛玉的眼里,或許不是什麼高貴的茶,但是,這已經是迎春所能拿出來,最好的茶葉了。
兩人的姐弟感情,描述得不多,看似很平淡,但是,充滿了“受害者”的互相理解與情感共鳴。
兩個同樣自卑且無助的人,榮國府底層的主子,連有體面的丫鬟,都能瞧不起兩人。
賈環望了一眼晴雯與玉釧,道︰“沒辦法,這是朝廷的差事,我盡量辦完,三日內趕回來。”語氣平緩,卻異常堅定。
晴雯收拾好包袱,角門外,有蜀王府的人來了,等賈環,一起去平安鎮。
來到平安鎮,賈環知道劉貴的宅子,是在小鎮的東邊,佔了半個街道。
蜀王府的護衛黃三,家里是幾代人做豆腐的,他學了武藝,得進蜀王府效力,家里父親,大哥與嫂子還在京城經營有豆腐工坊。
這次來平安鎮開豆腐工坊,黃三帶了父親黃石與十四歲的佷子黃大虎,一起做豆腐。
豆腐工坊旁邊,有鎮上的唯一的客棧,應冷也來了,與賈環一起住在這里。
兩人來到豆腐工坊對面的茶攤坐下。
茶攤的面積不小,能擺十張桌子。
說是茶攤,這里什麼生意都做,既賣茶水,也賣酒水,還有包子饅頭,鹵肉。
賈環與應冷點了幾種食物,讓店小二溫一壺酒。
……………
賈環去了平安鎮,朝廷的官員們,正在上早朝。
汪文靜、馮唐、王子騰、賈雨村不時回頭望,找了半天,才確定賈環沒來上朝,有些意外。
陳硯之、江雲舟也有些失望。
這些人,已經做好準備,聯合了其他人,由一位御史先開炮,忽然眾人一起落井下石,彈劾賈環。
千算萬算,沒想到今日賈環沒來上朝,實在心有不甘。
馮唐望向汪文靜,眼中帶著詢問之意,汪文靜堅定的搖搖頭。
他們找到賈環所謂犯的錯,其實也不算太嚴重,如果上折子彈劾賈環,賈環就有充足的時間去考慮如何破解。
賈環的先生李青秋,韓王府的人,還有次輔章衡博,戶部侍郎鄭道泉等人,都有可能幫著想辦法解決問題。
只有在早朝,突然當面斥責,一群人打賈環一個措手不及,或許才能打擊到他。
…………
平安鎮的茶攤里,店小二端上食物,還有一個小炭爐,溫著黃酒,用毛巾包著酒壺把手,給應冷與賈環斟酒。
賈環拿起酒杯敬應冷。
應冷似乎有些不滿,斜了一眼賈環,才慢慢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哼,你小子,好大的面子,為了你,咱家也要早早來到這小鎮,吹西北風。”
賈環不明白,道︰“應總管何出此言?在下也是接到聖上口諭,大清早就趕來的。”
昨晚,應冷、雁七向皇上稟報最近諜報,雁七報了朝廷有一群官員,以賈環不尊重太上皇,意圖隨意修改舊例,改變對藩屬番邦使團儀式與回禮,聯合起來向賈環發難。
事發突然,怕賈環沒有準備,會被這些人得逞,皇上出于維護賈環,大清早傳口諭,讓應冷與賈環出京查案。
目的是支開賈環,來平安鎮偵辦案子。
應冷也不解釋,轉頭望向隔壁對面的豆腐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