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離開半個月,懷念京城繁華的紙醉金迷日子,沒想到,約請寶玉一起出去玩,竟被回絕了。
薛蟠郁悶的找秦鐘飲酒,借酒消愁。
賈璉笑著道︰“環哥兒,三日後,是二丫頭出嫁,到時候,你來送她出門?”
賈璉的意思,是不是由賈環來背迎春上花轎?
賈環想了想,雖然自己與二姐姐關系極好,可是自己只是堂弟,不好越過賈璉和賈琮。
賈環婉拒道︰“送二姐姐上花轎,還是璉二哥或者琮三哥比較好,我還是負責壓箱過去吧。”
除了背新娘上花轎,兄弟還有一個工作,押送家具、嫁妝過去鄭府,也稱送妝或者送嫁妝。
送嫁妝,有的家族是選出嫁前一日,賈家與鄭家訂的是大清早,先送嫁妝過去,花轎跟在後面。
押送嫁妝的,需要很多人,除了榮國府大管家林之孝,還有新娘的一兩個兄弟或者堂兄弟),還有女方的幾個陪嫁丫鬟。
旁邊的寶玉听到了,也道︰“璉二哥,也給我安排一個差事吧?我也要送二姐姐出門。”
賈璉愣了一下,沒想到寶玉會主動提出幫忙,笑著道︰“二妹妹的嫁妝不少,有兩個壓箱兄弟,也是應該的,到時候寶玉你就騎馬在前面吧,和環哥兒一起壓箱,可好?”
寶玉听到是自己騎馬在前面,很滿意,道︰“好,依璉二哥的安排。”
一旁的薛蟠听了,也湊過來,道︰“璉二哥,我呢?還有秦兄弟,我們也要去,人多勢眾,咱們要給鄭家好好看看,二表妹有很多兄弟。”
人多勢眾?
薛大傻子以為是去打群架嗎?
賈璉自然歡迎,笑道︰“求之不得,薛表弟,秦兄弟,一起去吧。”
前朝明代),今朝成親的規矩差不多是一樣的。
嫁女,女方父親是一定不會去的,這是鐵律。
原因,在傳統父權體系下,女兒出嫁是“歸于他族”,父親作為家里最高代表,身份很特殊,如果父親親自送女兒上門,被視為自貶身份,有“攀附”之嫌,是極大的失禮。
父親在家中接受女兒的拜別,主持離家儀式。
女方送親的隊伍,賈璉是第一主力,女子的兄長,弟弟有一個算一個,都要去男方家,
賈璉的朋友,也可以一起參與送親。
陪女方去的兄弟越多,代表女方家族對新娘將來的持續支持和庇護,是新娘在男方家生活的底氣。
東府的賈珍與賈蓉在孝中,不然,也是可以一起去的。
賈政也要去,出嫁的女方,需要一個送親老爺,代表賈家家族。
還有王熙鳳,作為新娘的大嫂,也要去的。
賈家的男性晚輩,也可以一起去,如賈蘭,增添人氣與氣勢。
其他新娘的姐妹們,就不能去了,尤其未出閣的姑娘。
賈府當日也會擺宴席,賈母與邢夫人,在家里招待女方的親戚。
…………
後院的賈母,問邢夫人道︰“陪嫁的丫鬟,可都安排妥當了?”
邢夫人回道︰“老太太,您放心吧,二丫頭現在用的八個丫頭,都陪她出嫁,還有一個馬車車夫,兩個小廝管外面鋪子的,都安排妥了,他們契約都轉給二丫頭拿著了。”
賈母道︰“可要看準了,人機不機靈還是次要的,首要是忠心。”
王熙鳳也回道︰“老祖宗,您放心吧,這些人,大多數家里人都在咱們榮國府當差,她們在那邊如果有什麼不妥當的,這邊也饒不了她們的家里人。”
賈母這才滿意的點點頭,道︰“正該如此,不能只盼著旁人有良心,防人之心不可無,制人之策不可缺。”
最後,賈母一臉和藹的望著迎春,說了一句︰“不過,只要有環哥兒在,二丫頭以後的日子,就不用愁的。”
賈母這話說完,邢夫人與王熙鳳深以為然,只有王夫人沉著臉,心中很不以為然。
王夫人的心中,元春才是賈府現在最大的依仗,宮里的皇妃,難得還比不過庶子的狀元郎身份?
狀元郎,三年便會出一個,可是天下,能有幾個皇妃?
…………
今晚上,姑娘們都輪番去敬迎春,王熙鳳最後道︰“三日後,二妹妹便出嫁了,以後不知輪到誰?”
眾人不由得望向寶釵與史湘雲。
史湘雲與黛玉同年,小幾個月,但是賈琮年紀比賈環大,兩年內,肯定是要成親的。
探春的未婚夫許竺,年初三月嫡母去世,要守孝三年,現在只過了八個月。
黛玉也不會快,長幼有序,賈環不會比賈琮、寶玉快,要等寶玉成親後,才成家,恐怕也要再等兩年。
寶釵年紀不小了,按照大雍朝的法規,十五歲未婚的女子,需要向衙門交罰款,這是針對“大齡未婚女子”的懲罰性稅收。
這稅收是每年都要交,一直到出嫁。
大雍朝繼承了前朝的這個法規,是為了增加人口,盡快穩定統治。
這條法規听起來很嚴酷,實際執行中,是非常復雜的。
這條法規,是一條只約束平民百姓的法規。
對豪門望族,官宦之家這條法律毫無意義,大家族很多晚婚,是為了選擇更好的政治聯姻,沒有官府敢去敲大家族的門,來收錢。
真正受這條法律困擾的,是窮苦人家,有的地方,給不起嫁妝和聘禮,讓子女沒法及時成親,反而被官府罰款。
大部分和平時期,這條法律,對上層社會,完全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實際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