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平凡的一生吧?

第719章 人員的分配(下)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蓮花心 本章︰第719章 人員的分配(下)

    趙新蘭的馬車消失在官道盡頭時,大同府的晨霧正順著城牆的垛口緩緩流淌。李星群站在城樓的箭窗旁,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冰冷的磚石,直到那串車轍被往來的馬蹄踏平,才轉身走下盤旋的石階。

    他原以為,五台縣的經驗足以應付大同府的局面。畢竟在五台縣,他曾用三個月的時間厘清戶籍,用半年的功夫讓新法落地,那些曾對官府充滿抵觸的百姓,後來會主動帶著自家種的蔬菜送到衙門口。可到了大同府才發現,這里的水遠比想象中深。

    韓嚴法抱著卷宗闖進書房時,案上的茶盞還冒著熱氣。“大人,這是今早卯時到辰時的案子。” 他將卷宗往桌上一放,紙頁散開的瞬間,露出底下密密麻麻的朱批,“斗毆十七起,盜竊九起,還有兩撥人因為搶河灘的荒地動了農具,傷了三個。照大啟的律法,枷號、杖責、流放…… 光是這些案子,監牢今天就得塞得滿滿當當。”

    田維跟在後面進來,手里攥著一串銅鑰匙,鏈條撞擊的聲音格外刺耳。“屬下剛去查了監牢,現存的枷具只有四十六副,而且……”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抓來的人里,有七成不知道‘偷盜者杖三十’是大啟的律法,他們說在東齊時,偷點雜糧根本不算罪過。”

    李星群端起茶盞的手停在半空,熱氣模糊了他的眉眼。推廣律法?可連讓百姓知道 “什麼不能做” 都成了難題。他放下茶盞,茶沫在水面晃出細碎的漣漪“先不按律判了。”

    話音未落,戶曹的李助掀著簾子沖進來,懷里的賬冊邊角都磨得起了毛。“大人,府庫糧倉的賬簿對不上了!” 他把賬冊攤開,指尖點著最末一行數字,“賬面存糧三百石,實際盤點下來只有一百二十一石,而且多半是陳米,有霉味了。去太原府調糧的信發了三天,那邊回話說,運糧的鐵軌在忻州地界被扒了兩次,枕木都被人扛走當柴燒了。”

    “扒鐵軌?” 李星群猛地站起身,椅腿在青磚地上劃出刺耳的聲響,“讓李安帶五十人去,沿著鐵軌扎營,每十里設一個哨棚,白天見人就盤查,夜里舉火把巡邏。告訴他們,遇著敢動鐵軌的,不用請示,直接按盜匪論處。”

    他走到窗邊,望著院外光禿禿的槐樹,忽然想起五台縣那片總是綠油油的菜田。“還有,讓人備馬,去趟蕭洪基的駐地。就說我們用鐵器換糧食,鐵鍋、鐮刀都行,按市價折算,絕不虧了他。”

    “蕭洪基剛穩住局面,怕是……” 李助的話被院外的喧嘩聲劈成了兩半。

    “李大人!五台縣的人到了!” 李安的嗓門裹著風闖進來,帶著一股子熟悉的熱乎氣。

    “沒誤事,來得正好。” 他轉身往書房走,“都進來吧。”

    眾人魚貫而入,有的拉過條凳坐下,有的干脆蹲在地上,鞋底板帶進來的泥點在青磚上洇出小小的印記。李星群看著這些熟悉的面孔,忽然覺得,大同府這盤亂棋,或許沒那麼難下。

    他拿起案上的筆,在紙上重重畫了個圈“先說眼下最急的事。”

    李星群拿起案上的筆,在紙上重重畫了個圈,開口說道“現在最棘手的是百姓不懂法律的事情。大同府被齊國佔據多年,很多百姓連字都不認識,現在給他們講法律,無疑于對牛彈琴。往往執法的途中就會產生沖突,加上城里部分有心人的推動,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他話音剛落,韓嚴法便率先站了出來,語氣堅定“大人,依屬下看,可以效仿當初子產鑄造刑鼎的事情,把我們大啟的刑法條文刻在顯眼的器物上,立在城中心的廣場上,讓所有人都能看到,這樣或許能讓他們對法律有個初步的認知。”

    “韓推官這話不妥。” 李助當即搖了搖頭表示反對,“這些百姓大多不識字,就算把法律條文刻得再清楚,他們也看不懂,造出來了也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是白費功夫罷了。”

    一旁的汪輝祖捋了捋胡須,緩緩開口“我認為可以效仿當初漢高祖劉邦約法三章的事情,先定下幾條最簡單、最基礎的法律,讓百姓容易理解和遵守,後面再慢慢增加條款,逐步完善,這樣或許更容易被接受。”

    韓嚴法一听,立刻反駁“這樣怎麼行呢?法律本就是用來約束眾人行為的,若是只定幾條簡單的,不用完整的法律去約束這些人,豈不是要翻天了?到時候局面恐怕會更加難以控制。”

    李助卻笑了起來,眼神里帶著幾分了然“我懂汪老師爺的意思了。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我們就是要讓大同府暫時陷入接近無序的狀態,讓這里的百姓親身體驗到沒有完善法律約束的混亂,這樣他們才會願意嘗試接受新的法律。”

    李星群聞言點了點頭,又有些遲疑地問道“這就是拆屋效應是嗎?先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再提出較小的要求,讓人更容易接受。可是這樣做,會不會讓大同府更加亂上添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汪輝祖胸有成竹地說“所以我們要有一個起碼的保證。約法三章肯定是不能治理一個地方的,但保證最基本的秩序還是足夠的。我們還可以把願意守法的人和不願意守法的人分開,在城里劃定一個區域,願意守法的人就到那里生活,嚴格執行我們的法律;不願意守法的人就在外面。一個月統計一次情況,慢慢將法律條款增加後,再推行到不願意守法的人那里,最後實現所有人都遵守法律。”

    李星群依舊有些擔憂,問道“這樣分區域推行,會不會拖延太久?大同府的情況可經不起長時間的折騰。”

    汪輝祖自信地說“大人放心,最多不過兩個月,就能建立起基礎的秩序,半年的時間應該就能統一法律,讓百姓都適應。”

    李星群低頭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這個辦法听起來可行,可以一試,不過我還需要再仔細考慮一下其中的細節,確保不會出太大的紕漏。”

    送走李助等人時,日頭已斜斜掛在西城牆。李星群踩著滿地碎金似的陽光穿過回廊,推開內堂那扇雕花木門,昭姬正臨窗翻看著一卷泛黃的書冊,發間的銀簪在光線下泛著溫潤的光。

    “還在看這些?” 他走過去,順手替她合上窗扇,擋住獵獵的風,“外面商量的事情,我大概跟你說說?”

    昭姬放下書冊,指尖在書頁邊緣輕輕劃過“洗耳恭听。”

    李星群將眾人關于推行律法的爭論簡略復述一遍,末了嘆道“其實你若在外面商量,或許能想得更周全些。”

    昭姬卻搖了搖頭,鬢邊的碎發隨著動作輕輕晃動“現在我們勢力越來越大,除了台面上的人,總得有暗線。李助他們是從五台縣就跟著你的老人,信得過,可我不想讓太多人知道我的存在。” 她抬眸看向李星群,眼底閃過一絲狡黠,“何況,當初若不是某人提了些‘新奇想法’,朝廷也不會搞出錦衣衛,我如今自然更不能露面了。”

    李星群聞言苦笑 —— 能提出跨時代東西的,整個大啟恐怕只有自己。他擺擺手跳過這個話題“不說這個了。你有什麼要補充的?畢竟在場那麼多人,沒誰比你更了解契丹人。”

    昭姬端正坐姿,神色漸漸凝重“你們想打破舊秩序,讓百姓期待新秩序,這思路沒錯。但這種混亂就像養蠱,萬一冒出個能凝聚人心的勢力,你們手里的兵夠應付嗎?”

    “當然夠。” 李星群語氣篤定,指尖叩著桌面,“我在五台縣練的五千重騎兵,全是從五台縣帶出來的子弟兵,雖說折損過些,如今早補回來了,對付些烏合之眾綽綽有余。”

    昭姬卻沒被他的自信打動,輕輕搖頭“就算騎兵里沒有契丹人,可城里的契丹人若抱成團,人數少說也有幾萬。他們世代在此生活,熟悉街巷地勢,真要拼起來,你的騎兵在巷戰里施展不開,損失怕是小不了。”

    李星群的指尖頓在半空,沉默片刻才低聲道“損失…… 或許會大些。”

    “所以絕不能讓他們抱團。” 昭姬的聲音陡然轉冷,“必須提前引導,打散他們可能凝聚的勢力。”

    “可具體該怎麼做?” 李星群皺起眉,他擅長正面調度,這類暗中拆解的手段向來不拿手。

    昭姬忽然捂嘴輕笑,眼尾彎成好看的月牙“嘻嘻,靠你肯定不成。城里百姓的情緒煽動,交給我來;至于聯絡那些契丹貴族,分化他們的心思……” 她故意拖長語調,目光瞟向窗外,“就得拜托你的夫人了。”

    李星群臉上一熱,尷尬地撓了撓頭“到頭來,還是得靠你們。”

    “加油呀。” 昭姬笑得更歡了,指尖輕點他的胳膊,“我還想做你的陳平呢。這些暗里的操作就別跟外面說,你出去只說同意汪先生的法子就行。”

    開封城的暮色帶著皇城特有的莊重,宮燈次第亮起,將紫宸殿的飛檐鍍上一層暖黃。趙受益站在殿門口的白玉階上,手里摩挲著一枚通透的玉佩 —— 那是趙新蘭十歲生辰時,他親手雕刻的蘭草紋佩。

    “父皇。” 熟悉的聲音從宮道盡頭傳來,趙新蘭卸下銀灰色的披風遞給內侍,快步走上石階,額角的紗布雖已換下,淺疤仍在,此刻被宮燈一照,竟添了幾分柔和。

    趙受益伸手握住她的手腕,指腹撫過她掌心的薄繭“路上累著了吧?大同府的風霜,比京城烈多了。” 他拉著女兒往里走,殿內的暖爐燒得正旺,空氣中飄著她從小愛喝的杏仁茶香氣。

    “還好,” 趙新蘭看著案上擺著的鯉魚焙面,金黃的面絲裹著糖醋汁,眼眶忽然一熱,“父皇還記得我愛吃這個。”

    “你在大同府啃了三個月干糧,回來總得補補。” 趙受益給她盛了碗杏仁茶,瓷勺踫在碗沿叮當作響,“听說你把大同府的事都交給李星群了?那小子毛躁,別讓他給你捅婁子。”

    “他辦事還算穩妥,” 趙新蘭抿了口茶,嘴角揚起笑意,“而且有一隊人幫襯,錯不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趙受益的動作頓了頓,隨即笑道“這次給你的半年假,就該好好歇著,明日讓尚衣局給你送些新料子,把那些盔甲都收起來。我那個柔弱的女兒啊,現在也變得堅強了。” 他忽然從袖中取出個錦盒,里面躺著支赤金點翠的發簪,“上次你說喜歡孔雀石,朕讓人新打的。”

    趙新蘭接過發簪,指尖觸到冰涼的金屬,忽然想起小時候父皇也是這樣,總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她。她抬手抱住父親的胳膊,聲音帶著鼻音“父皇,等江南的事了了,咱們去江南走走吧?我想坐船看兩岸的桃花。”

    “好啊。” 趙受益拍了拍她的手背,目光落在她額角的疤痕上,語氣軟得像棉花,“等朕把手里的事理順了,就帶你去。”

    殿外的風卷著雪花掠過窗欞,殿內的燭火卻暖得像春日,父女倆的笑聲混著杏仁茶的甜香,在金磚地面上輕輕流淌。

    天剛蒙蒙亮,紫宸殿的晨霧還未散盡,趙新蘭便已換好常服,輕步走進父皇的書房。趙受益正臨窗翻看卷宗,晨光透過窗紙灑在他銀白的發須上,竟添了幾分柔和。

    “父皇。” 趙新蘭福了福身,目光落在案上攤開的名冊上。

    趙受益放下卷宗,轉身笑道“來得正好,大同府的安排,為父琢磨出個補充方案。” 他指著名冊上的字跡,語氣滿不在乎,“這事本就交由你處置,既然我的女兒還沒‘長大’,為父便多嘴添幾句。”

    他指尖劃過紙面,念出名單“知府李星群,判官甦鐵冠、推官韓嚴法。六曹分別是吏曹周清真,禮曹宋若莘、兵曹陸務觀、刑曹田維,戶曹李全,工曹俞飛鴻。”

    趙新蘭看著這些名字,眉頭微蹙 —— 大多是當年李星群在學宮讀書的時候熟人,只是不知這些年性情是否依舊。

    “這些也算是你的熟人了,” 趙受益忽然笑起來,眼角的皺紋堆成溝壑,“只不過隔了這麼多年,會不會配合李星群,可就難說了,哈哈。”

    趙新蘭猶豫片刻,終是躬身道“還是父皇英明,這般安排既兼顧了舊人,又能助星群一臂之力。”

    “你這小丫頭,真是女大不中留。” 趙受益調笑一句,指尖輕點她的額頭,“罷了,以後我們有的是時間慢慢看。回去吧。”

    趙新蘭眼中閃過欣喜,連忙應道“多謝父皇!”

    “且慢,” 趙受益叫住她,語氣添了幾分鄭重,“管好你家李星群,讓他行事收斂些,別太越矩。”

    “父皇!” 趙新蘭臉頰騰地紅透,連耳根都染了霞色,聲音細若蚊蚋,“才不是…… 不是我家的。”

    趙受益望著女兒嬌羞的模樣,忽然放聲大笑。他當然知道,自家女兒早已不是豆蔻年華,進入絕頂境之後讓她看上去仍似雙十少女,可在父母眼中,再大的孩子也還是當年那個追著蝴蝶跑的小丫頭。

    “好好好,不是你家的。” 他擺了擺手,笑意里滿是寵溺,“我的小丫頭,終究是長大了。”

    趙新蘭紅著臉福了福身,轉身快步退出書房。廊下的晨風拂過臉頰,帶著幾分涼意,卻吹不散她心頭的暖意。晨光里,她的身影輕快如雀,腰間那枚蘭草玉佩隨著步伐輕輕晃動,叮當作響。

    喜歡很平凡的一生吧?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很平凡的一生吧?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很平凡的一生吧?》,方便以後閱讀很平凡的一生吧?第719章 人員的分配(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很平凡的一生吧?第719章 人員的分配(下)並對很平凡的一生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