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望君連夜逃離了洛陽,回到了大梁,再回到大梁以後,田望君立即帶著這些年他網絡的親信,準備政變。
他們的計劃很簡單,殺死大梁令,控制住大梁,然後發布檄文,共同清君側。
是的,田望君也不敢直接反朝廷,只能用清君測這種借口。
只可惜這位長公主的計劃還沒開始,就胎死腹中。
她在逃離洛陽的第二天,行蹤就被內衛發現。
趙廣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匯報給了郭太後。
郭瑗之听說田望君跑了,不禁蹙眉。
不過她很快就反應過來了,這位長公主十有八九是想反!
“叫章邯來!”
郭瑗之決定以雷霆手段鎮壓田望君。
章邯很快就來了。
郭瑗之對章邯說︰“章將軍,孤要你立刻帶領羽林衛去大梁,那里有人謀反,你火速去把逆賊抓回來。”
章邯聞之,有些吃驚︰“太後,大梁有人要造反?”
“是的,長公主反了,你馬上帶兵去彈牙叛亂。”
章邯腦袋嗡嗡的。
長公主竟然反了?
這怎麼可能?她一個女人怎麼會謀反?
郭瑗之看章邯這副反應,有些生氣,道︰“章邯,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太後,我朝律令,調兵50人以上要看虎符。”
郭太後說長公主反了,誰知道是不是真的?
長公主萬一沒反呢?
到時候私自調兵這個罪可要落到他頭上!
章邯甚至懷疑,沒準這就是郭太後在給他挖坑。
這位郭太後的手腕,章邯是親眼見過的,對待她必須得謹慎點,不然死的就是他。
郭太後的鳳眼微眯,“章邯,你不信孤?”
我信你個鬼哦!章邯心里不信,嘴上卻說︰“太後,這是我朝的律令,請您把虎符給臣。”
章邯是鐵了心了,沒虎符就不調兵。
郭瑗之在心里把章邯砍了一百遍。
可是章邯也是按程序辦事,郭瑗之再生氣也拿他沒辦法。
章邯走了以後,郭瑗之就去了趟未央宮。
他把田秀駕崩前住的宮殿全找了一遍,也沒找到虎符。
“這死老鬼把虎符放哪了?”
郭瑗之氣的要死。
田秀這老狗,臨死前坑他一把不說,虎符這麼重要的東西也不給她。
難不成那死老鬼把虎符給李斯了?
郭瑗之搖了搖頭。
虎符那麼重要的東西,田秀不可能交給李斯。
李斯已經是輔政大臣了,要是再有虎符,誰還能治得住他?
那這虎符會在哪?
郭瑗之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頭緒。
她又去了趟未央宮的偏書房,田秀以前經常在那處理公務,郭瑗之懷疑田秀可能是把虎符藏在書房了。
結果找了一大圈,還是沒有。
郭瑗之把田秀書房里的枕頭都撕開了,可還是沒找到虎符。
“死老鬼!死了也要算計我!”
“呼!”深吸一口氣,郭瑗之站起身往田徹的寢宮去。
既然沒虎符,就直接讓皇帝出面。
就不信他章邯還敢找皇帝要虎符。
田徹听說自家長姐要反,同樣感到不可思議。
郭瑗之看田徹還不信,氣的半死,說︰“皇帝,我是你娘,難道我還會騙你?你連你的娘都不相信?”
“孩兒不敢!”田徹看母後生氣了趕緊道歉。
郭瑗之沒功夫跟自家兒子置氣,說︰“趕緊把章邯叫來,讓他去平叛!”
章邯在接到皇帝的命令後,不敢怠慢,火速帶兵出發。
郭瑗之看到章邯乖乖出發,對皇權更加向往。
這皇太後的地位雖然尊崇,但到底是比不上皇帝。
大梁。
田望君和魏青回到大梁以後,立刻糾集了一幫門客,襲殺了大梁令。
魏青的父親是信陵君,信陵君在魏國有著無與倫比的威望,哪怕過去這麼多年,魏人依舊認可信陵君。
所以當大梁百姓听說是信陵君的兒子起事,紛紛跟隨,大梁僅用了一天時間就落入田望君之手。
田望君空前膨脹,她得意的對魏青說︰“看到了嗎?天下人還是支持我的!青,你等著看吧,用不了多久,這未央宮的主人就得換成我。”
听到這話魏青的表情頗為復雜,他知道他們和朝廷之間的差距。
朝廷一旦知道他們起事,立即就會發大軍來彈壓,而憑他們根本抵抗不住。
田望君看魏青不太高興,就問︰“青,你對我沒信心?”
魏青嘆了一口氣,說︰“因為公主你的一點野心,整個大梁百姓都要跟著遭殃,我真不忍如此。”
田望君對這話不屑一顧,道︰“你太多慮了,我帶給大梁百姓的只有榮耀,他們是不會跟著我遭殃的。”
“但願如此吧!”魏青長嘆著說。
他已經預見到了他們的結局,很快他們就要粉身碎骨。
田望君他們佔領大梁的次日,討賊的檄文還沒發出,朝廷的大軍就到了。
听說朝廷的大軍這麼快就到了,田望君感到不可思議。
“朝廷的大軍怎麼可能來的這麼快?”
“不,這不可能,這不可能!”
田望君要瘋了。
朝廷的大軍一來,他們的陰謀也將被徹底粉碎。
魏青勸說道︰“公主,你難道還不明白?我們沒有勝利的機會,收手吧!趁著官軍還沒有打進來,我們立刻離開大梁,去一個沒有人認識我們的地方生活,這樣大梁百姓也能免遭一場兵禍!”
田望君搖了搖頭,聲嘶力竭的說︰“不,我絕不會跑!我身上流著太祖高皇帝的血脈,高皇帝從來沒有退卻過,作為他的女兒,我絕不會逃走的!”
魏青嘆了口氣,他知道,田望君已經入魔了。
一個入了魔的人,是听不進別人勸說的。
章邯率領大軍包圍大梁以後,本來想勸長公主投降。
可是田望君寧死不降。
依靠魏羽的威望,田望君說服大梁百姓幫助他守城。
戰爭已經無法避免。
章邯帶著大軍打了三天,總算是拿下了大梁。
可這並不意味著戰爭的完結,接下來是殘酷的巷戰。
經過了兩天的戰斗後,朝廷的大軍距離田望君的府邸,只剩下不到百步。
田望君終于徹底絕望了。
她抱著魏青,哭的像個孩子。
“青,我不明白,我們怎麼會輸呢?”
魏青這種時候很平靜,他並沒有哭,只是抱著田望君說︰
“你從一開始,就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你一個女人如果要是能奪天下,那文姜,宣太後,她們早就坐了江山了。”
田望君哭的更傷心了,直到這一刻她才明白自己錯的有多離譜。
女人再怎麼樣也是女人,想和男人爭天下,簡直是痴人說夢。
魏青從袖子里掏出兩瓶毒藥︰“公主,我已經把孩子們送走了,我們自己了結吧。”
田望君顫抖的接過毒藥。
門確在這時候打開了,一個女人走進了房間。
……
章邯包圍了魏青的府邸,魏青早就已經潛在了府上所有的門客奴僕,所以幾乎沒花什麼代價,章邯就攻進了院子。
但即便是掘地三尺,章邯也沒有找到長公主夫婦。
奏報送到洛陽。
郭瑗之氣的要死。
大梁幾乎被打成了廢墟,死了幾萬人,可最後連主謀都沒抓住。
雖然生氣歸生氣,但結果是好的。
長公主之亂被平定,郭瑗之再一次給自己積累了一筆政治資本。
有了這筆政治資本,郭瑗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參與朝政,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止她。
皇帝還在養病,郭瑗之替代皇帝垂簾听政。
當掌璽官把玉璽交給她的那一刻,郭瑗之的手都在顫抖,這是她第一次距離皇權如此之近。
夜里,郭瑗之睡覺的時候都抱著玉璽。
她做了一個夢,夢里她穿著龍袍,加冕成了皇帝。
群臣匍匐在他腳下,天下匍匐在他腳下。
次日,郭瑗之坐在銅鏡前梳妝。
她給自己涂上了一個精致的妝容,這讓她看起來容光煥發,就好像二十歲的少女,可不管怎麼化妝,她終究是老了,眼角的魚尾紋怎麼也蓋不住。
郭瑗之很惆悵,她已經快要五十歲了。
她或許沒有幾年時光,可她真的很想把昨夜那個美夢成真。
“太後,上朝的時間快到了,婢子給您把胭脂涂上吧!”
子佩從梳妝台上拿起一盒胭脂要給郭瑗之涂。
郭瑗之猛地想起了田秀,多年前他也曾為自己涂過胭脂。
看著手上的胭脂盒,郭瑗之忍不住潸然淚下。
這盒胭脂,還是他送的。
郭瑗之把那盒胭脂扔到了旁邊,從今天起,她要與過去徹底切割!
現在的她已經不是從前那個依附田秀的小女人,她要靠自己的才學,登上這個帝國的巔峰。
……
漠北。
丁零部王城。
單于的大賬。
摩多單于正在會見一位客人。
這位客人身著一襲寬松的青布長袍,腰間束著一根黑色的絲帶,卻仍難掩微微凸起的腹部。
摩多很尊敬這位客人,恭敬的說︰“張君,江先生果然了不起,上次我听他的話,狠狠的從唐朝敲詐了一大筆財富,我要謝謝江先生。”
張君有些胖,他呵呵一笑模樣很是可愛,“單于,江先生是誠心誠意和你交朋友的,只要單于听江先生的話,會得到更多。”
摩多單于的眼楮中閃過一絲精明,說︰“先生,我準備再進攻唐朝,您看如何呢?”
張君搖了搖頭。
摩多有些不理解了,田唐上次都屈服了,如果他再來一次不是能得到更多東西?
這位江先生為什麼不讓他再次南下?
摩多心里有些懷疑江先生的用心。
張君解釋道︰“單于,您可能也知道唐朝內部的一些情況,他們的諸侯王很多,而這些諸侯又不服朝廷。江先生估計,用不了多久田唐內部就會爆發一場大的內亂,那些諸侯王回合唐朝打起來,單于如果那時候趁勢而入,說不定有機會入主中原。”
摩多對江先生本來還是有防備心的,但是听了這一番話之後,他的疑心頓時沒了。
“好,如果到時候本單于能入主中原,肯定會好好感激江先生!”
摩多張嘴就畫起了不要錢的大餅。
這位江先生能量很大,將來用他的地方還很多,必須跟他打好關系。
“那大單于,在下就告辭了,中原那邊的情況,江先生會幫您盯著。”
“好走,不送!”
張君離開後,摩多那張笑臉馬上就沒了。
“左大都尉!你馬上派一些探子到中原,好好查查,看看唐朝是不是有內戰的跡象!”
摩多並不完全信任江先生,他要確切的了解唐朝的局勢,這樣才能牢牢掌握主動權。
田唐。
郭瑗之臨朝听政的這幾天,頒布了不少律令,不過其中大部分都是對刑法的修訂。
在徹底解決國內這些諸侯之前,郭瑗之並不打算進行大規模變法。
建元元年七月。
各地的縣令向朝廷上書,晉國、漢中國、代國都在秘密整訓兵馬,意圖不明。
李斯建議朝廷備戰。
郭瑗之卻一點也不慌。
她叫來李斯,說︰“丞相,你對這些諸侯是不是已經束手無策?”
李斯說道︰“太後難道有更好的辦法?”
“當然!”
郭瑗之自信滿滿,這倒讓李斯有點莫測高深了。
次日,郭瑗之就頒布了一道詔令。
這道詔令的名字叫推恩令!
推恩令規定,所有的諸侯國,在諸侯王死後,其所有兒子都有權繼承父親的地盤。
這意味著兒子越多的諸侯王,自己死後,藩國也會被分的最慘!
而最早想出這一招的人就是漢朝歷史上的那位天縱奇才主父偃。
郭瑗之作為穿越者,自然也知道這一道影響了中國歷史千年的無解陽謀。
為何說無解?
中國古代是嫡長子繼承制,父親死後,財產會由嫡長子繼承,其他的庶子是無份的。
推恩令規定了庶子也有繼承權,這樣不僅能分解諸侯王的地盤,削弱他們的影響力,更能讓諸侯王內部產生內亂。
畢竟諸侯王如果不同意推恩令,他的那些庶子首先就要跳出來造反。
郭瑗之自認為吞恩令可以完美的將田唐這些諸侯國瓦解。
等收拾的這些諸侯國,在解決了李斯、姚賈這些老臣。
那時的天下就是她郭瑗之的了。
只可惜理想很美好,現實往往很骨感。
郭瑗之忽略了一件事,推恩令的前提是,中央要有足夠的勢力鎮壓地方叛亂。
畢竟諸侯王都不傻,沒人會等著自己的地盤被兒子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