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
楚驍力排眾議,在敘州城外,撇下了一萬多感染瘟疫的士卒,帶著剩余的十五萬大軍,攜帶著眾多干柴草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劍門關!
眾將士上下一心,都發了狠,發誓要在一個月內拿下劍門關。
另一邊。
大夏皇都長安。
夏擎在今日,連續收到了三封來自于蜀地的折子。
他看完後臉色復雜至極,眉頭緊鎖,一言不發的帶著折子上了朝。
隨後命令百官互相傳閱。
這三封折子。
最先到的一封,楚驍稟報關于大軍內爆發出詭異瘟疫,一時間連續損兵折將,軍心渙散,所以無奈之下他只能暫時撤軍回到敘州休整之事。
當時看到這一封折子時,夏擎就差沒直接下令換將了!
如今蜀地對于大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線出了這麼大的差錯,楚驍身為主帥自然是難辭其咎。
不過手中還有剩下兩封折子,所以楚驍也只能忍著心頭怒火,繼續看了下去。
第二封折子,是關于自皇城南下的,那一支大宗師隊伍的消息。
楚驍在信上說諸將士苦等多日,依舊沒來到前來支援的大宗師身影,再加上瘟疫反復無法根除,因此軍中急需大宗師的到來,以此來穩定軍心。
無奈之下,老臣便令副將率兵北出敘州城,前去迎接和尋找大宗師們的身影。
最終在當日入夜時分,副將帶人在敘州城外二十里,找到了大宗師隊伍的蹤跡。
現場一片狼藉,山傾地陷,前來支援的二十位大宗師皆盡隕落,尸體更是被吸成了干尸,為首的兩位金丹武神亦是不見蹤影。
老臣听後親自前往現場查探,最後從現場尋到了一絲元嬰上人的氣息,若是推測的不錯的話,那一絲氣息定是來自于蜀王身邊的“河夫上人”。
元嬰上人不得參與凡俗爭端,這是三聖地和數十宗門共同定下的約定和規矩。
蜀地此舉,無疑是棄天下黎民蒼生于不顧,簡直是欺人太甚!
冥思苦想之下,末將只能向桃源聖地書信一封,請求他們派執法長老前來主持公道。
……
接連兩個噩耗,可謂是讓夏擎一顆心跌落到了谷底。
大軍癱瘓,宗師隕落,由此看來,如今想要攻克劍門關純屬痴人說夢,除非直接派元嬰上人,以高層次較量來一較高下。
但是如果事情真的發展到這個地步的話,那即使大夏真的拿回了蜀地,日後也將再也無法治理整個大夏。
因為這是大夏帶頭動用元嬰戰力,那日後九州境內的各個宗門,便絕不會再遵守這一約定,俠以武犯禁將成為常態,大夏終將迎來一片混亂。
前後矛盾,束手束腳。
無奈之下,夏擎只能轉頭看向第三封折子。
在這封折子里,楚驍卻是提出了他自己的破局思路,並且已經在積極實施。
“陛下。
從發兵收復蜀地開始,老臣在前線始終無法取得任何成果,劍門關天險在前,始終使人不得寸進,雖然老臣難辭其咎。
但另一方面,何嘗又不是因為這世間條條框框太多,導致即使是陳兵二十萬在這關外,老臣作戰時仍舊會感到束手束腳。
江湖,朝堂,宗門,聖地,各種約定,就如同千萬道鎖鏈般,讓大軍置于此處完全動彈不得。
在老臣看來,這都是因為大夏已經和平太久所導致,歷數以往數代,哪次軍中作戰不是你死我亡,血腥慘烈,無所不用其極?
何須顧忌什麼江湖,宗門,又何須在乎百姓的看法?
什麼有傷天和,那只不過是弱者對于強者的一些不痛不癢的譴責罷了。
所以經過一夜冥思苦想後,老臣決定,在接下來的作戰中,老臣必將用盡一切手段,力求攻破劍門關!
事後功過,待老臣得勝之日,班師回朝,再來任君定奪。
屆時前線任何戰事,都將是老臣一言裁定。
陛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夏擎看完這封折子後,眉頭幾次緊皺,卻又幾次松懈開來。
他清楚。
如今想要破局,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甚至說,楚驍還幫他扛下了所有的罵名,因為楚驍在最後說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所以往後前線任何有傷天和的戰事,在事後論功行賞之時,夏擎只需要說一句“朕不知道。”就行了。
沒人敢當面苛責他這位皇帝,楚驍會站出來,替他堵住這天下人的嘴。
夏擎看後只覺得內心甚慰。
所以,他將這封折子拿了出來,交由百官傳閱。
朝中文武百官看後,臉色不盡相同。
但他們都知道。
夏擎此舉想對他們說的是天下人怎麼罵楚驍朕不管,但是你們最好管住自己的嘴。
楚驍要替他堵住這天下人的口,那麼夏擎自然也要為他堵住這朝中文武百官的口。
對此,文武百官可謂是心知肚明。
沒人站出來觸霉頭,也沒人敢在此時多說些什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因為他們也從前兩封折子上看出來了。
如今事情已經到了,必須要舍棄一些東西,用以破局的時候了。
只不過,原本這次該舍棄的,應該是一個大夏維護了千年的“仁”名才是,但最後,楚驍決決定將這個罵名獨自一肩挑盡。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因為蜀地並不是只要收回來了就可以。
大夏看重的,難道不是它那肥沃的平原土地,和每年收獲的大量糧食嗎?
所以在收復後,對于蜀地的治理也是至關重要之事。
但如果大夏軍隊在蜀地干的太過有傷天和的話,那後續蜀地百姓又怎麼信服從大夏呢?
仇恨必將深埋在蜀地的地底,靜待萌發之時。
不過現在楚驍又將其一劍挑盡的話,那以後就要好處理的多了。
無非是事後,用他楚驍來平蜀地的民憤罷了。
至于如何平,怎麼平?
那就要看,楚驍究竟會在蜀地做到什麼程度了。
朝野上下對此一番商議。
當然,針對的只是前兩道折子而已,最後一道折子,大家都當沒有見過。
就連夏擎,也不準備對最後一道折子做出任何的回復。
“陛下,微臣覺得,蜀地軍中大疫絕非偶然,此時正值寒冬,按理來說一切疫病都將難以擴散才是。”
“微臣附和!”
“丞相大人說的極是,楚將軍從軍數十年,對于軍中疫病的處理早有自己的心得,若真是尋常疫病的話,又怎麼會將楚將軍逼迫到如今這般地步?”
“必是有人在暗中作祟!”
“這還用說,按照微臣看來,定是那蜀地在背地里,使出了什麼下三濫的招數!”
“各位可別忘了,在前朝時,蜀地苗疆一族最為擅長的便是制造各種疫病,怪病,甚至能以巫術傷人于千里之外!”
“這其中要說沒有苗疆余孽的影子,在老臣看來,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對于軍中疫病一事,朝堂眾臣的幾乎都覺得此事和前朝的苗疆余孽脫不了干系。
畢竟冬日起疫,還不是風寒等寒病,這放在以往從未出現。思來想去,也只有苗疆那種種邪異手段,才能做到如此地步。
听完眾臣的話,夏擎也不禁輕輕點了點頭,他曾經也听說過,當初在攻打蜀地時,軍中確實出現過不少怪事。
相比起來,疫病反而算是不值一提。
因為當時的各種怪事,幾乎全部都是針對軍中將領。
什麼碎尸,爆體,削頭,腐身,各種手段層出不窮。
夏擎越想,越覺得此事就應是如此。
于是他沉聲開口向眾人問道,“既然是苗疆余孽出手,這樣一來的話,恐怕楚將軍往後就算是攻破了劍門關,那疫病也將如附骨之疽般,在軍中蔓延。”
“對此各位可有什麼應對之策?”
听到夏擎詢問應對之法,原本還嗡嗡說個不停的文武百官,瞬間便安靜了下來。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竟是沒人出聲。
倒不是說真的沒有辦法解決。
只是能夠辦到此事的,無非都是元嬰上人的手段。
但是在各方的統一約定下,元嬰上人是絕不可輕易出手的,眾人一時間誰也不敢開這個頭。
夏擎見狀也是悠悠一嘆。
長安城內雖然供養著好幾尊元嬰上人,但是皇族與其的約定,卻大多都是在皇族危難之際,才出手對敵。
甚至還要對方也有元嬰上人出手後,他們才能出手。
要真說起來,元嬰上人以上的存在,就好像那核武器,你雖不能用,但卻必須有。
若不然的話。
時不時就有元嬰魔修或者走投無路的散修,前來敲詐你一筆。
看眾人無人應答,這時大夏丞相柳稻主動站出來說道,“陛下,依老臣看來,此事既然牽扯到了苗疆余孽,那麼不妨就請聖地出面探查一番。”
“正好楚將軍在來信中也說了,他已經修書一封求助于桃源聖地。
既然這樣的話,那陛下不如再給桃源聖地去書信一封,請求聖地在處理蜀地元嬰上人擅自出手的同時,再順便探查一下苗疆余孽。”
柳稻說完,便退了回去。
“柳丞相說的極是,微臣附議!”
“微臣也附議!”
“丞相高見!”
听完柳稻的話,夏擎也覺得這是個好辦法。
于是當天 便又有書信一封,自長安城出發,送去了桃源聖地。
桃源聖地。
這個傳說中一片鳥語花香,終年春色盎然,草木芳菲之地,正位于當初的古滇國舊址。
昔日的古滇國都城之所以名為春城,其實也是受到了那桃源聖地手中那一個殘破小世界滋養的原因。
古滇城距離蜀地和敘州並不算遙遠。
甚至可以算得上很近。
因此在夏擎的信剛送出的時候,桃源聖地這邊,便已經連續收到兩封蜀地方向的來信了。
第一封來自于蜀王夏堯。
在信中,那位蜀地之主說,近日在蜀地出現了千年前苗疆余孽蠱盜天活動的跡象,說是軍中疫病不斷,怪事頻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對此,桃源聖地方面雖是相信蜀地方面的判斷,但卻沒有在第一時間派人動身前往。
因為此時。
在九州往東的無盡外海上,一場人族與妖獸的大戰,同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著。
三大聖地中的桃源聖地和凌霄殿聖地,都抽調了大量的長老和弟子,前往另一個聖地蓬萊仙島,和妖獸進行慘烈廝殺。
如今留在桃源聖地的,除了一些負責日常維護靈天的弟子長老外,實在是不剩幾人了。
更何況現在還是冬日,那苗疆余孽一時間也是很難造成什麼很嚴重的後果的。
所以桃源聖地便準備把這件事,放在明年春天處理。
不過緊接著。
大夏方面敘州府,卻同樣來了一封求助信。
這封書信上則是說,大夏一支二十人的大宗師小隊,和兩位皇家武神供奉,遭到了一位元嬰上人的襲擊,從而皆盡隕落。
書信前來的楚驍在信中提到,隕落的那二十位大宗師得尸體,皆盡被那元嬰大修吸成了干尸,因此他們懷疑是邪修所為,讓桃源聖地派出執法長老前去查探。
在這件事比起苗疆余孽來,則是要嚴重的多了。
首先是有著兩位金丹期修士和二十位大宗師生死,同時對方還是元嬰期修士,再加上又有可能是邪修。
多種原因疊加在一起,這下子桃源聖地方面就算是想拖都拖不了了。
就在他們思考著該由誰出山前去處理的時候。
還沒隔上一個月呢。
大夏皇城那邊,便也來了一封求助信。
夏擎在信中所說的,同樣也是蜀地苗疆余孽的問題,只不過夏擎在信中所說的,可就要比蜀王夏堯說的嚴重的多。
苗疆余孽猖獗,大夏軍中更是已經死亡了數萬人之多!
這下子,桃源聖地可就不淡定了。
這要是不管管的話,以後這九州豈不是又要天下大亂了?
雖說亂世出梟雄。
但是在亂世中,普通百姓的傷亡也將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特別是在這種還有高階修煉者參與的亂世。
各大聖地都是不願意見到人族出現太大傷亡的,因為比起妖族來,人族不管是在生育還是人數方面都是處于劣勢。
于是再三思索後。
桃源聖地葵園的園主,青陽道人,出山往蜀地而去!
喜歡玄幻我靠搶親證道大帝!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玄幻我靠搶親證道大帝!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