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郭嘉吟詩,程忠真是驚呆了,沒想到這後生竟如此有才,隨口一句就是千古絕響。
而看到程忠那目瞪口呆的模樣,郭嘉哈哈大笑。
“給事中謬贊了。”
“這詩非我所作,乃是從大將軍處听來。”
“那日與大將軍探討國事,談及推行新政之艱難,他有感而發吟出此句,我一听便覺妙不可言,印象深刻,當即牢記于心。今日觸景生情,便不自覺吟誦出來。”
“什麼?!”
“竟是大將軍所作?!”
程忠本來滾圓的眼楮頓時又瞪大了三分,幾乎凸了出來,根本沒法相信。
在他的認知里,大將軍甦曜出身微寒,縱橫沙場,沖鋒陷陣,殺人無數,乃是個不折不扣的鐵血武將。
那大將軍能搞出這麼多新政改革,在他看來都已經是天縱奇才。
現在,郭嘉告訴他,那個總是吊兒郎當,說話也時常沒個正形的大將軍甦曜竟然還有如此高的詩詞造詣?
這怎麼可能?!
郭嘉看著程忠那震驚到幾乎石化的模樣,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再一想起自己當時初听此詩時的場景,似乎也沒好上太多。
一念及此,郭嘉微微搖頭,拿起葫蘆又給自己來了一口,緩緩說道︰
“起初,我與你一般,也難以相信。”
“畢竟大將軍在戰場上的赫赫威名,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誰能想到他竟還有這般細膩的文人情懷,能吟出如此絕妙詩句。”
“可隨著與大將軍相處日久,我才發現,他的才華遠不止于此。”
“君不見大將軍推行的新政,無論是科舉制、均田制,還是改組都察院、推行考成法,樁樁件件都展現出他非凡的遠見卓識和對天下局勢的深刻洞察。”
“就拿科舉制來說,打破了世家大族對仕途的壟斷,給了我等寒門子弟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這等氣魄,放眼古今,又有幾人能及?”
郭嘉站起身來,仰起脖子再悶一口,在屋內來回踱步,神情愈發激動︰
“還有那均田制,意在讓耕者有其田,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這是多少仁人志士夢寐以求卻又難以實現的理想,大將軍卻敢率先嘗試,這份勇氣與擔當,亦是令人欽佩不已。”
“至于改組都察院和推行考成法,更是直擊官場積弊,讓那些尸位素餐、貪贓枉法之徒無所遁形。”
“這一系列舉措,環環相扣,緊密相連,每一項都關乎著大漢的興衰榮辱,若非有大才之人,如何能構思出如此宏偉的藍圖?”
程忠听得是心潮澎湃,本來,他投降甦曜,更多還是形勢所迫,如今听郭嘉這麼一說,心中頓時生起一絲敬仰之意。
他站起身來,對著北方拱手行禮︰
“大將軍真乃當世奇人也!程某今日才知,自己之前對大將軍的認知,實在是太過淺薄。能效力大將軍麾下,實乃程某三生有幸啊!”
“是啊,能追隨大將軍,絕對是我等之福。”
郭嘉一邊踱步,一邊晃了晃手中酒葫蘆,點頭道︰
“如今,我等肩負查辦弘農楊氏案的重任,辦好此案,這不僅是對我們能力的考驗,更是對大將軍信任的回應!”
“楊彪倘若敢在科舉考試中動手腳,那便是他自尋死路,我們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將他的罪行公之于眾,還朝堂一片清明!”
見郭嘉話歸正題,程忠也是重重點頭︰“都御史放心,程某定當全力以赴!”
“不過這科舉考試事關重大,楊彪若要動手,必定極為隱秘,我們又該如何察覺呢?”
隨著話題深入核心,郭嘉停下腳步,沉思片刻後說︰“這就需要我們提前布局了。”
“科舉考試的考官人選,朝廷尚未公布,但楊彪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他肯定會想盡辦法安插自己的人進去。”
“故而,我們可以先從考官的選拔入手,密切關注那些與楊彪關系密切的官員,看他們近期的舉動是否異常。”
說著,郭嘉走到桌前,拿起一支毛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名字︰
“這些人是我之前重點考察的目標,他們都是楊彪的門生故吏,平日里與他來往密切,此次科舉,極有可能成為考官。”
“我們必須要安排人手,暗中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他們有任何違規操作的跡象,立刻上報。”
“除此以外,我們還要特別關注那些與楊彪關系密切的考生。”
郭嘉繼續說道︰
“楊彪的門生故吏眾多,誰家沒幾個想要當官孩子?”
“曾經,他們只需要得到長官的舉薦便能出仕,如今則要與那些寒窗苦讀的寒門學子同台競爭,少不得有人會動歪腦筋,企圖通過不正當手段助自家子弟上榜。”
“這些人,也都是重點提防對象!”
“越是出身名門,卻越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這一次要把他們統統看住了。”
“一旦他們走關系,或者是搞作弊,咱們就可以主動出擊。”
“再者,科舉考試的試卷保管也是重中之重。”
郭嘉目光如炬,看向程忠︰
“楊彪他們若想作弊,也極有可能會在試卷上做文章,或是提前獲取考題,或是篡改答卷。”
“每一個環節我們都不能錯過。”
見郭嘉心思縝密,程忠也听得慎重點頭。
但是很快,他又發現了一個麻煩︰
“都御史考慮周全,面面俱到,確實令人佩服,不過只是這監控的人手,我們從何處調配呢?”
“監控科舉,這非審計司職責,而是監察司的工作,想要插手怕是沒那麼容易吧?”
“況且即便介入,但如今都御史可用之人卻是不多,且也並不那麼牢靠。”
“這你就不必擔心了,我自有辦法。”
郭嘉自信滿滿︰
“科舉乃是大將軍最重視的事情,御史大夫王允親自下令,都察院全員皆要全力配合此次監察科舉事宜,審計司與監察司雖職責不同,但如今在這用人之際,在這關乎天下的大事之上,我們兩司則會協同一致。”
“但是都察院如今在京滿共也沒有多少人吧?”
“那考生可是有近兩萬人之眾。”
“監察官員也就罷了,考生真的監督的過來嗎?”
“還要兼顧考卷等種種環節,這恐怕非常困難吧。”
郭嘉聞言微微皺眉,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思索片刻後開口道︰
“明日我會親自拜訪蔡邕。”
“這三個月來他受大將軍命籌辦科舉,常駐太學,與諸多士子打交道,對考生的情況定是了如指掌,更是一手設計諸多科舉細節。若能得到他的協助,我們便能事半功倍。”
“最後,你莫忘了,大將軍身邊還有一支精銳之師——錦衣衛。”
“他們行事果敢,手段凌厲,且對大將軍忠心耿耿,在京中有頗多眼線,最適合做這種監視的工作。”
“我這就修書一封,向大將軍請示,調派錦衣衛協助我們監察科舉!”
程忠听後,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旋即又有些擔憂︰
“錦衣衛雖然強大,但畢竟是軍方勢力,介入科舉監察,恐怕會引人非議啊。”
“而且,如今距離科舉開考已不足四日,而大將軍尚遠在並州之地。”
“算算腳程,這一來一回的請示,恐怕怎麼都來不及了呀。”
程忠的話讓郭嘉手中的筆微微一頓,心中快速思索一些事急從權的方法,但多少都會有隱患。
就在兩人商討抉擇,考慮該如何取舍之時,突然間只听“砰”的一聲,大門打開。
在那搖曳的燭光中,王凌大步而來︰
“都御史,給事中,兩位真是廢寢忘食啊。”
“不過,不用擔心。”
“大將軍有令,命我星夜兼程趕回洛陽,全力協助都察院監察此次科舉,莫使那鬼魅魍魎有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