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騎砍無雙

第792章 群臣激辯國策,甦曜力推均田,忠誠終獲回報(合5K4)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劍從天降 本章︰第792章 群臣激辯國策,甦曜力推均田,忠誠終獲回報(合5K4)

    傍晚,安邑城。

    與城中喧囂歡呼的場面相反,郡守府中一片沉寂。

    在听到甦曜說均田一詞之後,眾人臉上皆露出震驚惶恐之色。

    井田和屯田,身為飽讀經文的士人,他們都很清楚。

    而這均田則是聞所未聞,顧名思義

    “難道大將軍是想要平分天下土地嗎?”

    司馬朗驚呼一聲。

    這屯田在他看來都是有失偏頗的行為,如今再听聞“均田”一說,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的便是將天下土地不分貴賤、不論貧富,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

    這個念頭一旦升起,他的心髒便不受控制地劇烈跳動起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惶然在心底蔓延。

    “萬萬不可啊大將軍!”

    司馬朗聲音發顫,忙不迭說︰

    “朗以為天下土崩之勢,由秦滅五等爵之制,而郡國無狩習戰之備故也。”

    “今雖五等未可復行,但大將軍廣置衛所,屯兵地方,也不失為好事一件。”

    “但均田之說,卻亙古未聞!”

    說話間,司馬朗面色激動,手舞足蹈說︰

    “古聖之道,乃井田之制,昔周公制禮樂,依循井田,天下大治,成周八百年盛世,此乃萬世楷模也。”

    “想那時是鄰里相助,出入相友,守望相互,疾病相扶持,百姓安居樂業,風俗淳樸。”

    “而經秦漢之後,土地在民間世代相傳,為累世之業,難中奪之,是以至今井田不復之有,方才有今亂世不治之厄。”

    “如今大將軍赫赫武功,破賊寇,除奸妄,收官田無數,再加之民人離散,土業無主多矣,正該及時恢復井田,以鑄萬世之基也!”

    井田,沒錯。

    司馬朗雖然為人寬厚,處事得體,非迂腐之人,但是他的意識形態卻是標準的崇古派儒者。

    不過這其實也很正常。

    兩漢延續至今,王朝積弊繁多,天下有識之人無不竭盡全力,尋找救國治國之策。

    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便成為世之正統。

    儒家思想的核心便是以禮樂治天下,表現在敬天、法祖、崇聖之上。

    因此,厚古薄今之風甚重,其言必稱堯舜,認為上古聖賢們所制定的制度與道德準則,是解決當下一切問題的不二法門。

    這司馬朗便是其中代表,只不過嘛.

    “井田之說,恐不可行。”

    說話的乃是荀攸。

    同為儒生,顯然他並非司馬朗那般的崇古之人,原因也很簡單︰

    “伯達推崇井田制,其心可鑒,然古制雖好,卻未必適用于當下。”

    只見荀攸走上前來,目光凝重的從眾人臉上掃過,搖了搖頭,緩緩開口︰

    “昔年王莽篡漢,一心復古,推行王田之制,欲仿井田之法,將天下田畝收歸國有,再按人口重新分配,美其名曰‘王田’。”

    “其禁止土地買賣,意圖借此解決土地兼並之弊,重現上古太平盛世。”

    他微微頓了頓,語氣愈發沉重︰

    “當時,王莽是打著恢復古聖之道的旗號,天下士人擁護者眾,可結果呢?大家都知道的︰此制一頒,那是天下大亂!”

    “那些世家豪強大族,本就視土地為命根子,怎肯輕易交出手中田產?他們明里暗里抵制,使得政令難以推行。”

    “而普通百姓,雖初聞能得田產,滿心歡喜,可實際執行過程中,貪官污吏們上下其手,隨意丈量土地,強行剝奪百姓私產,致使民怨沸騰。”

    “王莽托古改制,非但沒能解決積弊,反而讓本就動蕩的局勢雪上加霜,最終天下揭竿而起,新朝短短數年便土崩瓦解。”

    荀攸看向甦曜,眼中滿是憂慮︰

    “大將軍,如今您欲行均田,雖不知其與王田制有何不同,但僅是觸動土地這一根本,便必須慎之又慎,若不能吸取王莽的教訓,只怕重蹈覆轍,引發更大的禍亂啊。”

    “大將軍拳拳愛民之心,某深感佩服,但荀先生所言確有道理啊。”

    荀攸說完後,衛覬也站了出來,他拱著手,小心翼翼的表示反對︰

    “且不說那些世家大族會如何抵制,單是這土地丈量、分配的細則,便繁雜無比。”

    “天下之大,土地肥瘦、優劣各異,又該如何制定出一套公平公正的分配標準?”

    “倘若有所差池,便會引發新的紛爭,還望大將軍慎重行事啊。”

    “好家伙,我一句話,你們三個人能回我這麼多。”

    面對這重重反對之聲,甦曜面色平靜,將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的郭嘉和王凌︰

    “你們兩個又怎麼看?”

    “也覺得我在異想天開?”

    兩人對視一眼,皆露出一絲苦笑之色。

    兩人身為甦曜一手提拔的親信,這時候自然不會反對甦曜。

    但是,你要說他們對這所謂均田有什麼信心,那也純是扯淡。

    于是乎想了一下,王凌率先開口︰

    “大將軍,軍國大事,凌不敢妄言,只是此事關乎重大,牽扯各方利益,推行起來恐有諸多阻礙。”

    “不過,只要大將軍決定了,那凌定當全力支持。”

    王凌說的直白,郭嘉就滑頭了許多︰

    “嘉以為,大將軍既然提出均田,必是深思熟慮後的決策,比之屯田更有益處,還望大將軍明示。”

    甦曜見兩人態度,輕笑一聲講道︰

    “我所謂均田,並非是簡單的平分土地,而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設計。”

    說罷,甦曜他站起身來,目光掃過之前發言的司馬朗、荀攸等人,緩緩說道︰

    “諸位所言之困難,我又如何不知呢?”

    “古人雲︰智者因時而變,明者隨事而制,治國之道亦當如此。”

    “井田制雖好,但那是先周之時的國策,至今時過境遷,業已不適應當今時代,那王莽托古改制的慘敗便是其明證。”

    “但是,其中土地國有以及抑制兼並的思路,仍有可取之處。”

    說話間,甦曜閉上眼,看了眼自己系統里政策的簡介,侃侃而談︰

    “我所謂之均田,便是在汲取古制精華、考量當下局勢後,精心謀劃而就。”

    “諸位試想,如今百姓流離失所,天下動蕩不安所為何來?無外乎是貧富之差懸殊,土地兼並嚴重,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田連阡陌。”

    “此次叛亂,已經讓我們親眼看到了世家豪強的危害,他們壟斷土地,欺壓百姓,甚至不惜勾結外敵,謀逆作亂,若不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天下將永無寧日!”

    甦曜睜開雙眼,目光炯炯有神︰

    “而我推行的均田制,便是要打破這一局面,將無主荒地與所納官田,按人口、勞力等因素,合理分配給無地少地的百姓,以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如此,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百姓自然能安心生產,社會也能趨于穩定。”

    “而且,有王莽先例在前,我自知改革當徐徐圖之。”

    “故而,這均田制眼下的核心便放在授田而非奪田之上。”

    “對于那些于國有功,以及遵紀守法之人,我們不但不會強行剝奪他們的土地,還會通過清查田畝,重新進行土地確權,保護其私有權益。”

    “什麼?!”

    “土地確權?”

    “保護私有權益?”

    甦曜的話把眾人听得一愣一愣的,土地確權和保護私有權益,這些概念對他們來說太過新奇,一時之間竟難以理解。

    也就只有王凌,听慣了甦曜那些稀奇古怪的詞匯,沒有過于震驚。

    最終,還是司馬朗皺著眉頭開口︰

    “大將軍,這土地確權,究竟又是何意啊?”

    “所謂土地確權,便是明確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以及其他權利的統稱。”

    甦曜說完,眾人臉上神情各異,多是似懂非懂之神色。

    “這與那平常人家的地卷又有何不同?”荀攸問。

    地卷,乃是秦漢時期土地和房屋交易的憑證。

    由于當時紙張極為珍貴,地券的制作也就更為不易。

    故而,當時的窮人多用木板,而富人則以石板刻制,再請當地亭長和主簿等司掌文墨的小吏見證後埋于地下,屬于早期的地契和房證。

    但是,他既然是早期,那自然就著其極大的局限性。

    在打下了這麼多地盤,也處理過很多土地分配的問題後,甦曜便一眼看出了其門道︰

    “現今民間所用地券,只是交易的憑證,而土地確權,是由官府出面,對所有土地進行全面清查、丈量、登記,給每一塊土地都確定合法的歸屬,並頒發具有法律效力的地契文書。”

    “這可不是簡單的更新一下地券,而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更加規範和嚴謹的土地管理制度。”

    眾人听了,若有所思,那研究土地最多的司馬朗最先回過神來,眼中閃過一絲興奮︰

    “大將軍,如此一來,不僅能讓百姓對其土地擁劃分有更明確的認識,朝廷還能借此機會摸清全天下土地的底細,便于日後的賦稅征收和土地調配,真乃一舉多得的良策啊!”

    郭嘉听了也連忙點頭︰

    “而且,這土地確權,在我看來有效遏制土地兼並。”

    “以往那些世家豪強,仗著自己在本地的權勢,翻雲覆雨,視地券如無物,肆意改動、侵吞百姓土地,百姓苦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

    “如今通過官府出面,立契留檔,明確土地歸屬,他們再想巧取豪奪,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面對郭嘉的興奮,荀攸則依然眉頭緊鎖︰

    “大將軍這計策雖好,但推行起來恐怕還是困難重重啊。”

    主司文書工作的荀攸,幾乎一眼就看到了問題所在︰

    “這天下土地何其之多,要進行全面清查、丈量,談何容易,更別提每戶都要立契留檔需要消耗的簡牘紙張了。”

    “這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時間的消耗,哪里是現在動蕩時候咱們能實施起來的?”

    “諸位可別忘了,眼下我們能控制的也就是這兩京司州之地罷了。”

    “就這中原世家和關中的世家們也未必會全心配合。”

    “到時候咱們外面火還沒滅,家里再生一些戰火,別說推行改革了,這新朝廷能不能立住那怕還要兩說。”

    “依在下之間,眼下還是應以穩字當先,一切可能引起爭端的政策都要不急推行,待到天下平定的時候再實施才是明智之策啊。”

    甦曜靜靜地听完荀攸的話,並未立刻反駁,而是走到窗邊,望著窗外逐漸恢復生機的安邑城,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公達所言,不無道理。”

    甦曜緩緩開口︰

    “推行均田制與土地確權,建立一套全新的土地管理制度,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非一日之功,而且可能會讓本就心存不滿的那些世家更加反對激進。”

    “但是呢,我們也絕不能因噎廢食,眼睜睜看著土地兼並的問題日益嚴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卻不加以干涉。”

    “這個問題絕不能拖到天下平定後才著手解決,因為土地兼並正是導致天下大亂的根源之一。”

    “昔年世祖重興漢室,挽狂瀾于既倒,在短短十二年便掃平四方割據,開光武中興,功勛卓著,功業彪炳。”

    “但是,在這其中,他便是為了穩固統治,爭取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在土地問題上多有妥協,以至于矛盾積累至今,終釀這不可挽回之禍也。”

    言畢,甦曜轉過身,目光依次掃過眾人,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如今,我們絕不能重蹈覆轍!”

    “倘若不趁現在我們手握兵權、民心所向的時候進行改革,日後待天下安定,世家豪強重新站穩腳跟,我們想要推行改革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甦曜的話語擲地有聲,他的決心讓在場眾人皆陷入沉思之中。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王凌。

    這位年輕的錦衣衛長官,先整了整衣冠,然後單膝跪地,抱拳朗聲道︰

    “凌才疏學淺,承蒙大將軍錯愛,委以重任,本不敢妄言。”

    “然今聞大將軍壯志雄心,傾慕不已,此真乃救萬民于水火、挽大漢于將傾之良策也。”

    “我錦衣衛人雖不多,卻皆是忠勇之士,凌願為大將軍先驅,率麾下弟兄,深入民間,探查世家動向,但凡有敢違抗改革、暗中使壞者,定將其揪出,以正國法,為將軍之志,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錦衣衛的率先表態把眾人看的都是一驚。

    在這次平定河內與河東的亂局中,錦衣衛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

    尤其是荀攸,他更是摸著胡子暗暗盤算。

    大將軍甦曜雖然看似行事不羈,常有跳脫之舉。

    但是在大事決策上,卻常常多能先人一步。

    這錦衣衛的設置,莫非就是為了改革而做?

    那大將軍這想法,怕還真不是一時興起之事啊

    一念及此,荀攸頓時就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該變換下立場了。

    而就在荀攸沉思的時候,郭嘉則又先他一步,上前說道︰

    “大將軍高瞻遠矚,嘉深感佩服,推行均田制與土地確權,實乃扭轉乾坤、解民倒懸之宏略,然荀先生所慮亦有道理。”

    “故而,依嘉之見我們不妨先在河東一地試行鋪開。”

    “河東之地剛剛經歷戰爭和叛亂,土地大量荒蕪,世家豪強也幾乎都被連根拔起,正是推行大將軍政策的絕佳時機。”

    “我們可以將抄沒的叛黨田產以及無主荒地都統籌起來,按照均田制的規則分配給百姓,同時開展土地確權工作。”

    “如此一來,政策執行輕松,所耗資源也不至于無法承擔,待此地初見成效後,我們再河內、洛陽,以及其他地區推行,則事半功倍也。”

    政策試點,這是甦曜在過去就已經做過的事情。

    對于新收服郡縣,改革三權分立,開設衛所等等甦曜皆是一郡一策,防止出現劇烈動蕩。

    如今郭嘉提出均田制也先在河東試點,可謂正和甦曜心意,他當即贊曰︰

    “奉孝此計,正合吾意也!”

    “河東之地,經此大亂,百廢待興,恰是新政試行的上佳之選。”

    “而且,想要更好的推行均田制,吏治清明尤其重要。必須要有一批清正廉潔、熟悉農事的官員負責具體實施,確保土地分配公平公正,避免出現徇私舞弊的情況。”

    “而之後開科舉考試,選拔出的官員正好可以派出一部分來這里負責此事。”

    “他們新官上任,尚無太多利益糾葛,更容易秉持公正之心。同時,輔以咱們現有的能臣干吏,相互配合,必能將這試點工作做好。”

    “大將軍英明。”

    荀攸一拱手,贊嘆道︰

    “新政初行,人心惶惶,這些新官初來乍到,行事無所顧忌,正可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而老臣們則能從旁輔佐,及時糾偏,確保新政平穩施行。”

    “如此一來,既能為科舉之途正名,新官經此歷練之後,亦將成為新政擁磊,成為新政日後推廣各地的中流砥柱。”

    一見之前最反對此事的荀攸都轉變了態度,眾人紛紛點頭,對這一安排表示贊同。

    見大家終于達成共識,甦曜便立刻下令,緊鑼密鼓的在河東展開新政試點工作︰

    “為了確保清丈田畝和人口普查的順利展開,我意在戶部之下,設統計司,專權負責此事。”

    說話間,就在眾人震驚的目光下,甦曜直接點名衛覬︰

    “河東之亂,衛氏一門立場堅定,忠心可嘉,伯覦功不可沒,且素有賢明,對河東當地也甚為了解。”

    “故,本將軍決定,由你來擔任這首任統計司司長,負責統籌河東地區的田畝與人口清查事務,你可願擔此重任?”

    “我?統計司司長?!”

    身為河東本地世家,在這個听眾人討論怎麼打壓世家豪強的會議上,他的立場不得不說是頗為尷尬的。

    故而,剛剛衛覬一直是提著小心,也不怎麼敢隨意發表看法,生怕惹來災禍,被人秋後算賬。

    結果,他萬萬想不到,這時居然甦曜會提起他的名字。

    但很快,他眼中驚惶就被堅定與激昂所取代。

    他定了定神,撩起衣擺,“撲通”一聲跪地,聲音洪亮且透著幾分激動︰

    “覬才疏學淺,承蒙大將軍厚愛,必當肝腦涂地,不負所托!”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三國騎砍無雙》,方便以後閱讀我在三國騎砍無雙第792章 群臣激辯國策,甦曜力推均田,忠誠終獲回報(合5K4)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三國騎砍無雙第792章 群臣激辯國策,甦曜力推均田,忠誠終獲回報(合5K4)並對我在三國騎砍無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