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真沒有想過。
這樣做恐怕不太妥當吧。
況且,這位姑娘好歹也算是時家的客人。
向人家收錢實在有些不太妥當。
最重要的是,那可是阿旭喜歡的姑娘。
"不用了,你方才也提到了,她只是一個柔弱的女子,現如今又失去了記憶,我怎麼好意思收她的住宿費呢?”
“更何況,說不定未來某一天,她會成為我的妯娌呢,我怎能好意思收她的住宿費。"
夏知晴話音剛落,忽然意識到了什麼。
臉上的熱還沒散開,又再次滾燙了起來,紅暈也越發地明顯。
自己尚未與時 成婚,如此說法仿佛透露出她迫切希望嫁給他似的。
她她她怎麼能說那樣的話?
夏知晴尷尬死了。
時 將目光的目光一直在她的身上。
瞧見她那瞬間變得通紅的臉龐,眼神中充滿了無盡的柔情蜜意。
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讓人忍不住想要揉捏一下對方可愛的臉頰,甚至親吻一下那迷人的嘴唇。
然而,理智告訴他不能這麼做。
畢竟,他們尚未成婚,如此親昵的行為實在有些過分,不僅對知晴聲譽不利,更可能引起他人非議。
“成,你做主便好。”
時 不再發表其他意見,一切任憑夏知晴做主。
"好了,我得去遇果園了。"
"你先回去吧。"
"等會兒我自會去跟秦姑娘說說,若是她願意,我自是歡迎。"
夏知晴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內心的小鹿亂撞。
"好!"
時 不再多言,默默地點頭答應。
夏知晴如今忙碌充實的生活,他感到由衷的欣慰。
自從夏知晴開始到店里幫忙後,她變得越來越開朗活潑,臉上洋溢著更多的笑容。
這種變化無疑是令人欣喜的,人確實需要一些事情來分散注意力,才能更好地調整心態。
此刻這般開朗樂觀的夏知晴,正是時 最為期望見到的模樣。
與夏知晴道別之後,時 轉身離去。
而夏知晴則朝著遇果園的方向邁步前行。
......
每日最早到達遇果園的人,非趙羅蘭莫屬。
她非常珍視目前的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她從未想過,一份工作竟然能夠給自己帶來如此巨大的快樂和滿足感。
先不說工錢的問題,每日的工作內容讓她能有極大的成就感。
于是,每日最期待的事情便是到店里上工。
古代對女性的要求本就很高,認為女孩子就應該待在家中相夫教子,不應在外拋頭露面。
未婚的女子,更是不便外出拋頭露面。
她年紀尚輕,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這個敏感的年紀,更不宜拋頭露面,在外找事可能會引來一些非議。
趙母並不願意她出來上工,一來女子出去賺錢也賺不到什麼銀子。
二來,她擔心自己的女兒受到欺負。
特別是她這個年紀的小姑娘,最是容易讓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欺負。
之前也不是沒有被別人欺負過的例子。
趙母很是擔心。
但現實情況卻十分殘酷。
趙母身體欠佳,家中僅剩下她們母女二人相依為命,也沒有什麼銀子,若是她不出去找份差事賺錢養家糊口,那她們想活下去都難。
都要活不下去了,哪還有心思去擔心別人是否非議。
幸運的是,如今趙羅蘭終于找到了一份很是喜歡的工作。
無論是雇主還是共事的同事們,大家都非常友善和好相處。
每日上工成為了她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有了工作不僅意味著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更讓她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和自我實現的快感。
這種通過自身努力換取報酬、自食其力的感覺,簡直就是一種無上的享受。
當她把這份喜悅分享給母親時,母親甚至有些難以置信。
世界上竟還有這等好事。
工錢高,還有休息的時間。
東家人也很好,很和善。
她是不敢相信地。
原以為是自己的女兒只是不願讓自己憂心忡忡、胡思亂想,才故意把她的工作說得那麼好。
但看著自家女兒臉上那副容光煥發、精神抖擻的模樣,她不禁心生疑慮。
看著自己的女兒每日開開心心去上工,開開心心回家。
裝一時,也裝不了長時間。
久而久之,趙母也相信了趙羅蘭的話。
為自己的女兒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高興,欣慰。
同時在心底也很是感激雇用自家女兒的那位東家。
趙母也會在閑暇之余,做做刺繡女紅,掙點小錢補貼家用。
趙羅蘭勸她不要如此辛苦操勞,可她又怎會閑得住呢?
趙羅蘭無可奈何之下,也只好由著她去了。
這樣倒也挺好,起碼她自己有事可做,不至于無聊煩悶。
夏知晴通常是第二個抵達鋪子的人,她的心態與趙羅蘭差不多。
每日最期待的事情,便是到鋪子里去上工。
在那里,她像是找到了人生的價值,當算盤打得啪啪響時,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第三個,則是那位新來的女子,名叫李秋菊。
秋菊工作十分勤奮努力,為人也相當和善可親。
她家過去頗有些家底,因此自幼便開始讀書習字。
只可惜後來其父經商時遭遇騙局,不僅血本無歸,甚至還欠下巨額債務。
自此以後,李父備受打擊,一蹶不振,而其母亦非善于謀略之人,一時之間整個家都垮了下來。
家中那些往日里親親熱熱的親朋好友們,此刻卻沒有一人願意伸出援手相助,可以說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想當初有錢時,那些親戚恨不得天天圍著轉著討好,可如今日子過得艱難了些,只是想借點小錢應急而已,竟也沒有一個人肯幫忙。
她家中除了父母之外,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和三個哥哥。
現如今,大家也都紛紛出門打工掙錢去,目的就是為了早日還清欠下的債款。
李母只能留在家中悉心照料生病臥床不起的李父。
而李秋菊作為這個家庭中的一員,自然也不甘示弱,一直努力地尋找各種活兒干來補貼家用。
幸運的是,他們這幾兄妹都念過書,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找到一些稍微體面點兒的差事,工錢也相對高一些的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