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子的話,讓辦公室里的眾人一下子都變得沉默起來,幾人這才明白為什麼進來的赫魯曉夫臉色那麼難看了。
赤塔,後貝加爾地區的主要據點,也是西伯利亞鐵路上的大站,是距離甦聯蒙)和偽滿洲國最近的大型鐵路樞紐站。
從莫斯科方向運往遠東的各種物資,有三分之一要在這里卸貨,然後再通過南下的鐵路線運輸到滿蒙邊界的軍隊。
自雅爾塔會議之後,隨著大胡子對遠東作戰的決心確定,已經有大量物資開始從甦聯歐洲本土向遠東運輸。
估計現在堆積在赤塔的物資,起碼都得按十萬噸以上計,粗略計算總量都在七八十萬噸。現在這些物資好像都“消失”了,這對物資同樣緊缺的甦聯來說也是一筆大損失。
美國和英國其實在這個時間段也還在支援甦聯。據資料,美國到四五年的九月,也就是小日子宣布投降以後才停止對甦援助的。
美國人在這一時期的援軍,主要是陸軍裝備和燃料上,比如謝爾曼中型坦克,以及火炮和彈藥。
大胡子將美國人的謝爾曼中型坦克用到了歐洲戰場,用來進攻德國本土,而將自己生產的性能比謝爾曼坦克要好的t34坦克,就調往遠東地區。
第十一裝甲集團軍里面,就擁有這種t34坦克四百二十輛,另外還有斯大林重型坦克七十二輛,自行火炮七十二輛,各種裝甲車、裝甲運輸車五百多輛,各類汽車卡車近一千輛。
,除了裝備,還有大量的隨軍彈藥和補給。現在,這些東西連同坦克裝備一同全部消失了,沒了!
沉默中,貝利亞又第一個跳了出來發言了。
作為大胡子的忠實篤擁者,堅定的布爾什維克,他是無神論者,自然不會相信什麼“憑空消失”之類的謊言,一定是遠東的高層聯隊集體出了問題。
“斯大林同志!我請求立即去一趟遠東,親自去調查這件事。我個人認為這是遠東高層領導集體出了問題,甚至整個遠東高層,都是叛徒!”
“貝利亞同志,我不相信整個遠東高層都是叛徒,這麼大的事件,想撒謊也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是真實的。
至于這些東西是否是被大規模盜竊了,還需要派人調查。我同意貝利亞同志派人去調查的建議,但不是調查人,而是調查事。”
甦聯部長會議主席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這是一位謹慎的領導人。
“我同意布爾加寧同志的建議,我們要相信遠東地區的領導,不能沒有調查就隨便抓人!”說話的是甦聯國防委員會委員拉扎爾•莫伊謝耶維奇•卡岡諾維奇。
“同志們,我沒有說要抓遠東地區的領導,只是對他們的不負責的工作有意見。發生如此大的盜竊事件,他們卻以‘神秘消失’來搪塞,這是一個布爾什維克人能說的話嗎?我們可是堅決的......”
“可以了!我知道你們的想法了?這件事必定是要有一個結果的,貝利亞同志,就由你組織一個調查組,前往遠東地區調查飛機坦克和盜...失蹤事件。
記住,這一次要講事實,不要隨便抓人,布爾加寧和卡岡諾維奇同志的話是對的,我也相信遠東的高層領導集體是不會有問題的,要有也肯定是個別,不要牽連太多!”
大胡子發話了。這位以鐵血手腕著稱的甦聯最高領導人,對遠東各地大量物資消失的事,內心其實也偏向于貝利亞,所以在開口時也差一點將“盜竊”兩個字說出來,還好改口的快。
不過十幾年前的大清洗運動,造成的損失他也知道,所以最後還是提醒貝利亞,抓人可以,抓一兩個就好,不要抓太多。
貝利亞隨後就在第一時間往遠東派出了調查組,調查組在伊爾庫茨克、赤塔等地調查了近三個月時間。
直到新的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官馬利諾夫斯基上任,在他的強烈要求下,調查才得以結束。
調查自然不會有什麼結果。消失飛機的幾個機場里,被問到的人,不管是機場地勤人員、飛行員、塔台指揮員,還是守衛官兵、巡邏官兵,都異口同聲的說他們親眼看到飛機在他們眼前莫名消失。
調查人員也通過他們特殊的審問手段,對他們認為值得懷疑的人進行過審問,結果同樣如此。最後不得已只能如實向上面報告此事。
調查結果送到甦維埃最高層手里,幾人商議一番話,決定就將此以事封閉起來,並向遠東地區發去了最高指示,不允許任何人討論和提及這次的飛機坦克消失事件。
這件事在莫斯科秘密檔案里,被標注為“遠東神秘事件”,一直被列位甦聯政府的最高機密,就算到後世甦聯解體,也沒有透露出來。
以上都是後話,我們言歸正傳,繼續之前的話題。
甦聯遠東伊爾庫茨克、赤塔大量物資的丟失,自然是孫義成的結果。
零元購完成不可數南部兩個機場的工作”工作“後,他又將甦軍堡壘工事里的機槍火炮和彈藥物資收取一空,隨後又去了伊爾庫茨克城,利用晚上時間將那里自己想要的東西收取完畢後又連夜離開,趕往赤塔。
伊爾庫茨克不愧為甦聯在西伯利亞第二大工業重鎮,而赤塔也沒有丟他遠東交通與物資中轉樞紐的美譽。
在這兩座城市里,孫義成拿到了更多的好東西,僅僅是飛機,他就從兩個地方收獲了一千六百多架,另外坦克裝甲車多達三千三百多輛,汽車卡車更是近五千輛。
除了這些,重裝備里面,各種火炮三千八百多門,輕重機槍一萬多挺,各類炮彈子彈更是多不勝數,按億來計算。
物資補給方面,糧食中光是白面粉就多達八百四十萬噸、黑面粉制作黑面包)六百六十萬噸,玉米六百六十萬噸,大米五百六十萬噸,豆類三百二十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