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第1492章 培養的路徑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咖啡就蒜 本章︰第1492章 培養的路徑

    席開正間,暖意融融。

    大圓桌上列著王府飯店總廚的手藝,佛跳牆散發著醇厚香氣,黃燜翅晶瑩剔透,脆皮乳鴿展翅欲飛,鮑汁扣遼參琥珀金輝上呈現著墨韻,幾道精巧改良過後特色南高麗菜品也點綴其間。

    酒過三巡,氣氛正酣。

    李建熙放下湯匙,用餐巾按了按嘴角,目光溫和地看向李晉喬,被拉到中間,充當臨時充當翻譯的德華尹熙立刻放下了筷子。

    “親家,今天看到孩子們抓周,自是滿心歡喜。李椽穩重有主意,李笙活潑有靈氣。孩子周歲,象征著人生旅程的開始。對于笙兒和椽兒的培養,孩子們的未來,我們做長輩的,總要多思量幾分。”

    李晉喬正樂呵呵地給付清梅布菜,听到李尹熙的翻譯,聞言動作一頓,“哦?親家有什麼好想法?不過我覺得,咱們家這倆寶貝疙瘩,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長大,比啥都強。”

    李建熙微微點頭,目光掃過正被曾敏和洪羅新喂著奶糕的倆娃,眼里透著深謀遠慮的慈愛,“您說的是,快樂成長是根本。但他們要走的路徑必須早早規劃。不是我拔苗助長,是這個世界留給真正優秀者的位置需要千錘百煉的準備。”

    “我認為,可以為他們鋪設一條更寬闊、更堅實的成長路徑。”李建熙頓了頓,似乎在斟酌用詞,“比如,一些歷史悠久、傳承有序的家庭里,他們對後代的培養,非常有章法。”

    此話一出,除了正在抓著奶糕糊嘴,“咿咿呀呀”的倆娃,其他人都放慢了動作。

    李晉喬的眉頭幾不可察地動了一下,拿起酒杯,滋溜了一口︰“哦,听著挺玄乎,親家,您細說。”

    李建熙身體微微前傾,“對孩子的培養,絕非僅僅是學業優異那麼簡單。”

    “早期浸潤精英環境至關重要。從很小,比如五、六歲開始,進入頂級的預備學校,像斯維詩的博所萊伊學院、腐國的伊頓預備小學,不僅學語言、禮儀、藝術鑒賞,更重要的是在那種環境里,從小建立精英圈層的人脈和眼界。”

    “到了中學階段,像羅西學院、哈羅公學,布萊頓羅丁女校這都是可以作為備選的學校,這些學校里,能夠提供全球視野和領導力的培養,甚至安排艱苦的生存訓練和深度的公益實踐,磨礪意志。”

    “大學,自然是以常青藤或牛津、劍橋為目標,學習經濟、政治或法律,同時參與公司事務管理實習.....”

    說著,李建熙看了洪羅新一眼。洪羅新會意,接著話題,列舉著那些頂級私校的名字和課程設置,強調著多語言環境、社交能力等等的重要性。

    洪羅新攀著曾敏的手腕,“曾老師,您看,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格局、人脈、抗壓能力和責任感的系統塑造。”

    “他們接觸的世界,思考問題的維度,從小就和普通孩子不同。這能確保孩子們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更高的起點和更強的適應力,更有競爭意識與人脈根基。”

    “是的,”李建熙補充道,“這些資源,關鍵能給孩子提供的是社交圈層和隱形知識。”

    李晉喬笑了笑,給李建熙淺淺的倒上一杯,“親家,你這話為孩子們好,這心咱都懂。可覺得吧,孩子們還這麼點大,”

    指了指倆在寶寶椅里,搖頭晃腦的娃,“這麼早就規劃著,進那些老貴的精英圍牆里去,早了點吧?”

    “哦。您的意思是是?”

    “孩子嘛,就該有孩子的樣兒,你那些預備學校,規矩比天大,把孩子都框成小大人了,哪還有童年樂趣?”

    “讓她們在普通的幼兒園、小學里,跟小區里、胡同里的其他孩子一樣打滾玩鬧,穿尋常衣裳,吃家常飯菜。該玩泥巴玩泥巴,該打架打架,該挨揍挨揍。煙火氣里的認識人情冷暖、打打鬧鬧中學會的相處之道,”

    “知道普通老百姓是怎麼想的、怎麼活的,才懂得珍惜,人格才完整、才正常。弄那麼早就脫離普通人的生活軌跡,我怕孩子長大了,眼是高了,可腳是懸空的,人味兒少了啊,您說呢?”

    李建熙眉頭微皺,顯然不認同李晉喬的這種想法。

    “親家,資源的不同,注定了孩子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也不同。我們擁有的條件,本身就是一種責任。讓他們接受頂級教育,不是制造隔閡,而是賦予他們更大的能力去理解和服務更廣闊的世界。

    到此,桌上的氣氛有了一絲微妙,一個姥爺,一個爺爺,一個代表著精密規劃和資源堆疊,一個代表著務實樸素和反特殊化,理念的踫撞在滿桌佳肴上方悄然彌漫。

    “阿爸,公公,”大小姐和李樂對視一眼,放下手中的水杯,語調溫柔又誠懇地插話道。

    “阿爸您是為了孩子們未來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有更大的能力去承擔。公公是希望孩子們不要失了真誠,活得真實快樂。其實,兩位的心意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可我想,孩子將來既需要理解雲端之上的風景,也不能忘記泥土的芬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就是,我說您二位,”李樂接過話茬,“論點論據都挺充分,可我覺得吧,您二位說得都對,但也都不全對。”

    “你?”

    “你們?”

    李建熙和李晉喬,一個瞪眼,一個撇嘴,一人賞了李樂一個“閉嘴”的眼神。

    “嗯哼。”這時,付清梅清了清嗓子,瞧見眾人都看過來,笑道,“你們說你們的,來,鵬兒,其其格,陪奶奶喝一杯,咱不插話。”

    “誒,奶奶,來,我倆一起敬您。”曹鵬和其其格笑著站起身。

    “奶奶,一起。”

    “別啊,坐著,坐著,一個一個來,我還能多喝兩杯不是?”

    老太太一打 ,桌上氣氛一松,眾人都笑,曾敏和洪羅新一個給老太太拿酒,一個給夾菜。

    只不過李樂和大小姐,兩人的手指頭,在桌子底下勾了勾。

    大小姐笑道,“阿爸提到的那種系統性培養,既能開闊眼界、建立人脈、磨礪意志,又強調的持續學習意識、高效的行為模式、堅韌的品質,就像我小時候一樣。”

    “公公注重的是自我管理能力、積極的價值導向,以及社會互動,就像,李樂。”

    “您二位,都是對的。”

    一旁,李樂點頭,語氣輕松但透著認真,“所以,我倆一開始就想過,不能把娃當小王子小公主,得讓他們知道胡同口王大爺的煎餅攤兒幾點出攤兒,也得讓他們見識大海的遼闊。”

    “咱吶,就得來個博采眾長,取其精華。我們的核心目標不是把他們培養成某個模式的什麼假模假式,一口倫敦腔、紐約腔的精英,當然,也不是那種肆意妄為的胡同串子,小紈褲。”

    “那你說,是什麼?”

    “對啊, 倆奢這麼些,想咋滴?”李晉喬一撇嘴,“親家,咱听听這倆小的,有啥高見?”

    “嗯。”李建熙點點頭。

    李樂瞅瞅這瞬間又變成站在一個壕溝里戰友的兩個老李,笑了笑起身,走到跟前,拿起酒瓶,分別添了點酒。

    “我的想法啊,一是內在修養,得讓娃明事理,辨是非,有同理心。”

    “二是,高效行動力,無論做啥,都能干的漂亮。”

    “三就是,社會責任感,甭管家財萬貫還是普通工薪,都得知道要對別人、對社會有點用。”

    “具體呢?”李建熙問道。

    “就是自我管得住、學習別停下、摔倒了能爬起來、心眼兒得正、做事兒麻利、跟誰都能處得來,這叫三大核心、六個維度,放之四海皆準。”

    “你這,作報告呢?”李晉喬捏起酒杯,倆老李踫了踫。

    “嗨,這叫歸納總結。”李樂湊過去,陪了一杯,一抹嘴,“至于用啥方法實現?”

    “什麼頂級私校能教?行!胡同小學也能練?也行!關鍵看怎麼用,怎麼引導。咱不搞全盤照搬,也不搞全盤否定,咱得學魯先生,搞拿來主義,有用的,適合咱孩子的,咱就拿來用,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一旁,大小姐也跟著補充道,“是的,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培養他們,有修養,有品德,有洞察和行動能力,有擔當。”

    “資源不是目的,而是為了讓他們成就更好的自我,而非凌駕他人。”

    爭論似乎被引導到一個更深入的層面。

    兩個老李互相看了看,都在咀嚼著這對兒新手爸媽的話。

    “晉喬怕孩子失了地氣,富貞阿爸憂孩子眼界不高。都有道理。”

    此時,老太太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天然的定鼎之力,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但你們忘了最要緊的一點,也是你們,比其他人多出來的一點,資源和試錯的成本。”

    付清梅的話讓李晉喬和李建熙都微微一怔。

    “尋常孩子走錯一步,可能影響半生。這兩個小家伙,”老太太的目光看向倆娃,慈愛而深邃,“他們腳下的路,鋪的墊子厚些,容得下他們多看看,多試試。”

    “這厚墊子,不是讓他們躺在上面享福的,是讓他們有底氣去選擇,有空間去摔打,最終找到自己真正想走、能走好的那條路。”

    說著,又看向李樂和大小姐,“小樂兩口子,說得也在點子上。教育孩子,中心不是方式,是人。是培養他們內在的品德,塑造完整的人格,這才是根本。”

    “至于用什麼方法?哪種好,哪種合適,自然就可以拿來辯證的用。不必拘泥于形式,也不必強求一致。”

    老太太最後沖李建熙和李晉喬舉杯,“要尊重孩子,尊重人性。”

    “孩子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非得按某個模子刻出來。但核心都得是品格的正、能力的強、心懷的仁。”

    “做長輩的,尊重孩子天性、呵護他們的人性、順帶讓他們成為一個正直、有能力、有擔當的人。既不不搞照單全收,也不搞一棍子打死。有條件的拿來主義,靈活運用。”

    “孩子們的路,終究要他們自己走。做長輩的,掌舵就好,別把船劃得太死,也別讓船失了方向。”

    老太太一番話,融化了理念差異的薄冰。

    李建熙和李晉喬都點點頭,起身,和老太太的酒杯輕輕一踫。

    清脆的聲響,象征著這場關于未來的小小討論,在溫馨與理解中達成了暫時的和諧。

    李樂和大小姐,還有桌上其他人,都松了口氣。

    一邊,正滿嘴奶糕渣子的李笙似乎踫杯的聲音吸引,揮舞著沾滿米糕的小手,咿咿呀呀地叫了聲,“就,就,干!!”

    “誰喊的?”

    “李笙。”

    “嘿!這莫不又是一個小春兒?”

    “娃哈哈哈哈~~~”

    冬日陽光透過窗,暖暖地灑在滿桌佳肴和每個人的笑臉上

    空氣里暖融融的食物香氣夾雜著淡淡的松柏清香,方才那一點點理念上的踫撞與調和,仿佛也融入了這溫馨的家常氣息里,沉澱下來,成為滋養兩個孩子未來的一份獨特養分。

    路徑或許漫長且充滿選擇,但此刻,家的溫暖和對孩子們最本真的期許,才是最重要的底色。

    就像,付清梅說的,尊重、愛與人性的培養,才是最好的“拿來主義”的前提。

    未來的路,且長著呢。

    喜歡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請大家收藏︰()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方便以後閱讀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第1492章 培養的路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第1492章 培養的路徑並對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