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第43章 三不原則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咖啡就蒜 本章︰第43章 三不原則

    曾昭儀帶著人循聲走來,順著兩人的指點,看到荊明嘴里叫做牙璧的東西。

    從挎包里取出一根被切削成扁平模樣的竹片,蹲下身,用竹片一點點摳著牙璧周邊的黃土和小石子。

    沒過一會兒,曾昭儀手捏著牙璧,輕輕一晃,被摳了出來。

    羊毛刷撢去塵土,李樂看清了這東西的模樣。

    通體扁圓,呈白色,帶有褐色斑塊,中間有一個小孔,邊緣是三個朝同一方向旋轉的凸角,角和角之間,還有三四個鋸齒。

    曾昭儀拿在手里,用放大鏡仔細看了一會兒,點點頭數說道,“這種器型,有人叫牙璧,有人叫玉璇璣,還有人稱作玉衡。”

    “這個我不是專門研究古代玉器的,不做評論。不過你們有誰知道璇璣玉衡的出處?”

    曾昭儀掃了眼圍在身邊的這幾個學生,不過眾人思索半天,都搖著頭。

    “《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回頭都去找資料看看吧。”

    老頭有些許失望,不過還是繼續講解道,“這句話,有兩種解釋,一是星象,一是上古時觀星象的儀器。”

    “《史記•天官書》上記載,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司馬遷認為是代表北斗七星。”

    “東漢馬融言,‘上天之體不可得知,測天之事見于經者,惟璣衡一事。璣衡者,即今之渾儀也’,三國時王蕃則稱,‘渾儀羲和氏舊器,歷代相傳謂之璣衡。’”

    “認為璇璣玉衡是代指北斗七星的,所對應的是七衡六間的歷法,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周髀算經》里的七衡六間圖。而認為是觀星儀器的,就是這種器型的器物。”

    “而這種器物,也有爭論,到底是祭祀用禮器還是觀星的實用器......”

    听到曾昭儀的講述,學生若有所思,荊明舉了手,“曾老師,您覺得呢?”

    “祭祀禮器吧,代表與天的溝通。”曾昭儀手一伸,指了指剛才李樂鋤出來的人頭,“人祭奠基,城牆基址,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頭說完,從兜里掏出個袋子,把剛挖出的玉器放進去,遞給荊明,“做好編號,登記發現位置信息,在圖上標注出來,回頭給張老師那邊送去。”

    “干活,干活。”

    一群人散開,不一會兒,鐵器和土石摩擦的噌蹭聲又在台垣上響起。

    李樂跟著大伙又登上了回鎮上的拖拉機。

    拖拉機冒出的黑煙穿過車斗,一群或蹲或站擠在一起,寒風中裹著頭巾、棉帽、軍大衣的人,在七彩斑斕的夕陽余暉中,被顛的如海草一般七扭八歪,一路向西。

    晚飯結束後,還有精力的,開始捧著瓜子花生串門打牌,沒了精神的,早早往床上一躺。

    常年鍛煉,李樂自然沒覺得什麼,不過看到依然精神矍鑠,準備挑燈夜戰的姥爺,李樂再次心說,您真牛逼。

    “姥爺,有什麼我能干的?”

    曾昭儀放下筆,想了想,從抽屜里取出一沓用夾子夾好的稿紙,“字能看懂?”

    李樂接過來,低頭看了,標題是“甘青地區齊家文化彩陶紋飾吸收與演變初步研究”的稿件。

    “能看懂。”

    “謄抄一份,先寫幾行,我看看字寫的怎麼樣。”

    “好噠。”

    李樂找了張紙,對著稿子,認認真真寫了幾行。

    曾昭儀審了一遍,說道,“還行,不過比你爸還差了點。”

    “喲,我爸還有你能看入眼的東西?”

    “實事求是,你爸那一手顏體還是能拿得出手的。”

    “那是。”

    李樂想起李晉喬描述過的小時候被付清梅摁著練大字的時光。

    自己就沒這經歷,李晉喬懶散,曾敏不在意,幾年前的李樂,一筆臭字走天下,還是換了個身份才好過來。

    李樂拿起筆,找個了桌角,湊著燈光開始謄。

    “不認識的字先給我看,別寫錯了。”

    “哦,正好,這就有一個。”

    李樂指著一個字,兩個口字下面一個禿寶蓋再加一個斗。

    曾昭儀伸頭認了,說道,“這個字念睸捸@敉 鄭 且恢志破鰲 衿鰲9憧冢 諮賾幸桓蛄礁 砩恚 掠諧イ娜悖 淖恪F魃磧性殘巍 叫瘟街鄭 械撓懈牽 械奈薷恰!br />
    老頭順手在一張白紙上畫了起來,“新石器晚期出現,最早作為烹煮食物使用,《詩經大雅行葦》有雲,‘或獻或酢,洗爵奠𤧅p! 端滴畝凡俊芳竊兀 校 窬粢病O腦徽擔 笤校 茉瘓簟! br />
    “後來演變為青銅制溫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禮時所用。商代後定為王使用酒杯,諸侯用爵,爵位一說,也是由此而來。”

    李樂邊听邊點頭,“這個裸禮怎麼寫,啥意思?”

    “衣補旁加個果子的果,音通冠,禮就是古時祭祀祖先時候把酒灑在地上。”

    “那不就是上墳時候用的?”

    “那是簡化的形式。禮是有步驟和形制的,不是那麼簡單的。包括古時候祭祀天地、祖先、鬼神、亡靈都有相應的器具和步驟,吟唱、舞蹈。”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李樂想起來。

    “禮有五經,莫重于祭。”老頭回了句,筆頭點點畫的圖,“先民祭祀器物,源于生活物品,後來材質變換,陶、青銅、瓷、玉,被賦予神性,有機會帶你看實物。”

    “姥爺,咱家有麼?”李樂心里一動。

    “有什麼?”

    “您有沒有收藏啊,什麼青銅器、官哥汝鈞定、青花之類的,還有撿漏。”

    老頭白了李樂一眼,“知不知道考古行里有個三不規矩?”

    李樂搖頭。

    “不收藏、不鑒定、不買賣。”

    “我老師夏作銘先生,一輩子從殷墟到馬王堆到萬歷帝陵,所見珍寶無數,但是去世之後,家里一件超過30年的物件都沒有。”

    “是因為瓜田李下吧?”

    “七分操守三分人心。”

    听到這話,李樂若是有所思,想到要是這些直接和國寶打交道的人搞起收藏和文物交易,我滴媽耶。

    “買賣我能想到,連鑒定也不做?”

    曾昭儀點點頭,“你得看什麼鑒定,為館藏的文物定級,為發掘出來的遺存定性,為民間收集來的古物,這種沒問題,但牽扯到有鑒定費用的那種,不能做。”

    “退休了也不能做?”

    往後幾十年里,鑒寶節目里那些什麼專家,好多都頂著原來單位的名頭,在電視里侃侃而談,頗受民間搞收藏的群體吹捧。

    “看個人吧,反正我是不做的,也不喜歡做得人。”

    李樂感嘆道,“您倒是真純粹。”

    “做哪一行不純粹,都做不好。行了,趕緊謄。”

    曾昭儀帶著人循聲走來,順著兩人的指點,看到荊明嘴里叫做牙璧的東西。

    從挎包里取出一根被切削成扁平模樣的竹片,蹲下身,用竹片一點點摳著牙璧周邊的黃土和小石子。

    沒過一會兒,曾昭儀手捏著牙璧,輕輕一晃,被摳了出來。

    羊毛刷撢去塵土,李樂看清了這東西的模樣。

    通體扁圓,呈白色,帶有褐色斑塊,中間有一個小孔,邊緣是三個朝同一方向旋轉的凸角,角和角之間,還有三四個鋸齒。

    曾昭儀拿在手里,用放大鏡仔細看了一會兒,點點頭數說道,“這種器型,有人叫牙璧,有人叫玉璇璣,還有人稱作玉衡。”

    “這個我不是專門研究古代玉器的,不做評論。不過你們有誰知道璇璣玉衡的出處?”

    曾昭儀掃了眼圍在身邊的這幾個學生,不過眾人思索半天,都搖著頭。

    “《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回頭都去找資料看看吧。”

    老頭有些許失望,不過還是繼續講解道,“這句話,有兩種解釋,一是星象,一是上古時觀星象的儀器。”

    “《史記•天官書》上記載,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司馬遷認為是代表北斗七星。”

    “東漢馬融言,‘上天之體不可得知,測天之事見于經者,惟璣衡一事。璣衡者,即今之渾儀也’,三國時王蕃則稱,‘渾儀羲和氏舊器,歷代相傳謂之璣衡。’”

    “認為璇璣玉衡是代指北斗七星的,所對應的是七衡六間的歷法,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周髀算經》里的七衡六間圖。而認為是觀星儀器的,就是這種器型的器物。”

    “而這種器物,也有爭論,到底是祭祀用禮器還是觀星的實用器......”

    听到曾昭儀的講述,學生若有所思,荊明舉了手,“曾老師,您覺得呢?”

    “祭祀禮器吧,代表與天的溝通。”曾昭儀手一伸,指了指剛才李樂鋤出來的人頭,“人祭奠基,城牆基址,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頭說完,從兜里掏出個袋子,把剛挖出的玉器放進去,遞給荊明,“做好編號,登記發現位置信息,在圖上標注出來,回頭給張老師那邊送去。”

    “干活,干活。”

    一群人散開,不一會兒,鐵器和土石摩擦的噌蹭聲又在台垣上響起。

    李樂跟著大伙又登上了回鎮上的拖拉機。

    拖拉機冒出的黑煙穿過車斗,一群或蹲或站擠在一起,寒風中裹著頭巾、棉帽、軍大衣的人,在七彩斑斕的夕陽余暉中,被顛的如海草一般七扭八歪,一路向西。

    晚飯結束後,還有精力的,開始捧著瓜子花生串門打牌,沒了精神的,早早往床上一躺。

    常年鍛煉,李樂自然沒覺得什麼,不過看到依然精神矍鑠,準備挑燈夜戰的姥爺,李樂再次心說,您真牛逼。

    “姥爺,有什麼我能干的?”

    曾昭儀放下筆,想了想,從抽屜里取出一沓用夾子夾好的稿紙,“字能看懂?”

    李樂接過來,低頭看了,標題是“甘青地區齊家文化彩陶紋飾吸收與演變初步研究”的稿件。

    “能看懂。”

    “謄抄一份,先寫幾行,我看看字寫的怎麼樣。”

    “好噠。”

    李樂找了張紙,對著稿子,認認真真寫了幾行。

    曾昭儀審了一遍,說道,“還行,不過比你爸還差了點。”

    “喲,我爸還有你能看入眼的東西?”

    “實事求是,你爸那一手顏體還是能拿得出手的。”

    “那是。”

    李樂想起李晉喬描述過的小時候被付清梅摁著練大字的時光。

    自己就沒這經歷,李晉喬懶散,曾敏不在意,幾年前的李樂,一筆臭字走天下,還是換了個身份才好過來。

    李樂拿起筆,找個了桌角,湊著燈光開始謄。

    “不認識的字先給我看,別寫錯了。”

    “哦,正好,這就有一個。”

    李樂指著一個字,兩個口字下面一個禿寶蓋再加一個斗。

    曾昭儀伸頭認了,說道,“這個字念睸捸@敉 鄭 且恢志破鰲 衿鰲9憧冢 諮賾幸桓蛄礁 砩恚 掠諧イ娜悖 淖恪F魃磧性殘巍 叫瘟街鄭 械撓懈牽 械奈薷恰!br />
    老頭順手在一張白紙上畫了起來,“新石器晚期出現,最早作為烹煮食物使用,《詩經大雅行葦》有雲,‘或獻或酢,洗爵奠𤧅p! 端滴畝凡俊芳竊兀 校 窬粢病O腦徽擔 笤校 茉瘓簟! br />
    “後來演變為青銅制溫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禮時所用。商代後定為王使用酒杯,諸侯用爵,爵位一說,也是由此而來。”

    李樂邊听邊點頭,“這個裸禮怎麼寫,啥意思?”

    “衣補旁加個果子的果,音通冠,禮就是古時祭祀祖先時候把酒灑在地上。”

    “那不就是上墳時候用的?”

    “那是簡化的形式。禮是有步驟和形制的,不是那麼簡單的。包括古時候祭祀天地、祖先、鬼神、亡靈都有相應的器具和步驟,吟唱、舞蹈。”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李樂想起來。

    “禮有五經,莫重于祭。”老頭回了句,筆頭點點畫的圖,“先民祭祀器物,源于生活物品,後來材質變換,陶、青銅、瓷、玉,被賦予神性,有機會帶你看實物。”

    “姥爺,咱家有麼?”李樂心里一動。

    “有什麼?”

    “您有沒有收藏啊,什麼青銅器、官哥汝鈞定、青花之類的,還有撿漏。”

    老頭白了李樂一眼,“知不知道考古行里有個三不規矩?”

    李樂搖頭。

    “不收藏、不鑒定、不買賣。”

    “我老師夏作銘先生,一輩子從殷墟到馬王堆到萬歷帝陵,所見珍寶無數,但是去世之後,家里一件超過30年的物件都沒有。”

    “是因為瓜田李下吧?”

    “七分操守三分人心。”

    听到這話,李樂若是有所思,想到要是這些直接和國寶打交道的人搞起收藏和文物交易,我滴媽耶。

    “買賣我能想到,連鑒定也不做?”

    曾昭儀點點頭,“你得看什麼鑒定,為館藏的文物定級,為發掘出來的遺存定性,為民間收集來的古物,這種沒問題,但牽扯到有鑒定費用的那種,不能做。”

    “退休了也不能做?”

    往後幾十年里,鑒寶節目里那些什麼專家,好多都頂著原來單位的名頭,在電視里侃侃而談,頗受民間搞收藏的群體吹捧。

    “看個人吧,反正我是不做的,也不喜歡做得人。”

    李樂感嘆道,“您倒是真純粹。”

    “做哪一行不純粹,都做不好。行了,趕緊謄。”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方便以後閱讀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第43章 三不原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第43章 三不原則並對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