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若之何?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若之何?

    四月二十一,李重收到消息時,正在督促修築一座倉城。

    幕僚們建議取名「凡城」(後世平泉附近),理由是離白狼山以東的那座漢末凡城不遠,彼城已廢,名字正好拿來用一一這也是邊塞之地很多城池位置爭論不休的原因之一,

    要麼經常遷址,要麼名字被挪用。

    倉城位于高處,城下就是驛道,此刻正有龐大的隊伍正在進兵。

    李重方才與帶隊的泰山羊氏子弟交談了一番,得知他們出動了三千人,既是民夫,又是押運軍土,攜糧五方解斛輸往平剛。

    平剛那破土城也在修、擴建,燕王邵裕允許他們取用部分軍糧,然後夯土築城、伐木設棚,總之盡一切可能擴大軍糧的存放之地。

    五萬戰兵,不算役畜的話,一個月就要消耗十三四萬斛糧食。

    而一輛馬車才能裝載四十到六十斛不等的糧食,牛車多一些,但畢竟還是陸地運輸大不到哪去,況且牛車較大,路況就那樣,有些地方走起來比馬車、驟車麻煩。

    北平行營從去年開始籌備,到現在集中了幽冀及司州部分郡縣一萬多輛車,另有馱馬、驢驟五萬余匹,日夜不停地運輸資糧、器械、弩車、傷藥、工具及其他各色物品。

    值得欣喜的是,李重派了不少部落自幽州北上,在山間布防,至今還沒遇到大規模的慕容鮮卑騎兵襲擾。

    至于數百騎一股的,那都算不上襲擾,直接就給驅逐了。

    大戰尚未展開,但前期準備進行得非常順利。

    李重很有政治覺悟,他覺得這是天子的功勞,因為他當機立斷保住了遼東慕容仁勢力,令他們牽制了不少敵軍。

    高句麗那邊搞不好也出動了,應該是他們慣常的偷雞摸狗,即突入玄郡,劫掠財貨、人丁,這也有牽制效果。

    可惜扶余國跟死人一樣,既不朝貢大梁,也不出兵攻慕容,只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然大爭之世,真能做到與世隔絕嗎?不可能的。

    「以蔣恪為傍海道都督,領銀槍左營及左驍騎衛,配屬輔兵萬人,出臨渝山,穿越遼澤,攻向徒河。左長直衛、右龍虎衛鎮守遼西,為其遮護後路,督促資糧發運。」

    李重用兵,首重後路及糧道,從這份命令就可看出他的打法一點都不激進,首先是以盡量不敗為前提一一即便敗了,也要盡可能撤回來更多的人馬。

    「右驍騎衛余部及臨、靜塞、北口三鎮集兵萬人,即刻馳馬奔向平剛,各自找尋賊騎廝殺,若前鋒都督、燕王裕有令,則遵其號令。」

    這份命令看起來有點奇怪,但其實是考慮到燕王從來沒指揮過這麼多人馬,故讓這些將領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要事事等燕王傳令,自己主動尋找敵騎交戰,將賊人向東壓。

    說白了,李重不信任邵裕的能力。

    燕王率三千騎摧鋒破銳的能力是有的,但他還沒證明過自己指揮一萬以上步騎混編隊伍的能力。

    若非邵勛特別要求,李重多半會讓燕王率三千騎充當北平行營的護衛親軍,跟著他李某人一起出發,既安全,也能混一份功勞。

    「以黑稍右營督軍趙瑋為行營留守,與黑稍中營分鎮燕、北平二郡,若有賊人翻越山嶺突入幽州,則厲行鎮壓。」

    這是天子的命令,一是擔心有鮮卑人穿越燕山中的孔道,突入幽州制造混亂,更擔心後方有人叛亂,故留兩部禁軍一萬二千人震鑷,二是擔心意外「禁軍其余諸部、左右羽林衛、左右金吾衛、右飛龍衛離開北平,攜戰車進駐盧龍、

    凡城,等候命令。」

    此部總計戰兵三萬余人,是此戰的絕對主力,輔以河北鎮兵、幽州雜胡、豪族部曲轉運資糧,由李重親自統率。

    「給冀州傳訊,報予天子知曉。」

    下達完所有命令後,李重便揮了揮手,自去休息了。

    他一點不著急。

    如此聲勢的大軍,最忌諱的就是自己亂起來。自己不亂,主將不慌,又都是廝殺多年的老兵,敵人拿什麼來打?

    ******

    四月二十五日,邵勛只用了四天便收到了李重發來的軍報。

    他沒有反對。

    李重是招討使,擁有全權,這些是「通報」,而不是「請求」。

    這一天,他正在彰武郡境內,四萬步騎浩浩蕩蕩開往漂渝津。

    二十六日,途中接到了東萊行營招討使徐朗的奏報︰該部定于四月底渡海,將從江南調來的數千北府兵及青徐豪族部曲兵總計萬余人輸送到遼東。

    這個目的其實是為了解放出野戰能力相對較強的左飛龍衛府兵及黃頭軍第一營。

    他們移交駐防任務後,便可以配合慕容仁部北上,嘗試收復襄平等地。

    邵勛一看落款是四月二十日,便知東萊行營的行動已近在眼前。

    現在就只剩下以邵慎為統帥的草原行營了。

    邵勛想了想,親手寫了一封書信,著快馬送往平城,令拓跋鮮卑發兵,匯合單于都護府帳下精騎五千、義從軍萬人、幽州突騎督二千、平城侍衛親軍三千、高柳、紅城、武周三鎮步騎八千、板弩士三千、涼城兵二千,總計八萬余人,驅趕牛羊向東,進入宇文部牧地。

    五月牧草茁壯生長,正是草原行軍征戰的好時機。

    「動用這麼多人,今年草原上賞賜就要發不少了吧?」寬大的馬車之上,羊獻容皺著眉頭說道。

    「到時再說。」邵勛笑道。

    他當然認可羊獻容的話,打仗不是無中生有,首要便是後勤。

    草原上出動那麼多人,至少要動用上百萬頭牲畜,分十余路進兵。

    不是場地不夠寬走不開,而是這麼多牲畜必須要分散得很開,不然前面的牲畜過境,

    把牧草一掃而空,草還沒來得及長呢,後一批又過來了,豈不要餓死?

    這種遷徙式的作戰很講究方法的,而且危險性也很大,尤其是戰敗的時候,

    邵勛記得後世唐代關中西半部分吐蕃人多得要死,往往都是他們喜歡一波流打法,先把男女老少遷徙到附近,帶著帳篷、牛羊及奴隸(各種族屬,甚至有中亞人和南亞人),

    夏天在青海放牧,秋天就趕著牛羊馬駝來關西,然後攻打關中,贏了大搶特搶,輸了就向鳳翔、涇原、鄒寧等藩鎮投降,老弱婦孺也不要了。

    其實如果有選擇,他更願意跑到平城,帶著這股龐大的部隊,沿著草原一路進兵,體驗一把反向耶律阿保機的感覺。

    飛一般的感覺,不一樣的體驗,

    羊獻容所說賞賜之事,那肯定要給,不然下次搖人就沒那麼容易了。

    不過未必都要他出,先看看慕容家有多少油水。

    如果不夠,那就去高句麗搶一把。

    時間夠的話,再縱胡騎大掠扶余,快打快撤,能搶多少是多少。

    真以為我邵賊是好人呢?

    「漂渝津有海麼?」山宜男在一旁問道。

    羊獻容瞄了她一眼,道︰「你現在越來越笨了,真不知道你以前在建郵怎麼發號施令的。讓人看到你這樣子,一個都不會奉命。」

    山宜男有些不好意思。

    「會去的。」邵勛說道︰「遼西郡有碣石,看看‘水何澹澹,山島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你要賦詩嗎?」山宜男又問道。

    邵勛尷尬又不失禮貌的一笑,道︰「不是不能賦詩,而是沒有詩興。」

    二女都嘴角含笑。

    「車里太悶了,下去走走。」邵勛說了一句,輕輕一躍,便跳下了馬車,驚得童千斤再度面現憂慮。

    「念柳。」邵勛翻身上了一匹駿馬,大喊道。

    「陛下。」邵正在黃頭軍第五營的隊列旁巡視,聞言立刻走了過來。

    「你和李德廣即刻帶本部萬人北上,充作先鋒,前往遼西。」邵勛說道︰「這是急行軍,你總要學會的。好好練,別出岔子。」

    「遵命。」邵立刻策馬回轉,去找李熵安排了。

    邵勛則看著一望無際的原野,欣賞著鼎盛的軍容。

    不知不覺他居然能組織起如此大規模的軍隊了,這在十余年前還是很吃力的。

    但到了貞明三年的今天,他坐擁九州萬方,脾天下,每一天國力都在增強,每一天聲名都在遠播,已然不一樣了。

    峽內的蜀兵為他操舟泛海。

    會稽的吳人為他劈波斬浪。

    陰山的牧民為他沖鋒陷陣。

    關西的漢子為他披甲執刃。

    更有那河南河北無數豪族、酋帥,大車小車、馱馬役畜乃至漕船舟,將一解又一解的糧食、一捆又一捆的箭矢送往前線。

    慕容鮮卑何德何能,當此雷霆一擊。

    歷史上石虎征遼號稱五十萬大軍,戰兵能有十萬就不錯了,此賊焉能與朕相比?

    邵勛哈哈一笑,這種感覺實在太美妙了。

    四月底的棘城,慕容同樣收到了四面八方的消息。

    首先是遼東戰局僵持,王太子慕容�琠獉�櫻 敕 覆萑 傘br />
    接著是玄郡方向傳來消息,高句麗王弟高武率數千騎突入玄,掠牛羊生口數千。

    然後是遼西傳來消息,護軍宋晃等人投敵,梁兵輕取此郡,東出徒河,似有所圖。

    再然後是柳城方向居然有人投敵「將若之何?」這是慕容下意識問出的一句話。

    不過他很快反應了過來,知道自己失態了,于是在五月初一召集親近官員、酋師議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末長劍》,方便以後閱讀晉末長劍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若之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末長劍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若之何?並對晉末長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