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第六十九章 毒蟲(為盟主虞淵初魚加更3)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六十九章 毒蟲(為盟主虞淵初魚加更3)

    車轍壓過積水,驚起一汪蚊蟲。

    紀世和拍了下手臂,將扁掉的蚊子彈飛,然後擦了擦汗,走向城門。

    就在此時,城外的某處軍營內突然響起了聚兵的鼓聲,接著便是一浪高過一浪的喧嘩。

    紀世和揮了揮手,讓自家子佷押送軍糧入城,他則留在外面。

    「阿爺。」宣城令紀成走了過來,行禮道。

    紀世和看了眼兒子,不覺莞爾。

    七月中了,正是最熱的時候,兒子卻一絲不苟地穿著官袍,仿佛不怕熱似的想到這里,就有些�噓。也別怪紀氏子弟如此,實在是高興壞了。

    他為宣城太守,兒子紀成當宣城令,一門得了兩官,這一把是真的博對了,

    奠定了宣城紀氏百年之基,後世子孫都會感謝他們的。

    「你在這亂竄什麼呢?一縣之長,何等重要?切勿誤了軍國大事。」紀世和板起臉來訓斥道。

    「阿爺說得是。」紀成虛心受教,旋又道︰「大軍出征所需資糧已然發放下去,足支一月。阿爺只需將新運之糧裝入邸閣即可。」

    說完,又低聲問了句︰「糧草還夠嗎?」

    「勉強還能支應。」紀世和亦低聲答道︰「江北成片歸降,下個月就有河南糧草輸送過來了。先忍一忍,都這個時候了,萬不能出岔子。若引得招討使大怒,我家這兩個官未必能保得住啊。」

    紀成听了,臉色嚴肅地點了點頭,道︰「阿爺說得是。」

    若沒投入就罷了,可紀家已然投入了這麼多,不僅僅是錢糧,還有部曲莊客的性命,積攢的人情消耗等等,價值難以估量。只要保住一太守、一縣令這兩個職官,慢慢都能賺回來,甚至還有可能抬升門第。

    義興周氏、武康沈氏、長城錢氏折騰了上百年沒得到的東西,他們已然得到了一半。

    另外一半需要持續性,即至少連續三代人當官。家族也得有點文化底蘊,不然你都沒法加入那個圈子,沒法認識郡中正,沒法認識州大中正。

    不認識這些人,沒人為你家說好話,沒人吹捧你家子弟,如何得入郡中譜碟,名列士族之林?

    「這批人出征,沒問題吧?」紀世和又指了指正在出營列隊的軍士,說道。

    「銀槍軍會派幾百人壓陣,應無大礙。」紀成說道。

    「怎就幾百人?」紀世和眉頭一皺。

    「招討使不舍得。」紀成說道︰「這是病愈後的軍士,好像來自數幢,臨時抽調編成的,由一名叫湯祥的幢主帶隊。宣城兵三千余,我家千把人,其余各家湊了兩千。」

    其實紀成說得沒錯,這確實是病愈後的銀槍土卒。

    所謂病愈,其實主要是發燒、拉肚子之類的「輕癥」,渡江後幾個月內陸陸續續發生的,六月達到高峰,本月已經有所緩解了。

    無論是隨軍醫者還是宣城本地請來的瞧病之人,都說不清他們得了什麼病,

    最終只能以「水土不服」四個字大而化之地概括。

    看起來非常粗陋,但沒辦法,醫學知識就這樣,《風土病》已然羅列了很多疾病種類,但比起世上真正存在的疾病數量,仍然是九牛一毛。

    水土不服的人很多,大概佔到了一半。

    有的人病幾天就好了,有的人十天半個月才好,有人則兩個月內都病的,渾身無力,當然也有沒挺過去的。

    至于那些明確上了《風土病》目錄的疾病,如瘧疾、下利(痢,即痢疾)等也不少,死亡的也大有人在。

    紀氏父子說話間,城內出來數人。

    領頭的便是湯祥,身邊還跟著一位最近才從江北過來的官員,看著頗為年輕紀世和沒見過,但紀成卻直接上前行禮,道︰「湯將軍、王博士。」

    紀世和亦上前行禮,二人回禮。

    見禮完畢後,湯祥看了紀氏父子二人一眼,道︰「汝等自便,我還有事。」

    紀氏父子遂告退。

    湯祥又看向「王博士」,道︰「你別光惦記寫書了,想想辦法。」

    「好。」王博士應了一聲。

    他叫王錦,乃五原內史王秉之子,東海王氏族人。

    他年紀不小了,已然過了三十,以前一直留在老家無所事事。

    當然,這樣說也不完全對。

    此人有一樁怪癖,那就是好給人治病,且不收錢。但有一條,他治病完全不遵循舊法,完全看自己的理解,有時候一拍腦袋想出個什麼法子,就按照這個來了。

    你要能接受這條,他就給你免費治病,不接受他就看著你死,也不會皺下眉。

    累了、倦了或者心情不佳,那就出去游山玩水,或者與人清談,一個典型的無聊到極點、試圖在生活里找點樂子的士人子弟。

    邵勛問左右有無東海賢才時,有人舉薦了這個老鄉,于是被發掘了出來,加入太醫署,隨軍南下,記錄軍中疫情,順便完善《風土病》一一這種書必然是定期出新版,因為隨時增錄新病種。

    「你昨日說吳人帶蟲活著,听著便是謬論。」臨行之前,湯祥轉頭說道。

    「不是我說的,天子說的。」王錦面無表情地回道。

    湯祥一室。

    王錦笑一聲,道︰「天子還說有些吳人體內可能有導致瘧病的毒蟲(瘧原蟲),被蚊子吸血後傳給他人。我收集了一碗血,瞪大眼楮找了一天,都沒看到毒蟲。天子的話,你都信嗎?」

    湯祥訥訥不敢言。

    王錦哈哈大笑,道︰「其實我是有點信的。來此之前,天子于碧霄宮清談,

    論及江南多見的瘧疾,說了‘帶蟲生存’四個字。言下之意,很多吳人得過疤疾,後來好了,但毒蟲並未死光,還活在體內。故有些人還會發作,但很輕(輕癥),有些人則不會再發作(無癥狀),不過蚊子若吸了他們的血,再去咬北人,北人可不一定扛得住。」

    湯祥嘆了口氣。小小毒蟲莫奈何!

    你便是放幾十個吳兵在他面前,他都敢一個人捉刀沖上去,但毒蟲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計可施。

    其實帶蟲生存(無癥狀,但攜帶疤原蟲,即不完全免疫)是有一定道理的,

    南下的北方流民都被瘧疾橫掃過,死了一大批,但也有很多人活了下來,這些人的五髒六腑以及鮮血中有毒蟲嗎?難說。

    「你還是好好寫書吧。」湯祥說道︰「上次見你記了好幾種不同的疤病,我都看得毛骨悚然。這次真是被毒蟲坑害得緊了,住到城里才好些。走了,莫要相送。」

    王錦拱了拱手,果然沒送。

    ******

    七月二十二,艷陽高照,酷熱難當。

    不過在過去的七天之內,湯祥統率的這支三四千人的隊伍可是經歷了兩場暴雨的洗禮。

    帳篷根本不頂事,睡覺時渾身都濕透了,不少人又燒了起來,乃至說胡話,

    不得不將其安置到輻重部伍中,囑附隨軍丁壯好生照料一一其實野地里條件又能好到哪里呢,能不能痊愈完全看命硬不硬。

    前方遠遠出現了蕪湖城的輪廓。

    登高望之時,湯祥發現路好像全被水淹沒了。

    石城尉劉小樹帶著五百人為前鋒,在黃泥湯中艱難前進著。

    泥巴完全糊住了褲管,草鞋底上全是爛泥。

    五百人用一種非常緩慢、滑稽的動作慢慢接近城牆,劉小樹更是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這個時候若有人在城頭射箭,他們可就是活靶子了。

    蕪湖的南門似乎開了,大隊人馬走了出來。

    劉小樹手撫向刀柄,部曲們亦紛紛戒備。

    還好,守軍停在了門口。片刻之後,數人上前,高呼道︰「可是大梁王師?」

    「正是。」劉小樹挺起了胸膛,高聲回應道。

    「可算把你們盼來了。」對面領頭一人似乎松了口氣,道︰「若再不來,又有人要造反了。」

    劉小樹加快腳步,一時間渾水四濺。

    待走到一處高地後,他使勁了腳,問道︰「山遐呢?」

    「走了。」此人回道︰「他若不走,我等也不便投順。」

    「為何走?去哪了?」

    「本來是要堅守來著,不過他病了,昏昏沉沉。幕僚將佐們灰心喪氣,便將他抬上船,回建鄴去了。」

    「帶走了多少人?」

    「應有八千之眾。」

    「你怎知道?」

    「濡須塢水師的人說的,他們中不少人也回建鄴了。剩下的多為淮南、廬江、宣城人,不願跟著去建郵,便聚集到蕪湖,與我等一同歸順大梁。」

    「兵敗如山倒啊。」劉小樹感慨了一句,然後大手一揮,道︰「讓城里所有人都出來列隊,上交器械。」

    「遵命。」對面應了一聲,然後回去傳達命令了。

    劉小樹又一溜小跑回到湯祥站立之處,稟報了此事。

    湯祥點了點頭,道︰「怪不得江北攻東關、濡須塢那麼順利呢,原來已是兩座空城。」

    說罷,抬頭看了看空中的烈日,道︰「爾母婢!行軍數日,陽暑倒地者都有數十人,總算到地方了。」

    二十二日當天梁軍就控制了蕪湖。

    休整數日後,宛陵來了一個信使︰報荊州水師已獲得全勝,王彬舉家自焚,

    江州諸郡陸續向諸葛恢投降。

    楊勤意欲在八月中下旬天氣轉涼後往建郵挺進,令湯祥征發蕪湖降眾,配合進兵。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末長劍》,方便以後閱讀晉末長劍第六十九章 毒蟲(為盟主虞淵初魚加更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末長劍第六十九章 毒蟲(為盟主虞淵初魚加更3)並對晉末長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