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劉璋

第694章 雒陽八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花花家的太歲 本章︰第694章 雒陽八關

    雒陽,作為東漢的京畿,地處天下之中,與四方州郡道路相通。

    雖是雒陽不比長安,居于關中盆地,為四塞之地,獨以一面當天下,然雒陽也是身在一處盆地中,外圍有關隘重重,四面八方皆有要塞可以用來守御。

    如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漢靈帝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和五校尉營屯都亭,用來鎮御京師,又于京都洛陽周圍設置函谷、伊闕、廣成、大谷、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關,每一關各置一都尉,以統營八關軍政事務,來保衛京師的安全。

    依仗雒陽八關,外加黃巾起義不成氣候,雖是黃巾于地方上沸反盈天,但京畿雒陽,卻是始終處于一片祥寧之氣中,而中樞的穩定,使得漢帝國可以從容應付地方的亂局。

    最終,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被扼殺在了襁褓之中,即沒有做到傾覆漢家社稷,也沒有做到割據一方,未能使得局面脫離漢庭的掌控,到頭來黃天當立的雄心壯志早早敗亡。

    有著過去黃巾起義,朝廷守御八關的記憶,曾經是討伐黃巾亂賊一份子的曹操,自是對于雒陽八關頗為熟悉,尤其是他過去在洛陽任過職,擔任過洛陽北部尉的情況下。

    雒陽南面有三關,自西向東,分別是伊闕、大谷、轅。

    伊闕關,位于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為兩山相夾,伊河于其間穿流,其地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畢竟左右皆是山巒,惟有中間可以通行,關口即狹,實難以攻取。

    大谷關,處洛城南五十里,舊名‘通谷’,是位于嵩山與龍門山間的峪谷,和伊闕關一樣,大谷關也是一道狹隘的通道,不利于攻擊的一方施展。

    轅關,地處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為雒陽南面三關最靠近東方的關隘,此關較之伊闕和大谷,更為險要,其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回環盤旋,將去復還,是故得‘轅’之名。

    于曹操心中,對伊闕、大谷、轅三關的攻取難易進行排名,以轅最難攻取,伊闕和大谷則是不相上下。

    “妙才,你且統帥本部兵馬,都統樂進、李典前去攻打大谷。”

    行軍路上,曹操做出了分兵的措施,他現在手上有銳卒三萬,若是只向一處關隘前去,實在是太過浪費了,且只專攻一處關隘,倘若有失,就白費了郭嘉獻上的虛實之策。

    于是乎,曹操有意著夏侯淵,都督樂進和李典前去攻打大谷,至于最西面的伊闕,路程上難以趕赴,一時半會顧不上,索性他就放過伊闕,只針對大谷和轅。

    “諾。”夏侯淵朗聲應了一句,這道聲音洪亮且奮然,可見夏侯淵的戰心早已沸騰,尤其是得到獨立領兵,攻打關隘的重任時。

    很快,一行人馬自曹操所在的主干伸出一條枝干,向著西面而去。

    望著夏侯淵離去的背影,曹操神情間若有所思。

    伊闕、大谷、轅三關之中,以轅最為難以攻取,不過,正是因為轅關道路最狹,險隘重重,所以曹操打算自行攻取,親自統兵征伐,也唯有他這位主帥在,部曲的士氣才會被激發到最高。

    也是轅關最為險要,所以曹操猜測,秦軍多半會過于寬心,對轅關的守御不怎麼放在心上,而兩軍交戰,驕兵必敗,秦軍的驕心,就是他曹孟德的機會。

    ‘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曹操舉目遠眺,似是越過群山,望見了守備松懈的轅關,同時他的心中默聲念起了孫子兵法第六章虛實篇的綱領。

    秦軍在河南尹的兵力,曹操已經暗中派遣斥候打听清楚了,凡有一萬五千余駐軍,這里非是秦軍不看重河南尹,所以安置這麼少的兵力駐守河南尹。

    而是河南尹身處天下之中,屢遭兵災,民戶損耗,十不存一,所故盡管黃權大力招攬流民進行屯墾,可一時之間,河南尹的戶口還是稀薄,未能復舊日帝都之盛景。

    民戶即少,河南尹的錢糧賦稅就少了,如果在河南尹屯駐大軍,就需要從關中運輸糧草,而遠道運輸糧草輜重,是一件損耗非常大的事情,故而在沒有戰爭的時候,河南尹只屯有萬五千余士卒。

    雖是河南尹只有一萬五千余士卒,但因為河南尹算是一座小型的四塞之地,所以兵力上還算是能夠支撐守御。再者若是有大戰發生,再從關中發送援兵支援河南尹,也是極為便捷的事情。

    而這,就是曹操的機會,他要趁著關中援軍未至,河南尹兵力空虛的時候,一舉奪回河南尹。

    此中為了順捷的奪回河南尹,曹操听從郭嘉的建議,行下虛實之策,假意大軍從虎牢關攻打河南尹,吸引河南尹的守軍前往虎牢關,如此一來,備左則右寡。

    前面據曹仁發來的軍情,已有三批次,共計五千余援軍進入虎牢關,加上虎牢關已有的三千守卒,計其兵力,約有八千余,也即是說,黃權手上的機動兵力只剩下七千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七千人,需要守御住雒陽南部的三關,同時堵塞住所有曹軍可能通行的小道,河南尹黃權必然是左右支絀,破綻頓生,曹操騎在馬上,撫著胡須,一念至此的他,心下開懷不已。

    且知道,為了盡量將河南尹的守軍和注意力吸引到虎牢關,曹操自許都出發前,著令曹仁向著虎牢關發起猛攻,打出一股不破虎牢終不還的氣勢。

    而如此一來,虎牢兵盛,伊闕、大谷、轅就當兵寡,曹操這一路的奇兵,就可以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給到注意力全在虎牢關上的黃權,以致命的一擊。

    “報。”一名斥候自前方歸來,核驗完信息後,他來到了曹操身前五步處。

    斥候方一拱手,而後接著抬頭,就見到曹操左右兩側,各立有一名身高九尺,雄壯非常的壯士,目光炯炯,以一種戒備的神情緊盯著自己,倘若他稍有異動,或將被斬于此地。

    感受著灼灼的目光,剛抬起頭來的斥候很快又低下頭去,他知道這兩名壯士的身份和來路,一為典韋,曾經驅虎過澗,猛虎見了也畏縮不前的猛士,一為許褚,過去拽著牛尾,倒拖牛身,是能同公牛較力的力士。

    自從得到典韋和許褚這兩員壯士中的壯士,他的主子曹操睡覺能安穩了,也不再念叨‘吾夢中好殺人’的奇言怪語,整個人氣色比之以前好上了不少。

    斥候沒有多想,在曹操的注視下,他通稟起了轅關的情況“稟丞相,小人此去偵查轅關,但見城頭旌旗寥寥,守御的士卒三三兩兩,人數頗為稀少。”

    曹操一臉從容,並沒有因之露出什麼歡顏,似乎事情一切都在他的把握之中,沒有能讓他驚喜的地方。

    郭嘉輕咳的一聲,自後方吐露了一句“丞相,轅關果是守御者少,今可急引兵前去奪城,若是為轅關守卒偵得我軍動向,有了防備,就算我軍有萬余人,也難以攻下城池。”

    對轅關的險塞有著清楚的認知,郭嘉知道對于轅這樣的要塞,只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不能給到轅關守將足夠的時間去完善守備,真等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奉孝即便不言,孤亦知曉。”曹操頷首表示認同,隨即他一聲令下,招來于禁和張遼二人。

    “文則,文遠。”曹操撫著胡須,一副自信從容的模樣“你二人速領本部人馬,向轅關急驅而去,為我軍先驅,若是轅關守備不強,可趁勢而下,若是轅關一時間難以攻下,只需糾纏片刻,我即領大軍前去助陣。”

    “今日,定要攻破轅關。”

    曹操最後喝令了一聲。

    “諾。”于禁和張遼各自應諾了一聲,接著倒退幾步,撩開長袍而去。

    作為先頭部隊,于禁和張遼二人,因資歷身份,年歲經歷,自是以于禁為主,張遼為輔。

    也是張遼自知作為降將,不如于禁在曹操帳下日久,且于禁素得曹操所青睞,堪為曹營第一外將,他人皆不及之,但從于禁如今任著虎威將軍就可得之。

    “于將軍,還請吩咐。”張遼姿態謙卑,他向于禁請命了起來。

    于禁也不推脫,自然而然的攬過主將的擔子,他向張遼言道“向聞並州出將,文遠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且文遠麾下,多是並州驍卒,是故,文遠可願為先登,為丞相攻破轅關。”

    “將軍不言,某亦當請命。”張遼一副志氣高昂的模樣,他慷慨道“某自投于丞相帳下,得丞相親待,每每思當報之,今日先登之事,非某莫屬,而將軍亦有此心,是上天是我等心意相通也。”

    “素聞文遠為義士,今日听汝言語,果是義士哉。”于禁毫不吝嗇的夸耀了張遼一句。

    ……

    這邊于禁和張遼向著轅關直趨,那邊夏侯淵搬出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行軍勁頭,向著大谷關奔襲而去。

    李典見著道路狹隘,兩側山巒迭嶂,他不免面色懷憂,于是他向著夏侯淵勸告了一句道“夏侯將軍,是否遠放斥候,減緩行軍速度,以防秦軍行設伏之事。”

    “汝何怯也!”正在興頭上的夏侯淵吐槽了一句。

    “如今吾弟子孝于虎牢關攻伐,河南尹的士卒為黃權遣送大半到了虎牢,如今河南尹內中空虛,而伊闕、大谷、轅更是兵寡,秦軍哪來的兵力設伏。”

    “就算秦軍想設伏,也得向關中請求調遣援軍,然後才有足夠的兵力設伏,況我軍這次出兵迅捷,說不得,黃權請援的使者,現在還是在去往長安的路上。”

    “話雖如此,不得不防。”李典性子穩重,他再勸了一句道“如今兩側皆是山林,道路狹隘,士卒不得並行,萬一有什麼差池,就是一場覆敗。”

    夏侯淵面色不喜,他嘆了口氣道“曼成,我軍如今是潛行奔襲,秦軍如何得知,又如何設伏,況兵貴神速,若是我等速度慢了,恐是為秦軍偵知,到時候大谷關嚴加戒備,豈不是失去大好的良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將軍。”李典還是憂心,他進言道“我軍潛行至此,秦軍自是不知,所故我軍速度慢一點,穩一點,也沒有什麼耽擱,且可得萬全,不至于出什麼意外。”

    “曼成,你且去後方統領後軍,為我軍後繼。”夏侯淵不願再辯解,他拿出主將的身份,命令李典離開中軍,前往大軍尾部統帥後軍部曲三千人。

    “如此,若是我等中伏,你可率後軍前來救援,這般行事,可為穩當?”夏侯淵補了一句,這句話說的有些暗搓搓的,對李典的不喜溢于言表。

    “諾。”受制于夏侯淵,李典不得已,只能離開中軍前往後軍,臨行前他復勸了一句“將軍請小心,萬事以穩妥為上。”

    “去吧。”夏侯淵嫌棄的揮了揮手,斥退了李典,而後接著興致高昂的向著大谷關行去。

    ……

    距離潼關數十里外的風陵渡口,劉璋駐于江邊,忽然感喟的道了一句“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誤終身啊!”

    對于郭襄和楊過的有緣無分,劉璋頗是感慨,不過那是南宋時期的事情,且是中的故事,非真為假,可就是叫人喟嘆,讓人覺得惋惜。

    “大王,河南尹遞來急報。”從事姜秐p 乓環 氖楦細按說兀 醇凹攪蹊暗拿媯 拖雀吆敉ㄙ髁艘簧br />
    待來到劉璋近前,姜蔄舕Q凍鑫氖櫓械哪諶蕁安莧釋潮蠐嘟富 喂兀 疑圓 系陸 字粱 危 Ъ拼斯兀 瘓僦囟嶧睪幽弦!br />
    “好大的口氣。”劉璋輕笑了一聲道,他從姜鐯內媮~庸氖椋 又辛私餛鵒撕幽弦絞碌母鮒邢昵欏br />
    不多時,劉璋揚起書信笑道“賈文和果是涼州名士,智謀出眾,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不為眼前景象所迷也。”

    喜歡季漢劉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季漢劉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季漢劉璋》,方便以後閱讀季漢劉璋第694章 雒陽八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季漢劉璋第694章 雒陽八關並對季漢劉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