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鐵路全線貫通後,東非方面也準備圍繞這條線路,展開布局,而達爾富爾這個原本不重要的地區,自然也要有大動作。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整個北非鐵路,尤其是從達爾富爾北部一直到意屬利比亞的南部,一千五百公里左右的鐵路沿線,城鎮,人口和貨運需求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在一千五百公里的旅途上,僅有幾個屈指可數的小綠洲和水源地,就比如焦夫鎮,它已經是這段鐵路沿線最大的城鎮,人口也不過千人,自身也沒有什麼產出。
所以,想要挖掘北非鐵路的潛力,就只能從北非鐵路的兩端著手,意屬利比亞主要看意大利政府,而達爾富爾和東非本土境內的北非鐵路沿線,就歸東非負責和管理了。
東非,萊茵市。
弗里德里希皇儲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說道︰“現在,北非鐵路已經開通,東非和意大利,北非拓展到整個環地中海市場的陸上貿易通道已經完成。”
“達爾富爾地區和本土境內的相關省份的準備工作,進行的如何?”
東非為了北非鐵路建設,自然不可能打無準備之戰,早在北非鐵路這一戰略項目正式確定前,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相關事宜。
國土資源部部長切爾萊德第一個匯報說︰“殿下,對于達爾富爾地區,我們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了長達近十年的詳細勘查工作。”
“達爾富爾經濟發展的優勢,我們總結為以下三個重點,首先是交通,這是達爾富爾最重要的優勢之一,它處于一個內陸國家交匯地帶,也就是我們,南德意志王國還有埃及,意大利四個國家。”
“而且,北非鐵路的開通,本身就極大提高了達爾富爾的交通地位,這可以讓達爾富爾成為一個區域性的交通樞紐存在。”
“從而要求達爾富爾加強除了和我們的聯系以外,還要更多的和意大利,南德意志,埃及三國加強聯系,達爾富爾或許可以成為我們四個國家之間重要的商業貿易交流中心。”
“而且,達爾富爾還能夠借助北非鐵路,把自己的貿易線路延伸的更遠,就比如加強和法屬利比亞,突尼斯,亦或者歐洲,中東其他國家地區的貿易活動。”
毫無疑問,達爾富爾的地理位置在海運時代顯然很不討好,而他的陸地區位,也算不上多優越。
話是這麼說,陸地交通依舊是達爾富爾發展的救命稻草,現在達爾富爾的處境就像那些中亞國家一樣,他們除了發展陸地交通,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余地。
不過,達爾富爾幸運的地方在于它的上面就是東非,如果不是東非的殖民地,別說北非鐵路這種工程,恐怕達爾富爾就是想修建一條像樣的公路都很成問題。
切爾萊德接著說道︰“對于現在達爾富爾而言,他們最重要的是加強和南德意志王國的合作,打通一條從南德意志王國到達爾富爾南部的貿易通道,承擔貨物中轉的職能。”
達爾富爾就挨著南德意志王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地方,所以,理論上兩國有天然的合作基礎,尤其是對南德意志沙里河流域東部挨著達爾富爾的地區來說。
至于埃及,其下轄的甦丹地區因為政治的原因,想和達爾富爾展開合作,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來談判了。
甦丹地區其實也是達爾富爾發展貿易的理想地區,因為二者距離也不遠,且有了北非鐵路,甦丹地區的貨物想最快抵達歐洲,達爾富爾就成了最佳選擇之一。
可惜,甦丹的發展並不是自己說了算,上面還有兩座大山,也就是埃及和英國。
想也不用想,英國也不可能放任甦丹地區和達爾富爾有太多的交流,埃及對東非的態度同樣搖擺不定,在東非面前,埃及是十分畏懼的。
就像波蘭和西烏克蘭面對甦聯一樣,埃及同樣擔心東非勢力的北上,雖然說東非對埃及沒有想法,可歷史的經驗,告訴埃及,東非絕對是一個比英國更加可怕的國家。
英國頂多是想經濟上奴役埃及,趴在埃及人身上吸血,而東非以往,根本不給人活路,在非洲滅國無數,並且擅長從物理上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達爾富爾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現在達爾富爾土地上生活的民眾,完全就是換了一批人。
當然,埃及的想法絕對不算錯,至少恩斯特獨攬帝國大權的時期,有機會的話,肯定要對埃及進行改造,來打破阿拉伯教勢力中東和北非的這個聯系節點,也就是埃及,埃及本身是中東國家,又是北非國家,所以是兩個地區交匯的地方。
只不過,歷史沒有給恩斯特這種機會,才讓埃及逃過一劫,早期東非實力太弱,且埃及背後有英國,乃至整個歐洲站台。
歐洲國家,尤其是主要大國,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看到東非佔領埃及的,因為這樣一來,東非就能徹底壟斷東西方海上貿易路線,拿捏整個歐洲的命脈。
所以,埃及留在英國人手上,也比被東非掌握要強,畢竟英國頂多用甦伊士運河做文章,針對自己的敵對國家,但是絕對不敢惹眾怒。
而東非完全不同,以東非的體量,如果讓埃及落入東非手里,歐洲哪怕成為一個整體,也拿東非毫無辦法,這就容易讓整個歐洲產生不安全感。
在對待這個問題上,東非扮演的類似于甦聯和前世的俄羅斯,歐洲有可能的話,顯然會不擇手段的對這種超級大國進行削弱和打壓。
好在,20世紀前期,歐洲並非一個整體,所以歐洲人不可能團結在一起,而且東非雖然也能給予歐洲壓力,雙方之間好歹隔著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所以東非帶給歐洲的威懾力,遠遠沒有甦聯那樣強烈。
同時,德奧合並之後的德國,也空前強大,所以,德國面對甦聯,東非這種超級大國,也有一定的底氣,現在的歐洲,還不至于完全淪落為世界秩序的看客,可以發揮一定的領導作用。
說完了交通問題後,切爾萊德開始說第二點︰“交通上想要盤活達爾富爾的經濟,大體情況就是這樣,達爾富爾的第二個優勢,是農業,也是現在達爾富爾最重要的產業。”
“達爾富爾是一個干旱的地區,但是其南部的農業潛力還是比較大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如果能夠得到利用,達爾富爾南部,是可以養活數百萬人口的,而現在達爾富爾人口僅僅十幾萬。”
“而在農業中,達爾富爾的主要特產是阿拉伯樹膠,這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中的農作物,不過,單一農作物,對達爾富爾的幫助並不大。”
“所以,達爾富爾未來發展,應該從技術層面,加快拓展新的賽道,尤其是經濟作物種植領域,我們認為,達爾富爾還是比較有潛力的,比如很多歐洲不能種植的熱帶經濟作物。”
“達爾富爾可以通過選育優良品種,還有推廣節水農業等手段,來實現農業上的進步。”
達爾富爾的農業發展條件絕對算不上好,但是因為地廣人稀的原因,至少目前達爾富爾人過得還不錯。
可是,從長期發展的角度,達爾富爾想要致富,就必須付出更多的汗水和代價,不管此前提到的交通,還有農業皆是如此。
切爾萊德說道︰“最後,達爾富爾的優勢,也是目前對達爾富爾經濟最有幫助性的,就是達爾富爾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也是我們國土資源部近些年的主要成果。”
礦產資源開發,是達爾富爾能否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唯一捷徑,所以,切爾萊德才說這一點最重要。
只要能夠將當地的礦產資源開發出來,達爾富爾就能快速回籠資金,並且投入到交通和農業等領域的建設上。
畢竟達爾富爾想要實現交通和農業發展,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缺錢,而礦產資源的收益穩定,且巨大,當然,前提是達爾富爾自身礦產資源豐富的前提下。
切爾萊德對這一點就比較胸有成竹了,他說道︰“通過我們近些年來的勘察,達爾富爾的礦產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且潛力巨大。”
“目前,我們在達爾富爾就已經發現了多處具備開發價值的重要礦產資源,首先是石油和天然氣。”
“達爾富爾南部,已經發現了多處油田和氣田,和杰濟拉平原油田,屬于同一石油地質分布帶,而在達爾富爾南部,我們的專家也推測,具備成油條件,只不過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想要開發出來,很困難。”
前世,南甦丹和北甦丹都是重要的產油國,而屬于北甦丹的達爾富爾也分布一定的石油資源也就不足為奇,當然,儲量上肯定比不了東非的尼羅河行省。
但是,達爾富爾的油氣資源,對于達爾富爾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了,尤其是現在達爾富爾人口並不算多的情況下。
“其次,達爾富爾擁有豐富的黃金儲量,這些金礦如果能得到有效開發,對于達爾富爾的發展,絕對能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達爾富爾在東非殖民以前,就是北非重要的黃金產地,只不過因為技術落後,生產效率低下的原因,所以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而我們國土資源部也建議當地政府,優先開發當地的金礦,從而完成原始資本的積累。”
“除了油氣資源和黃金以外,達爾富爾還有一項重要的戰略資源,也就是鈾礦比較豐富,且屬于高品位礦產,這對于帝國算是值得注意的一種戰略物資。”
東非一直在發展核工業,只不過進展比較緩慢,這並非東非在技術和人員上缺乏,而是為了求穩,畢竟放射性物質的危害不用多說,東非在這方面的研究,遠比歐美國家謹慎的多。
並且,東非更加重視在研究過程中,對技術突破的轉化,從而更快的獲得現實收益。
現在不是前世的冷戰時期,甦聯和美國從政治角度考慮,所以在科研上也十分急功近利,你追我趕,展現制度優越性。
就以前世兩國的航天工程來說,就體現了這一點,兩國耗費了大量財力物力,收益卻低的可憐,更像面子工程,以至于甦聯財政更加雪上加霜,民生凋敝,成為其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美國取得了看似輝煌的成就,甦聯解體後,許多技術成果卻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有些到了21世紀,反而因為體制僵化,人員衰亡,檔案管理不善,相關企業倒閉而直接遺失了。
就比如美國的登月工程中,很多儀器和設備,為了爭搶速度,完全依靠手搓,而沒有轉化,融合和應用到現實產業中去,相關技術人員和企業,在沒有政府持續補貼的情況下,自然不會對這些技術重視。
而現在,東非在航天工業發展中,就比較重視成果的轉化和對突破技術的備案。
當然,東非也沒有面臨冷戰時期那樣的競爭壓力,所以才能不急不緩的穩步推進這些大工程和科研項目的發展。
即便如此,東非現在也是核工程還有航空航天工程上的領軍者,因為這條賽道上的玩家本來就不多,美國和德國,還沒有徹底擺脫經濟大蕭條的後續影響,而甦聯工業化都還沒有完成,其他國家更是有心無力。
切爾萊德說道︰“鈾礦是一種未來的戰略性資產,現在倒是沒有太大意義,就和達爾富爾的油氣資源一樣,所以,我之前才提議先開發當地的金礦。”
“除了金礦以外,達爾富爾的鐵礦和銅礦,高嶺土同樣具備大規模開采價值,但是兩者的收益不及黃金,可以放在黃金之後開發。”
“這是目前我們在達爾富爾發現的幾種關鍵性礦產,達爾富爾還有許多礦產資源,但是規模不大。”
達爾富爾的礦產資源並不少,畢竟達爾富爾的面積很大,超過八十萬平方公里,如果達爾富爾是一個國家的話,他的面積比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要大的多。
而東非國土資源部現在的調查結果,遠不是達爾富爾礦產資源的極限,因為達爾富爾大部分地區屬于沙漠,或者自然環境過于惡劣的原因,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勘測。
不過,僅僅是現在的勘測結果,對于僅十幾萬人的達爾富爾,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了。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很好,所以在達爾富爾,應該優先激活他的交通優勢,而對于這一點,應該將達爾富爾打造成為北非的自由貿易區,從而加快其和周邊國家地區的聯系,推進以北非鐵路為核心的商業貿易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