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話事人

第五十二章 文學之道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隨輕風去 本章︰第五十二章 文學之道

    如果要問起,熟悉人文史的穿越者真正金手指是什麼,那肯定就是關于人脈的知識啊,這才是最硬的金手指。

    如果沒這方面知識,在校書公所踫見個姓馮的,發現此人似乎在歷史課本上岌岌無名,多半也就錯過了。

    如果沒這方面知識,在滸墅關踫見個更沒有名氣的王稅使,肯定也就忽略了。

    所以一般人就多看點寓教于樂又有人際關系考據的網文吧,能多了解一些隱藏在歷史課本後面的真實人脈,萬一穿越了才能抓住機會。

    事實上,即便是對人文史略懂的林教授,也真差點把王稅使忽略過去。

    幸虧八府巡按邢御史及時趕到,與王稅使激情互噴了幾句,才讓林教授覺察到了一些端倪,最後發現王稅使出自“山東新城王家”。

    這是一個能讓極度渴望功名護身的林教授瘋狂尖叫的家族,歷史上科舉最神跡的家族。

    王稅使的姓名叫王之都,新城王家的之字輩,在他這一代出了三個進士。

    之字輩老二王之垣,現任戶部左侍郎兼太倉總督,非常硬扎的實權派。

    又因為在戶部工作,按官場習慣人稱王司徒,是當前王家的話事人。

    其實王稅使王之都與王之垣王司徒是堂兄弟,同一個爺爺,但沒分家就不詳細區分了。

    出了王司徒,王稅使還有個在禮部工作的哥哥王之猷,同樣進士出身。

    此外王稅使還有位舉人出身的哥哥王之輔,現任大名府同知。

    之字輩的下一代是象字輩,目前也有三個進士,這就是王稅使口中的“三個佷子進士”。

    象字輩老大王象坤雖然輩分比王稅使低,但早在嘉靖四十四年就考中進士了,現在正當著浙江右布政使。

    但象字輩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卻是王司徒的兒子王象乾,晚明最大的邊鎮大佬之一。

    到後來天啟崇禎年間,八十多歲的王象乾還被拉出來干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

    在晚明干這個位置的,能是一般人?

    但未來的王督師現在只是河南按察副使,在四品位置上熬資歷,不過還是比王稅使混得好。

    另一個佷子進士王象蒙,正好比王稅使早一科,萬歷八年進士,現任江西道監察御史。

    如果覺得當今萬歷朝前期,一家六進士就是新城王家巔峰,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歷史上,王稅使的兒子和佷子們,象字輩一共出了九個文進士,還有一個武的。

    一代人出了九個文進士,這在科舉史上,絕對是神跡里的神跡。

    一般來說,一代人能出一個進士,甚至兩代出一個,就能支撐起整個家族了。一代出九個進士,小說都不敢這樣瞎編。

    所以王家真正做到了進士滿地走,舉人不如狗。三代出了十三個進士,有功名的人數加起來多達三十。

    如果全要立牌坊,在王家門前,三代進士加舉人立上十八個牌坊都不是問題。

    晚明江湖傳言一,山東新城王家相當于東林黨北方分舵。

    晚明江湖傳言二,大清定南王孔有德還在大明時,手下的搶了王家僕人一只雞。

    然後王家得理不饒人,孔有德萬般無奈,為了一只雞被逼反了,走上了投敵異姓封王之路。

    如果說這是王家巔峰,可能還沒完。在原本歷史上,到了清初康熙朝,新城王家還出了個王漁洋。

    在當時,王漁洋地位和如今的王世貞老盟主差不多,也是一代文壇領袖。

    知道了王家的科舉神跡,就能理解極度渴望功名的林教授為什麼差點發癲。

    簡直吃了熊心豹子膽一樣,詢問王家小妹是否婚配。

    沒別的原因,就是林泰來覺得王家基因實在太好了,如果與自己結合,後代一定優秀!

    但林泰來說出來後,立刻也知道自己失言了,心里的幻想怎麼能說出來?

    所以又趕緊補救說︰“新城王家,讓我如雷貫耳,心神震懾之下,口不擇言了!”

    王之都也就是王稅使毫不客氣的叱道︰“胡扯!一個家名就能把你嚇到失神,乃至于胡言亂語?”

    林泰來連忙解釋說︰“其實貴府與在下還是有些淵源的,王公您的哥哥莫非是朝中王司徒?

    在下乃是王司徒下級的下級的下級的下級的下級,王司徒正是在下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

    所以在下听到王家後,被震懾到了!”

    王之都︰“”

    你林泰來踏馬的是在說繞口令嗎?

    乍一听又在胡扯,但仔細一想,竟然無法反駁。

    他哥哥王之垣王司徒乃是戶部左侍郎兼太倉總督,錢糧征收這業務線的全國最高負責人。

    江南巡撫一般要兼著督理江南錢糧,在錢糧征收業務線上是太倉總督的下級。

    再往下是各府管糧通判,再往下是管糧縣丞,再往下就是糧科在編吏員,再往下就是糧科臨時工書手。

    所以林泰來林書手自稱與王司徒乃是錢糧業務系統的上下級,理論上沒毛病。

    看到王稅使的臉色漸漸緩和下來,林泰來暗暗想道,那章糧書有一句話說的對,自己目前唯一實在的身份就是糧科書手,其他都是虛名。

    隨即王稅使驕傲的說︰“全山東的名門,都想求聘我們王家女。以我們王家的家風,不會遠嫁給南方浪蕩子弟!”

    林泰來岔開了話題,“方才王公問起,怎麼用詩詞來描述人生不得志境遇。

    其實在下前幾天打完啊不,心有所感後,寫了三首感懷,其中第二首挺適合王公你的心境。

    食肉何曾盡虎頭,十年書劍海天秋。詩文幸未逢黃祖,被今猶窘馬周。

    自是汝才難用世,豈真吾相不當侯。須知幼歲�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王之都欣賞完了後,不禁感慨道︰“你這首詩,真是寫到我心里了,對了,另外兩首呢?”

    其實上次被馮二老爺反殺後,林泰來意識到問題所在,都不準備把“金粉東南十五州”這首輕易拿出來了。

    但王之都主動問起,林教授也沒必要藏著,就全寫了一遍給王之都看。

    王之都看完了後,責怪說︰“你怎得不早些拿出來?不然我就可以用這首團扇才人踞上游,當面直接羞辱那位邢巡按了!”

    林泰來︰“”

    這王稅使到底對邢巡按存了多大的怨念啊?

    王之都現在終于可以確定,眼前這個比自己還大只的巨漢,在詩詞方面是有真本事的,而且題材和風格上簡直是全才。

    所以他也就交心說︰“家兄去年就說過,我王家舉業雖盛,但在文藝方面稍有欠缺,反而不如南方士族搞才子人設名氣大。

    所以家兄鼓勵兄弟子佷們,若舉業有成後,就在方面下下功夫,弄點才名出來,以順應當前潮流。

    最近江南詩季也到了,我也寫了幾首詩,但都很一般。煩請你幫我雅正雅正,增添一些顏色,不勝感激。”

    隨後王之都拿出些稿紙來,林泰來接過並看完。

    王之都滿懷期待的問︰“如何?如果經過你雅正,這幾篇能提高到什麼水準?”

    林教授沉默了片刻後,突然大包大攬的說︰“王公若真需要作品傍身,我直接送給你一些算了,題材任選!”

    王稅使當即怒道︰“萬萬不可如此!我王之都豈是剽竊之人?”

    請別人幫忙修改提高是一回事,直接拿別人的詩詞當自己的是另一回事,觸犯了他的底線。

    林泰來勸道︰“在下自不會說出去,別人又不知道。”

    王稅使依然堅拒道︰“天知地知,我王之都絕不做令王家蒙羞之事!”

    林泰來也有點暴躁起來,你這是為難我林教授!

    他哪會改詩啊,他只會“原創”!讓他現寫一首,比改一首輕松多了!

    但王之都太講底線,林泰來也拗不過,只能硬著頭皮,在稿紙上改了起來。

    一炷香時間後,王稅使看著改完的幾篇詩詞,神色漸漸復雜。

    比如一首七律,他原稿用的五十六個字,經過林泰來雅正後,只剩了七八個字是原稿里用過的。

    于是王稅使也迷茫了,這算是雅正,還是重寫了一遍?

    算了算了,不管那麼多了,先把作品寄到京師去!

    讓哥哥王司徒和王禮曹、佷子王御史、小妹都為自己的才華震驚一下。

    還有浙江的大佷子王方伯,河南的二佷子王副憲,一個都不能放過!

    小老弟小叔叔的逆襲之道,從家族內部開始!

    隨後王稅使又對林教授投桃報李︰“你不是來滸墅關做事嗎?

    我撥給你三艘船連帶河快,以協助你盤查。如果人手不夠,再加點兵丁。”

    “夠了夠了!”林泰來連忙說︰“在下向來以德服人、以理動人,講究一個德才兼備,辦事從來不用太多人!”

    王稅使感慨道︰“人不可貌相,你果然是一個靠才華吃飯的人。”

    關署的後面就是城隍廟,王稅使打過招呼後,林教授和他的手下當晚就在城隍廟里住下了。

    不要問滸墅關一個鎮級地區,為什麼有至少縣級才能搭配的城隍廟,問就是這里太特殊了。

    目前一切順利,林教授躊躇滿志。他來滸墅關,可不只是幫別人做事,也有他自己的之道!

    以他目前的身份,名妓等閑難得一見,但這次卻有大把大把主動送上門的,尤其還是比甦州名妓更紅的秦淮河名妓!

    看過晚明史的都知道,什麼秦淮十二釵啊秦淮八艷啊,但誰記得甦州花榜都有誰?

    所以這次可是免費把自己才名傳揚到另一個大文化中心南京的機會,多麼難得。

    “都準備好了嗎?”林泰來問道。

    張家兄弟一邊擦拭著竹節鞭,一邊中氣十足的答道︰“準備好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話事人》,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話事人第五十二章 文學之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話事人第五十二章 文學之道並對大明話事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