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听後,眼中閃過一絲亮光,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皇叔所言極是。兒臣願主動請纓,處理一些朝中事務,以證自身能力。兒臣定不會讓父皇和皇叔失望。”
朱元璋看著朱標,欣慰地點點頭,那原本緊鎖的眉頭也稍稍舒展了一些,道︰“好,標兒有此決心,朕甚感欣慰。那瀚弟,這調查之事就交給你了。你向來心思縝密,此事由你負責,朕放心。”
朱瀚領命道︰“皇兄放心,臣弟定當竭盡全力,查明真相。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把那幕後黑手給揪出來。”
從乾清宮出來後,朱瀚與朱標並肩而行。
月光灑在他們身上,拉出長長的影子。
朱標感慨道︰“皇叔,此次多虧您在父皇面前為我說話,否則我真不知該如何應對這等局面。那些大臣的聯名上書,就像一塊巨石壓在我心頭,讓我喘不過氣來。”
朱瀚拍了拍朱標的肩膀,笑道︰“標兒,你我叔佷之間何須如此客氣。你乃太子之尊,這大明未來的江山還要靠你守護,我自當全力輔佐于你。
不過,此事背後之人定不簡單,我們不可大意。他們既然敢公然挑釁你的太子之位,必然是有所依仗,說不定在朝中已經拉攏了一批勢力。”
朱標點頭道︰“皇叔所言極是。那依皇叔之見,我們該從何處入手調查呢?”
朱瀚思索片刻,腳步放緩,眼神變得深邃起來,道︰“那些聯名上書的大臣便是突破口。我們可分別派人暗中監視他們,看看他們平日里都與何人來往密切,去了哪些地方,說過什麼話。說不定能從中找到線索,順藤摸瓜,揪出背後的主謀。”
朱標贊同道︰“皇叔此計甚好。我這就安排人手去辦。我手下有一些忠誠可靠之人,他們辦事穩妥,定能完成此任務。”
幾日後,朱瀚正在王府中與幕僚們分析調查進展。
書房內煙霧繚繞,眾人圍坐在地圖和文書旁,氣氛緊張而嚴肅。
突然,朱標匆匆趕來,他的臉上帶著一絲興奮和疲憊。
“皇叔,有消息了!”朱標興奮地說道,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顫抖。
朱瀚趕忙起身,拉著朱標坐下,問道︰“標兒,快說說,有何發現?”
朱標接過幕僚遞來的茶水,喝了一口,平復了一下心情,說道︰“我們暗中監視那些大臣,發現其中有幾人近日頻繁與一個神秘人見面。這個神秘人每次都戴著斗笠,遮住了面容,行蹤十分詭秘。經過一番調查,發現這個神秘人竟是胡惟庸的舊部。”
朱瀚心中一沉,仿佛被一塊石頭壓住了胸口。
胡惟庸雖已伏誅,但他的余黨竟還在暗中活動,妄圖攪亂朝堂,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看來此事與胡惟庸余黨脫不了干系。標兒,我們需將此事盡快稟報皇兄,同時加強宮中防衛,以防他們狗急跳牆,做出什麼危害皇宮和太子殿下的事情來。他們既然敢在朝堂上興風作浪,說不定還會有更陰險的計劃。”
朱瀚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
朱標點頭道︰“皇叔所言極是。我這就進宮向父皇稟報。”
朱元璋得知此事後,龍顏大怒,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來,茶水濺了一地。
“這幫余孽,竟還不死心!朕當年誅殺胡惟庸,就是為了肅清朝堂,沒想到他們竟還在暗中活動,妄圖顛覆朝廷。朕定要將他們一網打盡,以絕後患!”
朱瀚上前說道︰“皇兄息怒。如今我們已掌握了一些線索,當務之急是順藤摸瓜,將背後的主謀一網打盡。
同時,也可借此機會讓太子殿下在朝堂上提出一些治國良策,以彰顯其能力,穩定朝堂局勢。
讓那些大臣們看到,太子殿下不僅有擔當重任的勇氣,更有治理國家的智慧。”
朱元璋沉思片刻,眼中的怒火漸漸平息,點頭道︰“瀚弟所言有理。標兒,你可有何治國良策?”
朱標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父皇,兒臣近日思索,如今我大明雖已建立,但百姓生活仍有諸多困苦。許多地方遭遇天災,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兒臣以為,可減輕百姓賦稅,鼓勵農桑,讓百姓能夠安心耕種,豐衣足食。
同時加強商業發展,修建道路,促進各地之間的貿易往來,以促進國家經濟繁榮。”
朱元璋听後,眼中露出贊賞之色,那原本嚴肅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容,道︰“標兒此策甚好。
朕準你著手實施。你需盡快制定出具體的方案,讓百姓能夠早日受益。
同時,瀚弟,你繼續負責調查胡惟庸余黨之事,務必將其連根拔起,不能留下任何隱患。”
朱瀚與朱標領命後,便開始各自行動。
一日,朱瀚正在王府花園中散步,花園里鮮花盛開,香氣撲鼻。
他欣賞著周圍的美景,心情格外舒暢。
突然,朱標突然來訪,他的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
“皇叔,此次多虧您相助,才讓我順利度過此劫。”朱標感激地說道,說著便要跪下行禮。
朱瀚趕忙上前扶住朱標,笑道︰“標兒,你我叔佷之間不必如此見外。你乃太子之尊,未來這大明的江山還要靠你守護。
我只是盡我所能,輔佐你罷了。看到你能在風雨中不斷成長,我心中甚是欣慰。”
朱標看著朱瀚,真誠地說道︰“皇叔,您對我的恩情,我永生難忘。日後我若登基,定不會忘記皇叔的輔佐之功。我會讓皇叔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成為大明朝最尊貴的人。”
朱瀚拍了拍朱標的肩膀,道︰“標兒,我輔佐你並非為了功名利祿。我只希望這大明江山能夠繁榮昌盛,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你身為太子,當以天下蒼生為念,做一個賢明之君。不要被權力和欲望沖昏了頭腦,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為百姓謀福祉。”
朱標鄭重地點點頭,道︰“皇叔放心,兒臣定當牢記您的教誨,以天下蒼生為念,做一個賢明之君。我會用我的行動來證明,我不會辜負您和父皇的期望。”
這日,他正在王府書房中與幾位幕僚商議新式農具推廣之事,管家匆匆來報︰“王爺,太子殿下到訪。”
朱瀚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忙起身道︰“快請太子殿下進來。”
不一會兒,朱標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進書房,面帶微笑道︰“皇叔,今日得空,特來與皇叔敘敘。”
朱瀚笑著迎上去︰“標兒能來,我這王府蓬蓽生輝啊。快坐,正巧我這兒有些新鮮玩意兒想與你說道說道。”
說著,便拉著朱標在桌旁坐下。
朱標看著桌上擺放的農具圖紙,好奇地問︰“皇叔,這是何物?瞧著與尋常農具大不相同。”
朱瀚拿起一張犁的圖紙,詳細解釋道︰“標兒你看,這是新設計的曲轅犁。相較于傳統的直轅犁,它更加靈活輕便,轉向也容易,耕地的效率能提高不少呢。我打算在應天府周邊先推廣開來,讓百姓們試試效果。”
朱標听後,眼楮一亮︰“若真如此,那可是百姓之福啊。只是這推廣之事,怕是會遇到不少阻礙。”
朱瀚點點頭︰“標兒所言極是。所以我打算先與應天府的幾位富戶合作,由他們出資制作農具,再以較低的價格賣給百姓。等百姓們嘗到甜頭,自然就會主動購買,如此一來,推廣之事便水到渠成了。”
朱標思索片刻,點頭道︰“皇叔此計甚妙。只是這富戶們是否願意配合,還需從長計議。”
朱瀚自信地笑了笑︰“標兒放心,我已想好對策。我打算以皇家的名義給與這些富戶一些優惠政策,比如減免部分賦稅,或者給予他們一些商業上的特權。如此一來,他們自會積極響應。”
朱標听後,不禁對朱瀚豎起大拇指︰“皇叔高明!如此一來,既能推廣新農具,又能讓富戶們獲利,還能減輕百姓負擔,真是一舉三得啊。”
朱瀚擺擺手︰“標兒過獎了。這都是為了我大明的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對了,標兒今日來,可還有其他要事?”
朱標神色一正,道︰“皇叔,近日朝中有些大臣對父皇重用寒門子弟之事頗有微詞,認為這會打破朝廷的平衡,影響世家大族的利益。父皇為此有些煩惱,不知皇叔有何看法?”
朱瀚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道︰“標兒,你可知這寒門子弟與世家大族的區別?”
朱標道︰“寒門子弟多出身貧寒,憑借自身努力考取功名;世家大族則憑借家族勢力在朝中佔據一席之地。”
朱瀚點點頭︰“不錯。這寒門子弟猶如初升的朝陽,充滿活力與朝氣;而世家大族則如參天大樹,根深蒂固。父皇重用寒門子弟,是為了給朝廷注入新鮮血液,打破世家大族的壟斷,讓朝廷更加公平公正。那些大臣的反對,不過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罷了。”
朱標有些擔憂地問︰“那父皇該如何應對呢?若強行推行,恐怕會引發世家大族的不滿,甚至引發朝堂動蕩。”
朱瀚站起身,在書房中踱步片刻後道︰“標兒,此事不可操之過急。父皇可以先與那些世家大族的大臣們好好溝通,向他們說明重用寒門子弟的好處。比如,寒門子弟為了出人頭地,會更加努力工作,為朝廷效力;而且他們沒有家族勢力的束縛,做事會更加公正無私。”
朱標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皇叔所言有理。只是那些大臣未必會輕易听從。”
朱瀚冷笑一聲︰“若他們執迷不悟,父皇也不必客氣。可以找一些寒門出身的大臣,讓他們在朝堂上與那些世家大族的大臣們展開辯論,用事實說話,讓天下人都看看,寒門子弟並不比世家大族的子弟差。”
朱標听後,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皇叔此計甚好!如此一來,既能化解父皇的煩惱,又能讓寒門子弟得到展示自己的機會。”
朱瀚拍拍朱標的肩膀︰“標兒,你要記住,為君者,要以天下蒼生為念,不能被世家大族的利益所左右。只有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贏得百姓的擁護,大明的江山才能穩固。”
朱標鄭重地點點頭︰“皇叔教誨,標兒銘記于心。只是這推行之事,還需皇叔在旁協助父皇。”
朱瀚笑道︰“標兒放心,我自會全力相助。你我叔佷二人齊心協力,定能輔佐父皇開創一個大明盛世。”
就在這時,管家又匆匆來報︰“王爺,皇上駕到。”
朱瀚和朱標對視一眼,忙起身迎了出去。
不一會兒,朱元璋大步走進書房,哈哈大笑道︰“朕今日听聞你們叔佷二人在此商議大事,便過來湊湊熱鬧。”
朱瀚和朱標忙行禮道︰“參見皇上(父皇)。”
朱元璋擺擺手︰“免禮免禮。你們剛才在商議何事啊?”
朱標便將剛才與朱瀚討論的重用寒門子弟之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朱元璋听後,滿意地點點頭︰“你們叔佷二人想得周到。這重用寒門子弟之事,朕意已決,定要推行下去。只是這推行過程中會遇到不少阻力,還需你們二人多多出謀劃策。”
朱瀚道︰“皇兄放心,我與標兒定會全力以赴。只是這世家大族的勢力盤根錯節,不可小覷。我們需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朱元璋沉思片刻後道︰“朱瀚所言極是。朕打算先從一些小官職入手,逐步提升寒門子弟的地位。同時,對那些世家大族的大臣們,也要給予一定的安撫,讓他們知道朕並非要打壓他們,而是為了朝廷的長治久安。”
朱標道︰“父皇英明。如此一來,既能減少阻力,又能讓寒門子弟有機會嶄露頭角。”
朱元璋看著朱瀚和朱標,欣慰地說︰“有你們叔佷二人輔佐朕,朕心甚慰。這大明的江山,就靠我們共同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