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說,火炮是戰爭之神。
他是第一個把火炮集中起來使用的人。
法國軍隊能在他的帶領下,橫掃歐洲,靠的就是對火炮的集中使用。
楊凡今日同樣準備,集中使用四百多門三磅炮、36門團屬六磅炮,18門師屬十二磅野炮,打垮和碩特人的騎兵集群。
他們是漠西蒙古第一硬骨頭,只要打垮他們,就會極大地震懾其他三大部落。摧毀他們的抵抗意志。
現在,一萬五千騎兵在500米到750米的距離上。
一萬五千騎兵在800米以外的距離上。
他們的火槍手還有一萬人,正在從戰場的兩側撤退。重新在後面集結成隊,作為第三梯隊使用。
駱駝炮還有近五百門,一匹駱駝馱載駱駝炮,另有兩頭駱駝馱載發射藥,兩頭駱駝馱載炮彈。五頭駱駝組成一個炮組。這些駱駝炮手也跟在火槍手一起。準備做最後一個攻擊波次。
火槍手的陣列線撤退後,三個五千人的騎兵集群,從火槍手的後面暴露出來。
小娘皮放下望遠鏡,問道︰“老爺,和碩特人把騎兵分成兩個集群,是打算用兩個波次進攻嗎。”
楊凡點點頭,小娘皮出身將門,懂軍事,和他算是有共同語言的。
自從嫁給他以來,親身參與了很多次戰斗了。和林月如還親身陪同他上陣過。她對軍事知識是有一定的基礎的。也有實戰經驗。
這些經驗及知識,來源于早年她帶隊,深入漠南蒙古地區刺探情報。那時候,她積累了很多騎兵和步兵分隊的作戰技巧和技術。
也來源于認識楊凡後,從楊凡帶來的近現代軍事理論書籍的學習。
小娘皮十分喜歡讀書,熱衷于學習新的知識。尤其是軍事知識。
她主管秘書處的工作,軍隊的各項請示報告,財物資金的批準、劃撥都是經過她的手的。
在武器和新技術研發上,她負責跟進進度,各種武器的性能也了如指掌。
其實,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戰術戰法是一直在創新的。
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就是,有什麼裝備,就打什麼樣的仗。
兵器進步了,革新了。戰法也會需要革新。
一旦武器形成代差,就是降維打擊。靠人數優勢、個人的勇敢和拼命是彌補不了的。
所以,戰爭的形式是武器的性能決定的。
在明末這個時期,武器的主要革命,就是熱兵器逐步代替冷兵器。
主要表現在火炮和火槍的技術進步。
從14世紀到19世紀上半期,五百年里,火槍的進步緩慢。經歷了火門槍、火繩槍、燧發槍、前裝線膛燧發槍、前裝線膛擊發槍(雷汞火門底火)、線膛後裝槍(紙包彈)、金屬子彈線膛後裝槍、金屬子彈彈倉步槍幾個階段。
目前楊凡的科技樹已經攀登完畢。
槍械上,已經走到了旋轉後拉槍機、彈倉和彈匣供彈,閉鎖機構、撞針擊發等技術。
發射藥已經完成了火棉膠片無煙火藥發射藥。子彈底火和炮彈引信也完成了研究。
雖然西征來不及換裝先進槍械,但目前的燧發槍已經足夠形成代差。
在火炮上,三磅炮和六磅炮、十二磅三種營級、團級、師級所屬的火炮。已經徹底解決了步兵的炮火支援問題。
對付重型築壘工事和堅固城堡,還有軍屬的重型臼炮和楊府軍令處直屬的煤氣罐重型迫擊炮。配備有白磷燃燒彈、凝固汽油彈、白糖化肥炸藥高爆彈等大威力彈種。
現有的這些武器,已經足夠支撐西征了。
除了軍隊數量和敵人比是短板外,其他的都是碾壓式的優勢。
可是敵人十分分散,單獨對付一部分還是可以的。
另外,就是長期戰爭的後勤供應問題。
楊府的領地雖然有部分工業,但是支撐十幾萬人,進行幾十年的連續戰爭,還是壓力很大的。兵源和工業能力都面臨考驗。
因為不僅要支持騎兵和步兵,還要支持海軍的艦隊和陸戰隊。
小娘皮從楊府的軍隊建設之初,就深度參與了軍隊的建設和日常管理事務,其實他和楊凡都是這支軍隊的創始人。日常工作很多都是她主持和批復的。
楊府的家奴出身的軍官都是非常認可夫人的。林月如在軍隊的影響力十分有限。甚至還不如沒有正式進門的鐵曼,因為楊府的一級野戰部隊里,蒙古人佔近四成。
所以,這幾年來,她對軍隊內部情況和事務十分熟悉。她的威信很高,楊府家奴出身的軍官犯了事,第一個就會找夫人疏通。
她是除了楊凡之外,最了解軍事的人。
而林月如雖然有海軍少將軍餃,但她的主要工作是情報工作。以及為楊凡辦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務。兩人負責的方向差異很大。
楊凡也願意,在軍事上對她多進行指導。楊凡今後恐怕經常在打仗和去打仗的路上。家里必須要有一個懂軍事、懂經濟、懂人事、懂財政的人來看家。
楊凡去打仗搶地盤,夫人在家管理家務和教育、撫養子女。就是他倆的分工。
因為涂山月是他的正妻,也是他的愛人,是他最信任的人。
兩人利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終身高度綁定,無法分割。
楊凡解釋道︰“和碩特人用兵很有章法,第一波次是主攻,第二波次既是支援也是督戰隊。第一波次的進攻失敗,就會從戰場的兩頭脫離戰場,然後第二波次就會繼續沖擊。第二波次沒打下來,但是也把守軍消耗的差不多了。那一萬火槍手步兵和駱駝炮隊,就作為最後波次沖擊。”
這是古老的戰法了。和近代的三三制有些相似之處。
所謂三三制,就是把進攻的部隊分成三個部分。
既分成︰進攻隊、掩護隊和支援隊。
進攻隊主要負責硬打敵人陣地,掩護隊主要是用機槍和小型火炮攻擊壓制。配合進攻隊奪取陣地。
而支援隊,則是一旦進攻隊失敗,或者傷亡過大失去進攻能力,就立刻變為進攻隊頂上去。
這個時代沒有機槍,掩護也就弓箭拋射。或者火槍射擊。和碩特人還有駱駝炮作為支援火力。他們的駱駝炮口徑小,可以行進間射擊,理論上可以配合騎兵攻擊。
所以,和碩特人的波次有三個。
第二波次可以做督戰隊和支援隊、掩護隊同時使用,他們在後面拋射騎弓就好。一旦第一波次敗下陣來,他們立刻就能頂上去。
第二波次失敗,則最後的一萬步兵會沖上去。
魯密銃雖然沒有裝備刺刀,但是,他們配有腰刀。
他們會一邊找掩蔽物,一邊幾人一組的交替前進,交替射擊。互相配合,逐步靠近陣地,然後背起火槍,拔出腰刀,沖向敵陣進行肉搏。
听楊凡分析完和碩特人的戰法,小娘皮也感覺比較棘手。
這種波浪式的進攻,一浪跟著一浪。確實很有沖擊力。
“老爺,對付這種戰法,您有什麼好辦法嗎。”小娘皮蹙眉問道。
林月如和陳曦也豎起耳朵認真听。
她們十分清楚,這個時代兵法是不傳之秘,等閑不得听聞。
她們這些女眷更沒有資格听聞了。只是老爺不講究這些東西罷了,她們才能有旁听的機會。
一般這種知識都是在老爺的書房里,對兒子單獨講述的。女兒都沒資格听。這些東西都是將門父子傳承的。
楊凡笑道︰“也不需要什麼辦法,把火炮集中起來使用就可以了。”
“不管他們幾個波次,一個也沖不上來。”
“我們的三磅炮有近五百門,兩分鐘五發的射速,都超過他們的火繩槍五倍了。再加上我們的火槍射速一分鐘五到六發。能沖上來才怪。”
楊凡指著地形說道︰“而且地形還對我們有利,我們佔據了兩側山坡。居高臨下,便于發揮火力優勢,形成交叉火力打擊。”
“我們彈藥充足,官兵訓練有素。他們人再多一倍也沒戲。”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