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咱家的報紙目前只在內部發行,是不是也可以擴大受眾,和甦報一樣,在全國大賣。”小娘皮問道。
楊凡布局甦報後,在新城也創辦了新報,是一天出一期的。
但這份報紙沒有甦報的規模大,屬于試辦性質。主編是之前第一個軍事記者晏小乙。
她在完成了初級教育後,改學了新聞專業。
不過新報只是針對楊凡體系內部發布,不對外發行。而且屬于保密性質。只有楊府下的工廠、學校、各類行業管理機構、軍隊、治安部門、科研機構、村鎮管理機構、城市各級官府、情報系統等才能訂閱。
但發行量不低,超過一萬份。
楊凡笑道︰“不急,現在還不是時候,我推出張天如和甦報,就是要攪動風雲的。咱們不要急于下場,我們的報紙不要涉及朝廷的爭斗,只要把本來的新聞媒體屬性辦好就好。讓他們先去沖鋒陷陣吧。”
小娘皮點點頭,老爺是老成謀國,凡是別把自己擺在前面,這樣有轉圜的余地。
“老爺您看,張天如現在站穩了腳跟,甦報有了兩萬多的發行量後,開始露出他的獠牙了。”小娘皮指著一個海外的版面說道︰“您看,這里用了整整一個版面,介紹了泰西之地的英格蘭國《大憲章》的情況。”
華夏古代對世界地理不是很清楚,西方一般被認為在泰國的西部。簡稱泰西地區。泰西是一個古代的詞語,釋義是舊泛指西方國家。詞源出自明末•方以智《東西均•所以》。
意思是指猶極西。舊泛指西方國家,一般指歐美各國。
“哦!張天如這麼給力嗎,看來他是要搞事了。哈哈哈”楊凡開心的說道。之前他看張天如一直規規矩矩的做一個報人,以為他偃旗息鼓了呢。
沒想到是他當時是看甦報沒成氣候,沒敢大動作。
現在甦報在江浙一帶發行量兩萬份,其他省區八千份,已經被東南士紳們廣泛接受了。現在哪家士紳沒有訂閱甦報,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今年甦報進入大發展和快車道,估計明年甦報的訂閱客戶會達到五萬份。
好多人都是整年訂閱的,這些人都是文化人。他們也是大明朝南方最有錢有勢的一群人。
他們壟斷工商業、壟斷文化話語權、壟斷海外貿易、壟斷鹽業和銷售渠道、壟斷半個科舉考試、佔有江南的八成以上土地。
現在這些人都是甦報的忠實讀者,張天如這是感覺自己翅膀硬了,開始搞事情了。
這次用整版介紹《大憲章》就是一次破冰的試探,這標志著甦報開始從一份報紙,向正治刊物的方向轉變。
大憲章也稱《自由大憲章》。英國封建時期的重要憲法性文件之一。
1215年6月15日金雀花王朝國王約翰王(1199—1216在位),在大封建領主、教士、騎士和城市市民的聯合壓力下被迫簽署的一份憲法性文件。
該文件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王權限制在了法律之下。是人類法制的開端。同時確立了私有財產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隨意侵犯的原則。
而現在,大明朝的後半期,因為稅收的問題,皇帝和士紳、文官集團、工商業主有著尖銳的矛盾。
早期朱棣、朱瞻基和江南士紳、工商資本集團的斗爭焦點,主要在海外貿易的利益是歸朝廷,還是歸屬地方上的士紳、工商業主的問題。
斗爭的結果是朱棣、朱高熾、朱瞻基三代皇帝全部暴斃。
鄭和下西洋的水文、航線、地理情況等資料全部被工部尚書劉大夏燒毀。
船廠被拆除,船工、匠人、通益被遣散。
官府禁止沿海各地的船廠,制造千料以上大船。禁止民間下海貿易。
理由是下西洋勞民傷財,皇帝好大喜功,造成財政負擔。
而實際上,禁海只是兼職百姓下海貿易,文官和地方豪強則利用官府來制止百姓下海貿易,而造成他們壟斷海外貿易的事實。
朱祁鎮上台後,面對財政緊張問題,試圖雙管齊下,一邊收回海貿,一邊清查貪腐問題,整理全國的官府府庫和糧庫,清理資財。
他打算減員增效,對軍隊吃空餉,文官虛立名目的各種開支進行整理。
開源節流,改善大明朝走向衰敗的頹勢。
結果,他去山西查邊軍實際人數和府庫、資財的路上糟了土木堡之變。
這場變亂直接後果是勛貴集團全軍覆沒。
從此文官一家獨大。
他們的阻撓下,各地府庫資財誰也查不了了。完全成了地方官的小金庫。
誰查誰出事,查那個倉庫,那個就失火。國內的各地倉庫和資財,再也查不了了。
土木堡後,每三年一次的京查,成了走過場和正治斗爭整人的工具。
反貪腐、反對怠正、清理不合格文官等基本停擺了。
地方官到底在治下,收多少稅、收多少捐、收多少賄賂,沒有人管了,也沒有人查了。就是朝廷查,也都是文官查文官。等于自己查自己。
除非派系斗爭需要整人,否則能查出來個屁來。
稅收一塌糊涂之後,商業稅也逐漸萎縮。
原因很簡單,文官獨大後,在地方上不僅亂收稅,敲骨吸髓一般的盤剝百姓。地方上有利可圖的買賣都被文官的家屬和代理人逐漸吞並。
他們掌握了工商業後,不滿足現有利潤,開始想方設法的免稅和減稅。
鹽稅從太祖時期每年一千三百萬兩,萎縮到崇禎的幾十萬兩。
國家的幾大稅基,田賦、鹽稅、外貿、工商、人頭稅、礦稅、罰款、……等都在萎縮。皇帝一代比一代窘迫。急的火上房。
皇帝和士紳成了對立的兩方。
皇帝繼續稅收來維持朝廷的運轉。而這大明的天下,能賺錢的買賣基本都文官和他們的家族壟斷了。收稅就是收他們的稅。他們自然是不肯的。他們佔有天下八成的財富,卻不願意繳納哪怕一成的稅負。
而佔有天下財富不足兩成的百姓,卻要承擔九成以上的稅負。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