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漢風再起

第三十三章 平安島的發展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重慶老Q 本章︰第三十三章 平安島的發展

    1643年2月20日,呂宋,平安島今菲律賓東南卡坦端內斯島)。

    “勇進”號等四艘齊國移民艦船緩緩地停靠在平安堡碼頭,立時涌來一群當地的鄉兵和官員,按照既定流程,開始組織移民下船,清洗身體,領取飯食,分配臨時居所。

    “你們怎麼跑到平安島的西南側了?而且還撞到見西班牙人了。”平安堡指揮曹和問道︰“路上遇到風暴了?”

    “那可不!”船長佘明廣說道︰“讓風暴給吹到呂宋大陸邊上了,我們呀,整個是繞著平安島轉了一圈。遇到的兩艘西班牙武裝商船,估計也不想跟我們打,對峙了一會,大家各自散去了。哎,你還別說,我們船隊圍著平安島轉圈的時候,發現島嶼南邊有一海灣處,有一大片地勢平坦的平原,你們平安堡到時候可以派人過去看看,將那里佔了,足以開墾出不少良田來。”

    “是嗎?”曹和聞言,不由好奇地問道︰“那里有土人沒?河流、水源土質如何?”

    “有沒有土人,我就不知道了。河流嘛,好像有一條。”佘明廣說道︰“不過,那里的位置非常優越,面對一個寬闊的海灣,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停泊地,比平安堡的條件要好多了。”

    曹和點點頭,表示記下了,以後會派出小船駛到南邊去看看,並擇機建立一個據點。平安堡最早以前,是一艘移民船只遭遇巨大風暴後,飄到這里來,雖然處于河口位置,但每年610月台風頻發,使得風暴一旦升起,深切地影響到此處,所以這里並不是一個合適的船舶停靠地。

    不過,平安堡一帶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數條河流穿過平原,並且雨量充沛,非常適合種植水稻。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此地已經擁有六百多定居移民,都是歷年來因為各種身體不適,不宜遠航,被留在此地。

    而且,每年靠著大量的移民在此中轉,平安堡沿著河流兩岸,陸續開墾出了一萬五千余畝耕地,不僅可以支應過往移民吃用,還大量補給中途島今帕勞科羅爾島),有力的支撐了東部航線移民運輸。

    平安堡除了種植糧食外,還組織當地捕獲的土人和過往移民,大量收割附近的蕉麻,粗粗加工後,打包裝運到移民船上,帶回本土用于生產漁網和纜繩。

    平安島的叢林里生長著無數的野生蕉麻,由于睫和葉子跟芭蕉樹相似,移民開始均以為是野生芭蕉,並未過多關注。

    但在前年的十月間,平安堡出動鄉兵準備捕獲更多的當地土人,以增加勞力時,在一處海岸邊,攻破土人部落,發現他們用于捕魚的漁網竟然是用這種蕉麻制作的,令曹和大為驚訝。

    要知道,在漢洲本土,因為劍麻、黃麻等縴維作物引進的時間很短,產量非常有限,故而,使得漢洲本土的麻料生產因為原料問題,一直發展不起來。大部分漁網和船用纜繩,都是來自巴達維亞市場采購,偶爾,也會從大明購買。

    如今,在平安島上這種隨處可見的蕉麻,竟然可以作為制作漁網的材料,那麼是不是還可以加工成各種麻料、纜繩呢?

    抱著試試的態度,曹和命人收集了部分蕉麻,通過移民船隊帶回本土,以試做麻料生產。

    果然,在去年六月,從漢洲本土傳回來的消息證實,這種蕉麻完全可以用作漁網、繩具、麻布的生產原料,並要求平安島大量收割,並做初步加工,供應漢洲本土的麻料生產。

    蕉麻是年生草本植物,由于睫和葉子跟芭蕉樹相似,故名蕉麻。葉柄內有縴維,其縴維細長、堅韌、質輕,在海水中浸泡也不易腐爛,是做漁網和船用纜繩的優質原料,還可編織席子和地毯及優質麻織衣料。

    蕉麻主要產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後世的菲律賓呂宋島和棉蘭老島是主要產地,在馬尼拉港出口,所以又被稱為馬尼拉麻。若是定植一年後割葉,可以連割10年。從葉鞘中取縴維,硬質縴維,柔軟、有浮力和抗海水侵蝕性好,強度極大。可用于織魚網、繩索、吊車繩索、動力傳遞纜索、麻布或包裝袋等。內層縴維可不經紡紗而制成耐穿的細布,用于衣服和鞋帽。

    鑒于平安島上的野生蕉麻均生長在山區,環境較為惡劣,曹和除了命人大量捕捉土人並驅使他們割取蕉麻睫葉外,還讓定居于此的移民,將部分蕉麻移植于平原地區,以便未來可以就近割取。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635漢風再起》,方便以後閱讀1635漢風再起第三十三章 平安島的發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635漢風再起第三十三章 平安島的發展並對1635漢風再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