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里站上罰球線。
胡浩南臨時亞歷山大把卡魯索換了下來。
這並非是胡浩南不滿卡魯索讓庫里拿到了3+1,而是因為……
“你不該讓他打得這麼舒服!”胡浩南對卡魯索說道。
你可以讓庫里得分——馬龍上半場盯防庫里,還是讓庫里得到20+,這沒有問題,但你不能讓他投得這麼舒服。
單論進攻效率,三分、突破和快攻這種籃下終結方式,命中率都要高于中投,這是魔球理論的基石,也是黃蜂不如勇士的地方。
這點,胡浩南一直有著清醒的認知。
只不過,近年來,隨著胡浩南不斷浸染在籃球世界里,他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
在實戰中,中投真的就像數據表現的那樣低效嗎?
從數據表現層面來看確實是這樣的。
中投精準的杜蘭特和喬丹,也就是不到50的命中率,乘以中投的兩分,每次出手期望值必然低于1分。
相比之下,35的三分球命中率算不上多麼出色,但換算下來,每次出手期望值一定會大于1分。
更不用水花兄弟這種精英級的投手了,他們選擇出手大量三分會收獲更多期望值。
數學不會撒謊,中投的數據表現就是低效。
但這麼多年季後賽打下來,胡浩南越發體會到︰籃球不是算數,比賽也不是夢幻西游式的回合制游戲,球員更不是機器。
投三分固然高效,但需要戰術支撐,吃手感。
除了庫里這類歷史級可以一個繞掩護直接接投三分之外,大部分三分還是得依靠轉移球和定點投籃。
突破也高效,但需要體力。
身體強如詹姆斯一次次突破也能累到吐,必須依靠一些攻防轉換球和easy ba才能維持命中率。
沒有哪個球隊是傻子,到了季後賽級別的對抗,沒人會放你輕易籃下或三分。
當年有名的黃綠大戰,老凱守科比,就是托尼阿倫封鎖三分線,老硬特守籃下,留給科比的就是中距離。
投的進,算你本事。
同理,07年馬刺控三分壓禁區鎖死詹姆斯,也是這樣。
13年馬刺守詹姆斯和韋德,還是這樣。
這時,常規賽里表現最為低效的中投反而成為球員武器庫里那件最好用的武器。
這里有一個最好的例子,保羅喬治。
1314賽季前的保羅喬治,會突破,會三分,場均18分。
但是到了1314賽季,保羅喬治一下子支稜起來了,率領步行者連年殺進東部決賽。
保羅喬治也成為東部阻擊詹姆斯的最強戰士。
hy?
他增加了一項技術——繞掩護中投。
這下子清楚了,三分球可以說是角色球員的標配,搖旗吶喊的同時可以幫忙拉開空間,突施冷箭。
而中投,尤其是持球中投,則是明星球員的配置。
你得有這項技術,才有資格擔任球隊的主攻手。
這是讓你能夠上一個台階的東西。
而且,必須要注意的是,中投這東西越打到後面,越到關鍵回合,作用就會變得越大。
而當你只需要投一個球的時候,中距離能力的強弱幾乎就是考驗巨星成色的標尺。
因為中投就是比三分球的命中率高,比突破上籃的出手機會大。
到了只需要一球就能決定勝負的時候,比的已經不再是一個進攻效率,而是——這球我打進了就是兩分,你沒進你就輸了。
從戰術層面上面,中投就是戰術主攻點的終極光環。
有時候,胡浩南覺得遠投三分就像將軍手中的長弓,突破沖擊籃筐就像一桿馬上長槍,而中投則是將軍腰間那把樸實無華的佩刀。
當你沒了距離上的優勢,又失去了戰馬的助力,那把樸實無華的佩刀就是你最後保身立命的武器。
手里有刀,心中不慌。
胡浩南想要考驗庫里腰間的這把佩刀到底利不利,那就要把庫里的三分從武器庫里拿去。
“馬龍把庫里三分限制到7中4,我希望你能做到更好!”
胡浩南都在考慮要不要效仿爵士防哈登的那招,可想想盧比奧追著哈登屁股後面防守的畫面,頓時覺得好羞恥。
還別說,道格克里斯蒂還真的建議胡浩南采用“後入”的方法來防守庫里。
“胡,如果你不想讓庫里出手三分,從屁股後面防守還真是個不錯的辦法。”
“我建議,可以放格林或者利文斯頓的三分球,騰出人手,將庫里趕進三分線內。”
胡浩南听了克里斯蒂的建議,當即鄙夷道︰“道格,你這建議也算是名副其實了,是真的狗啊。”
“從後面防守,這防守方式狗都不用。”
三分鐘後。
當庫里搶投三分得手,胡浩南請求暫停。
等暫停結束,球員回到場上……
“卡魯索這防守……呃,他,呃,竟然從後面追防庫里。”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常規賽期間,爵士隊在遇上火箭的時候,盧比奧曾用這招防守過哈登。
當時主要是為了對付哈登的後撤步三分。”
“從後面防守,讓哈登撤無可撤!”
“還別說,從那場比賽來看,防守哈登的效果還不錯。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那場比賽爵士隊輸了。”
……
胡浩南不得已對庫里采取繞後防守這種羞恥的防守方式。
沒辦法,在這道選擇“羞恥”還是“勝利”的選擇題面前,選擇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做。
而從效果來看,庫里對于這種防守真的是很不習慣。
他固然可以運球沖進三分線內做文章,但當胡浩南連面子都不要的時候,留給庫里的只剩下中投這一條路。
胡浩南習慣在防守端做減法的策略再一次得手。
庫里會中距離嗎?當然會,但庫里的身高和出手點偏低的一段式投籃決定了他在這個區域不會有太好的表現。
庫里使用最多的招式是拋投。
即便如此,中距離,比起他習慣的三分線,空間還是太小了,也更容易吃到干擾。
更不用說,坐鎮內線的還是西蒙斯和濃眉這樣的協防好手。
哪怕替補上來的易建聯,腳步也不會太慢。
當庫里為了躲避易建聯的干擾,也不得不再次拉升拋投高度時。
即便這球進了,在胡浩南眼中,對于庫里的防守已然成功。
說到底,跟馬龍、杜蘭特等球員相比,像庫里這種身高一米九的後衛在中距離生存終究是太難了。
我們熟悉的矮個子中距離大師,比如阿倫艾弗森,靠的是自己的突破和速率,拉出空間後的跳投。
接觸籃球越久,你越會發現巔峰期的艾弗森強得讓人發指。
庫里沒有這樣的身體素質,他在這個位置上的表現穩定性還不如他的隊友利文斯頓,利文斯頓靠的是節奏和背身來投籃,庫里沒有。
在經過兩次嘗試後,庫里便痛苦的表示︰我想回我的三分線。
胡浩南的回答是︰回三分線可以,請交出球權,去打你的無球。
于是庫里接下來在場上做得一件事便是——擺脫的卡魯索的繞後防守。
這時,你可以在勇士進攻時間段的任意一個時間節點按下暫停鍵,截圖保存,然後給庫里配上一句台詞︰你不要過來呀!
當庫里在每一次觸球之前都要在場上化身一段時間的馬景濤,勇士主攻方向便不得不朝克萊湯普森轉移。
科爾千算萬算也沒有算到,胡浩南竟然會無恥的選擇這種防守方式。
你堂堂一個冠軍教練,竟然沒有風度到讓人追在庫里屁股後面防守,咱臉還要不要了?
起初,胡浩南也覺得挺羞恥的,尤其是剛剛還吐槽說狗都不用,結果秒打臉,玩成了狗不用我用。
但看著看著,胡浩南覺得還挺不錯的,有種……莫名的喜感。
而等到克萊承擔起勇士進攻大旗時,對于黃蜂的防守壓力就要小很多。
克萊的持球能力跟庫里相比,還是弱了些。
狄龍只要堅守一個原則——防他三分,其他都可以放放。
當克萊在狄龍的逼搶下險些把球運到腳面上的時候,勇士的球權其實是掌控在格林手中。
于是在胡浩南眼中,勇士兜兜轉轉最終呈現在面前的是他所熟悉的那支勇士隊。
一切都在計劃之內。
胡浩南對于這樣的結果還是相當滿意的。
……直到轉折點出現。
……
第三節還有最後5分鐘前,馬龍都在耐心的做著三威脅投籃和翻身跳投。
用巴克利的話說︰馬龍今晚盡展平生所學,他就像是小一號的凱文杜蘭特,在扛著黃蜂前進。
自從換格林防守之後,馬龍大多數進攻都是從右側45度三分線發起,然後運球往底線方向的急停跳投。
他研究過倫納德絕殺黃蜂的那球。
倫納德持球突破路線選擇和最後的出手都是最適宜右手作為慣用手球員的。
再加上後仰傾斜角度,能夠避開大部分防守干擾。
馬龍私下沒少練習這種出手方式。
這樣,由他在強側作為主攻點,弱側有濃眉作為隱藏的終結點,再由西蒙斯從中調度和伺機而動。
三人為骨,再搭配兩名角色適時的突施冷箭,黃蜂已經掌握場上主動權。
現場球迷的助威聲一浪高過一浪。
然而就在勝利的天平像黃蜂傾斜過來的時候,4分45秒,馬龍卻是在突破上籃的時候遭遇到格林的強烈封蓋。
封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格林的右手連球帶人打在馬龍的手上……右手。
格林終究是格林,當有人一次次的向他發起“挑戰”的時候,哪怕這人是他曾經的兄弟,哪怕是面對胡浩南的球隊。
他心中的驕傲都不允許他繼續這樣“失敗”下去。
所以當馬龍從他面前突破過去,他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阻止他,哪怕拼上犯規也要阻止他!
至于這人是誰?
馬龍和詹姆斯在這時沒有任何區別。
也只有看到馬龍彎著腰,痛苦的捂著右手的時候,格林的眼神里才流露出歉意的神色。
但這時,“抱歉”是不可能從他口中說出來的,面對西蒙斯上前的推搡,一言不發已經是他所能給出的回應。
狄龍拉住了西蒙斯,平時看起來有事第一個往上湊的他這時候表現的比誰都要冷靜。
他還摟著西蒙斯的肩膀說道︰“我們失去了馬龍,我們不能再失去你,你特麼給我冷靜點,我們需要你!!”
馬龍要不是手疼得厲害,顧不上其他,否則這會兒高低要給狄龍一腳。
“老子還沒掛掉!”
“你大爺狄龍,這點疼還不至于讓我打不了比賽!”
……
話雖這麼說,馬龍也想堅持比賽,但瑪蒂娜還是把他帶到了場下。
盡管馬龍很快便回到了場上,但這次突發情況對馬龍的影響不是一點點大。
別說再像之前那樣投籃,連運球擺脫時,右手輔助性的運一下球都能感受到那十指連心的痛苦。
更不用投籃了。
格林在防守馬龍的時候,小聲說了聲抱歉,但並不意味著他會在接下來的防守中放水。
恰恰相反,作為一名頂尖防守人,他對于馬龍的動作習慣太了解了,以馬龍所表現出來的行動力來看,能有半只手的威力就不錯了。
格林甚至主動跟伊戈達拉換了換位置,他去盯防濃眉。
一來是因為自己弄傷了馬龍,心中有些愧疚。
二來更是因為,沒有看不起馬龍的意思,而是馬龍的戰斗力已經不需要他出手,他還是去防狀態出色的濃眉吧。
現在的格林真的很想贏!
對手是衛冕冠軍,還是胡浩南的球隊,他當然尊重胡浩南。
只不過胡浩南過去所教給他的“尊重”人方式就是……擊敗他!
……
現場球迷早已炸開了鍋。
眼看勝利已經朝自己招手,結果半路跳出來一個追夢格林。
好家伙,這廝竟敢傷我馬龍,壞我好事,老子不把你祖宗十八代問候個遍,算我沒本事。
噓聲,f開頭的四字真言……格林連球都不用踫,就能輕松取得別人拿球才能取得的成果。
球迷罵歸罵,義憤填膺歸義憤填膺,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黃蜂遇到了真正的麻煩。
與之相反,對于勇士來說,他們終于等到了一個最好的機會。
盡管這個機會看起來並不光彩,但意外又何嘗不是比賽的一部分呢?
科爾這時再看格林,不由想起之前說過的那句“格林法則”。
以前或許不相信,但現在……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總冠軍,或許真的更偏愛有格林的球隊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