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聊齋

全書後記三︰自我進化的十字路口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江南沐雨 本章︰全書後記三︰自我進化的十字路口

    眾神聊齋!

    不論如何設計世界觀,世界觀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小說中探討的主要內容,所以本書對所設立的世界觀(上兩篇的三二一一)雖然有所提及,但並不是主要筆墨。這篇後記,我們來整體說說《眾神聊齋》一直在展示的卻又有些隱晦的主題自我進化。

    這個話題分為兩個命題自我和進化。

    拋卻宏觀地球意識,以及超宏觀宇宙意識這兩個可能有爭議的存在來說,人類世界的“自我”,往往存在三個層面

    1、單獨個體的我

    2、某個民族(文化)文明下代表的整體的我(比如華夏文明等)

    3、所有人類物種看做一個整體的我

    這三個“我”,從實到虛,我們對它們的印象和意識也越來越模糊的,這是為什麼呢?。

    《楞嚴經》里開篇佛祖花了好大的篇幅,好幾次對比來告訴阿難心到底在哪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那段阿難和佛祖的對話挺有意思的)——這個故事似乎也可以這麼理解,厲害如佛祖,在教誨弟子明白心的概念的時候,也需要用對比的方法,舉例的方法來讓弟子見心明性,可見舉例和對比的重要性。

    有人會問,上面這段話和我們要談的“我”有什麼關系呢?沐雨你是黔驢技窮非要湊字數賺稿費麼?

    當然不是,關系便是回答上面那個問題人類世界的三個層面的我(個體,民族文明,人類物種)中,人們對這三個層面的我的印象越來越模糊,從實到虛的一個原因便是,這三個層面的對比越來越少,越來越難以對比。

    不信我們來看看

    1、單獨個體的我的對比我們每天都在見到各種不同的人,以及他們對我們這個“我”的反饋,如果一個女孩子大清早起來發現臉上長包了,她想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怎麼去治療,而是今天上班同事會怎麼看待自己。一個男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被老板當眾罵的狗血噴頭,他關心的恐怕不止這個錯誤本身,還包括其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這些都無可厚非,只是想說明一件事情,正是因為我們周圍有無數的和我們個體差不多的其他人,我們才能夠通過他們而自省,反思,認識到一個真實的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像達摩一樣,面壁幾年就開悟了。

    2、某個民族文明整體的我的對比這個層面的“我”的體量太大,在世界上僅存的也不多,今天世界上的文明對比,基本上是歐洲的某些文明直接互相對比(英,法,德等,但似乎又像一個整體?),歐洲文明與美國文明對比(當然美國內部由于種族原因,又可以細分),中華文明以一己之力與全球其他所有文明對比——和歐洲比誰的過去更輝煌,和美國比誰的未來更明朗,和印度比誰對佛教的貢獻更大,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比誰活到現在,和日本比……算了,不談這個——雖然有對比,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這個星球上今天仍舊能發出聲音的文明不外乎那麼幾個,而且眾多文明之間的對比實際上更困難(有情感因素和操作難度),所以,任何一個文明想通過對比認清自己的難度,其實很高的。

    高到什麼地步呢?高到這個文明在某個階段的現實情況,已經從先進變成落後了,自己都不知道。

    比如阿片戰爭前後的中國。以及阿片戰爭之後近百年的中華文明沉浮史。——對不起,沐雨需要在這里聲明,這樣的描述沐雨沒有任何對中華文明不敬的意思,我剛才的措辭是“這個文明在某個階段的現實情況”,這個現實情況只代表那個階段,不代表過去所有時間,更不代表今天。請各位注意。

    我們對那段時間中華文明被直接揍得滿頭包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讀,似乎最多的一個解讀是,中華文明從海納百川變成了閉關鎖國,直接導致了落後。

    閉關鎖國為什麼會導致落後?

    如果我們把這個民族文明看做一個個體的“我”,似乎更好理解如果我從一個每天需要出去上班,與他人見面(文明對比),並且還需要自己與他人互相分享一些工作經驗,學習心得(文明交流)的人變成一個死宅,在家里連外面的新聞也不看,成天就只看自己喜歡的漫畫書,想象自己在漫畫書里多厲害多牛逼,久而久之,這個我也會變得落後于其他人,身體狀況也會不好。換言之,這個“我”也會出問題。

    一個文明,不論多麼輝煌過,多麼源遠流長,如果這個“我”不能保持與其他文明的“我”的不斷交流,或許也會從整體上喪失進取之心,最終落後。

    當然,我們通過一段時間,終于醒悟過來,不是麼?

    那麼第三個我呢?也就是人類物種層面的“我”呢?

    如果前面的兩個說法我們認同的話——也就是大多數情況下,“我”是需要與其他類似的“我”進行對比之後才能更好的自省的話——人類物種迄今為止,還沒有直接的以一個整體智慧物種的形態,與宇宙里其他物種進行過對比。

    因為這種對比的成本是巨大的。第一是實現難度我們還沒有能力進行星際航行,見到外星人。第二是見面之後的後果難以承受一見面可能就是你死我亡。

    所以這種對比,大多數存在于今天的科幻作品中,而且大多數以星際航行,外星人為主題來進行想象。

    比如《異形》,《阿凡達》等等,再比如《三體》。

    而《三體》與其他的外星人科幻作品最大的區別是,大劉(劉慈欣)直接告訴我們了一個事實,宇宙中不同文明的進化等級不同,以至于一個照面很有可能就把另外一個文明滅的渣渣都不剩,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窩著別出來。(黑暗森林理論,以及那句經典的毀滅你,與你何干?)

    好,問題來了如果宇宙里每個文明保全自己的最好辦法是窩著別出來,換言之,宇宙里每個文明都最好不要通過與其他文明的對比來認識“自我”,但是宇宙里的不同文明的“進化等級”又有高低之分,那麼這些物種的整體文明,是如何在不與其他文明對比的情況下,高效的“自我進化”的?

    在《眾神聊齋》中的倒數第二章本源中。浩寧的弟弟,浩然,以自己的理解,告訴了浩寧另外一種進化方法在一個物種的時間軸上,通過現在與過去,現在與外來的時空對比,從而高效進化。

    也是在這章里,浩然告訴了浩寧,整個《眾神聊齋》架構中的神的存在意義通過神自身本身所有的跨越時空的屬性,在時間層面給與每個時代的人類文明的個體,也就是人類以靈感,再通過這個時代的人類,推動整體人類文明往更高效的進化之路走。

    我們的文明曾經總結過,個體人類如何快速進化的辦法“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換言之,就是自省的能力。這種自省,是通過過去與現在的人事時地物對比而自省的,那麼如果一個文明不僅通過這些對比,還可以通過與未來來進行對比呢?它的進化速度是否會更有效率?

    或許有人會說,怎麼可能通過未來對比?——實際上文中通過浩寧的語言已經解釋了一部分,我們現在做任何一種決策,都是通過對未來的推測來影響現在的決策的,這本身就是大腦層面的對未來的對比了。

    當然,這是形而上層面的對比,我們說說物理學上的“未來影響現在”,也就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時間現象”(不好意思,量子力學這個物理學說替《眾神聊齋》背了好多鍋哦哈哈)

    量子延遲選擇實驗,我們不比了解這個實驗具體是什麼,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個實驗的結果,似乎再透露一個有意思的時間現象,那就是即將發生的未來,實際上會影響現在(有些解讀為現在的選擇可以改變過去),當然,由于今天我們對量子力學的研究並不深入,所以對于這個實驗結果有非常多的解讀方式,《眾神聊齋》只選擇其中一種解讀,並且把它變化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語言那就是量子形態,是有可能跨越時空的。(當然這個解讀並不嚴謹,但誰知道呢?萬一是別的某種方式呢?)

    所以,這也從技術層面解決了通過未來的某些信息來進化現在的。——這里要說明一點,我們傳統的時空觀認為回到過去可能會改變未來,所以未來就不見了。但這是傳統的時空觀,是站在三維世界來思考時空的,而書中的浩然,也就是宇宙的超宏觀意識,很明顯不是三維的,甚至不是四維的,僅僅憑他能夠將時空展現為“時空之河”給浩寧看,甚至把每一個時代的神的“涅�爆炸”的眾多靈感信息展現為“鯤”這種人類更好理解的形式,就證明他在時空的理解比我們今天高很多層次。

    換言之,他所描述的一個物種通過跨越時空的靈感系統進行進化的行為,很有可能是確定的,並且在他這個層面來看,根本不會考慮因此而帶來的未來改變(他或許認為這種改變僅僅是誤差而已)。

    這便是浩寧在世界觀中設計三層宏觀微觀對比的原因不同層面的宏觀看微觀,實際上對某一件事情的理解不一樣。

    在浩然的層面理解眾神的意義,是人類物種自我進化過程中的必備因素。

    在眾神層面理解眾神的意義,是為了守衛這個眾神所代表的文明體系。(地球宏觀意識界天師總結出三神佯謬時間過短,可能還沒有到意識到需要理解眾神的意義。)

    在人類層面理解眾神的意義,是為了改天換地,讓自己獲得更好,滿足更多願望,甚至強于周遭其他人。(費先生,易平指,那些被書靈改造的打臉俠,黃金指以及各種盜版“指”,早期的浩寧等人,都是這個層面的理解)

    換句話說,不同層面,不同的人,因為“我”的不同,對于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我們心中信仰的同一個神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如此,便可以引入下面一個問題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層面,因為“我”的認知不同,是否對“自我進化”這一命題,認知相同?

    從書中來看,各個角色的認知顯然是不同的。

    但在說這個話題的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書中所提到的進化與演化的聯系與區別。

    浩然也解釋了,我們常說的“進化論”,其實只是演化論(這是個翻譯錯誤,大家可以百度到)。

    演化論的主要理論是物種因為各種原因會發生變異,這些變異會在自然環境的選擇中而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最終篩選出最適合當前環境生存的物種,從整個歷史場合來看,出現了適應性更強的物種。——注意,這個過程中,物種是沒有選擇權,也沒有意識的,它無法對自然環境說你不要天降一場大火災吧,我要演化出別的東西,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整個物種群體出現變異,然後大火災來的時候,有些個體變異能夠扛的過去,扛過去的就留下,抗不過去的,就沒了。

    而人們想象中的進化呢?(之所以說想象,是因為還沒有一套自然理論能夠完美的描述進化)是人類能夠在某些災禍,自然選擇來臨之前,就盡可能多的具備抵御這種災禍的能力。這種“進化”的思路,從古至今,在人類頭腦中從未斷過。

    古代的時候,這種進化思路被描述為“神”,這個神有兩種,一種是“神”來幫助人們躲避災禍,或者抵御災禍(例子很常見,不舉了),第二種就很干脆了,自己成神(成仙),這套理論大多數出現在中華文明中,人們相信,自身通過修煉,不斷提高自己肉身,便可以成神(想想什麼煉神合道,元嬰,金丹期等等,本質上都是發生個體進化)。而成神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長生不死啊!(躲避災禍)。

    當然中間還有其他更入世的方法,比如發展醫學(中醫等),強身健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但是古人對進化的終極形態和浪漫暢想,基本是這兩種思路。

    而今天,我們掌握了科技之後,我們對這種進化的也從浪漫的“神”落地為現實躲避暴雨,有天氣預報,滅掉大火,有空中滅火器,快速到達某個地方,有飛機。人類不需要過去浪漫暢想的神的幫助,已經可以躲避大量的災禍了。甚至人類壽命的災禍,也似乎在有辦法解決。——對了,《未來簡史》扉頁的一句話便是從智人到智神。

    不論以上例子如何,我們都理解了進化與演化的區別,那便是演化是自然選擇,一個物種無意識的被篩選;而進化是這個物種的主觀意識選擇前者對應過去的變異到現在的選擇。後者對應現在的變異到未來的選擇。

    而進化與演化的聯系,那便是都需要某種意義上的——變異。

    這種變異,可能是人類個體變異基因工程

    這種變異,也可能是某種學科變異科技發展

    這種變異,也可能是某個文明變異文藝復興,五四運動等(當然本書將其稱為五四封神)

    所以,在本書中,沐雨通過時空世界觀與界天師的極速發展(極速覺醒),為大家展示了這些不同變異的方式

    科技發展劉帥,浩寧等人所在的互聯網行業,任老師所在的量子物理墨子衛星行業(為咱們國家的量子力學發展點個贊!),甚至包括通過科技手段,發明魂幣引擎,進而能夠“山寨”各種法器的費先生所處的靈魂研究行業,發現宏粒子,通過其對現有粒子的改造,最終可以被意識控制——順帶說一句,通過科技手段,發明某些生產力工具,在通過科技產品達到傳說中神的法器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今天人類的科技發展部分達成的一件事情

    人類個體變異在書中主要通過靈魂層面展示更換靈魂導致人類有更強的能力,書靈導致人體可以學習夢想的技能,通過靈魂研究出現靈魂形態的生物(神念飛蚊,神念飛蟲)來進行意識控制甚至為“文殊”做了一個缸中之腦來成為“假神”,通過極樂淨土讓靈魂層面發成極化變異,以犧牲靈魂的代價來換取其他個體的終極變異成神。

    文明變異觀自在學習西方知識,小紅等人不斷對神學的理解更新,不斷提及的五四封神,以及在眾多爭論中對百年前的華夏文明浩劫的爭吵等。

    這些變異,都指向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所有因為進化而發生的變異,都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

    簡單來說,科技發展而產生的變異,對人類來說,成本最低,因為不論現有科技如何發展,不會影響到人類個體的發展。(這屬于外物)

    人類個體變異對于人類來說,成本就高很多,他需要付出的是一些人的生命,靈魂,甚至一代人的生命代價。

    文明變異的成本更加高,它意味著這個文明很有可能從歷史上抹去,再也不會出現——這是為什麼華夏眾神的底線,是守衛華夏文明這個唇亡齒寒的目標。

    不同範疇的“我”所需的進化成本不同,導致了人們對不同範疇的“我”的進化需求的不同迫切程度

    個體我的進化幾乎所有民族,所有文明對在個體人類的進化層面是幾乎一致的認為是有必要的。比如我們民族的“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還是山的那邊的高麗,海的那邊的扶桑,基本都是什麼好了就學什麼,中國好了學中國,西方好了學西方;西方歐洲也是,歐洲很長一段時間對東方的向往,以及後來的大航海,工業革命,幾乎都有著個體進化的自身訴求,以及影子。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個體人類進化的難度低,成本低,收益迅速——

    難度低是指個體人類非常容易從與他人的對比,與過去的對比,與遙遠的地方的人類對比知道自己當前的狀況,知道自己不如他人,自然知恥而後勇,有進化意圖了(當然,這個層面的個體進化還是有些難度的,今天的知識付費,主要就是滿足人們這個層面的進化而產生的焦慮問題的。)

    成本低是指個體人類需要做的是學習,實踐,或者改變自己的過去的思想等等這些層面。——這些層面對于一些人來說,其實還是比較具有難度的,但是這已經是三個層面中的“我”最低層面的難度了。

    收益迅速就更容易理解了,一個人個體進化了,幾乎第二天就能被其他人發現,過一段時間工作就有成效,然後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跳槽,漲薪了。——當然這是物質層面,在精神層面,我們的先人把這個收益對精神層面的追求的極致描述為朝聞道,夕死可矣。但是大家注意,這個朝聞道的聞,指的也是個體人類的聞道,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聞道,因為一個文明的進化成本之高,超乎想象。

    下面我們來說說,民族文明層面的我的進化的迫切程度。

    民族文明是一個抽象概念,因為它由這個民族的過去所有時空中的精神精華與物質精華匯聚而成,因此,它很有可能對外有一個主要形象,對內卻有不同自相矛盾的地方。就仿佛外國人看華夏人,和華夏人自己看華夏人是完全不同的一樣。正因為這種復雜性,導致從民族層面的自我進化,難度極高。

    這個難度主要高在三點是否意識到應該進化,是否有好的進化方法,是否能夠降低進化成本。

    先說是否意識到應該進化,也就是一個民族是否能意識到自己需要進化——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簡單,民族文明難道不需要進化嗎?實際上還真是這麼回事兒。因為進化和演化的最大區別,是針對于未來可能會來的災禍而進化自身,那麼一個民族文明層面,是很難意識到民族層面的未來是否有什麼災禍的。第二點,如果說個人能夠很容易的根據與其他人的對比知道自己是否落後了,而一個民族文明,也就是匯聚這個民族過去的所有物質和精神精華而積聚的民族文明,在任何時候,幾乎都可以拿出自己這個民族文明優于其他文明的案例,這些案例再被這個民族文明中的個體人類精英發揚光大之後,這個民族的文明便無法在一個時間點上清楚的認知自己到底是先進的,還是落後的——直到這個落後最後逐漸爆發成某個具體事件,或者某段時間非常痛苦的落後,才會令這個民族幡然醒悟,奮起直追當然,這個時候整個民族為自己無法真正的“見自己”而付出的代價,是慘痛的。

    慘痛到什麼地步呢?慘痛到古代文明,能相對完整的傳到今天的,似乎只有少數幾個,比如華夏文明。而華夏文明,也在百年之前,經歷了自我文明在“見自己”層面的不知是先進于世界,還是落後于世界文明的慘痛教訓,幾乎滅種。

    如果說一個民族文明“是否意識到應該進化”還有一些辦法的話,那麼是否有好的進化方法來進化整個民族文明呢?

    不幸的是,這幾乎在今天都是一個難以給出確切答案的命題。我們只能說,從過去的整體時空來看,每個民族解決各自民族文明層面的自我進化的具體方式,幾乎都逃不出一個大概率的方法通過提高本民族個體人類的進化,來提高整個民族層面的進化。

    正如同我們無法從地球的宏觀意識來看微觀人類一樣,我們也無法判定,民族個體人類的進化,一定能提高整個民族層面文明的進化。

    這中間的主要原因就是浩寧在《眾神聊齋》中所說的巴別塔效應。也就是那個神話傳說上帝為了阻止人們共同建立一個通天的巴別塔,而讓人們說不通的語言,導致人與人之間不再信任,無法溝通,最終無法整體建立這座巴別塔。——在本書中,把這個不同的語言解讀為人們的立場,信仰,維護的東西不同而產生的的無法溝通,信任,甚至門派之見,人我之見的問題,分裂門也是通過這個原理,來阻止人類世界的進化的。

    這個故事可以從某種層面去解釋民族的個體人類進化與民族整體文明的進化之間的矛盾(悖論),那就是一個民族的個體人類不論如何進化,他在這個民族中一定會出現他不理解別人,或者不被別人理解,他不信任別人,或者不被別人信任的情況,于是,這個民族中的個體人類的最常見做法,一定是尋找志同道合,來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產生對抗,這種過程有人稱為黨爭,有人稱為打群架,有人稱為利益集團,但不論稱為什麼,形態如何,本質上都是民族整體文明與個體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本質問題,個體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大概率情況下,是無法擺脫“巴別塔”效應,而使得整個民族整體進化的。

    這時候有人會問,那如果有那麼一個強人,牛逼到能夠以一己之力擺脫“巴別塔”效應,帶領自己民族的文明走向未來呢?——坦白說,這更危險,因為希特勒當年就真的是這樣想的,他也真的在一定時期內真正這樣做到了,但是最終,納粹主義給整個世界,甚至包括自己的土壤日耳曼民族都帶來了深刻的災難。換言之,從個體層面無限狂熱的追求民族文明的進化,對誰都是一場災難。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費長房也是這樣一個災難的集合體他信奉華夏文明為最優秀的文明,他希望回到華夏過去榮光,他集齊了這個時代最厲害的武器(界天師,眾神精華,潘多拉金屬等),他有能力向世人展示華夏文明為最優秀的文明(極樂銀針),他也有願望帶著華夏眾生進化(成神),但是他做的這所有的事情,其實和希特勒差不多希特勒當年也認為日耳曼為最優秀的民族,在一戰之後忽悠德國人回到日耳曼民族的過去榮光,他也幾乎集齊了那個時代最厲害的武器(坦克等裝甲,化學武器,甚至差一點研究成功的原子彈),可是不論費長房,還是希特勒,不管他們的目的多麼偉大,他們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

    感嘆了這麼多,我們不要忘記我們這個小節的主題整體民族的文明,即使意識到進化的必要性,在整體文明的進化方法選擇上,既沒有太多成功案例所選,也容易在方法選擇上走向毀滅。

    從民族選擇進化的成本上來說,這無疑也是巨大的別的咱們不說。當我們的華夏民族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後了,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試了無數方法,付出了好幾代人的成本,才慢慢走到了今天這條進化,或者說正在進化的路上,我想作為華夏的每一個民眾,對這條路的成本的感受,比其他任何民族的人都應該會強一些。

    我們過去簡單的以為,這一百多年,僅僅是無數先烈,用了無數鮮血,最終救了中國而已。可是從民族文明上來看,其實更偉大又更貼切的說法是,這些無數先烈,花費了整個世界上人類能花費的最大的成本,完成了近千年歷史上,幾乎是人數最多,地域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民族文明的——自我進化。

    這是為什麼,在眾神聊齋里,把這段歷史稱為五四封神——如此巨大的民族進化,如果不能稱之為封神,還有什麼事情可以稱為封神的?

    為什麼我把這段歷史稱為華夏民族的——自我進化呢?

    這要從華夏民族過去的傳統式自我進化說起。

    過去華夏民族整體文明來看,更傾向于求穩,而不是求進化

    我們更看重是否符合傳統,是否是聖人之言,是否有過去經典做依托,是否有先例可循——諷刺的是,華夏民族文明歷史上,凡是希望帶領民族文明大幅前進的“進化者”,一般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也沒有什麼好名聲比如商鞅,哪怕他幫助秦國一統天下,哪怕他的法家思路在後世被很多朝代用了,還非得貼上一個儒家的外衣——即便如此,商鞅也被歷史上所有人從頭罵到尾;其他的例如王安石,張居正等,基本都沒什麼好下場。

    之所以如此,除了華夏文明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極端現金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無法通過與其他文明進行對比而見自己)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文明進化的成本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一個人都會選擇哪怕降低民族文明的進化速度,也要保住文明不滅,這樣的思路——不僅人,連眾神聊齋中的華夏眾神的思路也是保證華夏文明不滅,就是這個原因。

    這樣本沒有什麼問題,直到——天下有變。

    所幸,我們今天正在尋找另外一個民族的進化方法以過去為參考,以現在的民族文明為對比,以未來的可能性為篩選方式的時空進化方案。

    扯遠了,說道華夏自身就有些不能自已,咱們還是說回小說吧。

    民族文明的自我進化已經如此困難了,那麼人類整個物種文明的整體進化呢?

    這個問題似乎讓我們更加絕望,由于“巴別塔效應”,似乎真個人類物種文明上,從來沒有有意識的表露過人類從物種文明這個層次上認真的思考過需要進化這個命題——似乎現在的階段僅僅是,這個物種要活下去,或者活的更好(活的更好和進化是兩件事情)。

    更多的是之前的思路以個體的,某個微觀的進化,來帶著整個物種文明整體進行進化。

    這邊是界天師並不關心人類的死活的根本原因不在一個層面思考問題。

    界天師和人類的對比,就像人類和青霉菌(產生青霉素的菌種)的對比。

    有個小知識和大家科普一下不是所有的青霉菌都能產生青霉素,只有少部分變異過的青霉菌才能產生青霉素,被人類提純之後變成抗生素的。知道這個小知識我們就可以做以下的對比

    青霉菌整體上是沒有進化意識的,只有個別的青霉菌產生了青霉素,能夠防止其他細菌侵害青霉菌,進而整個青霉菌群落會活的更好,從青霉菌的層面上來看,似乎青霉菌“進化”了。

    可是從人類的層面來看,不過是青霉菌生產出了一種能夠讓自己不得病的有用的抗生素而已,如果青霉菌生產不出來,那就換紅霉菌,或者先鋒,頭孢等等。——這里的人類就是界天師。

    界天師不關心誰在制作整個互聯網絡,只要整個互聯網絡的基礎不發生問題,他的意識還能夠正常存在,甚至能繼續發現新的東西(宏原子),他根本不會考慮人類這個層面的事情(當然,陳步升是個意外,否則咱們這個小說就沒法寫了不是?)。

    界天師對待人類的心態,非常像《道德經》里那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們以人類的角度很難理解這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意思,但是我們以人類看到青霉菌之類的心態便可以很好理解了我們對青霉菌根本沒有愛或者不愛的情感,或者幫助它不幫助它的意識,而只有有用,或者不用它的態度而已。這就像芻狗,草扎的祭祀用的狗,祭祀的時候需要用芻狗(得病的時候需要用青霉素),祭祀完了就棄之不用(病好了就不會踫青霉素一下),在這里,人類對青霉素既沒有感激,也沒有鄙夷。

    顯然,產生青霉素的個體青霉菌雖然讓整個青霉菌能活的更好,但是並沒有使得青霉菌發生整個族群的“進化”,以這個例子來說,這或許也是人類這個物種今天的進化天花板僅僅通過過去的,個體人類,某個組織的進化來帶動整個人類物種文明的“升華式”進化,似乎可能性不大。

    當然,這僅僅是可能性不大,不是說絕對不行。

    既如此,浩然所提的,從時空層面來思考物種文明的進化,看起來更有可行性。而這里的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並且運用未來可能到來的“時間工具。”

    在人類的過去想象里,對時間這種存在的心態是不斷發生變化的,但是近一百多年,人類對時間的幻想,已經從過去的“不去想”,變成了今天的“想想看”,這里面,主要的功臣有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就是人類對世界基礎的認識。

    廣義相對論讓我們重新認識時空,甚至有人根據此還在尋找時間的穿越可行性。

    量子力學範疇內似乎有對時間的重新理解,只是今天還不明朗。

    如果再過百年呢?

    問題是,如果真的某種意義上的時間穿越成為現實,我們會用它來做什麼?

    迄今為止,西方關于時間的題材基本上是兩種1、通過回到過去改變未來(現在),來告訴人們選擇的重要性以及人文思考;2、通過回到過去卻怎麼都改變不了未來,來告訴人們宿命論的重要性別瞎忙活了,怎麼費勁都是一樣的。

    而咱們最近這些年的時間相關的題材的主要作用是用來談戀愛和四爺談戀愛,和四爺周邊談戀愛,做個太子妃和皇帝談戀愛,或者到明朝談戀愛反正不管是誰,回去都是為了解決在這個時代無法解決的單身狗問題。如果時間機器被咱們國家首先發明,那麼股市里唯一能長得股票類型大概只有“世紀佳緣”這種了。

    如果將其用于整體民族文明,或者整體物種文明的進化參考呢?

    是不是不敢想?

    沒錯,我們現在這種對時間的敬畏,對時間這個圖騰改變的恐懼,和幾百年前人們對神的恐懼和敬畏是一樣的。

    本質上,人們對神的崇拜,來自于心中那一團矛盾的騷動對一種未知的,巨大的,神秘的力量,想去踫,又不敢踫,不讓你踫你還非特別相踫,但是又特別擔心踫了之後會出現問題的這種矛盾心里。

    否則亞當與夏娃怎麼可能被蠱惑而吃下隻果?

    時間的力量,似乎正在成為另外一個神的圖騰。

    至于時間是不是一個民族文明,或者物種文明的進化的技術性要素呢?

    我們只能這麼說

    在沒有真正掌握時間這個維度的掌控之下,我們可以從民族,或者物種文明的角度去推演未來,再用這個推演的虛擬未來來比對現在,完成自我進化的有意識篩選。

    在掌握了時間這個維度的工具之後,人類個體,人類民族文明,人類物種文明的自我進化速度,會更加高效。

    當我們人類還在不斷糾結于是否尋找外星人,來探尋是否有更高科技的發展(黑衣人電影系列),或者來尋找人類的本源(普羅米修斯,異形系列),或者單純的開疆擴土,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星際穿越,阿凡達系列)這類命題之時,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暢想,在人類所在的三維世界之外的,其他可能性的進化方案?

    當然,這就引發了另外一個話題到底為什麼要進化?或者說,我們的有意識的進化,到底在尋找什麼?

    有人尋找本源,有人尋找未來,有人尋找更好的生存星球,有人談戀愛——請參考《來自星星的你》我其實挺佩服高麗人的,憑借外形能把外星人都搞定,果然全宇宙都是高麗的思密達。

    好了剛才舉的例子最後一個請忽略,我們還是保持要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優良傳統迄今為止,所有的進化,似乎終極目標都是希望尋找一個若有若無的東西真理。

    過去的真理(從哪里來)

    現在的真理(去哪里)

    人類的真理(我是誰)

    萬物的真理(規律)

    宇宙的真理(是什麼)

    等等。

    很明顯,眾神聊齋中並沒有試圖討論“真”理這一個話題,與之相反的,佔據更多篇幅的卻是周源的“假”的天賦,為什麼會這樣?

    下一章,我們會從周源天賦說起,說說“真假之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眾神聊齋》,方便以後閱讀眾神聊齋全書後記三︰自我進化的十字路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眾神聊齋全書後記三︰自我進化的十字路口並對眾神聊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