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極家的掌權其實一直是屬于風平浪靜型的。
就拿rb歷史來講。
終結戰國亂世始終繞不開的三個關鍵人物。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與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局面不同,這三人屬于是一脈相承,奠基人是織田信長,夯實基礎的是豐臣秀吉,而摘取最終果實的是德川家康。
很多時候人們戲稱是德川家康能龜,活到了最後。
其實不然。
這三人其實是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缺一不可。
織田信長憑借自身能力將“尾張系”發展了成了“大公司”,但是在即將“上市”的關鍵時刻,因為內部不團結導致“董事會換屆”。
而因為事情爆發的太過突然,沒有確立繼承人,最終導致公司分裂。
豐臣秀吉這個時候抓住機會,重新整合了分崩離析的公司,並且重新做大做強,而且還上市了。
但是,豐臣秀吉出身太低,內心比較自卑,再加上繼承人的原因,導致公司內部不穩。
本來是準備發動對外擴張來轉移國內矛盾,但是低估了自己的對手也高估了自己,最終打了兩次打敗仗。
這兩場敗仗直接打空了豐臣家的積蓄、人情,也丟失了豐臣秀吉好不容易取得的威望。
更重要的是,原本跟著豐臣秀吉混的很多人突然發現繼續留在公司沒前途了。
如果豐臣秀吉能有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能夠在暮年給予繼承人支持,培養一個可以服眾的接班人,或許豐臣政權還能繼續存續一段時間。
但是偏偏豐臣秀吉晚年昏招頻出,光是一個繼承人問題就鬧得家中沸沸揚揚遲遲沒有安定下來。
再後來,德川家康的上位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這三人其實不能分開來看,三個人缺一個都不可能統一整個rb。
而京極家的路線跟歷史上的這三人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京極家是三管四職家出身的老牌武士家族,祖上闊過,在武士集團內部有認同感。
這一點是豐臣秀吉不具備的。
其次,京極高政三十年時間就壓制了整個rb,而且家中團結,外部盟友眾多。
這又是織田信長做不到的,織田信長只會一味的攻伐,盟友非常少。
做到這一步,就不需要再有一個“德川家康”了,因為京極高政已經完成了統一天下的所有條件。
軍事實力、政治影響力、宗教信仰支持、武士集團的認同、朝廷公方的配合。
當這些所有的條件都滿足之後,京極家做天下人的位置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一切是那麼的波瀾不驚而又讓人覺得很合理。
如果說,京極高政只想做個征夷大將軍,那在足利義真請辭的時候便可以無縫餃接了。
但是京極高政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個征夷大將軍的位置。
說到底,rb名義上永遠是天蝗最大,而征夷大將軍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他可能現在很nb,但不能永遠都存在。
再過幾百年,當資本鑄造的鋼鐵巨艦駛入rb海的時候,京極高政建立的“京極幕府”又將重蹈原本歷史覆轍。
所以,京極高政想做點什麼。
.......
京極館。
京極高政讓人關好大門,然後起身從身後的書架上拿出了一封文書,放在了案幾上。
抬頭看向面前的上杉政虎等人,緩緩開口道“在座的都是幕府的股肱之臣,亦是各地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天下穩定離不開各位的支持。”
“既然都是自己人,那吾也不藏著掖著了。”
“但是在說明下一步的計劃前,請各位在這封聯名書上簽字畫押吧。”
說完,京極高政將文書向前一推,一封密密麻麻寫滿漢字的文書被推到了眾人的身前。
“看完下面還有一封,別忘了。”
說完,京極高政往椅子上一躺,端起一杯茶便慢慢品了起來。
細川真之上前鄭重的將倆封文書接過,然後五個人便圍坐在一起慢慢看了起來。
上杉政虎、大友宗麟、細川真之、伊達晴宗、最上義守這五人,分別是關東、九州、四國、奧州、出羽的話事人。
也代表了地方武士集團中最強的五個勢力西國地區和中國地區基本上被京極家控制)。
五人仔細看完文書之後頓時面面相覷。
《請立天皇神位疏》
《公武歸一令》
前者是說天皇名位保留,但不再由具體的某個人擔任,而是作為神只繼續存在。
于全國各令制國設立天皇神宮,每年照常參拜。
原有皇室成員都封為“神職”,分散到各地管理神宮,由當地大名負責供養。
朝廷的原有建制基本不變。
而這就牽出第二條,即《公武歸一》。
《公武歸一》規定,武士和公卿都有出任新的中央朝廷職位的資格,以往的官位將落到實處。
比如上杉政虎,武家身份是關東管領,而朝廷官位是彈正大弼。
以往彈正大弼只是一個名頭,一種身份的象征,本質上他還是一個普通的武士。
但是《公武歸一》之後,上杉政虎的關東管領和彈正大弼都是實際職務。
即上杉政虎既是掌管關東地區的實權大名,又是能夠參與中央決策的彈正大弼相當于御史中丞,二號人物)。
如此一來,武士不光有實際的地方控制權,也有一定的中央決策權,相當于提高了整個武士集團的影響力。
這對于武士,特別是在座的有身份的武士而言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但是同樣的,朝廷的公卿也將獲得地方上的領地。
因為武士進入中央之後,原本屬于公卿的席位自然會大幅度減少,而一些原本就出身高貴佔據要職的公卿自然不會同意。
而為了彌補這些失去坑位的公卿,京極高政便決定讓公卿重新擁有領地。
這便是《公武歸一》,公卿可以是大名,而大名也可以是公卿。
最終的目的是將兩套體系整合成一套班子。
因為京極家原本就是兩套體系的實際控制者,施行起來不會有太大的阻力,也更利于京極家將權力集中。
“所以,太政公是要建立一個新的政權?”
“不同于以往的,一個全新的政權?”上杉政虎喃喃道。
京極高政點了點頭,“不錯,吾確實是這樣想的。”
“而你們五人,將是這個新政權的核心人物。”
京極高政走下座位來到五人身邊。
“新的政權不光是屬于京極家,也屬于在座的各位。”
“未來,由我們共同書寫。”
京極高政伸出了右手。
上杉政虎五人稍作猶豫,便也紛紛伸出了手搭在了一起。
五人相視一笑,仿佛只是發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但這舉手投足之間又將有多少人的命運發生改變呢?
京極高政心里忍不住發出嘆息,黃袍加身非我所願啊。
就此,一場決定天下命運的決議正式達成了基本共識。
發起人︰正一位太政大臣、朝廷攝政,管領、幕府執政,京極高政。
參與者︰彈正大弼關東管領上杉政虎,右京大夫四國探題細川真之,左衛門督九州探題大友宗麟,左京大夫奧州探題伊達晴宗,民部大輔羽州探題最上義守。
史稱《京極館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