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順利帶回
姚香玉朝孔康同行了個禮,說出了來意。
“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回村里?村里或許不如城里,起碼更安穩一些。”
她想到這孔家還有人臥病在床,又道︰“況且我們村有數人跟這吳大夫學醫,吳夫人也是婦科聖手,加上臨近大山,藥材並不那麼缺。”
她這話說得很清楚明白了,如果孔家人聰明一點,就知道該怎麼做。
孔康同的臉蠟黃蠟黃的,他一個書生,何曾下過地,何況目前混亂,種在城外的地瓜,沒人看守著,沒過兩日就能讓人把苗給挖了。
更別說挑水、施肥等活了,一介書生哪里做得來?
只是誰又會想到看著最安穩的明溪縣會變成這樣,毫無預兆的,打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
孔康同本意是不想麻煩孫平瑜的,否則當初也不會堅持住在城里。
若是知道會有現在這種情況,他或許不該抱有那該死的自尊心。
他承認,姚香玉剛才說的大夫、藥材都很讓他心動,現在最怕的是什麼,就是疾病。
兒子被抓去軍里,未來生死不知,兒媳婦這樣也難以撐下去,與人命相比,其他真的不那麼重要了。
“辛苦你了,我願意。”孔康同沒有猶豫太久,現實的耳光太響亮。
“那行,先生您先整理行李,我去辦點事。”
姚香玉以為說服孔康同還要費一番力氣呢,好在對方不是那迂腐死板的人,倒省了她不少功夫。
“婆婆,這換鹽的事,能麻煩您幫我辦嗎?我突然想起個事,還得出去一趟。”
姚香玉臨時想起林掌櫃,想繞過去那邊看看情況。
“沒問題,你只管去,這些糧食都要換嗎?”盧老太巴不得多為姚香玉做點事呢。
“嗯,都換了。”她都懷疑換來的這些鹽都不夠全村人吃上一個月的。
她出了盧家,瞅到附近還有些鬼鬼祟祟的人,不由撇了撇嘴角。
好在壯年男子都被帶走了,這些人就是些半大孩子和老人,盧老頭應當能應付得過來。
姚香玉很快就到了酒樓,門窗緊閉,繞道後院,敲了敲門,沒有人應聲。
她覺得很可惜,林掌櫃是個不錯的合作對象,看來暫時不用想做什麼交易了。
再回到盧家,盧老太還沒回來,她到是看到了盧捕快的小女兒,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
她應當得了盧老頭盧老太的交代,對姚香玉很是熱情。
孔家那邊的東西並不是很多,收拾好後就是幾身衣服和鋪蓋,一些鍋碗瓢盆放在一個背簍里,此外便是一些書和字畫了。
對于讀書人來說,這些恐怕才是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吧。
姚香玉坐著無聊,便過去幫著他們整理,三兩下就是一個小包裹。
孔家兩個半大孩子帶著他們自己的東西,孔康同兩口子帶著他們自己的。
剩下的便是孔夫人徐氏,病得有些重,想自己走路回村子是完全不可能的。
姚香玉想了想,等盧老頭盧老太回來,他們換了一麻袋的鹽,起碼有一百斤。
“婆婆,孔夫人病得有些重,您瞅著有沒熟識的人,願意幫我把人抬回村里去,可用錢也可用糧食做報酬。”
“行,我幫你問問。”
不到一刻鐘,盧老太就帶著兩個身強體壯的婦人過來。
她把姚香玉拉到一旁,“帶她們回去時,別說太多事兒。”
“婆婆,我心里有數。”姚香玉才不怕。
徐氏躺在一簡易的擔架上,便開始趕路。
此時已快到小滿,日頭漸長,不用走太長的夜路。
一路上,她們確實踫到不少在開墾荒地的人,並沒踫到什麼別有用心的人。
水庫鎮也沒比山上好多少,每個人的精氣神反而要弱一些。
他們看到姚香玉一行人走過,並未感到奇怪,可見這段時間他們見了不少類似的場景。
回到村里,天已經徹底暗了,孔家人都咬著牙,都沒喊一聲累。
姚香玉直接把人帶到了三爺爺家,這是走之前就說好了的。
三奶奶和萊伯母猜想姚香玉今晚會走夜路,都還沒睡下呢。
此時見人到了,忙著倒水、下廚煮飯。
那兩位婦人沒想到這村子里也有不輸城里的房子,緊張得手腳不敢亂動。
三奶奶知道這兩位婦人的身份,便請她們在村里住下,明日天亮了再走,那時會比較安全。
兩位婦人也同意了,若是男人,膽子大,就會拿了糧食走夜路,這樣糧食就不會被人窺覬。
姚香玉跟三奶奶說了聲,便去請廖氏過來給徐氏看看,實在是她的狀態太差,就怕出個什麼意外。
廖氏過來,孫平伍和孫月草也跟著,多看個病人,好積累多點經驗。
廖氏提著一個簡易的xi ng z 匆匆趕來,徐氏的狀況比她預想的還要差些。
她皺著眉頭,“之前來月事血流不止?”
徐氏一听這問題,馬上扭過頭去,問得太直接了。
倒是一旁她的婆婆孔夫人忙點頭,“是的,足足來了一個月,而後又得了風寒,因著缺藥,病情遷延,便成這般了。”
孔夫人其實心里很緊張的,這個兒媳婦可不能出事啊,她和孔康同身體都不好,也不知哪日就走了,兩個孩子還小,得徐氏頂門戶。
廖氏又問了幾句之前的情況和用藥,然後就仔細地問起徐氏目前的癥狀。
一條條列下來,徐氏忍著羞臊,一一回答了,第一次見問診這麼詳細的大夫,即使對方是女的,也讓人難以適應。
廖氏心里對這個病有了解了,“要用到阿膠,這味藥目前買不到,只能用其他藥替代,藥效會差許多,療程延長。”
“可以可以,多些大夫了。”孔夫人有些激動地說道。
這時,孔家的小女兒孔雅雯短了一碗米粥進來,“娘,喝粥了。”
天知道她剛才在廚房幫忙的時候,發現萊伯母用大米去熬粥,還蒸蛋時,心里是多麼驚訝。
在城里,沒幾戶人家能輕易拿出這些東西來。
如今縣城里怕是最難過的地方了。
以前大家都羨慕城里,如今倒是反過來了。
孔康同見自己一家受到孫家的熱情招待,心里感激的同時,也想做點別的。
“以前我們在書院教書,如今沒了書院,也願意在村里免費教所有人讀書,只要願意的,都能去。”
孔康同思來想去,自己好像也只有教書能拿得出手了。
“那再好不過了,多認幾個字還是有好處的,省得他們整日只想著打架。”三爺爺笑道。
孔康同沒有多說什麼,與三爺爺也是一問一答的,一頓飯就結束了。
安排好孔家人的住宿,廖氏又跟萊伯母說了幾句才離開。
“人好好養著就行,若是缺什東西只關說,我和香玉盡力找來。”
“不急,慢慢來,一次給太多東西恐要嚇到人。”
“也是。”廖氏想想也是,“如今都不容易,把人胃口養大了就不好了。”
孔家人在村里住下後,發現村里少年少女習武的風氣,也把孫子孫女給送了過去,盡快融入村子中。
然後姚香玉在家中就發現,幾個小孩的口中就常常出現孔學安、孔雅雯的名字,盡是些好的評價。
她倒是沒多想,但廖氏卻特地找孫月圓和孫月草聊了聊,剛好她在旁邊也听了一耳朵。
“月草,月圓,今日我找你們,是要跟你們說個事兒的。”廖氏看著兩個抽條了不少的姑娘,心里感嘆,時間過得真快啊!
“伯母,啥事呀?”孫月圓好奇地問。
一旁的孫月圓路而有些緊張地捏著手指頭,她隱隱猜到廖氏找她們談話的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