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蓋草屋
姚香玉照樣去了上次來的拿出位置,等著那些隱居者的回復。
或許是上次來討要漸僵之毒的解毒藥沒受到什麼刁難,這讓姚香玉覺得,這山里的隱居者應當是不排斥外界的。
可是事實證明這只是她的錯覺,當幾個穿著奇怪,外表畫滿各種奇怪圖騰的壯漢出現在她的前方,氣勢凶狠,手中拿著w q ,不停做著驅趕的動作。
姚香玉不由愣了下,她在猶豫要不要問問緣由,而後就發現那些人說的話她听不懂。
她瞬間就懵了,這是什麼語言?雖說听不懂,但是那姿勢以及語氣,很明顯說明了他們對外人的不歡迎。
姚香玉不是很理解,如果他們不歡迎外來人,那上次為何拿了她的包裹,還給了解藥,還要求紅糖和海鮮干貨?
她嘆了口氣,做了個離開的姿勢,轉身沿著來路飛快離開。
既然人家不歡迎,她何必留下來呢,那些人來去無影蹤,自己可是對付不了。
那些人跟著姚香玉一段路,見她是真的離開,便停了下來,在一處位置布置了個障眼陣法,下次外人就別想再從這個方向進山了。
姚香玉趕了一段路,感覺後面跟著的人沒了,這才放松下來。
既然進山了,那就找些山貨啥的,該多囤貨了,管他是植物還是動物,來者不拒。
到大湖已經踩出另一條山路,姚香玉決定另外走條路,免得踫上村人,畢竟這個季節,村人是有可能進山來查看下栗樹的生長情況的。
姚香玉不斷往空間里扔著各種東西,包括制作肥料以及驅蟲藥等的原材料。
等到了桃花潭那邊,姚香玉發現孫平凡和吳靈藥還在做土坯,而之前做好的那些,被放在相對干燥的石壁里。
“香玉,你回來了?”孫平凡見到姚香玉,很是高興,這次她去了有十天,他挺擔心的。
吳靈藥也滿眼期待地看著姚香玉,想知道那隱居者的回信內容。
姚香玉看向吳靈藥,搖了搖頭,“這次他們拒絕交流,我被驅逐出山了。”
吳靈藥有些失望,反過來安慰姚香玉,“他們在山里隱居,恐怕也什顧慮,你沒受傷吧?”
“我沒事。”姚香玉搖搖頭,“不過他們的話我听不懂,身上都有奇怪的圖案,應當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
“上次還好好的,這次卻拒絕了,也許是做主的人換了。”姚香玉只能這麼猜測道。
一個隱居的部族,肯定會有人想要與外界交流,也有人拒絕,這就要看哪一方的人掌握了主控權了。
不過姚香玉不知道的是她猜錯了,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都是同一個人做的。
“好歹他們沒見死不救,這點就很值得贊揚了。”吳靈藥輕聲說道,“且把那隱居者放下,我們專心把這邊打理好,以後好作一個退路。”
姚香玉點點頭,“確實是,你們又做土坯,是打算多蓋兩間屋子?”
“是的,畢竟要放糧食,還要住人,兩間屋子只怕不夠。”孫平凡應道,來到這邊後,他也是跟吳靈藥聊天後才意識到這點的。
姚香玉不由頓了下,她確實忘記考慮這個問題了,只想著往空間里裝。
而且這些田地的收成都是過了明路的,她想要往空間里裝也不可能。
“說得也是,那我再去挖地基,你們土坯做多做點。”姚香玉想,既然要多建屋子,那就多建幾間唄,反正這邊地那麼寬敞。
經過商量,房子決定做成凹字型的,統一開一個遠門,房子圍起來的空地就夯實了曬稻子,也免得煩惱稻子收了該曬哪里。
不過這麼一商量,姚香玉也意識到一個問題,蓋房子的事太趕了,眼看著夏收就要到,憑他們三個人太難了。
而且他們不能把所有時間都耗在這里,還得先回村里去夏收、夏種,這時間可不短,就算山里水稻的成熟時間延長了,等忙完這些再來收也有些來不及。
三人又圍在一起討論,盡量蓋兩間出來先放糧食,人住的地方就先湊合下,同時地面要先整平整了。
好在之前挖好的地基都沒問題,石頭也好找,將地基填滿後,又要用石頭壘一米高左右的牆,然後才能用土坯做牆,主要是為了防水以及地基的穩固。
這邊的石頭都是不平整的,如何將不平整的石頭給壘成規整的長方體,又要保證它的穩定性,可真的是一件技術活。
不過孫平凡可是這方面的老手,有姚香玉幫忙,倒是做得很快。
吳靈藥幫不上什麼大忙,就是弄些吃的喝的,學著割茅草,這可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干這麼多活,還是農活。
辛苦不言而喻,吳靈藥一句怨言都沒有,能好好地站著,能跑能跳,就算再苦,能苦過在床上動彈不得?
趕前趕後的終于在小暑後兩日,把兩間屋子給搭了起來,屋頂的房梁是松木的,用茅草鋪了好幾層。
這樣的屋頂肯定是不牢固的,但只是臨時的,等後面得空了,肯定要重新做的。
姚香玉是不知道瓦片是如何燒出來的,但可以實驗啊,不就是用土嗎?
還有各種陶罐啥的,看多了的結果就是,她認為這些事只要多動手多動腦研究,總會成功的。
等孫平凡知道了姚香玉的打算,心里的危機感又多了幾分,他媳婦太厲害了,會不會嫌棄他?
將曬稻子的地面給砸了兩遍後,姚香玉和孫平凡又在地里巡視了一遍,第二季不會都種稻子,有幾塊水田就要把水放干,無論是收割還是平整都會更容易。
三人收拾一番,發現其他人都又黑又瘦的,不由都笑了起來。
他們也沒帶太多東西,就是一些藥材,然後姚香玉打的兩只野雞,便沒其他了。
至于空間里那頭只割了幾塊肉的野豬,等夏收後再找個借口弄出來,好好犒勞下大家的辛勞。
回到村里,已是小暑後五日,村里的人並不多,許多青壯都下山去當割稻工了。
山下的稻田更早成熟,夏日的風雨就像六月的娃娃,說變臉就變臉,地里的收成得搶著收獲。
畢竟誰都不知道老天爺是會賞個大晴天,還是來個冰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