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亂

第84章 群臣質疑鐘會謀反,鐘會洛陽起兵伐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雲中燕 本章︰第84章 群臣質疑鐘會謀反,鐘會洛陽起兵伐蜀。

    司馬昭大殿之上觀罷鐘會所示西蜀地理軍圖,見軍圖如此詳細且頗有法度,不覺大喜:“我大魏有如此大將,諸位臣工還有何慮哉?”

    一句話,即刻定了伐蜀之策。

    遂就大殿之上授鐘會鎮西將軍印綬,以待選定時日起兵討伐西蜀。

    且說鐘會大殿之上受了鎮西將軍印綬,不覺志得意滿躊躇滿志,罷朝之後,便就一路趾高氣揚的回了鐘府。

    然群臣雖是大殿之上不敢再言,然看著鐘會趾高氣揚之態,則都不由背後指指點點:“此人一生甚傲,如今領了鎮西將軍之職,只怕非是好事。”

    正說之間,忽見司馬昭西曹屬邵悌過來,以手指放于嘴唇發一“噓”聲,群臣見邵悌如此,便就搖頭:“難道邵公為大將軍心腹,就不想說點什麼嗎?”

    邵悌卻是微笑:“只在此處說,又有何益?若果要說,當說于大將軍。”

    群臣听了,不覺皆豎大拇指:“邵公威武。”

    正在群臣恭維邵悌之時,卻見司馬昭參軍劉�慢騰騰而來,群臣見了,便皆拉扯過來,悄聲問詢劉�:“公乃大將軍參軍,可謂是見多識廣,智謀雙全,我等對于鐘會、鄧艾出兵伐蜀甚為擔憂,不知劉公以為鐘會、鄧艾此次伐蜀能否就此吞並西蜀呢?”

    劉�听完卻是笑道:“諸公為何如此膚淺不知鄧艾、鐘會厲害?以兩位將軍多年征戰沙場來說,此次滅蜀可謂是馬到功成,某對此絕無半點懷疑之處。”

    劉�邊說邊就露出詭異之色:“只是,只是”

    群臣見劉�只說一半且面露詭異之色,豈能就此放過:“就是什麼,劉公快言。”

    劉�見群臣如此,便就裝模作樣的賣起來關子:“就是不知二人滅蜀之後還能不能回來?某卻是沒有把握。”

    “為何?為何?”

    群臣听劉�如此說,不禁連連發問。

    然劉�只微笑,卻是不再言鐘會、鄧艾之事:“家中夫人等的急了,若果某回的晚了,只怕夫人責怪。”

    邊微笑著邊就離去了。

    群臣見狀,只在劉�背後哈哈大笑:“不曾想劉公如此的懼內!”

    群臣笑畢皆躬身邵悌:“某也怕夫人責怪,就此別過。”

    遂就皆都散去了。

    且說邵悌,卻是真就擔心鐘會如此傲然于大街之上其後必有後患,今且又听劉�如此賣個關子,可謂是話中有話,他又如何听不明白?遂不覺心中劃魂:“劉公所言只怕與某所識一致,然,既然如此,某定要言于大將軍,以期大將軍早做計議。”

    竟然連家也不回,卻是一路直奔司馬府去了。

    且說司馬府中司馬昭此時卻是開心不已,興致盎然:“今日早朝總算定了伐蜀之策,如此昭可做一統天下的大事了,如此一統天下,我司馬氏則可萬世長青。”

    正在歡欣鼓舞躊躇滿志之時,卻是見邵悌來府,不由一把拉過:“邵公來的正好,今日可陪某痛飲一場。”

    然邵悌卻是一臉憂慮之色:“某卻是有疑在心,如何就能陪大將軍痛飲一場?”

    司馬昭見邵悌如此,卻是不改歡喜之色:“不知西曹屬有何憂?只管言來,讓某好開導開導邵公。”

    邵悌見司馬昭如此,不由躬身:“看來今日某只得壞大將軍興致了。”

    司馬昭卻是並不介意,只拉著邵悌直言:“莫如此滿臉憂慮之色,只管言來。”

    邵悌見司馬昭如此,便就“噗通”跪倒司馬昭腳下:“大將軍,某覺大將軍今日委鐘會鎮西將軍之職統領大軍討伐西蜀甚為不妥!鐘會如今雖身居朝堂之上,然卻是無妻無子,孤身一人,依我大魏律法,凡邊關帶兵打仗將領,皆需留子京城以為質子,以防其亂,如今鐘會如此,無子可留,大將軍該當如何節制與他?此乃一,二則鐘會此人一向高傲,如此高傲之人,又如何能長久居于人下?如今沒有機會尚還規矩,如果自此帶兵邊關,遠離了大將軍,只怕其見有機可趁生了異志,到時大將軍又有何策對之?如此,某如何不憂慮?依某之見,此次伐蜀大將軍當另選他人,只讓鐘會輔佐即可!”

    司馬昭听完邵悌所言,不由哈哈大笑,遂就彎身攙扶起邵悌:“原來西曹屬憂慮在此,如此來看,西曹屬乃是忠臣。然,西曹屬卻是多慮了。”

    一邊安撫邵悌穩穩坐好,一邊卻是無事般笑談:“西曹屬所慮之事,昭如何不慮?然既然今日西曹屬如此,且听昭言:如今魏蜀吳三國鼎立,但如此三國之勢卻是已然隨多年征戰及各國謀略不同而有所改變,逐步形成魏強蜀弱之勢,如此形勢之下伐蜀必可大建功業,然即便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群臣卻是只為能暫享安穩而不慮伐蜀之計,不僅僅如此,昭慮之時卻是多有反對之聲,皆認為伐蜀之策不可為。不僅僅群臣如此,就連鎮守魏蜀邊關的大將軍鄧艾也如此,此為何也?乃是恐懼之心,不僅僅恐懼不能取勝,更是恐懼如此大動干戈而至我大魏社稷不穩,然,人的內心一旦產生畏懼,勇氣、謀略則會降低,做事又怎會還有底氣?如此情勢之下如果某委任這些人為主帥,難道西曹屬覺得可有勝算把握?想必不言自明。然而鐘會則是不同,自某計議起兵伐蜀始,鐘會便就堅定不移的支持某,與某緊緊站在一起,如此膽略之人,某又如何不用?用之,如同西曹屬所憂慮般,如果鐘會謀反又會如何節制?西曹屬可曾慮過,鐘會如果謀反,定然不會即刻謀反,必然是伐蜀得勝之後持功自傲,那時方有謀反之心,然那時西蜀依然滅亡,西蜀之兵皆無再戰之心,誰人會跟隨鐘會謀反?我大魏之兵,出征也過一年,父母妻兒皆在境內,得勝之時必思鄉心切,歸心似箭,誰又會跟隨鐘會起兵?退一萬步來講,即便鐘會真的謀反了,以那時形勢,公還覺某不能應對他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說完看向邵悌:“那時鐘會若果謀反,必是自取滅亡!”

    邵悌听了,不覺忽的跪倒司馬昭腳下:“听大將軍所言,某豁然開朗。”

    司馬昭笑扶起邵悌:“怎就又跪了,快快請起,只是以後鐘會謀反之話,切莫再言與他人,只當此事並無發生。”

    邵悌連連應諾,惶惶退出司馬府。

    司馬昭看著邵悌背影,不由贊嘆:“西曹屬果乃忠臣也。”

    然,群臣之中,如此如同邵悌者,何止邵悌一人?

    且說當日早朝散罷,時在眾臣之中,羊祜跟隨群臣出殿回府,剛至府門之時卻遇嬸母辛憲英,遂就躬身施禮,躬身之時,卻听辛憲英問詢:“今日朝罷之時,某正出府門卻見鐘會鐘子季騎高頭大馬志得意滿途經府門而去,不知何事竟讓鐘會如此?”

    羊祜听了,卻是攔住辛憲英入府:“今日大將軍大殿之上委任鐘會為鎮西將軍討伐西蜀,故鐘會如此。”

    辛憲英听了卻是嘆道:“鐘會得此重任應慮責任重大而至憂慮方可,今竟然如此恣意妄為,志得意滿,騎高頭大馬招搖于市,某家依此來看,只怕鐘會兵勝之時要生謀反之心。”

    羊祜听了,趕緊勸慰辛憲英:“幸佷兒阻攔嬸母府內說話,如此言語佷兒如何不知?只是此時正是鐘會躊躇滿志之時,嬸母當小心講話為妙。”

    辛憲英听了,不覺點頭:“佷兒所慮甚是,只是我兒你家兄弟羊乃鐘會參軍,此次鐘會出兵,羊必然隨之,如此便就離大禍不遠矣。佷兒應快速喚羊回府,某家有話與他。”

    羊祜听了,頻頻點頭,即刻調轉身子,鐘會軍營之中喚回羊。

    羊不知何意,然知母親喚他,便就趕緊回來至辛憲英面前:“不知母親喚我何事?”

    辛憲英看著羊,不覺流下淚來:“我兒乃是鐘會參軍,如果鐘會出兵伐蜀,我兒必然隨之前去,然今日母觀鐘會之態,知其兵勝之後必然謀反,然其如果謀反之時,我兒隨之,又如何不反?一旦無奈參與謀反,必是叛逆之臣,落個誅殺三族之罪,到時我羊家只怕會是滿門抄斬。然如果我兒不反,卻是逃不過鐘會之手,必然也是個死。既然如此,為母明知我兒會死,如何就能放我兒隨鐘會而去?依母之意,我兒且去大將軍處請辭鐘會參軍。”

    羊听了,不覺嚇得汗流浹背,即刻依了辛憲英之意,前往司馬府請辭鐘會參軍之職。

    然司馬昭見羊請辭,卻是不準:“如今伐蜀大計,正是用人之時,且羊參軍智勇雙全,正是用武之時,豈能就此請辭參軍之職?”

    羊無奈,只得回府稟告辛憲英,辛憲英听了,知羊非去不可,便就讓羊跪于面前屢屢叮囑:“既然如此,我兒非去不可,則我兒便去。但在軍中之時切記母言,無論何時則需謹言慎行,時刻把仁恕二字牢記于心,以母度之,若果我兒于軍中行仁恕之事,必可保全于己,脫我家族血光之災。”

    羊听完,流淚叩頭:“兒必謹記母親教誨。”

    後,羊果得保全,此為後話不提。

    且不說朝野上下均對鐘會異議,只言鐘會,自司馬昭委任了鎮西將軍之職,便就志得意滿躊躇滿志上任,中軍帳中即刻安排青、兗、豫、荊、揚五州大造戰船,並讓舉國上下放出話去,此次出征,乃是伐吳。

    不僅僅如此,更是讓淮南之時吳軍降將唐咨于登州、萊州傍海之地皆都聚集海船,大行備戰之事。

    鐘會如此軍事安排,讓司馬昭頗為不解:“本是委他伐蜀,為何卻是如此大張旗鼓的造船?”

    遂就前往鐘會軍營問詢鐘會:“本是伐蜀,皆都是山地旱路,鎮西將軍為何如此大造戰船?”

    鐘會見司馬昭問詢,便就哈哈大笑:“蜀若聞我進兵,必求救于吳。我今先布聲勢,作伐吳之狀,吳必不敢妄動。一年之內,蜀已破,船已成,而伐吳,豈不順乎?”

    司馬昭听聞大喜,不覺連稱妙計:“鎮南將軍果乃智謀雙全,某未看錯。”

    公元263年八月,司馬昭見萬事具備,遂就正式下令起十八萬大軍進攻蜀漢。

    十八萬大軍被分為三路

    第一路由征西將軍鄧艾率三萬兵馬由狄道南下,主攻沓中,目標是牽制在沓中屯田的姜維。

    第二路由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兵馬從祁山出發,進駐武街、陰平橋頭等地,目標是切斷姜維退路,阻止姜維回援成都。

    以上兩路大軍總兵力六萬余人,都是鄧艾在關中的原有兵馬,這兩路大軍的目的只有一個牽制住姜維,協助鐘會的主力順利入蜀。

    第三路即主力部隊,共十二萬余人,由鎮西將軍鐘會率領,廷尉卿衛為持節、監軍。大軍從洛陽出發,抵達長安後經駱谷、斜谷等入川通道穿越秦嶺攻取漢中,繼而南下直抵成都。

    司馬昭則居于洛陽,遙相指揮。

    不覺時日已到,司馬昭親往城外閱兵誓師,壯行鐘會…

    戰鼓陣陣,旌旗獵獵,大軍整裝待發,勢不可擋。

    “不可,萬萬不可出兵!”

    一片震天戰鼓聲中,卻是見大將鄧敦一路哭哭啼啼、跌跌撞撞而來,到了司馬昭面前,不由“噗通”跪倒,死死拉住司馬昭衣角死諫:“大將軍,為大魏社稷慮,萬不可出兵伐蜀!”

    此等時刻鄧敦如此,司馬昭不由大怒,然卻是覺此時責備不好,便欲要攙扶起鄧敦,然鄧敦卻是五體投地緊貼地面不讓司馬昭攙扶:“如果大將軍不罷兵,敦死也不起…”

    一面大軍出征在際,一面是鄧敦痛哭死諫阻止出兵。

    如此情勢下,司馬昭不由暴跳如雷:“國家大事豈能容你如此時刻兒戲?既然非死,我大軍出征正無有祭旗之人,如此某便成全你,用你祭旗便是。”

    一聲令下,左右軍士向前,把鄧敦斬首于司馬昭腳下,斬首畢,即刻擎起鄧敦首級:“各位將軍,皆需奮勇殺敵,一路向前,建功立業!”

    鐘會就勢接過司馬昭令旗,即刻大集諸將升帳:“令虎衛將軍許褚之子許儀為先鋒,兵分三路,中路軍出斜谷,左軍出駱谷,右軍出子午谷,某自引十二萬軍殿後而至,出兵伐蜀。”

    喜歡晉亂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晉亂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亂》,方便以後閱讀晉亂第84章 群臣質疑鐘會謀反,鐘會洛陽起兵伐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亂第84章 群臣質疑鐘會謀反,鐘會洛陽起兵伐蜀。並對晉亂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