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亂

第83章 司馬昭大殿議伐蜀,鐘會獻圖統領大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雲中燕 本章︰第83章 司馬昭大殿議伐蜀,鐘會獻圖統領大軍。

    司馬昭得鄧艾軍報,知姜維為避黃皓之禍沓中屯田,不由大喜,遂生伐蜀之心,旋即問詢中郎將荀勖:“誰可為將以擔伐蜀重任?”

    荀勖听司馬昭問,不由躬身微笑:“大將軍意欲何為?如果只為伐蜀,只怕鄧艾、鐘會有一便就足矣,但如果大將軍意在吞並西蜀以圖東吳,則事大矣,故此次選將,則需上下一心方可!雖如今鄧艾帶兵對陣西蜀最為合適,然也需以觀其志而定方為上策。”

    司馬昭見荀勖如此,方知荀勖已知自己雄心壯志,遂就緩緩而言:“如今天下三分,歷經多年爭戰,彼此相互消耗,雖此消彼長,但卻已是漸見分曉,三國之中,唯我曹魏最為強大,其次便是東吳,最為羸弱者乃是蜀漢,故據如今形勢,昭豈能不生吞並東吳、西蜀一統天下之心?然若果先取東吳,則需大造戰船,即便是加緊建造,至少也需半年時光,然即便戰船造就,一旦攻擊起來也難以一時跨越長江天塹及魏吳邊關孫權所建涂塘,如此,陡然攻擊天塹之地則大為不利,需長久計議,然若果先行得了西蜀,則形勢便就急轉直下而對我曹魏大利,取得西蜀後,便可一路順巴蜀之水直抵建業,到時我大軍奮勇殺敵,豈能是東吳所能匹敵者?故,如果趁西蜀姜維沓中屯田避禍之時,趁勢取了西蜀,待取得西蜀後休養生息三年積蓄國力,待國力大漲之後,便可唾手而得東吳。”

    荀勖听完,“噗通”跪倒司馬昭腳下:“大將軍果乃雄心壯志,我曹魏有大將軍乃是我曹魏大幸!”

    司馬昭卻是微笑攙扶起荀勖:“中郎將,事尚且醞釀之中,如何就跪了?還是替某選將為先。”

    荀勖起身哈哈大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此次選將則為重中之重大事,需必與大將軍上下一心,奮力殺敵者方可擔當此任。故,以勖來看,則需大將軍大殿之上言明伐蜀之意,以觀諸位將軍之志。”

    荀勖奏完,卻覺還不甚明了,便就又言:“自大將軍淮南平叛諸葛誕之亂以來,已是六年不曾用兵,其間雖是姜維屢犯邊關但瞬間便被鄧艾平定外,無論魏吳邊境亦或曹魏境內則安定太平,可謂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朝野上下早已懈怠,如果大將軍趁姜維沓中屯田之際驀然起兵,只怕朝野上下群臣不能深知而致反對者眾,故,大將軍需明辨上下一心者為將方可出兵。”

    荀勖說完,長舒一口氣:“不知大將軍意下如何?”

    司馬昭听了,不覺沉思一番:“中郎將所言甚是!”

    遂依荀勖之計,早朝之時言明伐蜀之意,以觀群臣及諸位大將軍之志。

    果不其然,早朝之時司馬昭剛于御座之旁言完伐蜀之意,便听殿下群臣議論紛紛,一片反對之聲四起,然議論之聲,多起文官之處,而武官站立一旁卻是安穩。

    “如今姜維雖為避黃皓之禍沓中屯田,然西蜀後主劉禪卻是穩坐成都,成都君臣上下一心,豈能因姜維一人而起兵?”

    “即便姜維屯田,然姜維並未卸任大將軍一職,如果我大魏驀然起兵,姜維又豈能坐以待斃?必會又起,到時豈不是兵禍?”

    司馬昭御座之側見文臣如此,然卻是不急,只靜靜的看著諸位武官。

    司馬昭與荀勖問計之時,便已知此等場景,並不覺意外,只是借此以觀諸位武將之志而已。

    眼見文官鼎沸,武官之處安穩,司馬昭不覺面露笑容,遂只把眼楮看向武官之處。

    正在文官議論之時,卻見鐘會挺身而出:“何必如此大聲喧嘩?身為大魏之臣當忠大魏之事,大將軍所言伐蜀之議在會看來卻是正當其時,有何議哉?”

    鐘會一句話,如同炸雷般響徹太極殿,群臣見鐘會如此,便皆側目鐘會:“既然鐘司徒認為正當其時,則有鐘司徒帶兵伐蜀,不知可否?”

    意在唬嚇鐘會。

    哪知鐘會听了,卻是哈哈大笑:“某正有此意,只會只听大將軍調遣!”

    鐘會如此輕松,竟然瞬間讓朝堂之上安靜下來。

    司馬昭看著鐘會,不覺面露賞識之色,然卻是一言未發。

    如此重大之事,豈能是一時之間能定下的?

    早朝便就在一片吵鬧之中罷了。

    然罷朝之後,司馬昭卻是直邀鐘會前往司馬府,商議伐蜀之策。

    然伐蜀之議,卻是因了群臣大殿之上反對而致擱置。

    直至公元263年四月,司馬昭唯恐姜維沓中避禍之機逝去,遂就又于早朝之時議定伐蜀之策。

    然如先前一般,群臣反對者依然眾多,且此次反對者不僅僅眾多,更是收到鎮守魏蜀邊關大將軍鄧艾反對伐蜀奏章:“如今魏蜀形勢穩定,如果就此伐蜀,只怕蜀道艱難,一時難以取勝,到時不僅僅魏蜀戰事,只怕便又生魏吳邊關戰火,徒勞民傷財而致使大魏社稷不穩,故此時魏蜀宜在相守而不在討伐,不然又是兵禍。”

    字字句句卻也是據情而稟。

    然,鄧艾反對卻是司馬昭沒有想到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鄧艾本就鎮守邊關,是司馬昭最為合適的大將之選,如今卻是上奏朝廷反對司馬昭伐蜀,司馬昭不覺甚是不安:“如此大將反對,昭如何舉兵?”

    遂又問計荀勖。

    荀勖听了,也不覺皺眉:“如果鄧艾反對,則事不諧,即便不能擔任伐蜀大將軍,然鄧艾畢竟帶兵鎮守魏蜀邊關,無論如何也需鄧艾認可方可。依勖之意,當書師纂以勸鄧艾。”

    司馬昭听了,不覺點頭:“既然如此,便修書師纂以勸鄧艾,如果鄧艾依然反對,唯有調防鄧艾。”

    遂就修書師纂,言明利害關系,以期師纂勸動鄧艾。

    師纂得司馬昭洛陽來信,知司馬昭乃雄心壯志之人,遂就趕緊進勸鄧艾:“遙想壽春討伐諸葛誕時,大將軍何等睿智,始終穩掌戰事大局,可謂是智勇雙全,堪稱大魏棟梁,如今見姜維如此,遂生伐蜀之心。然在師纂來看,此只是表面而非實質。鄧將軍且慮大將軍雄心,其志乃在一統天下成就大業,即便姜維不去沓中,以如今魏蜀吳三國形勢,大將軍豈能不生伐蜀之心?大將軍志大,非我等所能比者。”

    師纂一句話,忽點透鄧艾:“大將軍意非西蜀,乃在一統天下!”

    鄧艾不由連連懊悔:“艾何等小氣之人。”

    遂趕緊上奏司馬昭:“艾願鞍前馬後听從大將軍調遣。”

    司馬昭收到鄧艾來書,不由大喜:“既然鄧艾如此,此次伐蜀可行也。”

    遂就即刻早朝,大議伐蜀之事。

    此次大殿又議伐蜀之事,群臣依然反對者眾,然司馬昭卻是御座之側穩穩當當平靜而言:“諸位臣工為國之心甚讓昭欣慰,然,此次伐蜀卻是勢在必為!為何如此?且听昭言。”

    司馬昭看著議論紛紛的群臣,邊說邊緩緩走下御階,只到群臣之中,一字一句而言為何如今必要伐蜀:“據昭所得戰報而言,蜀漢總兵力約九萬左右,其中駐守成都及周邊的軍隊約四萬,其余五萬則分散駐守于其它各州郡。現如今姜維為避黃皓之禍正在沓中屯田種麥,已是不能統領全局而布防御之兵,且只要我等設法牽制住姜維,使其無法脫身,則蜀軍群龍無首不能抵抗,然後我大軍則從駱谷一路南下直攻漢中,待漢中得手後便繼而大舉入蜀,則可直取成都。蜀軍本就不多,且又分兵據守各地州郡,兵力甚是分散以致首尾不能相顧,如此攻之甚易。我軍以主力圍攻城池,以游軍佔據鄉野,如此一來,即便像劍閣般的天險又能支撐得了多久?劍閣關尚且如此,其它城池關口更是不在話下。一旦我軍陸續攻陷外圍城池,成都必然大受震動,以劉禪暗弱性格,到時只怕不戰而降也為未可知?如此大利形勢,為何置之不理?豈不是蠢人乎?必就此伐蜀!”

    司馬昭話未落地,卻是見鐘會精神抖擻出列:“會附議大將軍…”

    司馬昭听了,不覺大喜,不再顧及群臣反對之聲,即刻于大殿之上任命鐘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作為此次伐蜀主帥,征西大將軍鄧艾為鐘會副將,雍州刺史諸葛緒等關中守將悉數听從鐘會調遣,全力配合鐘會主力作戰,起兵伐蜀。

    鐘會見司馬昭雷厲風行,即刻大殿之上一錘定音,便就即刻懷里掏出早已畫好的西蜀軍圖展于大殿之上,群臣看去,只見軍圖之上,西蜀道路橋梁及各處關隘,甚至于西蜀如何安營扎寨,何處囤積糧草皆都一清二楚,甚有法度。

    群臣見鐘會早就有謀在胸,不由皆都贊嘆,言語之間,便由反對變為贊同。

    鐘會見群臣如此,不由激昂而言:“某知主公心懷天下,某便早已是提前勘探西蜀完畢,只待今日一助主公伐蜀…”

    鐘會如此,誰人還敢再言反對伐蜀之議?

    司馬昭不由大喜,眼看鐘會軍圖,側目言于群臣:“我大魏有如此大將,諸位臣工又有何慮哉?”

    群臣听聞司馬昭如此說,皆言不敢。

    遂就議定伐蜀之策。

    司馬昭見伐蜀之議塵埃落定,即刻大殿之上調兵遣將,只待兵取成都,以期吞並西蜀。

    喜歡晉亂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晉亂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亂》,方便以後閱讀晉亂第83章 司馬昭大殿議伐蜀,鐘會獻圖統領大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亂第83章 司馬昭大殿議伐蜀,鐘會獻圖統領大軍。並對晉亂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