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情緣︰雲中歌

第152章 故劍情深千載頌,人心難測萬古理(1)

類別︰ 作者︰桐華 本章︰第152章 故劍情深千載頌,人心難測萬古理(1)

    民間若有長輩去世,需守喪三年才可論婚嫁,天家以月代年,“三年”喪期早滿。霍成君如眾人所料,順利入宮,得封婕妤,賜住昭陽殿。不過因為孝昭皇帝還未下葬,所以並未舉行什麼大的慶典。

    官員們比較了一下許婕妤和霍婕妤所住的宮殿,誰輕誰重已經一眼明了,一個個開始琢磨著準備什麼禮,到時候好能最快送到霍府,恭賀霍家小女得封皇後。

    霍成君入宮後不久,一頂青簾小轎將另一個女子抬進了未央宮。她侍寢了劉詢一次後,得了個“長使”的封號,賜住偏僻的玉堂殿。“長使”的品級,光听名字就可以明白,不過比普通的使喚宮女稍強一點,所以朝中眾人都未留意。只有住在金華殿的許平君和大司馬霍光留意到了這位姓公孫的女子。

    因為劉弗陵壯年駕崩,事出倉促,帝陵還未竣工,所以遲遲不能下葬。在如何安葬劉弗陵這件事情上,劉詢十分為難。如果舉行盛大的葬禮,一是國庫吃緊,二是時間上會耽擱很長,修建帝陵往往需要多年,天氣漸熱,總不好一直停靈梓宮。可是如果簡單了,他更怕朝臣日後的非議。

    為了此事,劉詢幾次征詢霍光的意思,可霍光這個老狐狸,從不 肯正面回答他,總是搪塞著說“臣听從陛下的旨意”。弄得其他朝臣更不敢說話。無奈下,劉詢只能去長樂宮,向上官小妹拿個主意。

    劉詢本準備了一堆說辭,想著如何委婉地說服上官小妹同意盡快發喪,畢竟此事關系著上官小妹在全天下面前的尊貴和體面,上官小妹肯定不希望喪事簡單。不料,上官小妹听完他來意,未等他再開口,就說道︰“哀家會頒旨意,禁奢華、從簡樸。”

    有了上官小妹的旨意,不管有任何差錯,將來都無須他承擔責任。劉詢對上官小妹的感激又增一重,倒頭就拜,“皇孫替天下黎民謝過皇祖母。”

    小妹只淡淡的一絲笑,恍若不見。他幾曾看重過這些?看現在的局勢,漢朝和羌族的戰事只怕不可避免,軍餉糧草都是大花費,我若想大葬,他倒會不悅。

    有了上官太皇太後的旨意,一切容易了很多。

    經過兩個多月的趕工,帝陵接近竣工。朝臣商議下,孝昭皇帝的葬禮定在了一個月後,由太常蔡義主持,葬于平陵。

    霍光將消息告訴雲歌,問她想不想在大葬前,單獨祭奠一下孝昭皇帝,他可以替她安排。

    雲歌的反應出乎霍光預料,她呆了一呆,竟是好像不明白霍光在說誰,“我為什麼要去祭奠孝昭皇帝?”一扭身子,自顧走了。

    霍光只能心內暗愁百結。雲歌自住進霍府,就是這副不冷也不熱的樣子。成君先前的心思,他還能看懂,可如今也如雲歌一般,心思深藏,任人揣測。在成君進宮前,霍光好幾次想勸一下她,可她從不給他機會開口。無奈下,霍光只能等待時間化解一切,也只能希望時間能化解一切。

    孝昭皇帝下葬的日子,司天監預測是個晴天。

    可那一天,棺柩剛出未央宮,晴天忽變成了陰天,緊接著,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自春入夏,八百里秦川一直無雨,劉詢急得日日難以安眠,唇上都起了水泡。今日,忽然見雨,雖道路泥濘難行, 身子被淋得透涼,心里卻難得地輕松起來。

    舉國皆喪,抬目望去,只看天地白茫茫一片。

    一遍又一遍的叩拜,一道又一道的詔書,等大禮全部完成,封墓的時候,劉詢心中忽地一緊,沒有立即開口傳旨,下意識地看向山陵四周。掃視了一圈後,卻未看見最該來送別的人。他又投目百官所跪的方向,既是意料之內,也是意料之外,孟玨不知何時,已經離開。劉詢收回了目光,凝視著孝昭帝即將安寢的陵墓,心中百味雜陳,遲遲沒有出聲。

    眾位官員以為新帝劉詢不舍孝昭皇帝,一個個哭聲突然加大,都用盡了力氣哀號,唯恐顯得自己不夠傷心。伴著淒風冷雨,天地間一片蕭索。

    上官小妹反倒神情木然,冷冷地叫了聲“陛下”。劉詢心中一震,眼中的迷茫一掃而空,只余堅毅。他向蔡義點了

    點頭,蔡義揚聲下令,封閉地宮。封墓石落下後,地宮就永無開啟之日。轟隆隆的巨響中,一代帝王永沉地下。三歲就被百官贊為神童,八歲稚齡登基,未滿二十二歲就突然病亡。他的生命短暫如流星,雖然也曾有過璀璨,可留給世人的終只是抬頭一眸、未及看清的匆匆。

    同一時間,長安城外一座無名的荒山頂上,一個紅衣女子臨風而立,任雨打面。連綿起伏的山嶺被蒙蒙雨幕籠罩,合著山澗霧靄,視線所及,是飄搖不定的昏暗。天地的晦暗襯得女子的一身紅衣越發顯眼。她似乎尋找著什麼,一步一步地向山崖邊靠攏,山風鼓得衣裙像 一朵變幻無形的紅雲,裹著縴瘦的身軀搖搖欲墜。已經到山崖邊,雲海隱著亂石,根本看不清足落處,只要一步踏空,她就會化雲而去。

    隱身在暗處的孟玨,淡然地看著崖頂獨立的女子。眉梢眼角,冷凝如冰。他身後站著于安。雨點紛紛,于安臉上滿是濕意,他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卻抹不掉心底流動著的深沉悲憫。“雲歌和先帝來過這里?”清淡的語氣中,孟玨並沒有太多疑問的意思。于安謹慎地開口說︰“先皇剛知道自己病時,曾帶雲姑娘出過一次宮,當時老奴駕著車,無意中行到了這里。”

    今日,看不到日出了!”

    雲歌輕輕地嘆了口氣,倒也未見得有多遺憾。轉身沿著泥濘山道而下,在雨絲織成的網中,安步當車,緩緩而行,全然未把淒風苦雨當回事。

    此山本就難行,現在有雨,路就更加難走,可雲歌起落間很是從容。于安看了暗驚,雲歌這段日子只怕花了不少時間練武。

    雲歌出城時,還是半夜,路上無人,此時回城,卻正過晌午,路上行人不絕。皇帝出殯,長安城內,處處麻衣白幡,她的紅衣格外扎眼,見者紛紛回避,唯恐惹禍上身。未行多久,一隊兵士將雲歌攔住,叱罵了幾聲後,想將她鎖拿回衙門。雲歌自然不肯隨他們去,出手擋開了士兵。新皇登基,舊帝出殯,本就是敏感時刻,雲歌一身紅衣招搖過市,還公然拒捕,官兵大驚,立即調兵團團圍住了雲歌。雲歌嘴邊一抹淡笑,竟是隨手從一個士兵手中搶了把長刀,就在長安鬧市中和官兵打了起來。

    于安急著叫︰“孟公子!”今天的日子,雲歌如此當街大鬧,可是人證物證俱全的大罪。孟玨卻是好整以暇,負手立在商鋪屋檐下,隔著蒙蒙雨幕,冷漠地看著長街對面的混亂。

    雲歌雖然招式精妙,可雙拳難擋人多,漸漸地,險象環生。于安看孟玨依舊一副坐看風雲的神情,急得正想不顧後果自己出手,卻看到一頂白璧素綢馬車停在了路邊,幾個熟悉的面孔護在馬車邊上。

    一個灰衣男子彎著身子,似在听馬車里的人吩咐什麼,一瞬後,他匆匆跑到官兵統領前,出示了一個腰牌,說了幾句話,統領驚詫地望了眼白璧馬車,遙遙向馬車行跪拜大禮。車簾微微挑開,一只手輕抬了下,示意他平身。

    統領下令兵士住手,竟丟下雲歌,整隊而去。

    因為怕惹禍上身,路人早已躲開,各個商鋪也都緊閉大門,此時官兵又突然離開,原本喧嘩的街道剎那間變得冷寂無聲,只屋檐上落下的雨滴,打在青石街道的積水中,發出長短不一的“叮咚”聲。

    雲歌不解地愣住,視線掃過長街,看到屋檐下站著的孟玨。細細雨絲織成的雨幕,如同珠簾,遮得他面容不清,可太過熟悉,只一個模糊的身形,她已知道是誰。雲歌以為是他多事,冷冷一笑,丟下長刀,就要離開。白璧馬車的緞簾挑起,一個宮裝素服的女子跳下馬車,“雲歌!”雲歌腳步停住,回頭看向匆匆朝她跑來的女子。女子身後,兩個宮女手忙腳亂地一邊撐傘,一邊追,“娘娘,娘娘,小心淋著了!”

    許平君站定在雲歌身前。她一身素服,頭上戴著白色絹花,以示重孝,雲歌反倒一身紅色艷衣,如同新嫁。兩個宮女用傘遮住許平君,雨滴沿著傘沿垂落,如一道珠簾,隔在了雲歌和她之間,許平君一揮手擋開了傘,“你們都下去!”兩個宮女忙垂首退了開去。

    許平君張了好幾次口,卻都不知道該說什麼。自別後,風雲太多,她都不知道該從何說起。而心中對雲歌有太多愧疚,壓得她在這個幾分陌生的雲歌面前有些直不起腰來。

    雲歌凝視了她一會兒,忽而一笑,笑意將她眉眼中的冷漠融化,她輕聲說道︰“姐姐,你做娘娘了。”許平君心頭終于一松,她還是雲歌的“姐姐”,不管多少風雲,至少這點還沒有變。

    許平君牽著雲歌的手,忽地沿著長街跑起來,一串串的淚急急墜落,幸虧有雨打在臉上,所以沒有人知道那些滑落的水珠是從她心頭落下。

    只看長街的迷蒙細雨中,一個白衣女子,一個紅衣女子,手牽著手,飛一樣地跑著。迤邐的裙裾微微鼓漲,如半開的蓮,砰砰的腳步聲中,蓮花搖曳著閃過青石雨巷,給本來清冷的畫面平添了幾分婉約。

    在她們身後,飛濺起的雨花,一朵又一朵繽紛地盛開,全都是蒼茫易碎的晶瑩。

    許平君不知道她究竟想逃離什麼,又想追尋什麼,她只是想跑。奔跑中,似乎這段日子以來,被束縛在未央宮內的壓抑都遠離了她,她仍然是一個可以在山坡上撩著裙子摘野菜的野丫頭。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漢情緣︰雲中歌》,方便以後閱讀大漢情緣︰雲中歌第152章 故劍情深千載頌,人心難測萬古理(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漢情緣︰雲中歌第152章 故劍情深千載頌,人心難測萬古理(1)並對大漢情緣︰雲中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