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3.0版本的研發進入攻堅期時,一個來自國際太空站的緊急通報打破了實驗室的平靜——一群偽裝成宇航員的****劫持了空間站的生命維持模塊,要挾地面交出"星際航行燃料配方",否則將釋放模塊內的有害氣體。更棘手的是,空間站內還滯留著3名平民科研人員,他們的氧氣儲備僅剩72小時。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反恐",沒有任何先例可循。"王玲站在全息星圖前,指尖劃過國際空間站的三維模型,"微重力環境、真空隔絕、太陽風活動周期......所有參數都是系統數據庫的空白區。"
林薇調出空間站的結構圖紙,眉頭緊鎖︰"生命維持模塊與主艙段通過密封艙連接,那里是唯一的通道,但****在連接處安裝了炸藥。常規突入方案會引發連鎖爆炸,整個空間站都可能解體。"
陳凱的團隊連夜啟動"地外智慧適配"程序,將系統3.0的"元智慧"模塊與《考工記》"審曲面勢"的造物理念深度融合。"古代工匠造舟船時,會根據水流、風向設計船型,太空環境雖陌生,但"順勢而為"的底層邏輯相通。"他指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我們可以借鑒"憑虛御風"的思想,讓突入小組借助空間站的自轉離心力,從廢棄的貨運艙接口進入——那里雖已關閉十年,但結構強度仍能承受微重力下的人員通行。"
趙陽的極端環境適應組則在模擬艙內反復測試︰"微重力下,傳統槍械的後坐力會導致身體失控,格斗技巧也需重新設計。我們從武術中的"借力打力"原理出發,開發了"零重力擒拿術",通過推、拉、旋的力道組合,在不產生劇烈反作用力的情況下制服目標。"
行動方案最終確定時,距離氧氣耗盡僅剩48小時。搭載著突入小組的航天飛機升空時,實驗室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空間站的內部畫面——****正通過監控查看各艙段情況,他們顯然沒料到會有人從廢棄接口突入。
"還有30秒抵達對接點。"指揮中心的聲音透過通訊器傳來,帶著金屬摩擦般的質感。陳凱緊盯屏幕,系統3.0正在快速計算太陽風粒子流的間隙︰"等太陽風強度降至安全值的瞬間切入,能避開監控盲區的紅外探測。"
突入小組成功進入廢棄貨運艙時,厚厚的灰塵在微重力環境中懸浮成星雲狀。隊員們按照系統規劃的路線,像游魚般在狹窄的通道中滑行,身上的特制鎧甲反射著應急燈的冷光。這副鎧甲借鑒了古代"魚鱗甲"的層疊結構,既輕便又能抵御微小隕石撞擊,關節處的設計則融合了"鎖子甲"的靈活性,確保在失重狀態下能自由屈伸。
接近生命維持模塊時,系統突然發出警報︰"檢測到炸藥引線的微弱電流!"****似乎察覺到異常,正準備引爆。千鈞一發之際,AI調出空間站的能源分布圖,建議道︰"用激光暫時切斷該區域的電力供應,引線會因斷電失效!"
激光束精準命中電纜接口的瞬間,突入小組如離弦之箭沖進模塊。微重力環境下,雙方的動作都帶著詭異的遲緩,隊員們卻借著旋轉身體的離心力,用"零重力擒拿術"快速制服了敵人——一人抓住****的手臂順勢旋轉,另一人從側面用特制束縛帶纏繞其腰身,整套動作行雲流水,沒有多余的力道浪費。
當解救出平民科研人員,將他們護送到安全艙段時,其中一位老教授看著隊員們鎧甲上的紋路,突然說︰"這花紋像極了宋代的"步人甲",沒想到千年前的防護智慧,能在太空里派上用場。"
行動成功的消息傳回地面時,實驗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王玲看著屏幕上隊員們與科研人員擁抱的畫面,眼眶有些濕潤︰"古人說"道在器中",原來智慧真的能跨越時空,甚至突破大氣層的限制。"
系統3.0的"地外反恐模塊"就此定型,但團隊並未停下腳步。趙陽在分析行動數據時發現,****劫持空間站的手法,與19世紀海盜劫持蒸汽船的策略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控制關鍵設施(蒸汽機房/生命維持模塊)、要挾核心利益(黃金/燃料配方)。"這說明恐怖主義的本質從未變過,變的只是載體。"他在報告中寫道,"因此,對抗他們的智慧也無需從零開始,只需在歷史的星河中找到對應的坐標。"
接下來的半年里,團隊將系統3.0拓展到"星際智慧圖譜"的構建。他們把不同文明的古代軍事典籍、民間智慧錄入數據庫︰瑪雅人的星象導航術被轉化為深空航行的定位算法;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力學原理,用于優化月球基地的抗壓結構;甚至《天工開物》中"草木之實,氣至而生"的生態觀,都被用來設計火星基地的閉環生態系統。
"其實古人早就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了。"林薇在一次分享會上展示著圖譜,"我們現在做的,不過是把這些散落在歷史長河里的珍珠,用科技的線串成項鏈。"
圖譜的第一個實戰應用,是在月球永久陰影區的科研站防御系統。****試圖利用月球塵埃暴掩護突襲,系統3.0卻根據《墨子•備城門》中"守城者必備望樓"的理念,在塵埃暴來臨前,提前升起了搭載高靈敏度傳感器的"月球望塔",將敵人的動向看得一清二楚。當****的飛行器陷入塵埃暴的亂流時,AI又借鑒"水戰中的火攻"思路,引導科研站用聚焦的激光束點燃塵埃中的可燃成分,形成一道火牆,不費一兵一卒就逼退了敵人。
"你看,"王玲指著實時傳回的月球畫面,塵埃在陽光折射下形成彩色的光環,"連月球的塵埃暴,都能成為我們的防御武器。這不是巧合,是智慧的力量在起作用。"
隨著系統3.0在全球的推廣,更多跨文明的智慧融合案例涌現︰在非洲的沙漠反恐中,當地部隊將"沙漠之狐"戰術與《孫子兵法》的"兵貴勝,不貴久"結合,用快速突襲打破了****的持久戰;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反恐小組借鑒傣族的"貝葉戰術"(利用貝葉記錄的雨林路徑)和現代無人機偵查,讓隱藏的據點無所遁形。
陳凱在整理這些案例時,突然想到了什麼,他在系統中新增了一個"智慧溯源"功能︰當某個戰術被應用時,系統會自動標注其歷史出處和文明根源。"這樣,每個使用它的人都知道,自己手中的武器,其實是站在無數古人的肩膀上。"
實驗室的夜總是燈火通明,屏幕上的數據流與古籍掃描件交替閃爍,像一條跨越時空的智慧星河。王玲偶爾會拿起桌上的青銅爵杯——這是她特意收藏的仿制品,杯身上的饕餮紋在燈光下流轉著神秘的光澤。
"知道嗎?"她對晚班的同事說,"三千年前,鑄造這只爵杯的工匠,或許從未想過,他們的造物理念會在三千年後,保護人類在月球上的家園。"
同事笑著回應︰"說不定他們早就想到了,不然為什麼要把智慧刻在青銅上、寫在竹簡上、藏在傳說里?他們知道,總有一天,後人會需要這些。"
窗外,地球的弧線在空間站的攝像頭里緩緩轉動,藍色的海洋與白色的雲層交織成美麗的圖案。在那片藍色下面,無數融合了古今智慧的系統正在運轉,守護著夜晚的安寧;而在更遠的星空,新的智慧圖譜還在不斷繪制,等待著人類去探索、去傳承。
系統3.0的最終版本更新日志里,王玲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智慧的偉大,不在于預測未來,而在于讓每個時代的人都能從過去的星光中,找到照亮前路的勇氣。"
當第一縷陽光透過實驗室的窗戶照在屏幕上時,"星際智慧圖譜"的界面正停留在火星的位置,那里有一個閃爍的紅點——新的挑戰已出現,但團隊的臉上沒有絲毫畏懼,只有期待。因為他們知道,身後的星河中,有取之不盡的智慧在等待著被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