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節後復工的第一天,王玲小組就召開了“反恐心理戰”研發啟動會。辦公室的書架上新增了一排古籍,《鬼谷子》《長短經》《六韜》整齊排列,林薇將提前整理的史料摘要鋪在會議桌上,指尖劃過“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的字樣︰“《鬼谷子》的‘捭闔術’強調根據對方性格采取不同策略,這正是心理戰的核心。咱們可以將敵人分為‘沖動型’‘多疑型’‘理智型’三類,針對性設計談判話術。”
趙陽帶來了去年談判模擬訓練的視頻復盤,指著畫面中“沖動型敵人”的表現︰“這類敵人情緒易失控,容易被言語刺激,古代‘激將法’剛好適用。但要把握尺度,過度刺激可能導致極端行為,得像《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死王朗那樣,精準戳中痛點又不突破底線。”陳凱打開電腦,展示“心理分析系統”的初步框架︰“系統會錄入不同類型敵人的行為特征數據庫,談判時通過攝像頭捕捉微表情、分析語音語調,實時匹配古籍中的應對策略,比如檢測到敵人語速加快、瞳孔放大,就推送‘緩兵之計’的話術建議。”
王玲摩挲著黑龍的羽毛,它正站在會議桌上,盯著屏幕里的模擬場景。“心理戰的關鍵是‘知己知彼’,”她開口道,“古代作戰前會派斥候探查敵軍主帥性格,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用技術手段快速構建敵人心理畫像。另外,《孫子兵法》中的‘避實擊虛’同樣適用,比如面對‘多疑型’敵人,要故意暴露一些‘破綻’,讓其陷入猜忌,分散注意力。”她頓了頓,補充道︰“還要加入‘共情戰術’,借鑒《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找到與敵人的情感共鳴點,降低其抵觸心理,這比強硬對抗更有效。”
分工很快明確︰林薇負責深挖古籍中的心理戰術,按“性格分類”整理成可落地的談判策略庫;趙陽搭建多元化談判模擬場景,模擬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敵人反應,設計戰術訓練方案;陳凱完善心理分析系統,增加微表情識別、語音情緒分析等功能,實現與戰術庫的實時聯動;王玲協調心理學專家團隊,對戰術方案進行科學性論證,對接實戰部隊收集真實談判案例。
林薇泡在古籍館,用了三周時間整理出《古代心理戰術大全》,將“捭闔術”“激將法”“緩兵計”“共情術”等20余種戰術按適用場景分類,每種戰術都配了古籍原文、現代解讀和案例參考。她發現《長短經•知人篇》中“觀其奪救,以明間雜”的識人方法極具價值,可轉化為談判前的準備工作︰“通過敵人的過往行為、社交關系,判斷其在乎的人或事,比如發現敵人重視家人,談判時就可以提及‘家人希望你平安’,用情感紐帶突破心理防線。”她還將《三十六計》中的“空城計”轉化為心理戰策略︰“談判陷入僵局時,故意展示‘我方已有後備方案’的假象,比如讓隊員在鏡頭外制造忙碌聲響,讓敵人誤以為我們不急于談判,從而主動讓步。”
趙陽在基地搭建了“沉浸式談判模擬室”,用VR技術還原地鐵、商場、倉庫等真實場景,隊員們佩戴設備後,能與AI模擬的“敵人”實時對話。他設計了“情緒漸變系統”,“敵人”會根據談判話術實時調整情緒,從平靜到憤怒、從多疑到動搖,讓隊員在實戰化環境中練習戰術運用。一次訓練中,隊員用“激將法”刺激“沖動型敵人”,導致對方情緒失控,模擬人質受傷。趙陽暫停訓練,指著屏幕分析︰“你們只學了‘激將’的形式,沒掌握‘收放’的節奏。古代諸葛亮用激將法時,會先示弱再反擊,你們可以先承認‘對方的某些訴求有道理’,降低其戒備,再用‘但你這樣做只會讓事情更糟’的話術引導,這就是《孫子兵法》‘以迂為直’的思路。”調整戰術後果然效果顯著,隊員成功用“共情+引導”的組合策略說服“敵人”放下武器。
陳凱的研發團隊遇到了難題︰微表情識別在復雜光線環境下準確率不足,語音情緒分析容易受背景噪音干擾。他翻閱林薇整理的《古代心理戰術大全》,看到“听其言,觀其行”的記載,突然有了靈感︰“古代沒有科技設備,靠觀察言行綜合判斷,咱們可以增加‘行為軌跡分析’模塊,結合敵人的肢體動作、語言邏輯,彌補單一識別方式的缺陷。比如敵人頻繁摸口袋,可能是緊張或藏有武器;說話前後矛盾,說明內心動搖,這些都能作為判斷依據。”他還聯系技術部門,引入軍用級抗干擾麥克風和自適應光線攝像頭,解決了環境影響問題。經過多次調試,心理分析系統的識別準確率提升到92%,能在3秒內匹配最優談判策略。
王玲邀請三位心理學專家來基地指導,專家們對“古籍戰術+現代科技”的模式高度認可,同時指出不足︰“現有方案對‘復合型性格敵人’的應對不足,很多真實敵人兼具沖動和多疑特征,需要更靈活的戰術組合。”王玲立刻組織小組調整方案,林薇在戰術庫中增加“組合策略模塊”,比如“沖動+多疑”型敵人,采用“緩兵計+共情術”組合,先通過溫和對話穩定情緒,再用情感共鳴點降低猜忌;趙陽在模擬場景中加入“性格轉換”設定,“敵人”會在談判中切換性格特征,訓練隊員的應變能力;陳凱則在系統中增加“策略優先級排序”功能,根據敵人實時性格變化,動態調整戰術推薦順序。
四月中旬,“反恐心理戰戰術體系”完成初步構建,包括1個核心系統(心理分析系統)、3類戰術庫(按性格分類)、5套訓練方案(模擬不同場景)。總部決定在西南某反恐基地進行實戰測試,測試場景設定為“綁架人質案,綁匪為‘多疑+理智型’,因經濟糾紛鋌而走險”。
測試當天,談判專家佩戴心理分析系統設備與綁匪對話。系統通過綁匪的微表情和語音,判斷其核心訴求是“獲得合理賠償”,同時對警方缺乏信任。林薇提前整理的“共情+事實證明”組合策略被推送︰談判專家先表示“理解你因糾紛產生的不滿”,再展示警方協助解決類似經濟糾紛的成功案例,逐步消除其猜忌。過程中,綁匪突然變得沖動,質疑警方的誠意,系統立刻切換為“緩兵計+利益引導”,提出“先保障人質安全,我們可以安排你與相關部門面對面協商”,同時強調“傷害人質會讓事情徹底失去解決余地”。經過兩小時談判,綁匪最終放下武器,釋放人質。
西南基地的談判專家握著王玲的手︰“這套戰術太管用了!以前全靠經驗判斷,現在有系統和古籍戰術輔助,談判的針對性和效率都提升了太多。”測試報告顯示,運用新戰術體系後,談判成功率較傳統方法提升了45%,談判時長平均縮短30%。
五月,總部下達通知,要求王玲小組牽頭編寫《反恐心理戰實戰手冊》,將研發成果標準化、普及化。手冊分為“理論基礎”“戰術應用”“系統操作”“案例分析”四部分,林薇負責“理論基礎”和“案例分析”,將古籍戰術與現代心理學理論結合,用真實案例解讀戰術運用邏輯;趙陽編寫“戰術應用”,按場景分類,給出具體操作步驟,比如“校園劫持案”“商場爆炸威脅案”的針對性戰術;陳凱負責“系統操作”,用圖文和視頻教程,指導一線人員快速掌握系統使用方法。
編寫手冊期間,小組接到緊急支援任務︰東部某城市發生“****持械拒捕案”,嫌疑人情緒極不穩定,兼具沖動和偏執特征,談判陷入僵局。王玲帶著林薇和陳凱連夜趕往現場,陳凱快速將嫌疑人的初步信息錄入心理分析系統,匹配出“共情+極限施壓”組合策略——先通過嫌疑人的朋友傳遞“家人擔心”的信息,引發情感共鳴;同時展示警方的圍控部署,明確告知“抵抗沒有出路,配合能獲得公正處理”。林薇則根據《六韜•文韜》中“順其志以誘之,因其勢以破之”的思路,調整談判話術,順著嫌疑人的訴求表達理解,再逐步引導其認識到錯誤。經過三小時努力,嫌疑人最終放下武器,接受抓捕。
任務結束後,當地警方特意送來感謝信︰“你們的心理戰術精準擊中了嫌疑人的心理弱點,避免了流血沖突,真是幫了大忙!”這次實戰也為《反恐心理戰實戰手冊》增添了鮮活案例,林薇將其詳細記錄,作為“復合型性格敵人應對”的典型案例收錄。
七月,《反恐心理戰實戰手冊》通過總部審核,開始在全國反恐系統發行。同時,小組啟動新的研發項目——“反恐輿情引導戰術”,目標是結合古代“輿論造勢”智慧,應對反恐行動中的輿情危機,防止謠言傳播引發社會恐慌。
林薇第一時間查閱《史記•陳涉世家》中“篝火狐鳴”、《三國演義》中“蔣干盜書”等輿論戰案例,提煉出“信息主導”“真假結合”“情感引導”三大核心思路︰“古代通過制造輿論動搖敵方軍心,咱們現在要通過權威信息發布、正面案例傳播,引導公眾認知,擊破謠言。”她設計了“三級輿情響應機制”︰一級響應針對普通謠言,通過官方公眾號快速發布事實澄清;二級響應針對影響較大的輿情,組織專家解讀、當事人采訪,形成權威傳播矩陣;三級響應針對重大輿情危機,結合線下活動,比如社區宣講、媒體發布會,增強信息可信度。
趙陽提出“輿情模擬推演”方案︰“古代戰前會模擬敵方輿論攻勢,咱們可以搭建‘輿情沙盤’,模擬不同謠言的傳播路徑和公眾反應,提前制定應對預案。比如‘恐怖襲擊致多人傷亡’的謠言,推演其在短視頻平台、朋友圈的傳播速度,設計‘官方通報+現場視頻+專家解讀’的組合應對措施。”陳凱則研發“輿情監測與分析系統”,實時抓取全網涉反恐相關信息,通過關鍵詞識別、情感傾向分析,判斷輿情風險等級,自動推送應對策略,就像古代的“情報驛站”,及時傳遞輿情動態。
王玲在方案研討會上補充道︰“《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輿情引導的最高境界是‘防患于未然’。咱們要借鑒古代‘教化萬民’的思路,平時就通過宣傳增強公眾對反恐工作的了解和信任,比如制作‘反恐行動幕後故事’系列視頻,展示民警的付出,拉近與公眾的距離,這樣謠言出現時,公眾才會更相信官方信息。”她還強調要注重“情感共鳴”,參考《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在輿情回應中融入人文關懷,比如通報案情時提及“全力保障群眾安全”“妥善安置受影響人員”,讓公眾感受到溫暖,減少恐慌情緒。
八月,“反恐輿情引導戰術體系”在中部某城市試點應用。當地發生一起“疑似爆炸物”事件,現場視頻在網絡上快速傳播,有謠言稱“已造成人員傷亡”。輿情監測系統第一時間識別風險,推送二級響應方案︰官方10分鐘內發布通報,說明“疑似爆炸物已排除,無人員傷亡”;半小時後發布現場處置視頻,展示民警排查過程;同時邀請心理學專家直播解讀“遇到類似情況如何正確應對”。一系列措施快速遏制了謠言傳播,相關話題的負面情緒佔比從40%降至5%,公眾滿意度達92%。
試點成功後,該戰術體系在全國推廣。林薇整理的“輿情應對話術模板”成為一線宣傳人員的必備工具,模板按場景分類,既有嚴肅正式的官方通報模板,也有親切通俗的短視頻文案模板;趙陽設計的“輿情推演沙盤”被納入各地反恐培訓課程,通過模擬演練提升應對能力;陳凱的輿情監測系統接入全國反恐信息平台,實現輿情動態實時共享。
九月底,總部組織“古智新用”戰術成果展,王玲小組的巷戰偵查、物資調配、心理戰、輿情引導四大戰術體系集中亮相。展廳內,巷戰偵查機器人靈活穿梭在模擬街巷中,心理分析系統實時演示微表情識別過程,輿情沙盤推演著謠言應對全流程,吸引了各地反恐骨干駐足觀摩。一位從事反恐工作20年的老民警感慨︰“以前總覺得古代兵法離現代實戰太遠,現在才發現,老祖宗的智慧經得住時間考驗,你們的創新讓這些智慧活了過來。”
十月,王玲小組接到一項特殊任務——為國際反恐培訓班編寫教材,將“古智新用”的中國經驗分享給各國學員。林薇牽頭整理材料,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戰術案例,配上中英文對照的古籍原文和現代解讀;趙陽制作了多語言版本的戰術訓練視頻,用動畫演示古代戰術與現代科技的融合過程;陳凱簡化了設備操作界面,增加英文、阿拉伯文等語言選項。培訓班上,來自12個國家的學員對“心理戰”和“輿情引導”戰術表現出濃厚興趣,埃及學員穆罕默德說︰“中國古代智慧很神奇,‘共情戰術’在我們國家的反恐談判中也很適用,這種跨文化的智慧值得學習。”
十一月,天氣漸寒,基地的訓練場上依舊熱火朝天。王玲小組正在進行“多戰術融合實戰演練”,模擬“城市巷戰+人質劫持+輿情危機”復合場景︰巷戰偵查機器人摸清敵人位置,智能物資調配系統快速輸送裝備,心理談判專家借助系統與綁匪溝通,輿情團隊同步應對網絡謠言。演練結束後,隊員們圍坐在一起復盤,趙陽提出︰“巷戰偵查和心理戰的聯動可以更緊密,機器人發現敵人攜帶的家人照片,應立刻同步給談判專家,作為共情突破點。”陳凱立刻回應︰“我會在系統中增加‘信息實時共享模塊’,實現偵查數據與心理分析的無縫對接。”
黑龍在眾人頭頂盤旋,發出清亮的鳴叫,像是在為他們的新想法喝彩。王玲看著身邊並肩作戰的隊友,又看了看遠處飄揚的國旗,心里滿是堅定。從“攻心為上”的宣傳戰術,到多維度的實戰體系,從國內推廣到國際分享,“古智新用”的道路越走越寬。
十二月初,年度研發計劃研討會召開,王玲小組提出新的目標——“智慧反恐指揮體系”,計劃融合之前的所有研發成果,借鑒古代“中軍帳運籌帷幄”的理念,打造集偵查、指揮、物資、心理、輿情于一體的智能化指揮平台。林薇翻閱《孫子兵法•作戰篇》,眼神明亮︰“古代指揮靠‘將謀’,現代靠‘體系’,咱們要做的就是讓‘將謀’與‘體系’結合,既有智能化的數據分析,又保留指揮官的靈活決策,這才是‘古智新用’的最高境界。”
春節臨近,基地里張燈結彩,處處洋溢著節日氛圍。王玲小組的辦公室里,大家還在忙著完善“智慧反恐指揮體系”的初步方案。窗外雪花紛飛,黑龍站在窗台上,安靜地看著忙碌的眾人。林薇泡了熱茶,遞給王玲︰“組長,今年咱們又完成了好多事,明年這個指揮體系肯定能成功。”王玲接過茶杯,暖意順著指尖蔓延︰“是啊,每一步都不容易,但只要咱們一起努力,老祖宗的智慧加上大家的創新,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除夕夜,四人在基地食堂一起包餃子,黑龍被安置在旁邊的架子上,盯著滾動的餃子好奇地歪著頭。趙陽 著餃子皮,笑著說︰“明年指揮體系上線後,咱們就能實現‘一鍵統籌’,再也不用手動協調各個環節了。”陳凱接話︰“我還想在指揮平台里加個‘戰術知識庫’,集成所有古籍戰術,方便新人快速學習。”林薇則期待地說︰“希望能把咱們的經驗分享給更多國家,讓中國古代智慧為全球反恐事業出份力。”
王玲看著熱鬧的場景,听著隊友們的暢想,嘴角揚起溫暖的笑容。對她而言,基地是家,隊友是親人,黑龍是伙伴,而“古智新用”的反恐事業,是值得用一生去堅守的使命。新的一年,新的征程,他們將繼續帶著古代智慧的光芒,在現代反恐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守護每一個平凡日子里的平安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