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達林格勒以西約60公里處,一個名叫戈盧賓斯卡亞的小鎮附近。
日耳曼帝國陸軍的指揮部便設立在,這座小鎮上。
在戈盧賓斯卡亞鎮附近的齊爾卡河河畔。
一個經過精心選擇的位置,遠離前線的主要交火區,以確保指揮系統的安全和穩定。
日耳曼帝國指揮官弗里德里希•保盧斯上將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里。
在曼施坦因接替了保盧斯的指揮權之後,日耳曼帝國陸軍的指揮部並沒有進行轉移。
在這個指揮部中,一系列關于斯達林格勒戰役的進攻命令。
都是由此處發出。
曼施坦因猶如一頭凶狠至極的西伯利亞虎,目光死死地釘在斯達林格勒的地圖上。
拿下斯達林格勒!
日耳曼帝國將贏得前所未有的勝利,甚至可能迫使北極熊國停戰求和。
無法拿下斯達林格勒,帝國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而北極熊國極有可能借著斯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緩過一口氣來。
作為頂級戰略家!
曼施坦因對于這一點看得很清楚。
因此,此時他肩膀上的壓力絲毫不遜色于鐮刀計劃展開時的壓力。
甚至!
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曼施坦因相比,日耳曼帝國陸軍的其他高級將領就顯得格外的輕松。
自從戰爭開始之後,北極熊國就像是豆腐渣一般。
被日耳曼帝國強大的陸軍席卷。
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大軍覆滅,或者是投降。
這一系列的勝利,已經沖昏了日耳曼帝國將領的頭腦。
在他們看來,拿下斯達林格勒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縱觀歷次戰爭,幾乎每一次,北極熊國的戰損比都要比日耳曼帝國高上太多。
如今,斯達林格勒戰場上,日耳曼帝國陸軍還在增兵。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日耳曼帝國都佔據著全面的優勢。
更不要說,放眼整個斯達林格勒。
已經有接近百分之七十的面積,落入了日耳曼帝國陸軍的手中。
就連可以對整個斯達林格勒形成巨大影響力的馬馬耶夫高地,也已經被日耳曼帝國陸軍拿下。
就在不久之前!
為了確保對馬馬耶夫高地的控制,曼施坦因甚至派出了帝國最為精銳的骷髏師。
黨衛軍骷髏師的前身骷髏總隊,這是專門從事滅絕活動的組織。
事實上,骷髏總隊只是一個泛稱,是指二戰時期管理集中營的黨衛隊,包括輔警、武裝SS、普通SS與專門的“特別隊員”。
後來以這些部隊中的一部分軍官、士兵為基礎,組建黨衛軍第三“骷髏”裝甲師。
它的指揮官特奧多爾•艾克曾經對他的部下過︰“要冷酷無情的對待我們的敵人,以不辜負我們的骷髏章”。
骷髏部隊的右側領章不是黨衛軍傳統的SS,就是一個骷髏,袖標最後也改為骷髏標志,他們的軍裝上要比其他黨衛軍部隊多兩個骷髏徽章。
其最初成員大多來自“骷髏隊”,而骷髏部隊最早可以追溯到1740年腓特烈•威廉一世葬禮旗幟上的骷髏圖案,為了紀念這位先皇,在次年成立了皇家近衛隊——第一和第二近衛輕騎兵團,他們身著黑色制服並且在皮毛帽子上繡上骷髏標志。
在一次大戰中骷髏圖案也成為日耳曼帝國陸軍精銳部隊的標志,例如突擊部隊和裝甲部隊等等。
在一戰結束後少數的自由軍團也把骷髏標志漆在鋼盔和車輛上。
後來在30年代初被定為黨衛隊和其下屬骷髏部隊的標志,其意義黨衛隊高級指導處的真正創建者阿洛伊斯•羅森溫克曾說過︰“我們在我們的黑色帽子上佩帶骷髏標志,借以警告我們的敵人,並向我們的領袖表示,我們隨時準備用自己的生命去實現他的理想。”
41年初,“骷髏”師從20000人擴大到40000人,其中有13000人是超齡服役者,這些士兵僅僅作為高盧國和挪國的常駐警備部隊。
41年4月,“骷髏”師被編入勒布指揮的日耳曼帝國北方集團軍群準備入侵北極熊國。開戰後,它迅速穿越了立陶碗、拉拖維亞,7月越過了斯達林防線,到達了德米揚斯克以北,隨後在7月31日到8月25日在列林格勒地區作戰。
作戰時,它曾配屬給曼斯坦因所指揮的56裝甲軍,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SS部隊。
如今!
小胡子將斯達林格勒戰役的指揮權交給了曼施坦因。
骷髏師也自然而然,成為了曼施坦因手中的王牌部隊。
骷髏師裝備雖不如帝國師和維京師,可骷髏師士兵作戰信念堅定,不怕死,敢去死。
骷髏師對于盟軍炮火絲毫不畏懼,並對盟軍士兵心狠手辣,毫無憐憫,猶如骷髏幽靈一般,無論北極熊國陸軍還是盟軍對這支軍隊很頭疼。
德米揚斯克包圍戰骷髏師成名之戰。
北極熊國方面投入約23萬人、300多輛坦克、1000多門火炮包圍了日耳曼帝國陸軍,12萬日耳曼帝國陸軍有被北極熊國重創甚至全部殲滅的可能。
日耳曼帝國陸軍為避免全軍覆沒,由骷髏師作為突圍主力發動殊死一戰,期望可突破北極熊國陸軍防線,骷髏師為了順利突圍,拋棄一切無用之品,只為多帶彈藥,彈藥沒了就搶北極熊國陸軍武器和其肉搏。
最終“骷髏師”突破了北極熊國陸軍的包圍圈,骷髏師一戰成名。
屠夫!
嗜血!
野獸!!
從骷髏二字,就能判斷出這支軍隊的凶殘。
作為二戰頂級戰力!
雖然骷髏師這群瘋子,日耳曼帝國陸軍的其他部隊也是不太喜歡。
但從來沒有人,否認過這支軍隊的戰斗力。
也正是因此!
目前,骷髏師一個團奪取了馬馬耶夫高地。
這相當于給日耳曼帝國陸軍,吃了一顆定心丸。
想從骷髏師這群瘋子的手中,奪回馬馬耶夫高地。
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別說,在曼施坦因的統籌下。
由莫德兒率領的第三集團軍,將北極熊國最為精銳的第62集團軍牢牢拖住。
局勢一片大好。
怎麼看,都不會輸掉這場戰爭。
但是!
曼施坦因那極為敏銳的戰爭嗅覺,還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這股氣息!
令曼施坦因極度的不安。
“馬多爾河一帶的陣地怎麼回事?”
“我軍失去了這一塊陣地的全部訊息。”
“還有!”
“偵察機傳來的情報中提到,似乎有數萬大軍抵達了馬多爾河方向。”
“這數萬大軍!”
“從哪個方向而來,是哪部分軍隊?”
“是否會對馬馬耶夫高地構成威脅?”
曼施坦因極為不滿的將手中的鉛筆,扔在了一邊。
“連敵人的情況都沒有摸清楚。”
“帝國軍隊什麼時候,變得如此懈怠了?”
“立刻去給我搞清楚情況!”
“是,將軍!”
……
馬多爾河。
作為第一批抵達斯達林格勒的大夏第一方面軍。
李雲龍部!
丁偉部!
孔捷部!
三個師,暫時編組為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
說是三個師!
但作為甦長青手中的王牌部隊,這三個師的兵力突破了六萬。
配置也堪稱奉北野戰軍中,最為豪華的。
這次支援北極熊國,奉北野戰軍中的重型武器。
優先裝備了這三大主力師。
除此之外!
北極熊國也給這三大主力師,補充了不少的準備。
還有部分燈塔帝國的援助。
如此一來!
三大主力師的武器裝備,堪稱豪華。
這批武器裝備完全可以與日耳曼帝國、北極熊國的精銳部隊相比。
而該部隊最大的優勢,還是全部裝備了奉北軍工廠生產的56式沖鋒槍。
這款由甦長青親自命名的劃時代步兵武器。
所謂的56式沖鋒槍,與AK47突擊步槍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準星為半包式兩側護翼,而56式沖鋒槍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56式沖鋒槍最特別的是采用了折疊式的三稜刺刀。
在奉北軍工廠技術條件成熟之後,甦長青第一時間就將自己的想法與奉北軍工廠的軍工專家和盤托出。
對于56式沖鋒槍的基本結構,甦長青還是有所了解的。
而生產出來的原型槍械,也是令甦長青極為滿意。
這款沖鋒槍的掃射速度為每分鐘90~100發,單發射擊每分鐘40發。
&nm普通彈(通常稱為56式步槍彈),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mm厚的鋼板、150mm厚的磚牆、300mm厚的土層或400mm厚的木板。
在使用上,對單個目標在300米內實施點射,在400米內實施單發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對500米內的飛機、傘兵進行射擊,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彈頭飛到1.5公里處仍有殺傷力。
56式沖鋒槍和AK47一樣性能可靠,采用槍機回轉式閉鎖方式,活塞長行程自動原理。操作簡便,易于訓練和維修,自動機在任何環境下均能獲得足夠的後坐動能,確保在風沙等惡劣條件下射擊也有良好的可靠性。
但缺點也和AK47一樣,巨大的後坐能量在射擊時產生強烈的震動,尤其點射時,很難控制槍身的抖動,射擊精度差。
不過對于這個時代的步槍而言,56式沖鋒槍絕對是劃時代的武器。
如今!
甦長青所部的三大主力師,裝備的就全部都是這款56式沖鋒槍。
其輕步兵戰斗力,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