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現場的血跡,類型有很多!
有大量失血形成的血泊、血跡垂直落下形成的滴落血跡、沿物體表面流下形成的流柱血跡等等。
這些血跡,各自有各自的作用。
比如滴落血跡。
整體較圓,周圍可能有細小濺射血跡,可以用于確定受害者或凶手某個瞬間所處的位置,以及血跡滴落的高度等等。
而本案里,尤為關鍵的是噴濺血跡、濺落血跡以及拋甩血跡。
噴濺血跡,通常指人體血管破裂,因血壓噴射而出的血滴,在承接物上形成的血跡。
濺落血跡,指凶器砸在人或者物表面,二者至少其一帶血,由于砸擊力,血滴飛濺,形成的血跡。
拋甩血跡,則指的是凶器表面帶血,凶手甩動凶器,血滴因離心力飛出,形成的血跡。
因此!
本次案件里,牆上的噴濺和濺落血跡射出的激光,形成的匯集區域,是松本子青被錘子砸到的軀體位置。
而拋甩血跡對應的激光匯集區域和形態,和前兩者有很大的區別——
整體偏弧形!
對應的,自然是凶手揮舞錘子的軌跡。
而且,拋甩血跡可以通過血跡兩端的特征,判斷凶器甩動的方向,也就能推測出某次拋甩血跡的形成,是凶手攻擊後收回錘子,還是在甩動錘子攻擊。
結合濺落血跡、噴濺血跡和拋甩血跡,以及凶手的臂展、凶器的長度、受害者的身高、體型等等,基本就能分析出凶殺案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
這期間,凶手的攻擊過程、受害者抵擋逃竄等細節,全都能找到答案。
沈庭一邊對激光發射器的角度進行微調,一邊測量激光匯集區域的各種數據,重建案件過程。
也就是他收集到的數據,讓他肯定,錘擊松本子青的,既不是張黎,更不是余慶偉。
血跡“指出”的凶手體型,和二者差距都很大。
與此同時!
周圍的警員好奇看著沈庭的動作,神情越來越震驚。
大家對沈庭的血跡形態分析能力,其實已經足夠重視了,可看到幾處激光匯集區域,警員們還是被驚住了。
濺射和濺落血跡的激光匯集區域,呈現出邊緣帶有明顯弧度的方形——
當然,不是整個方形,而是方形的一兩條邊。
因為只有錘子這個方向的血跡,能飛濺到牆上,誤差比較小;
錘子另外一邊,濺射和濺落血跡飛起後,沒有承載物,大部分會隨重力滴落到地板上,誤差比較大。
而讓警員們驚訝的是!
激光匯集的弧形邊緣,和法醫推測出的凶器尺寸,幾乎一模一樣。
“不是說,拉線法誤差比較大嗎?”
“我看沈組長這精準度,可比軟件要高多了。”
“是啊,連凶器的輪廓竟然都能體現出來,這也太牛了!”
“還有那拋甩血跡,對應的激光弧形,太形象了。
我感覺,自己都看到了凶手甩動錘子,襲擊松本子青的整個動作。”
……
警員們驚嘆間,沈庭則越來越意外。
整個凶殺過程,他基本已經了然于胸,倒也沒有太特殊的地方——
首先,凶手持錘子,在這客廳靠牆的位置,多次砸擊松本子青的軀體。
第一下應該就砸到了松本子青的腦袋上,他直接倒地!
之後松本子青,有舉胳膊格擋的動作,結合尸檢來看,小臂骨被砸斷。
松本子青向身後牆面方向倒爬,躲避攻擊,這期間胸骨和肋骨被砸斷。
最終,松本子青爬到兩牆夾角的位置,在這里失去力量癱倒。
凶手仍舊攻擊多次頭部後,才罷手。
從血跡看,整個過程,現場有三人——
除了凶手和松本子青,還有一個人。
因此每次攻擊,都有一部分血跡缺失,應該是第三者軀體遮擋導致的。
除了凶殺過程,沈庭分析出的其它結論,就有意思了。
他先找來痕檢,在血跡熒光照片上點了幾處︰
“這里、這里和這里的血跡,應該不是松本子青的,你提取血樣,回去測測DNA。”
“沒問題,我馬上!”
痕檢行動的同時,卓岩好奇地湊了過來︰
“沈組長,血跡形態分析結束了嗎?
有什麼結論啊?
能確定張黎和余慶偉是凶手嗎?
能確定他們的作案過程嗎?”
沈庭直接搖頭︰
“恰恰相反,根據血跡分析的結論,我能確定——
張黎和余慶偉不是凶手!
不過,持錘子砸擊松本子青的,倒也是熟人……”
沈庭說著,就在現場警員最好奇的時候,忽然話鋒一轉︰
“那張黎的女兒,張芊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