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第176章 公子韓非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無樹散人 本章︰第176章 公子韓非

    就在城門處一片“賓主盡歡”的熱鬧景象之時,在不遠處一座酒樓的二樓雅間內,一個身材頎長、面容清瘦的男子,正憑窗而立,目光復雜地注視著城門方向。

    此人,正是韓國公子,韓非。他遠遠地看著秦國使團的旌旗,看著那個被韓王厘奉若上賓、隱約能看到一個挺拔身影的李斯,心中百感交集。

    由于距離較遠,加之李斯被眾人簇擁,韓非並未能看清李斯此刻的面容。

    但他知道,那就是他的師弟︰李斯。李斯之名,如今在列國之間,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默默無聞的荀門弟子。

    尤其是在秦國,他主持編撰《呂氏春秋》,其才華與影響力,日益彰顯。《呂氏春秋》的一些散落篇章,通過各種渠道流傳出來,韓非也曾不惜重金購得幾卷殘篇。

    細細研讀之下,即便是以韓非之博學與挑剔,也不得不暗自贊嘆。李斯在書中展現出的宏大視野、嚴謹邏輯以及對各家學說的融會貫通,遠超他當年在蘭陵時對這位師弟的認知。

    “師弟啊師弟,”韓非心中喟嘆,

    “你果然非池中之物。當年在蘭陵,我便知你胸懷大志,只是未曾想,你能將才華發揮到如此地步。”

    他想起當年在蘭陵求學之時,自己也曾試圖拉攏李斯,希望他能為積弱的韓國效力。然而,李斯卻不為所動,毅然選擇了西入強秦。

    “你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韓非苦澀一笑。連他這個韓國公子,空有一身抱負,卻因口吃而不被韓王重用,屢屢進諫良策,皆如石沉大海。更何況李斯一個外來的楚人?在如此昏聵的韓國,再大的才華,也只會明珠蒙塵。

    如今,他只能眼睜睜看著韓國一步步走向衰亡,自己所能做的,不過是運用一些“詭譎手段”,試圖在夾縫中為韓國爭取一絲苟延殘喘的機會。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城門方向,眼神變得深邃而堅定。師弟,你既已選擇了秦國,想必有你的考量。

    但若你想幫助秦國徹底吞並我韓國,我韓非,也絕不會束手待斃!

    他轉身離開窗邊,對侍從低聲吩咐了幾句。侍從領命而去,不多時,便有一只信鴿,帶著一封密信,悄然飛出了出去,目標正是秦國使團下榻的驛館的其中一名成員︰浮丘伯。

    韓非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浮丘伯,此人雖身在秦營,卻也並非呂不韋的死忠之士,對韓系亦有舊情可循。他也曾是荀卿門下弟子,與自己相熟,並且接受過自己的資助,也算有幾分同門之誼。

    更重要的是,浮丘伯此人,頗有野心,並不甘心久居人下。他相信,浮丘伯定能明白他信中的深意。

    新鄭驛館之內,浮丘伯收到韓非通過信鴿送來的密信,展開細閱,臉上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信中,韓非並未直接提及任何請求,只是隱晦地談及了韓國危難,同門之誼,以及對當前秦韓實力對比的憂慮,字里行間,卻充滿了暗示與期盼。

    浮丘伯是什麼人?心思深沉。他自然明白韓非的言外之意。

    他將韓非的密信置于燭火之上,看著它化為灰燼,眼中精光閃爍。

    “韓非啊韓非,你倒是聰明。”浮丘伯低聲自語,“想借某之手,為你韓國爭取一線生機麼?”

    他負手踱步,心中盤算。

    他浮丘伯,修習縱橫之術,所求者,乃是攪動天下風雲,于亂世之中謀取自身之最大利益。縱橫家的核心要義,便在于“審時度勢,趨利避害,保持均勢,方可長久”。

    如今秦國勢大,六國積弱,尤其是韓國,更是危如累卵。若任由秦國長此以往,一家獨大,吞並六國,那他這縱橫之術,便再無用武之地,天下也將再無“縱橫家”的舞台。

    所以,從縱橫家的立場出發,他必須“抑強扶弱”,盡可能地維持各國之間的均勢,讓這場天下棋局能夠長久地進行下去,他才能在其中縱橫捭闔,攫取利益。

    “秦強韓弱,自當助韓。”浮丘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有趣的是,他這番“抑強扶弱”的考量,竟與那早已式微的墨家之道,有幾分“殊途同歸”之妙。墨家講“兼愛非攻”,主張扶助弱小,反對強國欺凌。只不過,墨家是出于“利天下”的公心,而他浮丘伯,則是出于一個“野心家”的私欲。

    “呵呵,墨家?利天下?”浮丘伯哂笑一聲,“某所求,乃是利己!不過,能借‘利天下’之名,行利己之事,倒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他當即提筆,將李斯與成商議的“紅臉白臉”談判策略,以及李斯對談判節奏、心理博弈的種種精妙設計,原原本本地寫了下來,而後通過自己隱秘的渠道,迅速送到了韓非手中。

    新鄭城中暗流洶涌之際,千里之外的咸陽宮內,亦是風波迭起。

    呂不韋留宿甘泉宮之事,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顆巨石,盡管宮闈之內戒備森嚴,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等足以引人遐思的秘聞,還是通過各種隱秘的渠道,在宮女內侍之間悄然流傳。

    一時間,甘泉宮與相邦府成了宮中私下議論的焦點。言語之間,多有對太後趙姬與相邦呂不韋過從甚密的猜測,甚至還有更為不堪的污言穢語。

    這些流言蜚語,自然也傳到了頤和宮夏太後的耳中。

    “砰!”一只置于案幾上的上好細頸陶瓶被狠狠拂落在地,立時四分五裂,清脆的碎裂聲在殿內回蕩,細小的陶片飛濺開來。夏太後氣得渾身發抖,臉色鐵青。

    “混賬!通通都是混賬!”她厲聲呵斥著跪在面前的內侍總管,

    “這已經是第幾個了?因為管不住下面人的嘴,被老身杖斃的,這是第六個了!”

    內侍總管嚇得魂不附體,連連叩首︰

    “太後息怒!奴才該死!奴才一定嚴加管束,絕不讓這些污穢之言再傳入太後耳中!”

    “傳入老身耳中尚是小事!”夏太後怒氣難平,胸口劇烈起伏,

    “若是讓大王听到了這些腌事,听到了這些關于他母後與相邦之間不清不楚的傳聞,我大秦王室的體面何在?先王的顏面何在?!”

    她身為王太後,又是韓系宗室在秦國的代表,維護王室的尊嚴與體面,是她不可推卸的責任。趙姬這般不知避嫌,行事如此不顧體統,簡直是將王室的臉面按在地上摩擦!更讓她無法容忍的是,這等丑聞,極有可能動搖秦王政的威信,甚至會引發朝局動蕩!

    “趙姬!這個不知輕重的女人!”夏太後咬牙切齒,眼中噴涌著怒火,

    “當年在邯鄲便是個行事孟浪的,如今貴為太後,依舊如此我行我素,引得宮闈不寧!”她越想越氣,再也坐不住了。

    “備駕!”夏太後猛地起身,眼中閃爍著寒光,“老身要親自去甘泉宮問問,她趙姬還要不要這太後的身份!還要不要這大秦王室的體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方便以後閱讀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第176章 公子韓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第176章 公子韓非並對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