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甘羅特意找到呂不韋,言辭懇切地表示,自己雖年幼,但也博覽群書,願為《呂氏春秋》的編撰盡一份綿薄之力,尤其對縱橫家言論頗有心得。呂不韋見他主動請纓,且言之鑿鑿,心中亦是歡喜,便笑道︰“好,有志不在年高。李斯今日會來府中商議編撰細則,你便與他一同議議,也讓他看看我大秦神童的風采。”
午後,李斯依約來到相邦府。呂不韋特意將議事地點安排在了一處雅致的偏廳,呂娥蓉亦在座。甘羅早已等候在此,見李斯進來,小小的身板挺得筆直,目光炯炯地打量著這位近來聲名鵲起的楚人。
寒暄過後,甘羅便迫不及待地發起了“進攻”︰“李斯先生,晚輩听聞先生欲以儒法為骨,兼納百家之長編撰《呂氏春秋》。晚輩不才,對縱橫之術略有涉獵,不知先生以為,縱橫家之言,于這煌煌巨著之中,當居何位?其精髓又在何處?”
這小子,果然是來者不善!李斯心中暗笑,面上卻不動聲色。他對這位歷史上十二歲便拜為上卿的甘羅,也頗有幾分興趣。
“甘羅小先生客氣了。”李斯微微頷首,
“縱橫家者,審時度勢,權衡利弊,以言辭為刀兵,折沖樽俎,使不戰而屈人之兵,亦是大才。其精髓,竊以為在于一個‘變’字,因勢而變,因時而變,因人而變,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甘羅眼中精光一閃,追問道︰“先生所言甚是。然則,甦秦合縱六國,張儀連橫破縱,皆極盡權謀之變。先生以為,此二人之術,孰高孰下?其成敗關鍵,又在何處?”
這問題看似尋常,實則暗藏機鋒,意在考較李斯對縱橫家權術的理解深度。李斯淡然一笑︰“甦秦、張儀皆為一時之俊杰,其術無高下之分,唯時勢不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罷了。然,縱橫之術,若只重權謀機變之‘術’,而忽略其所依附之‘道’,則易失其本心,流于詭詐。
譬如建瓴水,若無高屋為基,水勢再大,亦難覆蓋廣遠。縱橫之術,若無國家大義、天下蒼生為念,縱能取一時之功,終究難成大道,甚至反噬其身。”
此言一出,甘羅小臉微微一滯。他自幼聰穎,于權謀機變之道一點即通,平日里也頗為自得。李斯這番話,卻如當頭棒喝,點出了他平日里未曾深思之處。他過于追求“術”的精妙,反而忽略了“道”的根本。一時間,他竟有些語塞。
呂娥蓉在一旁靜靜听著,美眸中異彩連連。她本以為甘羅會以其辯才讓李斯稍落下風,未曾想李斯寥寥數語,便點破了縱橫之術的關隘,直指核心。她看向李斯的目光,又多了幾分深思與認同︰
“李斯先生所言極是。術為用,道為體。若無大道為基,縱有千般巧妙之術,亦不過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甚至可能淪為禍亂之源,詭譎難測。”
甘羅畢竟聰慧,很快便領悟了其中深意,他站起身,對著李斯深深一揖︰“先生之言,振聾發聵,晚輩受教了!”李斯見他能迅速反思,也不禁暗贊其聰敏。
呂不韋聞言,撫掌大笑︰“好!好一個‘術為用,道為體’!李斯,你果然未讓本相失望。甘羅,你小小年紀,能有此見識,並勇于正視自己的不足,亦是難得。今日這場小論,于《呂氏春秋》大有裨益!”
呂娥蓉亦是目含贊許,對李斯道︰“先生之論,發人深省。小女子先前也只覺縱橫之術在于辭鋒機變,今日方知其體用之別,大道之要。”
甘羅此刻已是心悅誠服,再無半分先前的試探與傲氣,對李斯躬身道︰“先前是晚輩孟浪了,還請先生海涵。先生既已點明縱橫家之精髓與大道,不知在《呂氏春秋》的‘十二紀’、‘八覽’、‘六論’之中,先生預備如何安放縱橫家之學說,使其既能彰顯其用,又不失其正?”
李斯見甘羅已然虛心求教,便也不再藏私,正色道︰“《呂氏春秋》旨在囊括天地萬物古今之事,百家之學皆有所長,亦有所偏。縱橫之術,其‘審時度勢’、‘權衡利弊’之智,可入‘八覽’中‘審應覽’、‘審度覽’;其‘折沖樽俎’、‘不戰屈人’之能,可于‘六論’中‘不侵論’、‘士節論’中有所體現。
然其核心之‘變’,則需與儒家之‘中庸’、法家之‘定分’、道家之‘無為’相結合,使其變而不亂,動而有法,方為正道。具體篇目,我已有初步構思……”
接下來,李斯便將自己對《呂氏春秋》整體框架的構想,以及對各家學說如何取舍、如何融合,娓娓道來。他不僅有宏觀的架構,更有細致到具體篇目如何編排、核心觀點如何提煉的方案。時而引經據典,時而以史為鑒,其知識之淵博,思路之清晰,令在座之人無不嘆服。
呂不韋更是頻頻點頭,眼中欣賞之色愈發濃郁。原先他雖有編撰此書之雄心,但具體如何落實,諸多門客也曾獻策,卻總覺有所欠缺。今日听李斯一席話,只覺豁然開朗,心中那模糊的藍圖瞬間變得清晰無比。李斯不僅補全了他設想中的諸多缺漏,更在結構與深度上遠超他的預期。
甘羅听得如痴如醉,時不時點頭,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他發現李斯所言,不僅邏輯嚴密,且極具前瞻性,許多他之前只是隱約感覺到的問題,李斯都給出了清晰的解答和完善的方案。
呂娥蓉更是芳心劇震,她自詡博覽群書,亦參與過相府諸多文書的整理,卻從未見過如李斯這般,能將如此龐雜的知識體系梳理得井井有條,且立意高遠之人。不知不覺間,日已西斜。呂不韋一拍大腿,朗聲道︰
“妙哉!李斯,你這番見解,讓本相如撥雲見日!《呂氏春秋》有你主持,何愁不成萬世經典!”
他轉向甘羅,“甘羅,你先前所言極是,你雖年幼,然聰慧過人,便隨李斯一同參詳,多學多看,將來必成大器!”
甘羅恭敬應道︰“謹遵相邦鈞命,晚輩定當竭力輔助李斯先生,不敢懈怠。”
李斯則趁熱打鐵,躬身道︰“相邦謬贊。編撰《呂氏春秋》乃曠世盛舉,非一人之力可成。斯有一不情之請,望相邦恩準。”
“但講無妨!”呂不韋心情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