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李斯帶著數卷沉甸甸的竹簡,再次來到相邦府。
呂不韋此刻正在處理堆積如山的軍政要務,書房內外,不時有官員行色匆匆地進出,氣氛肅穆而緊張。
李斯在門外等候了片刻,才被管事引入。
“相邦。”李斯稽首行禮,將手中竹簡雙手奉上,“此乃斯三日苦思冥想,草擬的《新序•呂氏春秋》大綱及篇目設想,請相邦過目。”
呂不韋正埋首于一份軍情急報,聞言抬起頭掃了李斯一眼,又看了看那幾卷竹簡,略帶一絲訝異︰“哦?這麼快便有了眉目?李斯,你果然勤勉。”
他指了指一旁的案幾︰“本相這里還有諸多軍政要務待處,你先將大綱留下,本相稍後會仔細批閱。若確有真知灼見,本相必不吝賞拔。
“諾。”李斯心中有些許期待落空之感,他本以為能與呂不韋就大綱內容詳談一番,但他明白相邦日理萬機,能得此承諾已是不易。他將竹簡恭敬地放在案幾上,再次行禮後,便退出了書房。
剛走出書房不遠,行至一處回廊拐角,李斯迎面遇上了正款步而來的呂娥蓉。她今日穿著一身月白色的深衣,裙裾微曳,更襯得其氣質清冷出塵。
李斯連忙停步,躬身行禮︰“見過呂小姐。”
呂娥蓉目光清冽地看了他一眼,那雙仿佛能洞察一切的丹鳳眼微微眯起,淡淡道︰“李先生行色匆匆,可是又有高見呈與家父?”
李斯恭謹應答︰“不敢當‘高見’二字。不過是奉相邦之命,草擬了《呂氏春秋》的一些淺薄構想,呈請相邦斧正罷了。”
“哦?《呂氏春秋》?”呂娥蓉眉梢微挑,她自然知曉父親對編撰此書的重視,也記得上次李斯那番“兼納百家”的言論。她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道︰“父親近日政務繁忙,李先生之心意,想必家父稍後自會詳閱。李先生慢走。
言罷,她便越過李斯,向書房方向行去,並未再多言一句。
李斯再次躬身一禮,待呂娥蓉走遠,才直起身來,暗自松了口氣。這位呂家千金的氣場實在太過強大,每次與她相對,都讓他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
李斯離開相邦府後,行走在咸陽繁華的街道上,心中五味雜陳。呂不韋那句“稍後批閱”,也意味著他還需要耐心等待。
回到永豐里府上,李斯眉頭微不可察地一蹙。府上除了住著庸虎,阿瀅婆媳和阿秋,禽滑陵也暫住府中,還有晉陽帶來的張市,再加上府邸原有的僕役,每日的開銷著實不小。
他如今雖在相邦門下,但此時尚未有明確的官職和俸祿,日常用度,多是呂不韋的賞賜或鄭國那邊之前的一些饋贈,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坐吃山空,非立身之道啊。”李斯暗自嘆息。他一個現代靈魂,最明白經濟基礎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這等級森嚴、人情復雜的咸陽,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撐,很多事情都會束手束腳。
“得想個法子開源才是。”李斯一邊走,一邊思索。他可不想事事都仰仗呂不韋的鼻息,那會讓自己顯得過于卑微。
這時有行人捧著一盆豆子從身邊經過,忽然,一個念頭如電光火石般閃過他的腦海,豆腐!
這個時代,大豆早已是重要的農作物,但豆腐的制作工藝,似乎要到漢代淮南王劉安時期才真正出現並普及。而他卻清楚地知道這“點鹵成腐”的奧秘!
豆腐營養豐富,口感滑嫩,烹飪方法多樣,更重要的是,原料便宜,制作工藝一旦掌握,成本不高,利潤卻可以相當可觀。若能在咸陽獨家推出此物,不僅能解燃眉之急,甚至可以作為一項長期穩定的財源!
“對,就是豆腐!”李斯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的光芒。他回想了一下豆腐的制作流程︰浸泡大豆、研磨成漿、過濾豆渣、煮沸豆漿、點入石膏或鹽鹵,最後壓制成型。
石磨在這個時代已經存在,大豆更是尋常之物。關鍵在于點漿用的石膏或鹽鹵。石膏在古代也用于藥材或建築,設法尋到應該不難。鹽鹵則是制鹽的副產品,或許可以通過一些渠道獲得。
這個想法讓李斯原本有些沉郁的心情豁然開朗。然而,興奮過後,一絲顧慮又涌上心頭。
“秦國重農抑商,商君之法對商業活動限制頗多。”李斯眉頭微蹙,“我雖有爵位,但若公然大規模經商,會不會引人注目,甚至觸犯某些禁忌,反而弄巧成拙?”
他畢竟是穿越而來,對秦國具體的商業法規和潛規則了解並不透徹。特別是他現在身份敏感,一舉一動都可能被放大解讀。萬一這豆腐生意做大了,惹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影響到他在呂不韋面前的形象,那就得不償失了。
“不行,此事需謹慎。”李斯暗忖,“在動手之前,必須先摸清咸陽城內商業運作的門道,以及秦法對官員及其親屬經商有無明確限制。”
他忽然想到了張澤!
張澤是鄭國手下的得力干吏,當初在鄭國渠工地上,李斯與他多有合作,彼此印象都還不錯。張澤為人精明干練,又久在官場,對咸陽的各種人情世故、律法條文想必了如指掌。而且,鄭國渠工程本身就涉及到大量的物資采買、徒役管理,張澤對此必然經驗豐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可以去拜訪一下張澤。”李斯心中一定,“一來可以敘敘舊,聯絡一下感情,二來可以旁敲側擊地向他請教一下這方面的事情。他若肯指點一二,便能省去我不少摸索的功夫,也能避免踩雷。”
而且,通過張澤,或許還能了解到鄭國近況,畢竟,自己當初是被鄭國力保才得以留在咸陽的。
想到這里,李斯加快了腳步,心中已有了計較。賺錢固然重要,但行事穩妥,不留後患,才是他立足的根本。
與此同時,相邦府書房內。
呂娥蓉並未立刻向父親稟報事務,而是目光落在了案幾上那幾卷嶄新的竹簡——《新序•呂氏春秋》大綱。
她對李斯此人,觀感頗為復雜。一方面,是關于其隱瞞的家鄉發妻之事,以及他身上那種難以言喻的“現代”氣息,都讓她心生警惕與惡感,覺得此人城府深沉,品行堪憂。
但另一方面,無論是從鄭國渠的獻策,還是晉陽的所作所為,乃至上次關于《呂氏春秋》編撰的初步見解,都不得不讓她承認,此人的才華與見識,確有其過人之處,甚至遠超許多飽學之士。
“哼,巧言令色,不知其心如何。”呂娥蓉心中輕哼一聲,但那雙銳利的丹鳳眼卻不由自主地被竹簡吸引。她知道父親此刻正忙,一時半會兒也顧不上看這些。
“我倒要看看,你究竟能寫出些什麼驚世駭俗的東西來,竟敢妄談為我大秦立萬世之言。”
一絲好奇心驅使著她,素手輕抬,縴長的手指觸踫到了冰涼的竹簡。她略一猶豫,還是緩緩展開了第一卷……
喜歡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請大家收藏︰()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