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第106章 董府論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無樹散人 本章︰第106章 董府論道

    晉陽的局勢初步穩定,李斯決定將目光投向一直保持低調的董家,這個擁有顯赫先祖的家族,正是他試圖爭取的對象。

    數日後,李斯備下薄禮,以郡丞的身份,正式前往董府拜訪。董家府邸自有一股沉穩、古樸的氣度,庭院深深,廊柱軒昂,隱隱透著百年世家的底蘊。

    董家家主董闊親自出迎,態度恭謹卻不失身份。他年約五旬,面容清 ,眼神深邃,透著一股久經世事的沉靜。寒暄過後,賓主落座,李斯並未急于談論政務,而是話鋒一轉,談及了董家的先祖。

    “久聞董氏乃晉國名門之後,先祖董狐,秉筆直書,不畏強權,青史留名,實乃史官之楷模。”李斯語氣誠懇,帶著恰到好處的敬意,“而後更有董安于公,輔佐趙簡子,奠定趙氏基業,忠肝義膽,雖結局令人扼腕,然其功績與風骨,至今仍為後人所稱頌。斯今日得見董公,幸甚至哉!”

    這番話並非純粹的恭維。李斯確實查閱過相關史料,對這兩位董氏先祖的事跡有所了解。“董狐直筆”和董安于的忠烈,在史書上都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他這番話,既表達了對主人家族歷史的尊重,也傳遞出一個信息︰他並非一味打壓舊族的“酷吏”,而是懂得尊重歷史和傳統的。

    董闊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動容。身為董安于的後人,先祖的榮光與悲劇,始終是家族心中復雜的情結。李斯能主動提及並表達敬意,這無疑拉近了雙方的距離,也讓他對這位年輕郡丞的印象好了幾分。

    “郡丞大人謬贊了。”董闊微微欠身,“先祖之事,已是過眼雲煙。如今大秦之勢,銳不可當,天下格局,正值劇變。我等身處其中,唯有順應時勢而已。”他話說得滴水不漏,點明了當前秦國獨強的局面,也表明了董家的基本立場。

    就在此時,一名侍者引著一位年輕男子走了進來。此人正是董闊的嫡長子,董余。

    “犬子董余,見過郡丞大人。”董闊介紹道。

    “董公子一表人才,果然家學淵源。”李斯頷首示意,目光在董余身上停留片刻,敏銳地察覺到此子絕非尋常紈褲可比。

    幾番客套之後,話題漸漸轉向了天下大勢。李斯有意試探董家的見識和立場,便沉吟著開口道︰“如今秦國之勢,銳不可當,並吞六國,一統天下,似乎已是指日可待。然,以強法、重耕戰席卷六合,固然勢如破竹。但斯心中常有隱憂,不知董公與公子以為,僅憑此道席卷天下之後,我大秦又當如何才能真正使四海歸心,長治久安?這前所未有之一統偉業,其後又將面臨何等挑戰?”他將問題聚焦于秦國統一的手段及其可能帶來的未來隱患。

    董闊看了一眼兒子,示意他可以暢所欲言。董余顯然也對這個話題早有思考,他略一沉吟,便坦然開口,語出驚人︰

    “回郡丞大人,小子愚見,秦國以強法、重耕戰而欲並吞六國,此乃‘易統’之道。以秦國虎狼之師,兼並列國,或許只是時間問題。然,六國之地廣袤,民俗各異,人心復雜,歷經數百年各自為政,早已根深蒂固。若一統之後,僅僅延續吞並之時所用的嚴刑峻法與赫赫武功,欲以此強行整合天下,恐怕……”

    董余頓了頓,眼神變得更加銳利︰“恐有‘易統而難凝’之虞!僅憑強權彈壓,六國遺民之怨,非朝夕可消。若不能尋得一種足以彌合地域之別、凝聚人心之新道,使其自內心認同秦之統治,而非僅僅懾于武力,則未來大秦所建立之一統帝國,或將根基不穩。一旦強權稍有松懈,或遇內外動蕩,則分崩離析之危,恐非遠慮!”

    這番話,在秦國國勢如日中天、統一大業看似一片光明的當下,可謂是石破天驚!他並非質疑秦國統一的能力,而是深刻地指出了統一之後可能面臨的、由于統一方式所帶來的巨大隱患!這精準地預見了秦朝未來“其亡也忽焉”的根本癥結!

    董闊听到兒子如此大膽地剖析秦政潛在的危機,手心微汗,卻並未阻止。

    李斯非但沒有絲毫慍色,眼中反而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精光!他死死地盯著董余,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

    知己!真正的知己!

    他沒想到,在這個時代,在他剛剛開始思考如何鞏固未來大一統成果的時候,竟然有人能如此清醒、如此深刻地預見到“凝聚人心”的巨大挑戰!而且還是出自一個舊趙貴族的後裔之口!

    “公子所言,鞭闢入里,振聾發聵!”李斯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激動,目光灼灼地看向董余,“‘易統而難凝’,此論斷可謂洞見未來!那麼,依公子之見,這足以彌合地域之別、凝聚人心之‘新道’,又當為何?如何才能避免未來‘難凝’之危?”他緊追不舍,想看看對方的思考深度。

    董余顯然也被李斯的反應和追問所觸動,他沒想到這位秦吏竟有如此胸襟和眼光。他沉吟片刻,坦誠道︰“小子才疏學淺,只能窺見癥結,至于萬全之策……或許,當在統一之後,于法度之外,更重教化?設法統一文字、度量衡,以利政令通行?亦或是……需尋一種能超越六國舊念、為天下人所共同認同之‘道’,方能長久?”他提出的仍是方向性的思考,具體路徑尚不清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這時,李斯開口了。他的聲音沉穩而自信,仿佛早已洞悉了歷史的走向和帝國的奧秘︰

    “公子所慮極是!秦國若欲在並吞六國之後,建立萬世不拔之基業,則必須在武力征服完成之後,立刻著手三件大事!”

    他伸出三根手指,目光炯炯,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氣勢︰

    “其一,固形! 天下一統之後,當務之急,便是統一文字、度量衡、車軌!形不統一,則政令難通,商貿難暢,人心難齊!此為構建統一帝國之骨架,基礎之基礎!”

    “其二,鑄魂! 何為統一後的‘天下’?需構建一種超越六國舊念的、全新的身份認同!當以‘華夏’為號召,溯源共祖,使六國之民,皆以‘華夏子孫’自居,而非執著于秦、楚、趙之舊名!更需編撰統一之史書,重塑天下人之歷史記憶,強調‘大一統’乃天命所歸,人心所向!此乃凝聚帝國之靈魂,消解隔閡之關鍵!”

    “其三,利民! 天下初定,戰亂方息,民生凋敝。此時,空談‘華夏’、‘大一統’,百姓未必能感同身受。新朝必須讓天下百姓,切實感受到一統帶來的好處!當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大興水利,發展農桑;鼓勵工商,貨暢其流!唯有讓百姓安居樂業,倉廩充實,才能從根本上消弭舊怨,真心擁護新朝!此乃穩固帝國之血肉,長治久安之根本!”

    “待武功定鼎之後,立刻著手固形以立基,鑄魂以聚心,利民以安本!三者並舉,輔以強法為約束,假以時日,則公子所憂之‘難凝’局面,方可迎刃而解!大秦之一統,方能固若金湯,傳之萬世!”

    李斯這番話,不僅系統化、具體化了董余的擔憂,更提出了極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解決方案!他將統一後的國家治理,提升到了“形、魂、本”三個層面,尤其是“華夏認同”、“重塑歷史記憶”和“利民為本”的策略,充滿了後世成熟帝國的治國智慧,遠遠超越了這個時代的普遍認知!

    話音落下,廳內一片死寂!

    董闊和董余父子二人,徹底被李斯這番宏論所震懾!他們仿佛看到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未來圖景,以及一條清晰可行的治國路徑!李斯不僅預見到了未來統一的挑戰,更提前給出了應對的藍圖!這份眼光,這份格局,這份自信……簡直匪夷所思!

    董余看向李斯的目光,已經從之前的審視和些許不服,徹底轉變為狂熱的崇拜和敬畏!他感覺自己多年的苦思冥想,在李斯這番話面前,顯得如此淺薄!這才是真正的經國之略!王佐之才!

    “郡……郡丞大人……”董余聲音干澀,激動得站起身來,深深一揖,“大人高瞻遠矚,一席話令昭茅塞頓開!此‘固形、鑄魂、利民’三策,若能于一統之後推行,實乃定國安邦之無上寶典!大秦……不,華夏之幸!天下蒼生之幸!”

    董闊也從極度的震驚中回過神來,看向李斯的眼神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凝重和敬意。他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絕非僅僅是一個能干的郡丞那麼簡單!他所思考的,是整個天下的未來!這樣的人物,其志向絕不在晉陽一地!

    “郡丞大人經天緯地之才,老朽……拜服!”董闊站起身,鄭重地對著李斯深施一禮,態度已然從之前的客氣轉變為發自內心的敬服。

    李斯坦然受了這一禮。他知道,通過這場關于未來帝國治理的“論道”,他已經徹底征服了董家父子,尤其是贏得了董余這個潛力無限的人才的認同。

    喜歡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請大家收藏︰()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方便以後閱讀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第106章 董府論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第106章 董府論道並對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