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聞言,已經做好了隨時記錄的打算,其他人則是做出用心傾听的姿勢。
“第一種方案是主流方案傳統混養模式。主養品種以草魚、鰱魚為主,按照每畝各400尾投放,配養品種以 魚、鯉魚為輔,按照每畝各150尾投放。”
“五畝魚塘需要投放魚苗共計5500尾。”
“ 魚跟鰱魚都是上層濾食性魚種,草魚是中層食草性魚種,鯉魚是底層雜食性魚種。”
“這個方案的核心是利用水體分層和食性互補,最大化利用空間,降低人工成本。”
“優點是周期短,春季投放,秋季就能捕撈,畝產約為600到800斤。”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需要投放的魚苗規格要達到10到15厘米,這個魚苗的價格是普通魚苗的五到十倍,換句話說就是開始投入的資金成本會比較大,風險也會比較高。”
劉建業怕眾人听不懂,尤其是看到李洪波在一旁做著筆記,所以他講的很慢,也講的很細。
等眾人簡單消化了一下之後,才繼續說道︰“第二個方案是低成本保穩方案。”
“主養品種換成適應性強、病害少的鯽魚跟鰱魚。五畝一共只需投放500尾鯽魚,300尾鰱魚。配養品種換成草魚跟 魚,五畝需要投放的更少,一共只需要各投放100尾。”
“這個方案五畝魚塘共需投放魚苗共計1000尾。”
“優點就是鯽魚成活率高,前期資金投入少,產出會比較穩定。缺點就是主養品種鯽魚成長較慢,投放最少一年時間才能捕撈,經濟價值較低。”
听完兩個方案,張磊毫不猶豫的說道︰“劉股長,我選擇第一種方案。規格在十到十五厘米的魚苗大概多少錢一尾?”
一旁的姜大海接過話茬︰“如果是從咱們隔壁公社的養殖場買的話,十到十五厘米左右的魚苗根據品種的不同,一尾的價格應該在五分到一毛左右。”
听到這個價格,張磊在心中快速算著賬。
前期投放總魚苗數量是五千尾,統一按照一毛一尾來計算的話,成本就是五百塊錢。
秋季捕撈按照六百斤一畝來算,五畝就是三千斤魚貨,幾種魚賣價在六毛跟八毛之間,取個均價六毛,三千斤就是一千八百塊的收入,減去五百塊魚苗成本,毛利能有個一千三左右。
能干!
想到這里,張磊沖著姜大海說道︰“我們就按照第一種方案來養殖!晚點我統計一份魚苗清單給你,麻煩姜書記幫忙找隔壁公社協調一下,到時候貨到付款行嗎?”
姜大海還沒有說話,一旁的劉建業提醒道︰“張磊同志,你可要想清楚哦,第一種方案前期投入很高,而且養殖過程中是有意外情況發生的,弄不好可能會血本無歸。”
許建軍也附和道︰“張磊,要不還是考慮第二種方案吧,穩妥點。”
之前他帶著生產隊就把魚都給養死了,現在怕張磊步他的後塵。
“磊哥,要不咱們听領導的?”
李洪波看到張磊選擇第一種方案,心里有些慌,之前張磊就跟他說過這魚塘養殖的活有他的份,要是這魚被他不小心養死了,他拿啥賠啊。
只有陳大壯沒有說話,在等張磊做決定。
“風浪越大魚越貴,高風險才有高回報,這世上哪有完全沒風險的的好事。”張磊咧著嘴笑了笑,眼神堅定的說道︰“我決定了,就選擇第一種方案。”
劉建業看到張磊年紀輕輕魄力就這麼大,頓時對他有些刮目相看,“張磊小兄弟,這養殖過程中你要是遇到什麼不明白的問題,隨時來農業局找我,我要是有空咱們就到現場看看具體情況。”
這話對張磊來說簡直就是定心丸,他急忙說道︰“劉股長,那以後可能要多麻煩你了。”
“小事。”劉建業擺了擺手,隨後把魚塘養殖管理的具體方法都詳細說了一遍,重點講解了餌料供應、疾病防控、定期巡塘等方面。
一旁的李洪波認認真真的拿著本子在記錄著,張磊瞥了一眼李洪波的本子,上面已經寫滿了字。
看到李洪波這麼認真做筆記,張磊也是暗暗點了點頭,這人沒找錯。
等劉建業給大家講解培訓完之後,已經差不多到了十二點半。
“劉股長,姜書記,時間不早了,去我家吃個便飯吧?”張磊開口邀請道。
“劉股長,要不還是去鄉里公社食堂吃吧,我讓廚師給咱們炒幾個小菜。”姜大海這麼說主要是怕張磊家的飯菜上不了台面,這劉建業下鄉忙活這麼久,要是吃的太差公社也沒面子。
“姜書記,現在已經很晚了,去鄉里公社食堂最少也要走半個小時,等廚師做好飯菜,最少還要一個小時,時間有些長了。”張磊笑了笑,“你放心,我提前讓我媽給咱們準備了豐盛的飯菜,絕對讓你跟劉股長滿意。”
劉建業倒是沒那麼講究,見到張磊熱情邀請,加上他現在確實有些餓了,笑著說道︰“就去張磊同志家吃個便飯吧。”
姜大海見狀,也不再作聲,只是瞥了張磊一眼。
張磊給他回了個你放心的眼神,隨後領著眾人往家里走去。
許建軍有些不好意思,準備回家吃飯,但還是被張磊給一起叫了過去。
早上出門的時候,張磊就讓李秀蓮準備了五菜一湯,現在六個人吃剛剛好。
張磊領著眾人到家的時候,李秀蓮正在廚房收拾小工吃過的碗筷,听到動靜走了出來。
看到來的人不少,急忙說道︰“兒子,你去大廳把牆邊的圓桌板鋪在四方桌上,我馬上把飯菜端出來。”
“我現在就去弄。”張磊應了一聲,往大廳走去,陳大壯急忙跟上去幫忙。
圓桌板是張磊特意讓陳根華幫忙制作的,為的就是怕家人來的客人多,四方桌坐不下,放上圓桌板之後,四方桌的四個角也能坐人,這樣的話能八個人圍坐在一起吃飯。
張磊跟陳大壯合力把圓桌板放好之後,李秀蓮把放在灶台溫著的菜也都端了出來。
分別是蒜苗炒兔雜、干煸兔肉、紅燒土豆、清蒸臘腸、清蒸臘肉以及白菜蘿卜湯,旁邊還放了一大罐米酒。
本來姜大海還擔心張磊家的伙食不好,讓劉建業對他們公社的印象不太好,但是現在看來好像自己想多了。
就這樣的伙食標準,就是接待縣長也差不多了吧?
許建軍等人倒是對張磊家伙食比較了解,看到眼前的這些美食除了有些饞之外,倒是沒有多大的震驚。
“劉股長、姜書記,家里沒啥菜,你們隨便吃點。”張磊笑眯眯的說道。
“這還叫沒啥菜啊,這可豐盛的很啊。”劉建業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別看他在縣農業局當股長,但是吃的都是食堂,每天最多就一個肉菜,去晚了還不一定打得到,像今天這麼豐盛的菜肴,還是過完年之後頭一遭。
“那咱們入座開始吃吧!”張磊招呼道。
眾人聞言排隊盛飯之後也是紛紛落座,開始享受眼前的美食。
“兒子,這飯菜行不?”看著吃得差不多了,李秀蓮湊到張磊身邊,小聲問道。
她沒啥文化,只知道書記跟股長都是領導的稱呼,她怕這些飯菜不合領導胃口,給兒子張磊惹麻煩。
“媽,你這飯菜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