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的營地之中,朱序收到王凝之的來信,委任他為此次攻秦的主將,節制進入關中的謝玄、劉襲、何無忌和慕容紹諸部。
朱序大為感動,回信致謝,表達了自己對攻取華陰城的決心。
但隨之而來的,便是兩個方向傳來的警報。
何無忌和王恭派人傳信,鄭縣和大荔城外出現秦人的援軍,人數均不下兩萬。
朱序對著作戰地圖思考良久,計算各部之間的距離和抵達時間,然後做出決斷,對各部下令。
命何無忌部沿途設伏,襲擾鄭縣援軍,慕容紹率軍西進,與何無忌部合力進攻這支秦軍;
命謝玄部南下,配合王恭部,以渭水為界,阻擋大荔城援軍;
命劉襲率軍出合陽,挑釁苻融,騷擾地方,牽制秦軍主力。
命令下達後,朱序率軍來到華陰城下,再次督促大軍攻城。
勝敗在此一舉。
華陰城早已是殘破不堪,但在守軍的頑強抵抗下,依舊屹立不倒。
這日的攻城,朱序放棄了三面攻打的老套路,調集了所有拋石機和床弩,對著損壞最嚴重的南邊城牆集中輸出。
石彈和大弩呼嘯聲不斷,每一次撞擊之下,城牆上的夯土簌簌直落。
南門處,雖然城門早已被從里面封堵,但晉軍士卒還是推動著攻城車,來回奔跑,攻城錘一下下地撞擊著城門,地動山搖。
城頭的守軍面如土色,大氣都不敢出,蹲在女牆後,感覺心髒隨著猛烈的撞擊在跳動。
朱序大手一揮,遠程輸出再次停止,雲梯被飛快地推了上來。
晉軍高舉盾牌往上爬,與城頭的守軍短兵相接。
猛攻一面的好處,是可以通過密集的石彈,將堆積在城頭的防御物資破壞掉,而防守的秦軍並不能集中過來,因為女牆後面躲不下那麼多人。
僅僅蹲在城牆上是不夠的,必須躲在女牆後,才能避開石彈的攻擊。
所以在晉軍開始往上爬的時候,躲在城牆下的秦軍才收到命令,快步跑向城頭。
而城牆上因人數不夠和物資被砸,出現的這段薄弱期,正是晉軍等待的機會。
朱序騎馬站在陣前,仔細觀察著城頭的血戰。
在他微凝的目光中,一名名晉軍從城頭掉落,重重地砸到地上,被鮮血浸濕的地面,沒有揚起一絲灰塵。
也有秦軍士卒反應不及,被雲梯上的晉軍拽住長槍,猛地從城頭舉起,另一名晉軍則挺槍將其刺死。
戰斗至今,雙方的減員都不少,作為進攻方的晉軍損失更大,但他們本就是攜數倍兵力前來攻城,所以消耗得起。
朱序看出這一輪進攻再次失敗,鳴金讓他們撤回。
破損的雲梯被推回,緊急進行修補,拋石機和床弩重新頂上。
伴隨著晉軍的調整,城頭的秦軍開始往城下跑,躲避晉軍的攻擊。
不同的是,朱序這次命人換上了踏橛箭,他看出來了,城頭的物資已經不多,最後的關頭終于到了。
大如標槍的踏橛箭一支支地扎向夯土城牆,大部分都未能深入,只撞出一個小坑,但還是有小部分深深地嵌入夯土中。
城牆外一時黃土飛揚,將整面牆籠罩其中。
揚塵散盡,城牆上出現了一排排可供攀爬的踏橛箭。
朱序見狀,再次下令雲梯上前。
一排雲梯被推到牆下,上端的鐵鉤在守軍的頭頂勾上城牆,發生一聲聲巨響。
晉軍舉盾攀爬的同時,還檢查牆上踏橛箭的穩固程度,有搖晃的,下方的晉軍士卒便猛地敲擊數下。
城頭守軍的反擊果然變弱了,連續的作戰,金汁和沸水已經供應不上了,滾木 石需要時間搬運,沒有民夫之後,每一項工作都得守軍來做。
晉軍找出一條可供攀登的踏橛箭通道後,將雲梯挪動位置,讓出道來。
朱序下令自己的精銳親衛上去,一個個身著重甲,防護得嚴嚴實實。
有了道,還是得拿命去搶,先登之功,從來都是不容易的。
一隊親衛一手持槍,一手持盾,來到城下,面對著踏橛箭組成地通道,深吸一口氣,猛地向上跑去。
在雲梯上晉軍的掩護下,親衛很快來到與城頭平齊的地方,然後猛地一躍,將自己砸到城頭,手中長槍不斷揮舞。
親衛們一名接著一名地往上沖,靠著這樣不要命的進攻,犧牲了數人之後,總算是在城頭找了一小塊立足之地。
雲梯上的晉軍齊聲歡呼,配合著親衛,一個個地往城牆上跳,與守軍廝殺,擴大地盤。
朱序松了口氣,一面命大軍壓上,奪取城池,一面分出隊伍,扼守華陰城往西的要道,防止守軍突圍,沖撞了何無忌的隊伍。
不過他的擔心是多余的,在晉軍大量登上城頭的那一刻,堅持了數日的守軍一口氣泄了,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
況且城門都被從里面封死,守軍就算想逃,一時半會也無法脫身。
華陰守將仍不願放棄,親自上陣,想奪回城頭陣地,將晉軍趕下城。
但源源不斷的晉軍將其淹沒,他不肯投降,在連殺數人之後,死于亂槍之下。
守將既死,寡不敵眾的殘余秦軍黯然地選擇了投降。
這一天,正是攻城開始後的第七日。
朱序命人加急清理出城門,然後率軍入城,安撫百姓,接管城防,同時派出信使,通知各路援軍。
拿下華陰只是開始,守住才算勝利。
華陰以西的山坳里,劉裕正在老地方埋伏著。
這會沒讓他等多久,一支秦軍便出現在了他的視野里,人數也多,足足有兩萬之眾。
劉裕看了看自己身後的五千人,有些無奈。
當初五千打一千,他嫌棄對方人少,現在五千打兩萬,他總算知道兵少的難處了。
好在只是拖延時間,他有辦法。
劉裕召集幾位千人將,吩咐道︰“待會我率一千騎兵殺出去,吸引對方的注意,看看能不能帶走對方的騎兵,你們分成兩隊,一隊出去進攻,將秦軍引過來,一隊繼續埋伏在這里,能偷襲得手最好,不行你們就往山里撤,不要蠻干。”
幾名千人將面面相覷,不要蠻干?
那一千騎兵出去挑釁兩萬大軍,這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