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東晉,山河共挽

第355章 咄咄逼人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楚廟寒鴉 本章︰第355章 咄咄逼人

    出面阻攔的還是王坦之。

    “子敬從未在地方為官,貿然拔為一州刺史,會不會有些不妥?”

    王凝之聞言踢起了皮球,“諸位問我意見,我照實說了,如果你們覺得不妥,或者有更合適的人選,那就當我沒說。”

    謝安皺了皺眉,王凝之今日格外強勢,他們有些始料未及,一開始便落在了下風。

    于是他出面斡旋道︰“文度這是為子敬考慮,並不是懷疑他的能力,畢竟他一向在京中為官,對地方情況並不了解。”

    王凝之微微點頭,沒有接這和稀泥的話。

    謝安換個突破口,轉頭看向王獻之,“子敬以為如何,你此去並非成都,而是三巴之地,隔著大山就是秦人佔據的漢中。”

    王獻之朗聲道︰“為朝廷效力,雖身赴險地,亦在所不辭。”

    謝安的眼角忍不住跳了跳,這話明顯是王凝之的口氣,看來這倆兄弟今日是有備而來。

    他想了想,決定先退一步,失去了漢中郡的梁州也就那樣,王凝之要的話給他就是了,還可以為朝廷抵擋秦軍。

    “既如此,那就依叔平所薦,只希望子敬上任之後,能早日收復漢中。”

    王獻之拱拱手,接了官職,卻不接這活,“收復漢中之事,還需從長計議,我會與益州毛使君商議後再行動。”

    謝安暗嘆一聲,不再多言。

    王凝之卻不罷休,開口道︰“梁州已定,寧州刺史之位尚空缺,不知朝廷打算如何安排?”

    寧州和交州、廣州一樣,在這會都算蠻荒之地,所以朝廷壓根不在意,還沒顧得上考慮人選問題。

    王坦之心中有氣,語氣生硬地問道︰“叔平若有人選,不妨直接提出來。”

    王凝之不以為意,笑道︰“我覺得謝石奴可擔此大任。”

    謝石奴即是謝安的五弟謝石,時任黃門侍郎。

    在外人看來,這無疑是王凝之投桃報李,在解決了王獻之的梁州刺史後,轉頭便推薦謝家的人任寧州刺史。

    所以王坦之冷哼一聲,看向謝安。

    謝安則是有苦說不出,謝家要這寧州刺史有什麼用,于是出言回絕道︰“石奴近來為陛下持經伴讀,此事亦頗為重要,不可擅離,寧州刺史之位還是另選賢能吧。”

    王凝之等的就是他這句話,立馬道︰“我在河北,都听說謝石奴在京中貪掠財物,生活奢靡,如此作風,豈能為天子伴讀?將他調離,正是為此考慮。”

    謝石就在大殿之中,他本就不願意去寧州,現在還被王凝之當眾指責,怒道︰“王叔平你欺人太甚,竟敢造謠中傷,朝廷可不是你說了算的。”

    王凝之面色如常,“是不是造謠中傷,著廷尉查一下就知道了,若是我誣告,甘願反坐。”

    反坐之法,漢代就有了,就是把被誣告的罪名對應的刑罰,加在誣告的人身上。

    不過謝安喜好聲色,謝石聚斂無厭,在京中都是出了名的,根本不存在誣告。

    類似這種事,在建康根本算不上什麼罪名,可王凝之非要以此攻擊謝石,謝石也是跑不脫的,因為告他的人是王凝之。

    王凝之沒有將矛頭指向謝安,已經是手下留情了,謝安攜妓出游,天子喪期作樂,引發的爭議也不小。

    謝安的臉上有些不好看,制止了謝石的繼續爭辯,沉聲道︰“此事朝廷自會調查,就不用在此多費唇舌了。”

    王凝之見好就收,說道︰“諸位不妨考慮下我的意見,將謝石奴調往寧州,這樣就不用麻煩王茂達了。”

    王雅,字茂達,時任廷尉一職,出身東海王氏,曹魏司徒王朗玄孫。

    王凝之話中的威脅很明顯,不听他的,就讓廷尉查謝石,在他的關注下,王雅是糊弄不過去的,肯定能查出問題,到時別說寧州刺史了,謝石能不能全身而退都難說。

    謝安當然不會當眾服軟,淡然道︰“朝廷會考慮的。”

    王凝之滿意地點了點頭。

    眾人都暗自松了口氣,心想總算是商議完了,這王家和謝家的事,跟他們可沒關系。

    謝安也以為到此為止了,好在謝石任寧州刺史也算不上貶謫,只不過寧州太差,他們看不上而已。

    他正在思考王凝之此舉的用意,卻听見王凝之又說道︰“听說徐州刺史郗公請辭,朝廷已經答應了,不知繼任者是誰?”

    王坦之皺眉道︰“前面的梁州和寧州,因為叔平你收復巴蜀,對那邊的情況有些了解,所以可以提議參詳,這徐州就不用你操心了,朝廷自有決斷。”

    “話不能這麼說,”王凝之笑道︰“徐州畢竟牽連甚大,我也想為朝廷分憂的。”

    他這麼一說,大家都震驚了,以為他是惦記上徐州刺史一職。

    王坦之忙道︰“河北前陣子剛出了叛亂,叔平你還是盡快返回,至于徐州刺史的人選,朝廷會慎重考慮的。”

    王凝之怪道︰“文度這是冤枉我了,我說的分憂可不是要領徐州,而是打算舉薦你的,滿朝之中,我認為以你最為合適。”

    王坦之被他的話噎住,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

    謝安替他說道︰“叔平的舉薦朝廷會考慮的,文度確實是不錯的人選。”

    他們都被王凝之東一下、西一下給搞迷糊了,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麼。

    不過連徐州刺史的人選都聊過,這日的朝會也該結束了。

    眾人放松下來,一邊各自盤算,一邊等著散會的指令。

    這時王獻之站了出來,說道︰“河南太守範武子在北方多年,建學校,興儒學,成果斐然,功勞卓著,理應調回京城重用,還可為陛下伴講。”

    謝安苦笑,知道王凝之這是打算對清談下手了,難怪要將王獻之調離京城。

    範寧曾公開宣稱虛浮的玄學是由王弼、何晏首倡的,所以二人之罪,深于桀紂,他對玄學的態度可想而知。

    至于王凝之,他對清談向來是嗤之以鼻的,根本就不願意打入名士圈。

    不過在今日的諸多事項里,這一條是最沒有人反對的。

    這些年,範寧在王凝之的支持下,在多地建學校,親自講學,算得上一代儒宗,中原和河北,他的學生不知凡幾。

    玄學在江左興盛不假,可儒家依舊是讀書人的底子,所以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只有謝安心中嘆息,這建康的好日子怕是到頭了。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355章 咄咄逼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355章 咄咄逼人並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