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之站在山頭,舉目四望,山川秀麗,豪氣頓生。
“既然決定在蜀地和秦人一較高下,自然得選個好地方,此地往北可通劍閣,往西可達南安,往東直抵魚復今白帝城),往南則是江州,正好作為後勤所在和指揮之所。”
皇甫真面帶憂色,感覺王凝之沒听進自己的勸告,這是打算在蜀地打持久戰了。
王凝之沒過多解釋,巡視了一圈後,留下一隊人馬駐守,便帶著眾人離開。
于他而言,修築釣魚城,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好處之外,更重要的是向秦人和蜀中的百姓證明自己的決心。
王凝之既然入了川,就沒打算灰溜溜地走。
大軍繼續北上,來到廣漢。
鄧遐的傷勢已無大礙,但年過五旬的他,從此告別了沖鋒陷陣的日子。
王凝之欣慰地笑道︰“恢復得不錯,可以回上黨去了。”
鄧遐拒絕道︰“王猛親至,你這里正是用人之際,我如何能離開?就算不能上陣殺敵,替你把守城池還是沒問題的。”
“那豈不是大材小用,”王凝之笑道︰“還是回上黨去吧,我估計還得在蜀地留一陣子,你回北邊,我也能安心些。”
鄧遐听他這麼說,不再堅持,說道︰“放心,有我和沈世堅一同拱衛河北,出不了岔子。”
沈勁在北,鄧遐在西,負責為河北抵御外敵。
王凝之笑著點點頭,“好,等我回臨漳,請你過來喝酒。”
鄧遐答應下來,又嘆息道︰“不能馬上殺敵,喝酒都少了些滋味。”
“廝殺了半輩子,還不夠嗎?”王凝之拍拍他,安慰道︰“況且只是不能上陣殺敵,不是讓你退伍還家,我也不能上陣,可這又不影響我領軍。”
鄧遐無語地看著他,良久才道︰“可像你這樣領軍,我不會啊。”
王凝之笑道︰“慢慢就會了,武力不行,自然就會多動腦子。”
鄧遐完全沒有被安慰到,一臉郁悶地離開了。
送走鄧遐後,王凝之繼續北上,前往涪縣,同時調諸葛求與何謙進入蜀地,在自己帳前效力。
南鄭,灰頭土臉的徐成回來了,身前站著一張黑臉的王猛。
“知道王凝之的大軍回轉,為何還要去燒晉軍的補給船?”
徐成低聲解釋道︰“我以為王凝之在船上,那麼撤退的時間就綽綽有余,誰曾想他那麼狡猾,居然棄船走陸路,在那里埋伏我。”
王猛怒道︰“你以為,就你這腦子能以為什麼,王凝之要是那麼容易對付,陛下為何還要增兵蜀地,讓我們過來?”
徐成被他劈頭蓋臉地怒斥,有些不爽,梗著脖子道︰“你撥給我五千人,我再跑一趟,一定報了這個仇。”
“你當王凝之和你一樣蠢嗎?”王猛都被他氣笑了,“再跑一趟,只怕連你都回不來了。”
徐成冷哼兩聲,明顯不服氣。
王猛見他這態度,喝道︰“來人,鷹揚將軍徐成不听軍令,以致損兵折將,著陣前斬之,以儆效尤。”
徐成跳起來,“王景略,你敢殺我?”
王猛擺擺手,“有何不敢,像你這樣的,不殺留著何用。”
幾名武士上前將他架住,就要往外拖。
徐成暴怒地掙開幾人的束縛,大喝道︰“你們誰敢動我!”
王猛再次喊入幾人,冷冷道︰“你想清楚了,現在是不遵軍令,我就斬你一人,可若是你再反抗,那就禍及家人了。”
徐成呆在原地,不甘心地爭辯道︰“我只是立功心切,怎麼就罪不可赦了?”
吵鬧之間,還沒返回長安的張蠔被人攙扶著過來了。
徐成像看到救星一般,撲倒在他面前,“將軍為我說句話。”
張蠔嘆了口氣,對王猛說道︰“大戰在即,處斬己方大將,會不會不合適?”
王猛冷著一張臉說道︰“不斬他,何以立軍法?”
張蠔勸道︰“不如給他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如有再犯,再斬不遲。”
王猛搖頭,仍不同意。
張蠔轉而對著徐成罵道︰“蠢貨,該求誰都不知道嗎?”
徐成反應過來,轉過身子伏在王猛面前,“我知道錯了,以後一定嚴守軍令,不敢再犯。”
王猛這才松口,“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著鞭打三十,帳前示眾半日。”
徐成撿回一條命,哪敢再說個不字,跟著武士乖乖地出去了。
王猛讓張蠔坐下,“將軍身體還未康復,還需多休息才是。”
張蠔苦笑道︰“我若不來,徐成的腦袋都掛在城頭了。”
“貪功冒進,還不知悔改,死何足惜?”王猛搖頭道︰“與其讓他犯更大的錯,不如斬了以正軍紀。”
張蠔說道︰“打一頓示眾也夠了,戰事將起,總還是用得著他的。”
王猛不予置評,轉而問道︰“將軍以為王凝之接下來會如何應對?”
張蠔思考片刻,答道︰“應該會北上,進入梓潼郡,我們從漢中進攻巴西不是常規路線,而且他肯定有所防備了,風險太大。”
王猛點頭表示贊同,又問︰“那將軍以為我應該聯系成都,從綿竹和劍閣同時展開進攻嗎?”
“恐怕不行,”張蠔分析道︰“王凝之以善于守城聞名天下,又佔據劍閣這樣的要地,憑我們眼下這幾萬人,很難突破他的防守。”
“那綿竹那邊呢?”
“綿竹出來是涪縣,依水而建,楊將軍很難討到好,而且他才佔據成都不久,不可能全員出動。”
王猛嘆道︰“是啊,所以眼下是個僵局,蜀地水運便利,四通八達,我們還真不容易找到突破口。”
“現在就是比拼耐心的時候,”張蠔說道︰“成都被包圍,我們著急,可王凝之被困在蜀地,他也著急。”
王猛點點頭,“好消息是我們仍佔據主動,以成都的兵力和楊將軍的老練,一時半會出不了問題,而王凝之也不可能調河北的大軍入川。”
雙方都對這場戰事有清晰的認知,也都知道對方的顧慮,但又互相忌憚,誰也不願意主動進攻,所以就耗在這了。
但在這樣的僵持局面下,王猛是更樂意的一方,他有耐心等王凝之主動出擊,或者蜀中換人。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