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的氣息越來越濃。
朱序抵達青州後,王凝之立刻傳令,命朱序整頓好青州事務後,集結三萬青州軍,等候他的下一步指令,隨他一同北上伐燕。
五月,朝廷承諾的戰船長途跋涉,沿之前桓溫北伐時疏通的水道,從長江進入淮水,再由濟水進入黃河,到達孟津。
王凝之親自趕赴孟津關,接收這支數量龐大的船隊。
晉朝水師最強大的時候,是在滅吳之後,一方面為了渡江,王靭在蜀地造船七年,另一方面則是統一孫吳後,收編了強大的東吳水師。
再往後,就是急劇的衰落期了,直到永嘉南渡。
偏安江左之後,水師的重要性再次提升,建康重拾了孫吳時期的防守策略,憑借天險和水軍,防守來自北方和長江上游的敵人。
所以在眼下,晉國戰船充足,對王凝之的這條要求答應得很爽快。
王凝之這次出門,帶上了三小只,為他們講解道︰“曹魏時期,京兆杜氏的杜畿就曾在孟津這里打造樓船,可惜在一次試航中,遇上了大風,樓船沉沒,他也溺水而死。”
三人之中,王殊讀書最多,搶著說道︰“我知道,後來他的孫子杜武庫在世祖武皇帝的指揮下,率水軍渡江,滅了孫吳。”
杜武庫是指的杜預,他博學多才,所以時人如此稱呼,他也是史上第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
世祖武皇帝自然是司馬炎了。
王凝之笑道︰“我不是想說這個,而是想告訴你們這幾種戰船的區別。”
這個時候的戰船,大體分為四類。
一是樓船,船頭較高,船身較寬,外觀似樓,所以得名,但缺點就是太高,不穩定,杜畿就是那個不好的例子;
二是斗艦,船的兩舷設有女牆,士兵們可以躲在後面放箭,這是主力船只;
三是艨艟,船體狹長,機動性好,覆蓋生牛皮,具有沖擊力,赤壁之戰中,周瑜放火用的就是這種船;
四是走舸,就是快速的小型戰船,黃蓋在實施火攻前,大船後面便拖了幾條走舸方便跑路。
王凝之一邊講,一邊觀察著三人的神色。
王殊滿是好奇,根據父親的講解,對著不同的戰船一一看過去;何無忌則邊听邊點頭默記,顯得十分嚴肅;劉裕還有些不適應,局促地四處張望。
講解結束,戰船的清點也告一段落。
有了這批戰船,王凝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行動了。
“你們知道我為何要征調這麼多戰船過來嗎?”
這回王殊沒有回答,看向何無忌。
何無忌沉聲道︰“為了逆流而上,從水路牽制進攻崤函道的秦軍。”
王凝之點頭,“在這麼一截困難的河道行船,少不了舟毀人亡,你們怎麼看?”
這下何無忌都不吱聲了,反而是听了個一知半解的劉裕答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能達到目的就行。”
王凝之繼續問道︰“那是戰船重要,還是士卒重要?”
“當然是人重要,”王殊答道︰“船沒了可以再造,人沒了可就真沒了。”
王凝之對兒子的回答沒有表態,問另外兩人,“你們覺得呢?”
何無忌先答,“人重要,只要人還在,就可以另想辦法。”
劉裕想了想,“我這麼說可能不對,但我覺得在達成目的前,船更加重要,因為只有船過去了,這次的行動才有意義。”
三個人的回答側重點都不同,王殊覺得人最重要,何無忌覺得人比船重要,劉裕則是純粹的軍人視角。
王凝之沒有點評幾人的對錯, 便讓他們下去。
王殊不樂意了,“阿耶還沒有說我們之中誰是對的。”
“自己下去想,”王凝之笑道︰“你們要記住,戰場上的事,很難用簡單的對或錯來評價,犧牲或者說取舍,都是必然會經歷的。”
三人行禮下去了,一路上王殊還在不停地和另外兩人討論。
這一點王凝之還是很欣慰的,至少兒子沒有染上世家子弟最常見的傲慢習氣。
戰船在孟津重新做了分配,樓船只能當指揮船使用,走舸在黃河之中起不到效果,所以用來牽制秦軍的只能是艨艟和斗艦。
王凝之傳信劉牢之,讓他在上洛、弘農和陝城周邊鬧出點動靜,讓秦人以為司州軍要反擊,從而掩護水軍的前進。
不過最大的危險還是來自黃河本身。
數十條戰船從孟津出發,在群山之中的河道里穿行,一路走走停停,小心地試探著前進。
饒是如此,還是不斷地有戰船因暗流傾覆,落水的士兵游得快的,才能逃出沉船時形成的渦流,被後面的船只搭救,不然就會和戰船一起,沒入濁浪之中。
船隊抵達陝城東邊的顛 阪時,戰船損失了十之二三,士卒也減少了數百人。
顛 阪又稱虞阪,是春秋時期晉國假道伐虢的必經之道。
司州軍在此停下休整,檢查船只。
幾天後,收到消息的劉牢之率軍趕到,登上戰船,繼續向西,來到陝城外的茅津渡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裝備齊整的司州水軍,對布防在渡口的秦軍展開進攻,不費吹灰之力,便成功奪取了這個連接陝城和河東的渡口,破壞了渡橋。
之後,司州水軍繼續西進,又拿下了弘農城外的凒C潁 缶 迫縉浦瘢 鋇蕉崛×朔緦甓煽冢 獠磐O陸挪健 br />
沿途的守軍不停地向長安發送急報,表示晉軍水師大舉進犯,再不阻攔,就要進入直通長安的渭水了。
長安得知司州的行動後,覺得有些棘手,秦國可沒有這樣的水軍,他們的船只只能在渭水里面跑跑貨運。
雖然知道王凝之派出的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威脅到長安,但放任這些戰船在潼關外耀武揚威,甚至進入渭水騷擾,秦國的補給變得越發困難。
所以苻堅只能下令蒲阪、弘農和陝城的秦軍,在渡口或者河岸上對司州的船隊進行攻擊,不讓司州水軍靠岸。
同時在渭水進入黃河的河口處,停靠數艘大船堵住水路,不讓司州船只通過。
雙方在潼關到陝城的這一段河道內,來回拉鋸,秦人不敢下水、晉人不敢上岸,都奈何不了彼此。
不過劉牢之的目的已經達到,他在此完成了兵員的分配,船上的補給更是充足,根本不懼怕繼續和秦軍耗下去。
半個月後,劉牢之在南岸找地方下船,帶人穿過崤函道,直奔孟津。
真正的戰斗,在河北。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