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東晉,山河共挽

第53章 我讀春秋的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楚廟寒鴉 本章︰第53章 我讀春秋的

    鄭達盜竊一事後,金墉城的風氣好轉不少,百姓們總算是從流民的心態中清醒過來,知道犯法是可能被砍頭的。

    沈勁和鄧遐駐守虎牢關和孟津關之後,洛陽的防御進一步加強,只是中原人丁凋零,養兵不易,所以仍不那麼穩固。

    百姓並不是曠野里的野草,今年割了,明年還能長出來,甚至更茂盛。

    人口恢復是個緩慢的過程,一個城市的人口不可能實現跨越式增長,所以北方的胡人打了勝仗,總是劫掠人口充實自己的領地,因為這才是增加人口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桓溫的兩次北伐,將不少人帶回荊州安置,說是保護也行,說是為了增強自身實力也不冤枉他。

    王凝之沒那個能力去前秦和前燕掠奪人口,只能靠土地吸引百姓。

    陸渾縣城的清理和修繕工作十分順利,初步達到了居住的標準,至于完善,等百姓遷過去之後,自然會慢慢解決。

    王凝之站在金墉城外,邊上是劉德秀,兩人一邊閑談,一邊等人。

    進出城門的百姓有些詫異,不知道是什麼大人物要來。

    不一會,一輛馬車穿過洛陽城,緩緩駛來。

    如今的洛陽,因為擴建金墉城和修繕陸渾城的緣故,已經被拆得差不多了,只剩巍峨的宮殿矗立在一片莊稼地里,任歲月侵蝕。

    馬車停在了城門口,下來一位年輕書生,他先整了整衣冠,這才上前見禮,“陸渾縣令範寧,拜見王府君。”

    王凝之笑著上前抓住他的手臂,“可算將武子你盼來了。”

    範寧一絲不苟地行完禮,又問︰“這位可是劉主簿,晚學範寧有禮了。”

    劉德秀驚訝這位新來的縣令如此年輕,不過想到他的家世,很快便釋然了,笑道︰“不敢當,正是劉德秀。”

    範寧祖上是西晉名臣範晷,開創了順陽範氏這一支,家族推崇儒學皇權,與這個時代的門閥政治格格不入。

    範寧之父範汪是桓溫舊部,他兒子來當個小小縣令,還是輕而易舉的。

    王凝之帶著範寧進城,一路介紹起陸渾縣的建設情況來。

    “如今城牆修繕基本完成,道路也都清理出來了,屋舍暫時顧不上,等百姓過去了再修葺不遲。”

    範寧客氣地點點頭,問道︰“不知府君打算幾時遷百姓過去?”

    王凝之心里早打起了小算盤,“不急不急,我都安排好了,這邊還有點事需要武子幫幫忙。”

    範寧停下腳步,拱手道︰“府君請吩咐。”

    王凝之拉著他繼續往太守府里走,笑道︰“一點小事,城中的百姓多是流民,不知王化,想請武子給他們授幾次課。”

    範寧聞言又停下來,“教化之事,如何能算小事,恕我不敢答應。”

    王凝之無奈地站住腳,問道︰“為何不敢,你身為縣令,教化百姓難道不是你職責所在?”

    “是,但教化豈是授幾次課就行的,所以我不敢答應。”

    這死腦筋,還摳起字眼來了,王凝之連連點頭,“是是是,我說錯了,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從教課開始。”

    範寧這才答應,並不以自己年輕為由拒絕。

    王凝之將授課的地方選在了太和殿前的廣場上,那地方一面宮殿,三面莊稼地,簡直不要太合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這里就是跨幾步的事。

    金墉城里孩童不多,不過王凝之這次不是開學校,所以沒那麼講究,號召大家有空都可以去听,不限男女老少。

    範寧準備了兩日,即將開始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授課。

    廣場上的雜草已經被除去,但縫隙間的青苔仍清晰可見,中間鋪著幾張草席,這便是授課現場的全部了。

    範寧毫不在意地率先坐下,謝道韞帶著帷帽,坐在王凝之身邊。

    百姓們三三兩兩地在廣場邊緣好奇張望,只有幾個孩童在父親巴掌的威脅下,不情願地到中間坐下,身體還不自在地扭來扭去,互相擠眉弄眼。

    王凝之回頭看了眼後面的百姓,招了招手,示意他們靠近點。

    有幾個大膽的年輕人響應了他,但也停在了幾米開外。

    王凝之笑著搖搖頭,對範寧說道︰“不等了,先生請開始。”

    範寧點點頭,開始講《春秋》。

    他講得十分細碎,用《左傳》的故事性吸引听眾,借《谷梁傳》和《公羊傳》來闡釋義理,但又有自己的理解在里面。

    講完“公及邾儀父盟于蔑”稱呼中的講究時,不少百姓隔得太遠,听不清,不自覺地往前走。

    等到講“鄭伯克段于鄢”的前因後果時,範寧周圍已經圍滿了人,有的坐著,有的蹲著,但都靜悄悄地。

    “……為何用‘克’,因為段有部眾,就不再是兄弟相爭,雙方如同兩國交戰,為何稱‘段’,而不稱弟,因為他不敬兄長……”

    王凝之同樣听得很認真,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儒學也是,一本《春秋》便有諸多解釋,聖人怎麼想的早就無從知曉,誰來講都不可避免地夾帶私貨。

    將近兩個時辰,範寧才堪堪講完第一小段,隱公元年的部分。

    王凝之見時間不早了,起身道︰“今日就到此吧,多謝先生。”

    範寧起身回了一禮。

    周圍的百姓紛紛行禮表示感謝,但還有些意猶未盡,所以沒有散去。

    王凝之笑道︰“忙你們的去,明日再來,可不能累著先生。”

    眾人這才笑著離開。

    王凝之再次謝過,然後看著不遠處的太極殿,感慨道︰“這里有多少年沒听到讀書聲了。”

    “雖說有教無類,但今日這般授課,效果並不好。”範寧一本正經地開始課後總結,“還是需從孩童教起,方見成效。”

    “這我如何不知,”王凝之苦笑,“但洛陽安定下來才多久,能有幾個孩童,眼下這般只是盡人事,聊勝于無罷了。”

    範寧想了想,點頭認同,“府君能有這份心,已是大不易了。”

    眼下玄學大行其道,再加上道教和佛教的輪番沖擊,傳統儒學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得厲害,像範寧這樣的儒生被掌權的門閥世家邊緣化,並不受待見。

    從好的方面講,佛、道的加入,豐富了儒學的內容。

    但換個角度,疑問就來了,這是讓儒學變得更好了嗎?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53章 我讀春秋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53章 我讀春秋的並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