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東晉,山河共挽

第39章 五斗米教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楚廟寒鴉 本章︰第39章 五斗米教

    走下城樓的呂護臉色有些難看,在王凝之的盛情邀約下,勉強喝了幾杯,便以擔心野王安危為由,匆匆離去。

    王凝之滿意地拍了拍劉桃棒,問道︰“你和他說什麼了?”

    “他說他不信道,我就給他講經,可他不听,還生氣了。”劉桃棒嘟囔道。

    王凝之沒明白,“你們怎麼聊到信道上面去了?”

    劉桃棒回道︰“他問我在這里做什麼,我說傳道。”

    “沒想到你還挺機靈,”沈勁在邊上笑道︰“不過你實話實說也無妨,修建新城的事明擺在那,不用瞞著。”

    劉桃棒不解,低聲嘀咕,“可我每天做的就是傳道。”

    這下王凝之和沈勁笑不出來了。

    關于五斗米教的事可以往後放放,先得弄清呂護的來意。

    沈勁地判斷是,呂護這是被逼急了,“待到年後,野王必定是鮮卑人的首要攻擊目標,他雖然實力增長,但不久前的正面交鋒他沒討到好,所以才想兵行險著。”

    有些道理,但王凝之不信,這就不是一個朝三暮四的老油條該有的想法。

    “我覺得他更可能是想出賣援軍,作為自己的晉升資本,重新倒向鮮卑人。”

    沈勁覺得不可能,“他反反復復多次,就算這麼做,鮮卑人也很難再相信他了。”

    這倒是有點道理,但王凝之還有疑問,“他為何想看金墉城的城防?”

    “這應該是擔心野王守不住,打算退到這里來,所以提前看看情況。”

    王凝之這下不問了,又拍了拍沈勁,“你和劉桃棒還有點像。”

    沈勁不樂意這話,“我可沒他那麼痴。”

    “不是,我是說你們一樣單純,不像我,肚子里全是壞水。”王凝之大笑著離開了。

    呂護如果戰敗,肯定會選擇投降,然後服從鮮卑人的命令,轉頭來打金墉城,這才是符合他們雙方做派的最大可能。

    查看金墉城的城防,大概率是踩點,不過時間不湊巧,最近因為建設,正在調整布防,城頭的防御器械被拆掉了。

    不過這事也不用太糾結,王凝之爽快地上書建康,附和了呂護的要求。

    畢竟大家現在名義上是友軍,能幫的就幫一下。

    反正朝廷不可能派兵,王凝之雖然有點摸不透呂護,但對朝廷的反應有百分百的把握,那就是不會有反應。

    果然,兩人的接連上書,建康都只當沒收到,不支持,不反對,更別說派兵了。

    王凝之這邊則對呂護加強了戒備,投入了更多的暗哨在黃河南岸,以防萬一。

    接下來的幾日,王凝之派郭敬去流民中打探消息,得到的情況令人啼笑皆非。

    劉桃棒真的是在努力地傳道,而且效果斐然,不少流民在他的引導下加入了五斗米教。

    這事目前來看並不壞,讓這些瀕臨絕望的百姓精神上有了依托,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因為同一個組織,還能快速團結起來。

    可王凝之一想到自己是帶領著一批教眾,心里就有點打鼓,畢竟五斗米教算起來也是東晉的掘墓人之一,劉裕稱帝路上的墊腳石。

    所以他還是將劉桃棒喊了過來,問道︰“讓你去監工,怎麼盡做些傳道的事?”

    “郎君擴建城池,為他們提供糧食,不就是在傳道嗎?”劉桃棒並不覺得自己是自作主張。

    五斗米教確實有設立義舍,給窮人提供食物的傳統,這正是它能吸引底層百姓的原因之一。

    但王凝之明顯不是這個意思,“胡說,他們如今在我治下,我自然得管,這和教義沒有關系。”

    劉桃棒愣了下,很快又道︰“有什麼區別,我與他們說了,郎君就是我們的祭酒。”

    五斗米教不設官吏,祭酒就是信眾的管理者。

    王凝之一時和這個憨憨解釋不清,他總不能說自己不信教了。

    五斗米教不僅在窮人間極受歡迎,在世家大族也有不少忠實的信徒,比如王凝之父母所在的瑯琊王氏和高平郗氏,都是道教世家。

    在東晉上層社會,五斗米教因為奉《道德經》和《老子想爾注》為經典,與熱衷玄學的世家子弟有了共同的話題,再加上修道成仙的誘惑力,故而吸引了大批士族。

    所以王凝之在穿越之後,表現出來的只是不像以前那麼狂熱,但並沒有與五斗米教做割裂,那樣是自討麻煩。

    打發走劉桃棒之後,王凝之開始思考這件事的影響。

    百姓信不信教這事,他是不在乎的,但當下的情況有些微妙,這麼多人背井離鄉,聚集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地方,還外臨大敵,很容易失控。

    郭敬一直在邊上旁听,此時見王凝之有些苦惱的樣子,問道︰“郎君在擔心什麼?”

    “沒什麼,”王凝之怎麼會和一個孩子探討信仰的問題,隨口問道︰“你是教徒嗎?”

    郭敬搖頭,“我不是,但我阿娘是,經常會給我們祈福。”

    “你覺得祈福有用嗎?”

    “我不知道,也許有,反正現在確實比之前好。”

    王凝之有些頭疼,這真是沒法說了,只能交代郭敬有空多去流民中轉轉,發現異常及時和自己反饋,他是不敢再相信劉桃棒了。

    百姓信教可以,但用教義管理百姓不行,這是王凝之的底線。

    大雪過後,新城的建設停了下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到了。

    王凝之每日都在兩城之間走動,不少流民只能窩在干草之中,一家人擠在一起取暖,連出門取粥都成了件困難的事。

    施粥點已經打散,覆蓋了整座小城,但仍有不少老弱婦孺沒能熬過去,往城外運送尸體的小車一趟接著一趟。

    王凝之選了幾處大宅,在里面燃起篝火,煮粥的同時,也讓部分流民轉移進去,輪流靠近火堆取暖,但不能保證十二個時辰都燃著。

    木柴的供應是很大的問題,人太多了,之前積攢的干柴根本不夠。

    食物也是如此,他只能按量施粥,而不是讓大家吃飽。

    雖然吃飽了更能御寒,但冬天還長著,下一次的收成更遠。

    最困難的時候,王凝之走出太守府,和百姓們一起坐在火堆旁,大家都不說話,默默地看著往上竄的火焰,听著木柴的 里啪啦聲。

    篝火上的大鍋里煮著粥,騰騰地冒著熱氣,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39章 五斗米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39章 五斗米教並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