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五金店的多面人生

第242章 一個故事達成的合作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99與玖 本章︰第242章 一個故事達成的合作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個故事達成的合作

    漢堡港務局會議室的橡木長桌泛著蜜色光澤,七月的陽光穿過彩繪玻璃窗,在桌面上投下斑斕的光斑。唐•本杰明和米歇爾走進時,赫爾曼•舒爾茨已坐在主位,銀灰色的頭發梳得如同港口的纜繩般整齊,鼻梁上架著副金絲眼鏡,鏡片後的目光像波羅的海的潮水,看似平靜卻藏著暗流。

    「舒爾茨先生。」唐•本杰明伸出手,老人的回握帶著老式機械表般的精準力道,指節上的老年斑像退潮後露出的礁石。

    「唐先生,米歇爾小姐。」赫爾曼的英語裹著濃重的德語尾音,每個單詞都像用鑿子刻在石板上,「七月的漢堡港最忙,你們選了個好時候來——就像1892年,我曾祖父第一次見到蒸汽船時,也是這樣的好天氣。」

    米歇爾將一個木盒推過去,胡桃木的紋理里嵌著銅質船錨︰「特意托人找的19世紀港口地圖,標注著您曾祖父主持擴建的碼頭。」她翻開地圖,泛黃的紙頁上,「舒爾茨碼頭」的字樣用哥特體寫就,墨跡已洇開淡淡的暈。

    赫爾曼的手指撫過字跡,突然笑了,眼角的皺紋像地圖上的航線︰「我小時候總在這碼頭撿貝殼,曾祖父說,好港口要像貝殼,既能容得下巨輪,又護得住細沙。」

    卡爾坐在父親身旁,年輕的手指在平板電腦上滑動,屏幕映得他的無框眼鏡泛著冷光︰「唐先生的ng方案很有野心,但漢堡港不是試驗場。」他調出一組數據,「當初那次設備改造失敗,讓港口停擺了三周,我祖父到死都記得。」

    唐•本杰明注意到,赫爾曼听到「祖父」時,喉結動了動——資料里說,老人最敬重那位在戰後重建港口的祖父。他剛要開口,赫爾曼卻端起咖啡杯︰「嘗嘗呂貝克的咖啡豆,18世紀的商人就是用這味道敲定船期的。」

    咖啡的焦香漫過長桌時,雙方團隊已各就各位。貞觀集團的歐洲團隊為首的是巴黎高商畢業的克洛德,筆記本上的公式密得像漁網;卡爾的團隊則多是德國本地人,文件夾上印著家族徽章,最上面的《港口章程》邊緣已磨出毛邊。

    閑聊持續了整整五十分鐘,從19世紀的帆船講到現代的集裝箱輪,從易北河的潮汐規律講到呂貝克的烘焙秘方。赫爾曼五次提到他的曾祖父,每次都要摘下眼鏡擦拭,仿佛在透過鏡片與故人對視。

    米歇爾用膝蓋輕踫唐•本杰明的腿,他會意,輕聲說︰「舒爾茨先生,听說您曾祖父的辦公室里掛著幅《漢堡港全景》?我在柏林的海事博物館見過復制品。」

    赫爾曼的眼楮亮了︰「你注意到畫里的燈塔了嗎?那是我曾祖父親手設計的,燈芯用的是鯨油,在霧里能照出三海里。」

    「真正的燈塔,要能穿透迷霧。」唐•本杰明微笑著說,「就像好的港口規劃,不能只看眼前的潮水。」

    老人放下咖啡杯,杯底與桌面踫撞出清脆的響︰「卡爾,開始吧。」

    談判從九點十五分正式啟動,第一個漩渦出現在泊位改造方案上。克洛德調出三維模型,紅色區塊在屏幕上閃爍︰「將7號泊位改造為ng專用區,配備雙儲罐系統,年吞吐量可達90萬噸,投資回收期預計6.8年。」

    卡爾立刻調出港口檔案,泛黃的圖紙上,7號泊位旁標注著「1897年建成」︰「這是我曾祖父主持的第一個工程,水下樁基用的是挪威松木,至今還能檢測到樹齡——你們的重型設備會壓垮它。」

    「我們有碳縴維加固方案。」克洛德敲擊鍵盤,彈出一組力學數據,「加固後承重可提升40,完全符合歐盟標準。」

    「標準?」赫爾曼突然開口,指節叩擊桌面的聲音像敲錨鏈,「我祖父用人力絞車把擱淺的貨輪拖回來時,哪有什麼標準?靠的是對港口的了解。」他推過一本日記,紙頁脆得像枯葉,「這是他的施工筆記,7號泊位的泥沙層每年會沉降兩厘米,你們的模型算進去了嗎?」

    唐•本杰明看著日記里的手繪曲線圖,忽然明白老人在等什麼——他們要的不只是數據,是對歷史的敬畏。米歇爾接過話頭︰「我們可以保留原有樁基,將儲罐建在浮動平台上,用鋼纜固定在岸邊,既不破壞歷史結構,又能適應沉降。」

    赫爾曼的目光在浮動平台圖紙上停留了很久,忽然對卡爾說︰「以前有個風暴潮,我父親就是用這種方法保住了3號倉庫。」

    爭論像易北河的潮水般漲落,從環保標準到人員培訓,從收益分成到設備維護,每個條款都被反復沖刷。當克洛德提到「外資管理權佔比」時,赫爾曼突然合上筆記本︰「漢堡港的‘掌舵人’必須是德國人——就像我曾祖父說的,船可以租,舵不能讓。」

    中午的盒飯簡單得近乎嚴苛︰黑麥面包抹豬油,腌黃瓜切得像港口的木樁,還有一小罐鯡魚罐頭,腥氣透過鋁箔紙漫出來。卡爾和克洛德邊吃邊爭論,面包屑掉在數據報表上也渾然不覺。唐•本杰明看著赫爾曼用銀刀將面包切成均勻的四塊,突然懂了這頓飯的用意——在德國老派貴族眼里,克制與精準,比饕餮更重要。

    「舒爾茨先生,」唐•本杰明拿起腌黃瓜,「19世紀的碼頭工人也吃這個嗎?」

    老人點頭,眼里閃過懷念︰「我曾祖父總說,腌黃瓜的酸能提神,就像港口的霧笛,再困也得睜著眼。」

    下午五點,當雙方還在為「歷史建築維護基金佔比」僵持時,赫爾曼突然站起身︰「今天就到這里。」他看向唐•本杰明和米歇爾,「我妻子做了晚餐,是我曾祖父傳下來的食譜,去嘗嘗?」

    舒爾茨老宅藏在橡樹林里,木房子的梁上懸著艘19世紀的帆船模型,帆索細得像蛛絲。赫爾曼的妻子英格麗穿著深藍色圍裙,端上的晚餐透著不容置疑的固執︰鐵盤里是烤豬肘配酸菜,肘子皮烤得像礁石般焦黑,酸菜切得粗細均勻,旁邊擺著六顆煮土豆,大小幾乎一模一樣。

    「這是1872年的做法。」英格麗用圍裙擦著手,「我曾祖母跟著商船學的,說水手吃了能扛住三個月的風浪。」

    餐桌中央擺著個錫制酒壺,赫爾曼倒出琥珀色的酒液︰「這是呂貝克的朗姆酒,19世紀的船長都用它來消毒傷口——比現在的酒精靠譜。」

    唐•本杰明看著豬肘上焦黑的皮,忽然清了清嗓子︰「舒爾茨先生,來之前我查了些資料,看到個關于1889年漢堡港的故事,不知道您听過沒有?」

    赫爾曼挑眉︰「哦?」

    「那年冬天,易北河結了冰,」唐•本杰明的聲音沉下來,像在講述一個古老的傳說,「有艘美國貨輪被困在冰里,船長急得快要跳河——船上裝著給俾斯麥的禮物,耽誤了行程要掉腦袋的。當時負責港口調度的,正是您的曾祖父。」

    老人的手頓在酒杯旁,英格麗也停下了切土豆的刀。

    「您曾祖父沒調破冰船,」唐•本杰明繼續說,目光掃過牆上的老照片,「他讓人把港口的舊麻繩浸了朗姆酒,一圈圈纏在貨輪周圍,再撒上鹽。麻繩燃燒的熱量融化了冰層,貨輪在漲潮時剛好脫困。」他笑了笑,「最妙的是,他讓船長把禮物里的雪茄分了一半給碼頭工人,說『功勞是大家的』。」

    赫爾曼的眼楮突然紅了,他放下酒杯,從書架上抽出本皮面日記︰「你怎麼知道的?這是我曾祖父的日記,從來沒對外人看過。」

    日記攤開的那頁,果然記載著破冰的經過,旁邊還畫著麻繩纏繞的草圖。唐•本杰明的心落回肚里——這是團隊的力量,他們翻遍市立圖書館的舊報紙找到的,特意讓他背熟。

    「我在海事博物館的檔案里看到過記載。」他輕聲說,「覺得您曾祖父的智慧了不起——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往不在賬本里,在碼頭的風里。」

    英格麗突然站起來,又倒了杯朗姆酒︰「這杯必須敬我曾祖父!也敬你,孩子。」

    豬肘的焦香混著朗姆酒的甜,在空氣里釀成奇異的暖意。赫爾曼用刀切開最後一塊土豆,突然說︰「你們的方案,我同意,但有兩個改動。」

    他豎起一根手指︰「浮動平台由卡爾和克洛德共同設計,德國團隊負責結構,你們負責技術——就像我曾祖父和美國船長,各出所長。」

    唐•本杰明點頭︰「很合理。」

    「第二,歷史基金的比例提到8,」老人看著米歇爾,「其中3用來修復那艘帆船模型,剩下的資助港口博物館——讓更多人知道,漢堡港的故事不止在報表里。」

    米歇爾笑了︰「我們可以再加2,設立『舒爾茨獎學金』,資助學習港口工程的學生。」

    赫爾曼的眼鏡片反射著燈光,像落了兩顆星星。他舉起酒杯︰「為了1889年的麻繩,也為了未來的浮動平台。」

    「為了水不停,港不歇。」唐•本杰明與他踫杯,朗姆酒的辛辣里,忽然品出了歲月的回甘。

    離開老宅時,七月的夜風帶著橡樹葉的清香,吹動了梁上的帆船模型。赫爾曼站在門廊下,手里握著那本日記︰「你們再帶合同來的時候,我讓卡爾把曾祖父的破冰圖紙找出來,或許對你們的浮動平台有用。」

    回程的車上,米歇爾靠在唐•本杰明肩上,聞著他身上的烤豬肘香味笑︰「你這故事編得比數據報表管用。」

    「不是編的。」他看著窗外掠過的港口燈火,「是歷史本身幫了我們——老派德國人相信,能尊重過去的人,才配擁有未來。」

    車窗外,漢堡港的燈塔在夜色里閃爍,光束穿透薄霧,像1889年那個冬夜,麻繩燃燒的火光。唐•本杰明逐漸明白,談判桌上的數字再精確,也抵不過一個被記住的故事。就像這七月的漢堡港,堅硬的碼頭與柔軟的歷史,終究在潮起潮落里,融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洛杉磯五金店的多面人生》,方便以後閱讀洛杉磯五金店的多面人生第242章 一個故事達成的合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洛杉磯五金店的多面人生第242章 一個故事達成的合作並對洛杉磯五金店的多面人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