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央,一尊金光閃耀的巨像端坐于蓮花寶座之上,面容慈祥,目光低垂,俯瞰著身下的芸芸眾生。那巨像高約兩米八,寬近八十厘米,全身鍍金,顯得威嚴而神聖。其身旁還雕刻著兩位金童玉女︰一個手持長杖,另一個懷抱淨瓶,同樣以慈悲的目光注視著下方的人們。巨像身後懸掛著一塊牌匾,上面鐫刻著繁復的字跡,但薩爾魯並不認識這些文字,只能呆呆地站在原地,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施主……施主……”一個剃光了頭的僧人見這位胡人久久不動,有些疑惑地上前詢問。此時,殿外正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進香的民眾已經露出不耐煩的神色,然而礙于佛天大神的威嚴,他們並未敢直接表達不滿。
“大師……”胡為听到呼喚後急忙轉身行禮。
“儲位施主,可曾禮佛完畢?”僧人禮貌地問道。
“大師,我們這就走。”胡為看了一眼殿外的情況,立刻明白了原因,連忙招呼眾人退出大殿。來到外面,只見許多人正將銅錢投入一個木箱中。
“他們在干什麼?”昂克魯皺起眉頭,滿臉不解。
“這是他們在向佛主捐獻香火錢。”胡為解釋道。
“香火錢?”其他人顯然還是不明白,于是胡為繼續說道︰“這寺廟里的神仙要靠信徒的供奉才能顯靈,和尚們沒錢點燈、燒香,就需要信徒自願捐些錢來維持日常開銷。比如剛才你們看到的大殿中的佛像,它身上所涂的黃金,就是城中一位富商許員外捐贈的。”
“你說那佛像是……黃金做的?”眾人聞言頓時瞪大了眼楮,難以置信地看著那尊巨大的金像。
“不是!不是!”胡為趕緊擺手,“那只是鍍了一層金,所以我們稱它為‘金身’。不過就算只是鍍金,也得花不少錢吧?那尊像這麼高大,至少也要用上半斤金子。”
維本克盯著大殿的方向,喃喃自語︰“真是一筆驚人的財富啊。”
“胡為,這個箱子沒人看守,難道不會被人搶走或偷走嗎?”昂克魯提出了新的疑問。
“會有人拿,但只有那些真正走投無路的人才會這麼做。而且一旦他們的境遇好轉,通常都會加倍歸還。”胡為語氣篤定。
“這怎麼可能?如果是我家鄉的教會,絕對不可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昂克魯搖頭不信,又追問︰“如果錢不見了,寺院的大師們難道不會追究嗎?”
“不會。”胡為毫不猶豫地回答。
“這簡直不可思議……”薩爾魯忍不住插話,“在我們的天父教里,傳教士為了收取信仰稅,甚至會上門催討。如果有人拒絕繳納,就會被冠以‘對天父不敬’的罪名,然後由士兵拖到廣場上活活燒死。而在你們這里,信徒可以隨意選擇是否捐香火錢,甚至連窮人都可以從功德箱里取錢——這難道就是聖經中描述的天堂嗎?”
就在這時,一名身披袈裟的老和尚緩步走到眾人身後,輕聲說道︰“施主。”
“主持!”胡為聞聲急忙轉身行禮,薩爾魯等人也依樣畫葫蘆地跟著鞠了一躬。
“諸位施主,可是有什麼疑惑?”老和尚微笑問道。
薩爾魯剛想開口提問,卻被主持打斷︰“請隨我來。”說罷,他領著眾人走進後院。後院中央矗立著一座九層高的寶塔,氣勢恢宏,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這是怎麼建造的?”斯凱奇和利沃夫幾乎異口同聲地驚嘆。
“這是舟航的匠人們精心打造的杰作,具體細節還得去問他們。”主持苦笑回應。
“主持,剛才我的同伴提到,這里的功德箱即便被窮人拿走了錢,他們日後還會數倍歸還。這種事真的可能發生嗎?”昂克魯依舊難以置信。
“阿彌陀佛,確實如此。”主持點頭笑道,“當然,也有永遠不還的人。但我們佛門講究慈悲,這些錢本就是信徒自願捐獻的,若能幫助他人渡過一時難關,豈非也是一種功德?”
“可是,這樣豈不是讓寺院蒙受巨大損失?”利沃夫仍然覺得匪夷所思。
“佛祖慈悲,施主或許無法理解。”主持雙手合十,緩緩說道,“香火錢是信徒對佛祖的敬意,既然來自信徒,那麼當信徒遇到困難時,從功德箱中取用也是理所當然。只要能夠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這就是一種善舉。”
利沃夫愣住了。在他的記憶中,納地奧的神父為了斂財不惜剝削平民,完全不顧及普通人的死活。而現在,這位主持的話讓他啞口無言,無從反駁。
“主持,你們對異教徒沒有敵視的情緒嗎?”薩爾魯試探性地問道。他原本以為這個國家皇權至上,皇帝是個不敬神明的狂徒,但今天踏入佛寺之後,卻發現這里的宗教與自己所熟悉的教義截然不同,更加平和寬容。
“敵視?為什麼要敵視?”主持先是一怔,隨後耐心解釋道,“我佛慈悲,眾生平等。在我佛眼中,不管是佛教信徒,還是其他神只的追隨者,都是一樣的。我們不會因為信仰不同而懷有偏見。”
薩爾魯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感慨。他突然生出一個念頭︰“主持,你們的聖經,能不能借我一觀?”
“聖經?”主持微微一愣,“我們沒有聖經,但有諸佛所書的佛經。”
“對!對!”利沃夫迫不及待地附和,“我想知道天父教和佛教到底有什麼區別。”
于是,在主持的帶領下,眾人來到了經堂。推開門的一瞬間,所有人都愣住了——幾排高大的書櫥整齊排列,里面密密麻麻擺放著各種書籍,數量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這里面的書,都是佛經?”利沃夫結結巴巴地問道。要知道,在天父教的世界里,只有一本《聖經》,而眼前這些書架上少說也有幾千本書籍。
“嗯,這里有《少華經》《佛經》《清心咒》《藥佛心經》等等,總計十二部經典。”主持指著書櫥一一介紹。
“僅僅十二部經書就佔滿了這麼多書架?”利沃夫震驚不已。
“不,並非如此。”主持虔誠地朝天空鞠了一躬,“這些書是歷代主持和高僧對各部經典的注解與闡釋,歷經三百二十年才匯聚于此,形成了如今的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