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會計室偷听辦公室講話的馬會計,不小心又犯了老毛病,跑出會計室對劉正茂說道︰“劉知青,公社衛生院原本就有一位婦產醫生,陳愛蓮年輕,又是工農兵學員。而咱們這里的習俗,家里生小孩都是請穩婆回來在家助產,只有難產才會去衛生院,產婦家屬肯定不相信年輕醫生,所以陳愛蓮在公社衛生院只能打雜。”
听了馬會計的解說,劉正茂了解了陳愛蓮的基本情況,或許她剛畢業缺乏經驗,但是在衛校接受過三年的正規教育,比赤腳醫生更易于培養。
“張醫生,您跟陳愛蓮說,只要她願意來樟木大隊工作,關系的事情由大隊替她解決,而且同樣會送她去醫學院附屬醫院培訓。另外那三位赤腳醫生,他們確定來樟木大隊衛生院,我們大隊同意他們轉關系過來。”劉正茂辦事果斷,直接給出答復。
張南北說道︰“我下午就去和他們聯系,讓他們給個準信。”
“護士人選確定了嗎?”劉正茂又問道。
“目前只確定了兩個,其中一個是我老婆。”張南北害怕劉正茂批評他以權謀私,回答得十分小心。
“兩個護士?太少了,先湊齊六個護士送去培訓,培訓回來後,再統一考核,合格的就留下,不合適的淘汰。合格的護士,對病人的康復和心理有著重要的影響,劉正茂不想讓有人在衛生院混日子,還敗壞了衛生院的聲譽。
“我再去找人,一定會讓您滿意。”張南北醫生說道。
“錯,不是讓我滿意,是要找到適合護士這個職業的人。您拿上大隊的介紹信,明天上午去市府找周長青秘書拿委培證明書,盡快讓醫生和護士去培訓單位學習。”劉正茂鄭重其事地交代道。
“我去市府?”張南北長這麼大,連公社領導都未曾接觸過,如今一下子要讓他去接觸市領導,心里不由得慌亂起來。
“你是樟木大隊衛生院籌備辦主任,這些事自然是由你去辦啊,明天劉子光要進城,讓他陪你走一趟也行。”劉正茂隨口便給張南北封了官職。
張南北愈發糊涂了,疑惑地問道︰“劉知青,我是籌備辦主任?”
“沒錯,從現在起,你就是樟木大隊衛生院籌備辦主任,如果衛生院能夠順利開業,你就是院長,在大隊相當于生產隊長的級別。”劉正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給出了明確的安排。
劉子光馬上笑著說︰“張主任、張院長,你可得請客。明天我陪你去市府,我以後萬一要是生病了,你扎針可一定要輕點啊。”
劉正茂笑罵劉子光︰“你自己就不能盼點好的?”
“人吃五谷雜糧,哪能不生病呢。”劉子光振振有詞地反駁。
“行了,你們去忙吧,我還要去養殖場那邊看看,明天就要開始屠宰了,也不知道武主任準備齊全沒有。”劉正茂說著便站起來準備往外走。
辦公室下午有馬會計在,劉正茂便能夠放心地四處走動了。
看著劉正茂走出辦公室的背影,馬會計的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惑。在樟木大隊,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老大?劉知青明明只是副大隊長,論排序最多排在第三位。然而就在剛剛,劉正茂未與古大仲和郭明雄商量,便自行給張南北安排了職務。
馬會計暗自搖頭,如果此事發生在羅邁擔任支書的時候,這種自作主張的行為,最終的結局必定是劉正茂灰頭土臉。但如今是古大仲擔任支書,他對劉正茂言听計從,如此一來,張南北擔任衛生院院長之事已然板上釘釘。
按照馬會計的想法,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從中獲取何種好處。恰好他家有個 17 歲的佷女,頭腦靈活,手腳勤快,可以去做護士。馬會計尋思著,晚上去找張南北,讓佷女去接受護士培訓,日後也算有了個謀生的職業。
大隊養殖場,今年嘗試性地飼養了一千兩百頭肉豬,分別是約克種、金華兩頭烏以及本地黑豬三個品種,飼養期為 7 個月。最終的生長結果顯示,進口的約克豬食量巨大,生長迅速,飼料轉化率頗高;其次是金華兩頭烏,每日的增重速度位居第二;最後是本地黑豬,在相同的飼料和飼養時間下,黑豬比約克豬輕了 30 到 40 斤。
倘若單純從經濟效益來考量,養殖約克豬顯然更為劃算。
在此不得不著重強調,由于劉正茂擁有“上帝視角”,提前預知在未來若干年後,國產本地黑豬會受到外來豬種的打壓,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
待到飼養業和消費者幡然醒悟時,進口品種已然在市場中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身為樟木大隊的經濟策劃者,從短期布局來看,重點必然會放在進口品種上,但也會為長遠發展預留空間,適當飼養國產優質品種,為適應未來市場做好準備。
大隊名義上讓劉正茂負責牽頭屠宰事宜,具體工作實則由婦女主任武齊悅操辦。
在劉正茂外出辦事的這幾日,武齊悅依照劉正茂的安排,從臨近的幾個大隊召集了十位屠宰高手,並從樟木大隊挑選出近百位老少社員,依據生豬屠宰後的處理流程,簡單地劃分成流水線工作模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劉正茂抵達大隊養殖場時,武齊悅正在組織人員進行屠宰前最後的叮囑與排練。見到劉正茂到來,武齊悅熱情地邀請道︰“副大隊長,你可算回來了,屠宰的前期工作已經準備妥當,請你檢查。”
“談不上檢查,說實話,我也是頭一回參與如此大規模的屠宰工作,大家共同探討,盡量完善屠宰工作的流程,為日後積累經驗。武齊悅主任的能力有目共睹,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劉正茂謙遜地說道。
武齊悅受到表揚,心里暢快,開啟了商業互捧模式︰“若沒有你副大隊長的指示,我也不知該從何入手。趁大家都在,你再給大伙明確一下細節吧。”
“好,應武主任的要求,就講講我對于此次集中屠宰的個人想法。大家都清楚,本次屠宰是應軍工江麓廠的要求進行的,由于某些緣故,對方只接收屠宰好的白條豬肉,剩下的下水和內髒留在大隊,由我們自行處理。”
“江麓廠此次需要一千頭肉豬,將會給大隊留下大量的下水和內髒。為確保大隊的經濟收入,妥善處理這些東西成為盈利的關鍵,所以屠宰後對于下水和內髒的利用,成為了本次屠宰的重中之重。”
“武齊悅主任召集大家前來,就是為了處理後續事宜。經大隊支部研究決定,今年對豬下水和內髒進行深度加工,增加附加經濟價值。這項試驗能否成功,就落在在場各位社員知青的肩上,請問你們有沒有信心完成任務?”由于劉正茂說得突然,大部分人尚未反應過來。
現場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人回應。
劉正茂再次提高音量問道︰“有沒有信心?”
這次回應的人多了一些︰“有!”
劉正茂仍不滿意,再次提高聲音問道︰“有沒有信心?”
在場所有人齊聲回答︰“有!有!有!”
劉正茂滿意地點點頭,問道︰“武主任,還有什麼事嗎?”
武齊悅沒有說話,只是搖搖頭,表示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劉正茂說道︰“好!明天早上,六點半集合進行準備,7 點準時開始屠宰。”
社員們紛紛散去,養殖場屠宰現場只剩下劉正茂、武齊悅、吳喜聞、金老仕四人。
“老吳,這批肉豬出欄後,明年大隊在養殖規劃上,準備將生豬養殖規模擴充到四千頭,肉雞不少于五千只,另外還要引入肉牛和羊的項目。請問你有哪些困難需要大隊支援?”劉正茂問道。
“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大隊為我提供充足的人手,飼料廠的產能能夠滿足養殖場擴張的速度,劉昌明的建築隊能建造足夠的養殖棚,最後就是養殖糞便如何處理?”吳喜聞早就想向大隊反映這四個問題,尤其是糞便的事,讓他頭疼不已。
大隊春季時因缺乏肥料,還需向江麓廠求助。自從養殖場投入使用後,產生的肥料數量巨大,樟木大隊根本用不完,堆積在養殖場附近,成了吳喜聞的一塊心病。
“吳主任,今晚的隊務會上,你把剛才提到的四點,在會上提出來,大家一同想辦法解決。”劉正茂心中雖有想法,但他要給其他人留出表現的機會。
下午的時間較為充裕,古大仲和洪勝拉了兩趟貨。劉正茂讓劉子光為洪勝準備了晚飯,可洪勝卸完第二車後,僅與古大仲打了個招呼,說明天早上他直接開車去貨場,隨後便開車回城了。
拉水泥讓洪勝滿身滿臉都是水泥灰,他實在受不了,趕著回家洗澡。
開放日這天,序伢子無法做飯,晚飯由馮婷和劉子光操持,有蘿卜丁、煮冬瓜、清炒包菜。晚稻米煮的飯香氣撲鼻。
糧山公社下屬大隊全都開始放開生豬養殖後,用青飼料到樟木大隊飼料廠來換取發酵飼料的社員眾多,樟木飼料廠為了提高產量,所有工作人員都得加班加點地工作。
老王作為飼料廠的一員,主動自覺地加班,劉正茂想與他聊聊,老王卻抽不出時間接待。回到家中,匆匆扒了幾口飯後,又趕回飼料廠做事。
吃完飯後,劉正茂主動要求洗碗,卻被馮婷攔住,劉子光則在收拾完碗筷後主動打掃地面。
大隊部晚上要開會,這三人都身負職務,正好結伴同行。
前往大隊部的路上,劉子光問道︰“茂哥,我明天去找其他單位聯系,討要建築材料時,如果還有其他東西,我能否拿回來?”
“只要你能要到,都拉回大隊,至于是否適用,日後再說。最好是能搞到微型發電機、各種機床,或者工農業工具之類的都可以。”
馮婷驚訝地問道︰“要機床做什麼?別的單位也不會送吧?”
“先弄回來再說,大隊日後萬一辦廠,或許用得著。”劉正茂笑著回答。
“我不是說這些東西,我的意思是有些單位有鋼鍬、鋼鋸,或者手推車、翻斗車之類的東西,大隊搞基建時能夠用得上。”劉子光說道。
“你說的這些東西,有多少要多少,你放開手腳去弄。”劉正茂給劉子光授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晚上的大隊隊務會,基本由古大仲唱獨角戲,重點講述了明天早上即將開始的屠宰活動,以及新村建設的籌備工作。
這兩項工作加上副業、養殖場、飼料廠、外加蔬菜基地,佔用了樟木大隊絕大多數的勞動力。
除了這些事務,古大仲還安排了冬修水利的工作。由于到 12 月 15 號,氣溫並不算低,大隊種植的冬小麥和油菜都需要人員維護,而江邊一百多畝沙地,還需要人員預先填埋有機肥料,為明年種植西瓜做準備。
開會時,古大仲向來都是直入主題,講重點,不會做過多的解釋。而郭明雄只有在發現古大仲有所遺漏時,才會發言補充,他將自己定位為服從和執行的角色。
古大仲安排好大隊近期的工作後,接下來便是何福營第一個匯報。根據何福營的統計,今天這個開放日,到樟木參觀的人數約在兩萬五千人左右,在大隊可統計的消費額是三萬二千多元,還有一小部分是在社員家購買了蔬菜和其他物品,可以忽略不計。
古大仲說道︰“大隊的第一個開放日是十月一號,當時大隊的收入為一萬多元,不到三個月,參觀人數增長了三倍,收入也增加了三倍,這是件好事。何福營,你帶領服務部繼續努力,爭取早日突破五萬大關。”
這時,劉正茂插話道︰“支書,我們大隊若想保持長期的增長,就需要全大隊相互配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參觀游覽項目,擁有特產的拳頭產品。讓別人提起樟木大隊,就能隨口說出特色,想要購買東西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樟木大隊。”
古大仲邊听邊思考,認為劉正茂所言有一定道理。他覺得能夠為大隊帶來收入的建議都是好建議,說道︰“小劉,就按照你的思路,制定一個方案出來,支部討論通過後再執行。”
果真是誰提出的問題,就由誰負責解決。
隨後是武齊悅匯報,屠宰前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明天可以正式開始屠宰。
古大仲對武齊悅說︰“這事由小劉和你負責,你們兩人安排就行。”
唯獨吳喜聞匯報的全是困難︰“支書,如今飼養的肉豬明天出欄後,大隊接下來要將養殖數量擴大五倍,我擔心飼料廠的產能能否跟得上,另外還需要增加飼養員的人數,飼養大棚也嚴重短缺,最後,糞池邊的豬糞都堆積如山了,再不處理,可能會引發大問題,請大隊給出解決辦法。”
養殖需要時間,養殖場的這些問題都十分緊迫,需要即刻解決,否則會影響到端午節時肉豬出欄。雖說錯過節氣再出欄也能暢銷,但畢竟不如在節日上市應景。
養殖和副業都在郭明雄的主管範圍內,由于養殖收益較慢,郭明雄平日的工作重點都放在副業那邊。如今吳喜聞提出了問題,郭明雄出面回答︰“老吳,你放心,飼料廠一直在增加發酵池,會滿足生豬生長所需的飼料供應。至于你需要的養殖人手,還是按照原來的辦法,你在全大隊範圍內挑選,只要是你看中的人,我都給你調到養殖場去,這下你滿意了吧。”
吳喜聞說道︰“按照劉知青的意思,明年最少要養五千頭豬,五千只雞,還有一百頭牛,一百頭羊,養殖棚嚴重不足。”
“五千頭豬?那我們飼料廠現有的地皮全部挖成發酵池也不夠啊。”飼料廠長雲中華被劉正茂要求的飼養量驚到。
馬會計問道︰“雲廠長,飼料廠現在有多少個發酵池?”
雲中華驕傲地回答︰“從最初的兩個池,發展到現在的三十個池。”
古大仲問道︰“三十個池全部啟用,才能養殖一千二百頭豬?”
“實際上只用了十六個池發酵,就能滿足目前的需求。多準備的發酵池是為養殖場的擴建預留的,沒想到一下子要擴大到五千頭。”雲中華解釋道。
古大仲有點不知所措,飼料廠的面積太小,限制了養殖場的養殖規模。
雲中華提議︰“要不另外再選地方擴大飼料廠的規模?”
對于雲中華的建議,古大仲沒有急于表態,而是看向郭明雄和劉正茂。跪求評論、催更、免費禮物三件套)
郭明雄率先回答︰“也只能這樣辦了,不能因為飼料廠的產量不足,限制了養殖場的發展。”
喜歡花開春來晚請大家收藏︰()花開春來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