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並不知道自己心血來潮讓人給大柱送了一盒飯,會在清水一中十五班掀起怎樣一場小小的“美食風暴”。
此刻的他正坐在另一間充滿了童趣和消毒水味道的教室里,給小柱開家長會。
大通小學四年級三班的教室,牆上貼著五顏六色的手抄報和學生們的書法作品,黑板上方的國旗鮮艷奪目。
和高中那種無形的壓力不同,這里的一切都顯得輕松而明快。
講台上,小柱的班主任王老師正在總結班級的整體情況。
她是一位三十歲出頭,戴著眼鏡,看起來十分干練的女老師。
“……總的來說,我們班的孩子在這個學期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陳小柱同學的家長,是哪位?”
王老師扶了扶眼鏡,目光在底下坐著的一群家長中搜尋。
陳明舉了下手。
他今天穿得依舊很低調,一件干淨的白t恤,一條休閑褲,坐在普遍穿著正式或珠光寶氣的家長中間,顯得有些過分年輕了。
周圍幾位家長投來詫異的目光,似乎在猜測他是孩子的哥哥還是別的什麼親戚。
“哦,是您。”
“小柱爸爸嗎?您可真年輕。”
“之前都是孩子的叔叔阿姨來開會的”
王老師看到陳明,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
“我是他哥。”
陳明簡單地回答。
這個回答讓周圍的竊竊私語聲又大了一點。
小柱的家長會一直都是嚴叔菜姨,偶爾還有空閑的何叔。
所以老師不認識詢問一下也是應該的。
“原來是哥哥,怪不得。”
“陳小柱同學,是我們班上最懂事听話的孩子之一。平時在學校特別熱心,主動幫助同學,尊敬老師,勞動也特別積極。這一點,我們所有任課老師都是有共識的。”
王老師點點頭,語氣里滿是贊許。
只是避開了某些尖銳的家庭問題。
“王老師,懂事听話是好,可現在這社會,光懂事有什麼用?學習成績才是硬道理啊。我們家梓軒這次期末考,又是班里第一,奧數比賽也拿了區里的金獎。小孩子嘛,還是要以學業為重。”
王老師的話音剛落,旁邊一位打扮得頗為精致的女士便開了口。
她的聲音不大不小,卻剛好能讓附近幾個人都听清楚。
這位女士姓李,是班里那位名叫王子軒的同學的媽媽。
她一邊說著,一邊有意無意地瞥了陳明一眼,眼神里帶著一絲成年人對年輕人特有的審視和優越感。
陳明沒做聲,只是靜靜地听著。
“王子軒媽媽,梓軒同學確實非常優秀,是我們班的學習榜樣。”
王老師顯然也有些尷尬,但還是維持著職業的微笑,對李女士說。
“小柱同學的成績呢,目前在班上屬于中等水平。不算拔尖,但很穩定,基礎也打得不錯。主要是這孩子的心思很細膩,有時候上課會走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不過只要上課提醒他,他馬上就能跟回來。我覺得以他的聰明,只要再專注一點,成績肯定能上去的。”
她頓了頓,又看向陳明,語氣柔和了一些。
“中等水平啊……”
“這可得抓緊了。現在小學是基礎,基礎打不好,以後上了初中高中,那可就跟不上了。小孩子不懂事,當家長的可不能放松。尤其是當哥哥的,自己都還年輕,哪懂得怎麼教育孩子。”
李女士拖長了音調,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說給陳明听。
這番話就說得有些不客氣了
周圍的家長們有的低頭玩手機假裝沒听見,有的則饒有興致地看著。
想瞧瞧這個年輕的“哥哥”會作何反應。
陳明終于抬起眼,看向那位李女士。
他的目光很平靜,沒有任何情緒,但就是這種平靜,反而讓原本氣勢洶洶的李女士心里咯 一下。
“這位……王子軒媽媽,是吧?”
“您說的有道理,學習成績確實很重要。”
陳明開口了,聲音不大,但吐字清晰。
李女士沒想到他會先認同自己,微微一愣。
隨即挺了挺胸,準備聆听接下來的“討教”。
“不過,”
“我覺得,教會一個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善良、正直、有擔當的人,比教會他如何解答一道奧數題,要重要得多。成績可以靠補習追上來,但品德一旦歪了,花多少錢都扶不正。”
陳明話鋒一轉。
“更何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花在春天開,有的在夏天開,有的要等到秋天”
“我們做家長的,或者當哥哥的,任務不是強行把他的花苞掰開,催著他開花,而是要給他松土、澆水、施肥,讓他積蓄足夠的力量,在屬于他自己的季節里,盡情綻放。”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教室牆上那些稚嫩的畫作,繼續說道。
“至于走神,”
“或許他不是在走神,而是在思考。思考為什麼天是藍的,為什麼同學會不開心,思考這個世界運轉的道理。這種好奇心和思考能力,恕我直言,比多考那十分二十分,要珍貴一百倍。”
陳明笑了笑,那笑容里帶著一種洞悉一切的了然,
一番話說完,教室里一片寂靜。
之前那些看熱鬧的家長,此刻看陳明的眼神已經完全變了。
他們沒想到,這個看起來不過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竟然能說出這麼一番有見地的話來。
這番話不疾不徐,既沒有反駁的火藥味,又把對方那種“唯分數論”的觀點襯托得無比短視和淺薄。
那位李女士的臉一陣紅一陣白,嘴唇動了動,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她引以為傲的兒子和金獎,在對方那番“花期論”和“品德論”面前,忽然就顯得沒那麼光彩奪目了。
王老師的眼楮里則迸發出了驚喜的光芒。
她當了這麼多年老師,開過無數次家長會,听過無數家長或焦慮或炫耀的發言,但像陳明這樣通透的,還是第一個。
她甚至忍不住想拿出本子把剛才那段話記下來。
“說得太好了!”
“小柱哥哥,您……您是做什麼工作的?您的教育理念,真的非常先進,也正是我們現在教育改革所提倡的。”
王老師由衷地贊嘆道,
“我?”
“我就是個開漁場的,閑著沒事養養魚。”
陳明收回目光,又恢復了那副平淡的樣子。
身負上億資產,唉,我就是玩。
“啊?”
王老師愣住了。
周圍的家長也愣住了。
一個……養魚的?
他們本以為能說出這番話的人,至少也得是個有這方面研究的。
這種巨大的反差,讓眾人心里更是五味雜陳。
那位李女士的臉色,也從剛才的紅白交加,變成了一種醬紫色,像是被人當眾打了一記無形的耳光,火辣辣的疼。
家長會繼續進行,但接下來的時間里,再也沒有人敢輕易地在陳明面前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績。